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腐微座孢引起新疆小麦雪腐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王莉 周小云 +7 位作者 鄢蓉 张军高 李进 梁晶 龚静云 杜雨 马德英 雷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08,共8页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农药研制及该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冬小麦雪腐病病原菌并接种到健康小麦上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及...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简称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为农药研制及该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冬小麦雪腐病病原菌并接种到健康小麦上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生物学特征及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获得的菌株YLXF-1、YLXF-2及YLXF-3均可侵染健康小麦,且发病症状和田间症状相同;病原菌为Microdochium nivale。病原菌在5~35℃、pH值3~12、不同光照条件及供试培养基上均可生长,且大部分供试碳、氮源均可利用,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病原菌在20℃、pH值8、12 h光暗交替培养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利用率较好的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牛肉膏。【结论】新疆伊犁州冬小麦主产区小麦雪腐病病原菌为M.nivale,病原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pH值8,光照为12 h光暗交替,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牛肉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雪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西兰花贮藏期腐烂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2
作者 刘文娟 王希望 +1 位作者 谭芸秀 李永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2期256-263,共8页
目的确定引起兰州地区西兰花贮藏期间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西兰花贮藏期间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确定造成西兰花腐烂病的主要病原真菌,进一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光... 目的确定引起兰州地区西兰花贮藏期间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西兰花贮藏期间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确定造成西兰花腐烂病的主要病原真菌,进一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光照、pH、温度、培养基、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经分离鉴定发现西兰花贮藏期间腐烂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为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和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变红镰刀菌和藤仓镰孢菌最适生长温度、pH和培养基均为25℃、8和查氏培养基(Czapek's medium,CDA)。但其对光照和碳氮源的利用存在差异,变红镰刀菌在全光照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而藤仓镰孢菌在光暗交替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钠。结论确定了引起西兰花贮藏期间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变红镰刀菌、藤仓镰孢菌,并明确了其最适温度、光照条件、pH、培养基、碳源和氮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两株致腐镰刀菌具有碳氮源营养来源广泛,适宜偏碱环境生长,为西兰花贮藏病害的进一步有效防控提供理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腐烂病 病原菌鉴定 变红镰刀菌 藤仓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山西省玉米鞘腐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3
作者 周楠楠 何贵芬 +1 位作者 刘悦静 姚艳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9-2338,共10页
玉米鞘腐病是近年来山西省玉米(Zea mays L.)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给玉米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明确山西省玉米鞘腐病的致病镰孢菌(Fusarium spp.)的种类及其优势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感病玉米叶鞘进行分离,根据形... 玉米鞘腐病是近年来山西省玉米(Zea mays L.)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给玉米产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明确山西省玉米鞘腐病的致病镰孢菌(Fusarium spp.)的种类及其优势病原菌,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感病玉米叶鞘进行分离,根据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确定了致病镰孢菌的种类,并对其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致病镰孢菌包括拟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禾谷镰孢菌(F. graminearum)和亚粘团镰孢菌(F. subglutinans),优势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菌。拟轮枝镰孢菌菌株TG-3.1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查氏培养基,碳源为牛肉膏,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铵,金属离子为锌离子,温度为28℃,24 h连续光照,pH值为6。本文明确了山西省玉米鞘腐病的致病菌种类,分析了优势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条件,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鞘腐病 致病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一种引起板栗内腐病的果生炭疽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4
作者 母时风 温晓蕾 +4 位作者 冯丽娜 赵德轩 高素红 高朋 齐慧霞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板栗内腐病是板栗采后贮藏期主要病害,引起栗仁腐烂霉变,给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明确板栗内腐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ZHZF21,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TUB2、CAL多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以菌丝块有... 板栗内腐病是板栗采后贮藏期主要病害,引起栗仁腐烂霉变,给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为明确板栗内腐病的致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ZHZF21,通过形态学特征及ITS、TUB2、CAL多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以菌丝块有伤接种法测定菌株ZHZF21的致病性,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HZF21的菌落呈墨绿色环状同心圆圈,具备有性和无性繁殖阶段。该菌株的序列与GenBank中编号为NDSTY31的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聚为一支。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及分子树将ZHZF21初步鉴定为果生炭疽菌。将菌株ZHZF21接种栗果后产生褐色病斑,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该菌株在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5~50℃,最适pH为6;在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快,阿拉伯树脂糖和酵母的利用率最高,乳糖的利用率最低,几乎不能利用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内腐病 病原菌鉴定 果生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当归根腐病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毒力测定
5
作者 张婷 王艳 +2 位作者 晋玲 吕娇娇 高国香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为探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其防治药剂。采用常规组织法分离培养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为探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其防治药剂。采用常规组织法分离培养病原菌,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归根腐病菌菌落毛毡状,在三种培养基上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大小为(27.5~47.5)μm×(3.8~7.5)μm(n=50),隔膜数1~5;小型分生孢子在PDA和SNA培养基上呈椭圆形、肾型、纺锤形,在CLA培养基上肾型,(3.8~15.0)μm×(2.5~7.5)μm(n=50),隔膜数0~3;厚垣孢子在CLA培养基上呈串生,PDA培养基上呈不规则形,SNA培养基上厚垣孢子着生方式多样,串生、圆形、不规则形,大小为(2.5~3.8)μm×(2.5~5.0)μm(n=50)。EF-1α、RPB1和RPB2联合序列系统发育树表明,该菌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初始pH为9,光照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毒力测定显示10%苯醚甲环唑(WG)对其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83.71 mg/L。本研究可为当归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根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室内毒力
下载PDF
我国玉米新病害顶腐病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43
6
作者 徐秀德 董怀玉 +4 位作者 赵琦 姜钰 刘志恒 白金铠 吕成军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本文报道了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顶腐病 ,是由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 ( 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 Reink)侵染所致。人工接种玉米后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 ,除侵染玉米外 ,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 本文报道了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顶腐病 ,是由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 ( 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 Reink)侵染所致。人工接种玉米后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 ,除侵染玉米外 ,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小麦、水稻、珍珠粟等禾本科作物引起顶腐病 ,并可侵染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植物。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 2 5~ 30℃ ,最适为 2 8℃ ;大、小 2型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均为 2 5~ 30℃。木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菊糖均是病菌生长的良好碳源。适宜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 Richard's、PDA、PSA、玉米粉和燕麦片培养基。田间发病程度因地势而异 ,低洼易涝地和园田地发病重、坡地和高岗地发病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水稻穗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世文 王玲 +4 位作者 刘连盟 刘恩勇 侯恩庆 肖丹凤 范锃岚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1-350,共10页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近年上升较快的一种水稻穗部重要病害,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从稻穗发病谷粒中,共分离到4种真菌,经形态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澳大利...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RSRD)是近年上升较快的一种水稻穗部重要病害,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从稻穗发病谷粒中,共分离到4种真菌,经形态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4种病原菌均能在温度4℃~40℃、pH 3~12条件下生长,最适的温度范围是25℃~30℃,不同菌最佳产孢的pH值差异较大。4种菌均能在供试的碳、氮源培养基上生长,不同的碳、氮源对各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不同。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水稻后期穗部褐变病害,病原菌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致病性分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鉴定
下载PDF
玉米新病害-鞘腐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36
8
作者 徐秀德 姜钰 +4 位作者 王丽娟 董怀玉 胡兰 吕国忠 刘志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83-3087,共5页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产区发生的新病害—鞘腐病的症状及其致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不同地区玉米鞘腐病典型病斑,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玉米鞘腐病菌...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产区发生的新病害—鞘腐病的症状及其致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不同地区玉米鞘腐病典型病斑,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玉米鞘腐病菌的形态学与已报道的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相同,ITS序列测定分析该菌与层出镰孢菌的同源性达100%;人工接种寄主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同症状。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病菌大、小两型分生孢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均为25~30℃。【结论】玉米鞘腐病为中国玉米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ats.)Nirenbe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鞘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高粱新病害顶腐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徐秀德 赵淑坤 刘志恒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5-320,共6页
我国高粱上发生的新病害顶腐病是由亚粘团串珠镰孢(Fusarinm 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 Wr.&Reink.)侵染引起的。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8。小型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28℃,适宜pH值为6~7。病菌在Bi... 我国高粱上发生的新病害顶腐病是由亚粘团串珠镰孢(Fusarinm moniliforme var. subglutinans Wr.&Reink.)侵染引起的。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pH值为6~8。小型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28℃,适宜pH值为6~7。病菌在Bilai培养基上,pH4~11间均易产生大型分生孢子。黑光灯和日光灯照射对大型分生孢子形成有促进作用,且黑光灯优于日光灯;在光照处理下最适宜产生大型孢子的培养基为小麦粒和高粱粒。病菌在PSA培养基上培养10~12天后可产生厚垣孢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以半乳糖、甘露糖为佳,乳糖、木糖、葡萄糖次之。对氮源利用远不及碳源。人工接种条件下,病菌能侵染高粱、苏丹草、哥伦布草、玉米、谷子、珍珠粟、薏苡、水稻、燕麦、小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顶腐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傅俊范 刘波 +1 位作者 周如军 王思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5-640,共6页
对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分子测序,明确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菌为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 对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学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分子测序,明确辽宁花生白绢病病原菌为罗氏阿太菌Athelia rolfsii(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温度为25℃时该菌产生的菌核最多;最适pH值为5.0;该菌虽能利用供试的7种碳源和7种氮源进行营养生长,但只在半乳糖和蔗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产生菌核,在尿素和赖氨酸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不产生菌核;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全黑暗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但抑制菌核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白绢病 病原菌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刘丽云 刘晓林 +2 位作者 刘志恒 王福妹 穆丽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菌在马铃薯斜面上易于产孢,且产生的大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PSA斜面上产生的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在其他测试培养基上不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30℃;pH值3~12间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根腐病 茄腐镰刀菌 病菌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颂平 余建 +8 位作者 魏开发 兰波 李美琪 谢碧玉 朱雨辰 杨堉楠 祝锦敏 张琳 李湘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4-242,共9页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在全国都有发生,江西近年发生较重,吉泰盆地尤烈,但鲜有报道。通过采集病样,并进行疑似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与分子鉴定和科赫法则验证等,明确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厚垣... 水稻穗腐病(Rice spikelet rot disease)在全国都有发生,江西近年发生较重,吉泰盆地尤烈,但鲜有报道。通过采集病样,并进行疑似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与分子鉴定和科赫法则验证等,明确江西水稻穗腐病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结果表明,厚垣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细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香茅弯孢菌(Curvularia cymbopogonis)和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为病原菌。24~28℃为最适温度;镰刀菌在pH7长势良好,而其他3种最适pH为7~9。葡萄糖和淀粉为最适碳源,硝酸钾为最适氮源。采用不同方式接种后,注射发病率比喷雾高(孕穗期:29.46%>17.89%)。与孕穗期接种(喷雾:17.89%)相比,抽穗期接种(喷雾:20.35%)的发病率更高。致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厚垣镰刀菌、香茅弯孢菌、细交链格孢和稻黑孢。对不同穗腐病发生地区的病样进行鉴定,所有地区均可检出厚垣镰刀菌和香茅弯孢菌;细交链格孢菌在井冈山市、万安县、余江县和修水县4市县检出;而稻黑孢仅在万安县和修水县检出,它是新的致病源,这对世界范围内稻穗腐病的病原认识是一个有益和新的补充;今后应该加强对稻黑孢的监控和研究。综上,厚垣镰刀菌和香茅弯孢菌是江西水稻穗腐病主要病原菌,细交链格孢菌和稻黑孢的分布具有明显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征 接种方式 优势种
下载PDF
棉花红腐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宁海 徐瑞富 +2 位作者 吴利民 田雪亮 齐尚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7,共4页
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20~25℃, 最适pH值7.0~9.0,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紫外线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的利用以硫酸铵和氯化铵最佳... 棉花红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宜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20~25℃, 最适pH值7.0~9.0,光照对该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而紫外线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病菌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的利用以硫酸铵和氯化铵最佳.产孢量在温度25℃、pH 7.0、紫外线照射80 min、查彼培养基上达到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pH 9.0、湿度86%以上.总之,该菌属于中高温、高湿、中性偏碱性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腐病 棉花 生长 生物学特性 培养基 产孢量 分生孢子萌发 最适温度 最适PH值 氮源
下载PDF
木香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凤 李巧玲 +4 位作者 余中莲 林茂祥 杨成前 韩如刚 刘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分离和鉴定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条件对根腐病病原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掌握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测序,在Genbank中经Blas... 目的:分离和鉴定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pH等条件对根腐病病原菌产孢和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期掌握生物学特性,为该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测序,在Genbank中经Blast搜索相似性序列,以ITS序列经MEGA 6.0程序构建其分子系统发育树,确定引起木香根腐病的病原菌15b为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结果:菌株15b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24 h黑暗条件有利于促进孢子产生;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 min。结论:Fusarium oxysporum f.sp.ciceris isolate是引起木香根腐病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 根腐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河南省局部地区花生白绢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24
15
作者 许欣然 张新友 +5 位作者 黄冰艳 汤丰收 董文召 韩锁义 张忠信 臧秀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01,共3页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近几年,河南中牟、开封等地的花生主产区白绢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在80%以上,某些地块甚至绝收,造成严重危害。鉴此,研究总结了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 花生白绢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一旦发生很难防治。近几年,河南中牟、开封等地的花生主产区白绢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在80%以上,某些地块甚至绝收,造成严重危害。鉴此,研究总结了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分析了该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发病规律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兜兰茎腐病病原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徐波 曾宋君 +3 位作者 宋凤鸣 刘海涛 冯淑杰 张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70-75,共6页
茎腐病是目前兜兰商品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首次对广东兜兰栽培过程中的茎腐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导致兜兰茎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选... 茎腐病是目前兜兰商品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首次对广东兜兰栽培过程中的茎腐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导致兜兰茎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选用15种杀菌剂对该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其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恶霉灵、普菌克、福·福锌、妙丹和咪鲜胺8种药剂在使用浓度为500 mg/L时,对该菌的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而且咪鲜胺对该菌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EC50值为0.08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兰 茎腐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甘蔗赤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梁艳琼 雷照鸣 +3 位作者 贺春萍 郑肖兰 李锐 吴伟怀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7-972,共6页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 对采集的甘蔗赤腐病典型病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进而对该病菌进行了致病性及基础生物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甘蔗赤腐病由Colletotrichum falcatum引起;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在燕麦片和Richards培养基生长最好;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pH 6~8;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的生长影响并不明显;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本研究为甘蔗赤腐病的合理预测和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赤腐病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麻疯树枝枯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9
18
作者 付文 伍建榕 +4 位作者 马桂平 扎史茨姆 刘育红 马焕成 胥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共6页
为了确定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及致病性,笔者通过形态和分子的方法鉴定出麻疯树枝枯病病原菌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发现其是一种新病害,因此采用文字和插图方法对病害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引起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 为了确定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及致病性,笔者通过形态和分子的方法鉴定出麻疯树枝枯病病原菌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查阅分析相关资料发现其是一种新病害,因此采用文字和插图方法对病害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引起麻疯树枝枯病的病原为Lasiodiplodia theobroma,在此基础上完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发现病原菌是一种弱致病性真菌,在温度为28~30℃,pH值为6~7,培养基以葡萄糖、蔗糖、酵母粉为营养源的条件下利于病原菌营养生长;在温度为20~30℃,pH值为7,湿度在90%~100%,灭菌水的条件下病原菌孢子都能够正常萌发,其中光照刺激利于病原菌孢子的形成;测定还发现,病原菌对丙唑-多菌灵最敏感,而对苯醚甲环唑、链霉素、百菌清、乙蒜素、丙环唑、环胺类农药不敏感。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表明其非常适合干热河谷地理环境,能够在土壤和枯枝落叶中广泛存在。因此,预测病原菌在干热河谷环境中初侵染接种体数量大,一旦大量寄主受伤,雨水充足病害极易爆发成灾,建议防治病害一方面要消除寄主树势衰弱的诱因,减少病害发生侵染的机会,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枝枯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柴胡根腐病致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勇 丁万隆 +2 位作者 刘时轮 杨成民 魏建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根腐病是目前对柴胡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此文对该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6~8,在麦汁培养基上较在PDA培养基上容易产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20~25℃,pH4~6和100%相对湿... 根腐病是目前对柴胡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此文对该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6~8,在麦汁培养基上较在PDA培养基上容易产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是20~25℃,pH4~6和100%相对湿度。孢子在25℃水滴中3h后开始萌发,10h时全部萌发,孢子临界致死条件为51℃,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根腐病 致病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紫英 康艳萍 袁斌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7-580,共4页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条件、碳氮源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落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2℃,最适pH值为6,光照对... 测定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条件、碳氮源对草莓红中柱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落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菌为疫霉菌Phytophthora fragariae,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2℃,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该病原菌生长无影响,有无碳源对其生长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蔗糖为碳源生长最好;蛋白胨为氮源生长最好,NH4C l生长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红中柱根腐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