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behavior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interface of water/dual-cation organobentonite 被引量:4
1
作者 CHEN Bao liang ZHU Li zh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2-19,共8页
The sorption behavior of polar or ionizable organic compounds, such as p nitrophenol, phenol and aniline, in the water/organobentonite systems is investigated. Both adsorption and partition occur to the sorption ... The sorption behavior of polar or ionizable organic compounds, such as p nitrophenol, phenol and aniline, in the water/organobentonite systems is investigated. Both adsorption and partition occur to the sorp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to dual cation organobentonites. The separate contributions of adsorption and partition to the total sorp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to dual cation organobentonites are analyzed mathematically in the first time. The factors to the contribu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adsorption and partition is related to the composition and ratio of dual cation surfactants exchanging onto the bentonite. The sorp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to dual cation organobentonite is dominated by adsorption at low concentrations and by partition at high concentrations, making the organobentonites powerful sorbents for organic contaminants over wide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cation organobentonite P-NITROPHENOL PHENOL ANILINE sorption behavior
下载PDF
Adsorp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Strontium on PAN/Zeolite Composite Adsorbent 被引量:3
2
作者 Sabriye Yusan Sema Erenturk 《World Journal of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第1期6-12,共7页
This work reports the adsorption of stront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s onto PAN/zeolite composite. The strontium adsorption on the composite adsorbent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initial strontium concentration, pH of ... This work reports the adsorption of strontium from aqueous solutions onto PAN/zeolite composite. The strontium adsorption on the composite adsorbent was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initial strontium concentration, pH of the solution, contact time and temperature. Adsorption isotherms like Langmuir, 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 (D–R) and Temki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quilibrium data at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Adsorption process well fitted to Temkin isotherm model.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hanges in enthalpy, entropy and Gibbs’ free energy were determined, showing adsorption to be an ex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Adsorbents STRONTIUM sorption behavior ADsorption Isotherm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下载PDF
大孔膦酸树脂对镉(Ⅱ)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 被引量:73
3
作者 熊春华 吴香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27-630,共4页
用大孔膦酸树脂对镉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树脂对镉的静态和动态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1 69 2和 1 62 7mg[Cd(Ⅱ ) ]/g(树脂 ) ,用 1 - 3mol·L- 1 HCI可以定量洗脱 .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 :ΔH =9 1 4kJ·mol- 1 ,Δ... 用大孔膦酸树脂对镉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树脂对镉的静态和动态的吸附容量分别为 1 69 2和 1 62 7mg[Cd(Ⅱ ) ]/g(树脂 ) ,用 1 - 3mol·L- 1 HCI可以定量洗脱 .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 :ΔH =9 1 4kJ·mol- 1 ,ΔG =- 3 2 6kJ·mol- 1 ,ΔS =41 6J·mol- 1 ·K- 1 ,等温吸附遵循Freundlich曲线 ,表现吸附速率常数k2 98=3 6× 1 0 - 4 s- 1 ,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大孔膦酸树脂 离子交换吸附
下载PDF
110~*树脂对镝的吸附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惠君 施林妹 孙静亚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19,共4页
用树脂吸附的方法研究了稀土金属的富集及回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10*树脂在pH=5.13的HAc-NaAc体系中吸附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16.67 mg/g;用0.5 mol/L的HC l可定量洗脱;... 用树脂吸附的方法研究了稀土金属的富集及回收。测定了在不同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10*树脂在pH=5.13的HAc-NaAc体系中吸附最佳,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16.67 mg/g;用0.5 mol/L的HC l可定量洗脱;等温吸附服从Freund lich经验式;表观速率常数k298=1.49×10-5s-1;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树脂 吸附行为 吸附机理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异质性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影响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江涛 刘明亮 +1 位作者 张坤峰 刘菲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5-330,共6页
采取北京城区表土样品和土壤标准参考样共7件,对原土样以及经H2O2氧化处理去除低聚合有机碳后的土样分别采用静态批实验方法,研究其对三氯乙烯(TCE)的等温吸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7种土样对TCE的吸附模式均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方程,采用H2O... 采取北京城区表土样品和土壤标准参考样共7件,对原土样以及经H2O2氧化处理去除低聚合有机碳后的土样分别采用静态批实验方法,研究其对三氯乙烯(TCE)的等温吸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7种土样对TCE的吸附模式均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方程,采用H2O2氧化去除土壤样品中的低聚碳,并没改变等温吸附线型,只是方程的参数发生了变化。剩余有机碳的含量仍都大于0.1%,仍然以有机碳的吸附为主;原土样、高聚碳、低聚碳对TCE吸附均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样品吸附TCE的能力没有明显的关系,证实不管是总有机碳、低聚碳还是高聚碳都有明显的异质性,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吸附能力并不相同,有机碳结构组成的差异往往是影响其吸附的关键因素。而土壤有机碳经历矿化和腐殖化程度的差异是造成土壤有机碳结构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三氯乙烯 吸附行为 异质性
下载PDF
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建 杨欣 +1 位作者 戴树桂 刘广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 ,探讨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规律 .实验表明 ,2 5± 1℃条件下 ,涕灭威在低浓度 (0 2~ 1 5mg/L)时 ,在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 ;在 2 0~ 1 5mg/L用Freundlich吸附等...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 ,探讨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规律 .实验表明 ,2 5± 1℃条件下 ,涕灭威在低浓度 (0 2~ 1 5mg/L)时 ,在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 ;在 2 0~ 1 5mg/L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描述更合理 ;在 2 0~ 2 0 0 0mg/L ,涕灭威的吸附既可以用线性等温方程式也可以用Fre undlich等温方程式来描述 .并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60存在下涕灭威的吸附等温线 ,以及悬浮颗粒物浓度、腐殖酸、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涕灭威 悬浮颗粒物 吸附规律
下载PDF
西辽河流域沙土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而力 王嗣淇 王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2-106,183,共6页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动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最优模型为Langmuir吸附方程;西辽河流域沙土对氨氮的饱和吸附量在...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动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最优模型为Langmuir吸附方程;西辽河流域沙土对氨氮的饱和吸附量在573.81~3 666.16 mg/kg之间,平均为1 733.83 mg/kg。吸附分配系数k在3.13~524.55之间,平均为93.47;沙土对氨氮的吸附方式以化学吸附为主,解吸可逆性较弱。被吸附的氨氮解吸淋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土氨氮饱和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影响程度顺序为: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粗粘粒含量;不同利用结构沙土的氨氮饱和吸附量:林地(2 053.87 mg/kg)>农田(1 990.40 mg/kg)>草地(1 356.37 mg/kg)>沙荒地(813.30 mg/kg);农田、林地和草地结构由于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含量较高,对氨氮的固持能力较强,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荒地结构对氨氮的固持能力最弱。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流域 沙土 氨氮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吸附分配系数 Langmuir吸附等温式 饱和吸附量
下载PDF
烃类在固载金属离子PVA膜中的溶胀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礼光 周勇 高从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3,共4页
制备了过渡金属盐填充固载PVA膜,实验测定了环己烷、环己烯在膜中溶胀吸附性能.结果发现:PVA膜经填充过渡金属离子Ag+、Co2+等后,环己烯的溶胀吸附性能提高了3~5倍,而环己烷的溶胀吸附性能几乎不变;过渡金属盐的结构和性质对其填充固载... 制备了过渡金属盐填充固载PVA膜,实验测定了环己烷、环己烯在膜中溶胀吸附性能.结果发现:PVA膜经填充过渡金属离子Ag+、Co2+等后,环己烯的溶胀吸附性能提高了3~5倍,而环己烷的溶胀吸附性能几乎不变;过渡金属盐的结构和性质对其填充固载PVA膜的环己烯溶胀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构成盐的金属离子尺寸越小、对应的阴离子尺寸越大、以及金属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离解能越小,其填充固载PVA膜的环己烯溶胀吸附性能越好;过渡金属盐在填充固载PVA膜中的固载量增大,膜对环己烯的溶胀吸附性能提高,但趋势越来越弱,同时膜的机械强度等降低,固载膜中金属离子与PVA之摩尔比在0.5~1.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烷 环己烯 固载膜 金属离子 溶胀吸附性能
下载PDF
3种双咪唑啉季铵盐对Q235钢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及吸附行为 被引量:9
9
作者 董莹 刘瑞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1,共5页
咪唑啉类缓蚀剂缓蚀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对双咪唑啉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未见报道。合成了3种双咪唑啉季铵盐CABI,BABI,SABI,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并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在1mol/L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 咪唑啉类缓蚀剂缓蚀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对双咪唑啉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吸附行为的研究未见报道。合成了3种双咪唑啉季铵盐CABI,BABI,SABI,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并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在1mol/LHCl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3种双咪唑啉季铵盐在1mol/LHCl介质中对Q235钢都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且用量少;较高温度(50~80℃)下的缓蚀效率达90%以上,其缓蚀能力大小顺序为CABI>BABI>SABI,均属于阴极型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双咪唑啉季铵盐 Q235钢 盐酸 缓蚀性能 吸附行为
下载PDF
养殖水域悬浮沉积物对几种酚类环境激素污染物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军蕊 高鹏 +1 位作者 戴慧雪 杨妍丽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3年第2期89-93,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宁波市象山港某养殖场悬浮沉积物对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3种酚类环境激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在悬浮沉积物上的吸附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吸附量具有波动特征;吸附等温线可用Henry线性...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宁波市象山港某养殖场悬浮沉积物对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3种酚类环境激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在悬浮沉积物上的吸附是一个复合动力学过程,吸附量具有波动特征;吸附等温线可用Henry线性分配模型及Freundlich模型进行数学描述;沉积物对3种酚类环境激素的平衡吸附量大小为壬基酚>辛基酚>双酚A;有机质含量影响壬基酚、辛基酚及双酚A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行为,3种沉积物的平衡吸附量大小表现为加腐殖酸沉积物>沉积物原样>去除有机质的沉积物;酚类环境激素在沉积物中的浓度积累增大了养殖水域底栖生物的接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域 悬浮沉积物 酚类环境激素 吸附行为
下载PDF
BK110树脂对镝的吸附及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惠君 高鹏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系统研究了镝离子在BK110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在pH=5.70的HAc-NaAc介质中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56mg·g^-1(树脂);用0.5mol·L^-1-2.0mol·L^-1HCl可定量洗脱;表观速率常数k298=2.32×10^-5s^-1;... 系统研究了镝离子在BK110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在pH=5.70的HAc-NaAc介质中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56mg·g^-1(树脂);用0.5mol·L^-1-2.0mol·L^-1HCl可定量洗脱;表观速率常数k298=2.32×10^-5s^-1;表观活化能Ea=18.2kJ·mol^-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13.8kJ·mol^-1,△S=49.9J·mol^-1·K^-1,△G=-1.04kJ·mol^-1;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K110树脂 吸附 机理
下载PDF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对镍(Ⅱ)吸附的配位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惠君 孙静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本文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树脂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以lgQ对lgC作图,得一条直线,由直线斜率求得b=2.54,b值在2~10之间,表明树脂吸附镍的反应是容易进行的。测得吸附反... 本文考查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树脂量等因素对树脂吸附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以lgQ对lgC作图,得一条直线,由直线斜率求得b=2.54,b值在2~10之间,表明树脂吸附镍的反应是容易进行的。测得吸附反应中树脂功能基与镍离子配位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基二乙酸树脂 吸附 配位比 镍离子
下载PDF
D152树脂对铕(Ⅲ)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施林妹 王惠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研究了D152树脂在NaAc-HAc缓冲体系中对Eu^3+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40mg/g;用0.1~2.0mol/L HCl洗脱,洗脱率为92%以上;测得吸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AH=14.3kJ/mol、△G298=-1.88kJ/mol、△S=54... 研究了D152树脂在NaAc-HAc缓冲体系中对Eu^3+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340mg/g;用0.1~2.0mol/L HCl洗脱,洗脱率为92%以上;测得吸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AH=14.3kJ/mol、△G298=-1.88kJ/mol、△S=54.3J/(mol·K);等温吸附曲线遵守Freundlich关系式;表观活化能Ea=9.10kJ/mol,表观速率常数k298=1.54×10^-5s^-1。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探讨了树脂对Eu^3+的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52树脂 吸附 机理
下载PDF
氨基膦酸树脂对镉(Ⅱ)的吸咐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庆红 张鑫燕 盛贻林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88-390,共3页
就氨基膦酸树脂对镉的吸咐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pH=4.6时,树脂对镉的静态饱和吸咐容量为w(Cd(Ⅱ)/树脂)=247.4mg/g,表观吸咐速率常数k298=2.38×10-4s-1,且用2mol/L盐酸可以定量洗脱;测得吸咐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3.481k... 就氨基膦酸树脂对镉的吸咐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pH=4.6时,树脂对镉的静态饱和吸咐容量为w(Cd(Ⅱ)/树脂)=247.4mg/g,表观吸咐速率常数k298=2.38×10-4s-1,且用2mol/L盐酸可以定量洗脱;测得吸咐热力学参数分别为:ΔH=3.481kJ·mol-1,ΔG=-3.17kJ·mol-1,ΔS=22.70J·mol-1·K-1,等温吸咐服从Frenndlich曲线.运用吸咐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对照分析了树脂与镉的成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膦酸树脂 吸咐行为 吸咐性能 分析
下载PDF
D113树脂对镝的吸附及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惠君 施林妹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研究了镝离子在大孔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上的吸附行为,在pH=6.00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92.7mg/g(树脂);用0.5mol/LHCl可定量洗脱,一次解吸率为98.4%;表观速率常数k298=6.78×10-5s-1;表观活化能Ea=14.79kJ/m... 研究了镝离子在大孔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D113)上的吸附行为,在pH=6.00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92.7mg/g(树脂);用0.5mol/LHCl可定量洗脱,一次解吸率为98.4%;表观速率常数k298=6.78×10-5s-1;表观活化能Ea=14.79kJ/mol;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ΔH=14.48kJ/mol,ΔS=54.69J/mol·K,ΔG=-1.82kJ/mol;用化学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讨论了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树脂 丙烯酸系 镝离子 吸附热力学 机理 表观活化能 红外光谱 速率常数 吸附行为 等温吸附
下载PDF
D152树脂对铜(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林妹 潘西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The 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D152 resin for Cu2+is investigated.D152 resin has a good adsorptivity for Cu2+in the HAc—NaAc medium at pH=4.73.The statically saturated sorption capacity is 309mg/g·(resin... The 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D152 resin for Cu2+is investigated.D152 resin has a good adsorptivity for Cu2+in the HAc—NaAc medium at pH=4.73.The statically saturated sorption capacity is 309mg/g·(resin).Cu2+adsorbed on D152 resin can be elut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0.1-2.0mol/L hydrochloric acid as an eluant.The apparent 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are k298=1.86×10-5 sec-1 and Ea=12.3kJ/mol.The sorption behavior of D152 resin for Cu2+ obeys the Freundlich isotherm.The sorption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D152 resin for Cu2+are enthalpy change ΔH=14.6 kJ/mol,free energy change ΔG=-0.72kJ/mol,entropy change ΔS=51.4J/(.mol·K).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52树脂 吸附行为 活化能
下载PDF
碳对TiMn_(1.25)Cr_(0.25)合金储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学斌 吴铸 +3 位作者 黄太仲 陈金舟 夏保佳 徐乃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5-440,共6页
研究了碳对TiMn1.25Cr0.25合金的活化与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碳的添加改善了合金的活化性能。俄歇电子能谱深度剖析结果表明,碳的添加没有抑制合金表面氧化层的形成,但导致了合金表面的Mn/Ti比率接近于合金的基体成分,这可能是合金活化性... 研究了碳对TiMn1.25Cr0.25合金的活化与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碳的添加改善了合金的活化性能。俄歇电子能谱深度剖析结果表明,碳的添加没有抑制合金表面氧化层的形成,但导致了合金表面的Mn/Ti比率接近于合金的基体成分,这可能是合金活化性能改善的原因之一。PCT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合金中碳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力上升,同时吸氢量有所下降,这是由于碳的添加导致合金晶格参数减小以及合金中TiC相形成所致。随着合金中碳含量的增加,TiMn1.25Cr0.25合金的吸放氢循环衰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性能 储氢性能 循环寿命 TiMn1.25Cr0.25合金 储氢合金
下载PDF
CA/RDX复合材料超临界CO_2间歇法微孔发泡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伟涛 应三九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醋酸纤维素(CA)为黏结剂,黑索今(RDX)为含能组分,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间歇法发泡技术制备了微孔可燃复合材料CA/RDX。采用重量法研究了SC-CO_2在该复合材料中的吸收与解吸收过程,同时利用Fickian扩散定律,研究了SC-CO_2的扩... 以醋酸纤维素(CA)为黏结剂,黑索今(RDX)为含能组分,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间歇法发泡技术制备了微孔可燃复合材料CA/RDX。采用重量法研究了SC-CO_2在该复合材料中的吸收与解吸收过程,同时利用Fickian扩散定律,研究了SC-CO_2的扩散系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发泡温度和饱和压力对该材料内部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的吸收量与扩散系数随着饱和压力的提高而增加,在20MPa,40℃饱和条件下达到最大饱和量11.16%。RDX和CA界面降低了微孔异相成核能垒,因此增加了微孔成核速率,微孔产生于RDX和CA界面间的微裂纹并逐步长大成为完整的气泡;在微孔成核后,微孔尺寸随饱和温度与发泡温度差(ΔT)的增加而增大;由于CO_2解吸收过程中扩散系数随饱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饱和压力对泡孔形貌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可燃复合材料 醋酸纤维素 超临界CO2 SC-CO2 吸收解吸收行为 微孔发泡
下载PDF
氯化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
19
作者 郑幸存 吴礼光 +2 位作者 汪锰 裘俊红 高从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27,共3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利用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氯化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无机杂化膜。扫描电镜分析了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后形成了以氯化银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核-壳型无机-有机杂化膜材料;氯化银...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利用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氯化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机-无机杂化膜。扫描电镜分析了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后形成了以氯化银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核-壳型无机-有机杂化膜材料;氯化银微粒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均匀分散,形状规则,粒径大小均在2μm以下。环己烷、环己烯在氯化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无机-有机杂化膜中的溶胀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相比,环己烯在杂化膜中的溶胀吸附性能显著提高,而环己烷的溶胀吸附性能却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进传递 有机-无机杂化膜 溶胀吸附 环己烷 环己烯
下载PDF
稻草生物炭对铕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董丽佳 吴思颖 +3 位作者 李生波 魏作富 杨国 胡保卫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0-398,共9页
以农业残留物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被广泛应用于去除重金属,这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意义。本研究以稻草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通过系列静态实验和光谱技术研究其对重金属铕(Eu)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发现溶液pH显著影响生物炭对Eu(Ⅲ)的吸... 以农业残留物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被广泛应用于去除重金属,这对于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意义。本研究以稻草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通过系列静态实验和光谱技术研究其对重金属铕(Eu)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发现溶液pH显著影响生物炭对Eu(Ⅲ)的吸附量,但不改变吸附反应时间;腐殖酸/富里酸(HA/FA)在pH<7.0的溶液中能促进生物炭对Eu(Ⅲ)的吸附,而在pH>7.0的溶液中则抑制Eu(Ⅲ)的吸附;吸附过程主要涉及共沉淀或内表面络合机制;该吸附属于化学吸附,且吸附速率受内颗粒扩散过程的限制。此外, Freundlich模型对该吸附拟合最好, Langmuir模型显示稻草生物炭对Eu(Ⅲ)的最大吸附量为40.717 mg/kg,这可能与生物炭的层状结构和丰富的官能团有关;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这些发现有利于评估稻草生物炭在去除水中重金属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生物炭 Eu(Ⅲ) 吸附行为 吸附机理 光谱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