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nd Source Localisation for a High-Speed Train and Its Transfer Path to Interior Noise 被引量:12
1
作者 Jie Zhang Xinbiao Xiao +1 位作者 Xiaozhen Sheng Zhihui L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68-183,共16页
Noise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oper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s, with sound source localisation and its transfer path as the two major aspec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both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 sound sourc... Noise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opera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s, with sound source localisation and its transfer path as the two major aspec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both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 sound source distribution of a high-speed train and presents a method for performing the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airborne sound with regard to the interior noise. First, both exterior and interior sound source locations of the high-speed train are identified through in-situ measurements. Second, the sound source contribution for di erent regions of the trai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 noises are analysed. Third, a method for conducting the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airborne sound with regard to the interior noise of the high-speed train is described. Lastly, a case study on the sidewall area is carried out,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airborne sound to the interior noise of this area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high-speed train runs at 310 km/h, dominant exterior sound sources are located in the bogie and pantograph regions, while main interior sound sources are located at the sidewall and roof. The interior noise, the bogie area noise and the sound source at the middle of the coach exhibit very similar rates of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train speed. For the selected sidewall area, structure-borne sound dominates in most of the 1/3 octave b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INTERIOR noise sound transfer path Noise source identification EXTERIOR noise AIRBORNE sound
下载PDF
传递路径分析在车内声品质优化中的应用
2
作者 曾发林 魏良本 +1 位作者 商志豪 徐求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40,44,共5页
针对某款车型在40km/h粗糙路面行驶时,车内主驾耳旁噪声声品质主观感受较差的问题。首先,采用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方法得到每条路径对于车内驾驶员耳旁噪声的贡献量。其次,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 针对某款车型在40km/h粗糙路面行驶时,车内主驾耳旁噪声声品质主观感受较差的问题。首先,采用传递路径分析(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方法得到每条路径对于车内驾驶员耳旁噪声的贡献量。其次,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建立车内声品质预测模型,实现传递路径分析与声品质相结合,有效识别出48条结构路径中后副车架左后、右后和右前安装点Z向三条路径对车内噪声烦躁度贡献最大。最后,结合模态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为后副车架模态问题。通过调整后副车架衬套刚度,车内主驾耳旁噪声声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噪 传递路径分析 贡献量 声品质 衬套刚度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地铁车内空气声传递路径分析及板件隔声性能优化
3
作者 蒋佳妗 孙文静 周劲松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基于统计能量法建立地铁车内噪声仿真预测模型,分析车体结构在空气声传递路径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地铁车内噪声仿真预测及传递路径分析,指导车体结构的减振降噪设计。基于板件隔声的基本原理,研究地铁车体板件隔声量的全频段计算方法,分... 基于统计能量法建立地铁车内噪声仿真预测模型,分析车体结构在空气声传递路径上的薄弱环节。通过地铁车内噪声仿真预测及传递路径分析,指导车体结构的减振降噪设计。基于板件隔声的基本原理,研究地铁车体板件隔声量的全频段计算方法,分析板件结构参数对其隔声性能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车体刚度、轻量化及隔声性能,提出地铁车体结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地铁车辆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地铁 车内噪声 传递路径 隔声 统计能量法
下载PDF
车内加速粗糙声分析与控制
4
作者 蒋丰鑫 龚兵 +1 位作者 胡军峰 邓晓龙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87-93,共7页
针对某车型车内300~400 Hz和460~560 Hz加速粗糙声问题,利用工况传递路径方法进行整车状态工况传递路径分析,识别出了车内两个频段粗糙声的主要贡献路径。基于从主要贡献路径到关联激励源的分析研究思路,逐一识别引起车内两个频段粗糙... 针对某车型车内300~400 Hz和460~560 Hz加速粗糙声问题,利用工况传递路径方法进行整车状态工况传递路径分析,识别出了车内两个频段粗糙声的主要贡献路径。基于从主要贡献路径到关联激励源的分析研究思路,逐一识别引起车内两个频段粗糙声的原因。研究发现300~400 Hz粗糙声主要受发动机曲轴一阶扭振影响,460~560 Hz粗糙声主要由左悬主动侧支架共振导致。针对问题原因,提出对应的优化改进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车内两个频段粗糙声改善明显,车内加速声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噪声 粗糙声 声品质 工况传递路径
下载PDF
运动物体噪声场分解的传递路径声全息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郝鹏 郑四发 +2 位作者 杨殿阁 连小珉 李克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1-595,共5页
声全息及波束成形技术可以通过对阵列噪声信号处理,获得运动物体表面声场的分布。如果物体中声源相距较近或声源相关性较高,该方法不能有效区分每个声源对目标表面声场的贡献。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源特征的传递路径声全息方法。该方法同时... 声全息及波束成形技术可以通过对阵列噪声信号处理,获得运动物体表面声场的分布。如果物体中声源相距较近或声源相关性较高,该方法不能有效区分每个声源对目标表面声场的贡献。提出了一种基于声源特征的传递路径声全息方法。该方法同时采集外场阵列面信息及物体上声源参考信息,在声源识别过程中,结合声源传递路径对采样面信息分解,然后采用声全息技术重建声源,实现声源识别和声场分解。介绍了该方法的识别过程,并与传统的声全息方法进行多声源仿真对比;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实际汽车噪声源的分解。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并分离出运动物体的噪声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源识别 传递路径声全息 声场分解
下载PDF
基于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和串扰消除的车内噪声分离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海洋 舒歌群 刘海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共5页
为有效避免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在进行匀速工况噪声源分离时,轮胎附近测得振动噪声容易受到发动机振动噪声的干扰,导致分离结果不准确的问题,结合串扰消除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建立了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模型,针对某车型的匀速问题,... 为有效避免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在进行匀速工况噪声源分离时,轮胎附近测得振动噪声容易受到发动机振动噪声的干扰,导致分离结果不准确的问题,结合串扰消除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建立了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模型,针对某车型的匀速问题,将运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与串扰消除技术相结合,通过三级细化实现匀速车内噪声的精准划分和声源目标值设定,实现了匀速车内噪声的逐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速噪声 声音分解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串扰消除
下载PDF
互相关分析在车辆轰鸣噪声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扎根 许雪莹 王学军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24,共4页
针对某车型加速过程中的低频轰鸣声,对噪声信号和车身板件的振动信号进行了互相关分析,确认后盖振动是引起驾驶员位置轰鸣声的根源。经过对传递途径的减振处理,即采用弹性锁扣板代替刚性锁扣板,使得1 250 r/min时轰鸣噪声的峰值下降了7d... 针对某车型加速过程中的低频轰鸣声,对噪声信号和车身板件的振动信号进行了互相关分析,确认后盖振动是引起驾驶员位置轰鸣声的根源。经过对传递途径的减振处理,即采用弹性锁扣板代替刚性锁扣板,使得1 250 r/min时轰鸣噪声的峰值下降了7dB(A),提升了乘坐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互相关分析是车辆噪声诊断中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轰鸣声 互相关分析 声源识别 传递途径
下载PDF
轮胎振动噪声结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万英 靳晓雄 +2 位作者 彭为 郭辉 尹燕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1,95,共5页
简要介绍结构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理论,在分析车轮激励力及其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试验,得到车内目标点由结构传递的合成声,在300 Hz以下,合成结果与实测声压在主要峰值附近... 简要介绍结构传递路径分析的基本理论,在分析车轮激励力及其传递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了轮胎噪声的结构传递路径试验,得到车内目标点由结构传递的合成声,在300 Hz以下,合成结果与实测声压在主要峰值附近吻合很好。利用频谱贡献云图和矢量叠加图分析了各结构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并采用矢量叠加及数据对比的方式详细分析了25 Hz时各传递路径对目标点的声贡献,从传递路径的角度找出了对车内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通过控制这些环节,可以降低由轮胎引起的车内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激励力 声贡献
下载PDF
破壁料理机减振降噪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严莉 李豆 +3 位作者 余亮 吴海军 蒋伟康 唐路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6期257-261,共5页
破壁料理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厨房小家电。主机壳体内的电机高速旋转带动杯内刀片组搅动液体,引起壳体和杯体振动,发出较大噪声。噪声是破壁料理机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现了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了降低破壁料理机声功率,首先... 破壁料理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厨房小家电。主机壳体内的电机高速旋转带动杯内刀片组搅动液体,引起壳体和杯体振动,发出较大噪声。噪声是破壁料理机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现了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了降低破壁料理机声功率,首先需要辨识出破壁料理机的主要声源。通过基于边界元的近场声全息技术,辨识出噪声主要来源是壳体振动和通风噪声。从声源和传递路径2个方面,针对壳体振动、通风噪声提出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实施措施后,原来的次要声源刀片变成主要声源,再针对刀片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使得破壁料理机声功率降低10 dB。根据上述破壁料理机的减振降噪研究,建立了完整的低噪声破壁料理机的减振降噪技术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破壁料理机 近场声全息 声源 传递路径 减振降噪
下载PDF
车辆内部异常噪声的传递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扎根 王学军 许雪莹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39,42,共4页
针对某车型开发过程中车内异常噪声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发动机支承为该车辆车内异常噪声的主要来源,识别出异常噪声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对发动机支承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承使车内右后座位处500Hz附近的声压敏感... 针对某车型开发过程中车内异常噪声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发动机支承为该车辆车内异常噪声的主要来源,识别出异常噪声向车内传递的传递途径,并对发动机支承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支承使车内右后座位处500Hz附近的声压敏感度峰值降为原来的50%;倍频带噪声级下降了约3dB;主观评价显示该异常噪声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传递途径 声源识别
下载PDF
低地板车结构传声及车内噪声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玉梅 肖新标 +3 位作者 温泽峰 郭涛 张捷 金学松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4期1-4,9,共5页
对我国某100%低地板车辆在60 km/h速度下进行振动噪声试验,获得了低地板车动车、拖车,车内及转向架噪声特性。结果表明,车内噪声主要能量集中在400 Hz^1250 Hz,其中400 Hz频谱能量最大。动车比拖车车内噪声高3 dB,这是由于转向架动力源... 对我国某100%低地板车辆在60 km/h速度下进行振动噪声试验,获得了低地板车动车、拖车,车内及转向架噪声特性。结果表明,车内噪声主要能量集中在400 Hz^1250 Hz,其中400 Hz频谱能量最大。动车比拖车车内噪声高3 dB,这是由于转向架动力源激励400 Hz中心频段结构传声和空气传声所致。控制电机振动,能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车内400 Hz中心频率结构传声。此外,也需要从路径上控制电机激励结构传声,即控制横向减振器和二系空簧的结构传声。相关分析结果可为低地板车振动噪声控制和低噪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100%低地板车 振动 转向架 传递路径 结构传声
下载PDF
双层圆柱壳体水下振动噪声结构传递路径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磊 曹跃云 +1 位作者 杨自春 何元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2-16,共5页
为了实现水下双层圆柱壳体噪声源及传递路径的识别、量化,建立了水下结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TPA)模型,借助互谱技术、平均技术及加窗进行频响函数估计,并结合正则化方法改善频响函数矩阵求逆的病态问题。进行了双层圆柱壳体水下振动-声... 为了实现水下双层圆柱壳体噪声源及传递路径的识别、量化,建立了水下结构振-声传递路径分析(TPA)模型,借助互谱技术、平均技术及加窗进行频响函数估计,并结合正则化方法改善频响函数矩阵求逆的病态问题。进行了双层圆柱壳体水下振动-声辐射试验,实现噪声与结构振动数据的同时基采集。编制TPA程序计算得到合成噪声响应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利用频谱贡献云图及数据对比的方式分析了传递路径对壳外目标点噪声的贡献,结果与分布运转法所得一致,进而从传递路径的角度找出了对壳外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可见,建立的水下双层圆柱壳体结构振-声TPA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量化主要噪声源和噪声的传递路径,并且能够指导水下噪声实时预报和采取针对性的减振降噪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振-声 声贡献 双层圆柱壳体
下载PDF
水下圆柱舱段模型耦合噪声源识别及空间声场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磊 李彬 +1 位作者 杨自春 陆英栋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5,共8页
为有效实现水下圆柱舱段模型耦合振动噪声源识别及空间声场定位,本文首先给出离散化柱面近场声全息(NAH)的频域计算方法,重建任意声场空间的声压或振速,并剖析该方法存在无法实现单个振源的声场重建等不足;然后,提出基于系统辨识(SI)思... 为有效实现水下圆柱舱段模型耦合振动噪声源识别及空间声场定位,本文首先给出离散化柱面近场声全息(NAH)的频域计算方法,重建任意声场空间的声压或振速,并剖析该方法存在无法实现单个振源的声场重建等不足;然后,提出基于系统辨识(SI)思想的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TPA)方法(即SIOTPA法)解决振源间的交叉耦合问题,并实现耦合振动噪声源及其传递路径识别;随后,将柱面NAH方法与SIOTPA法进行有效的集成和融合,形成一种适用于耦合声源识别、声场可视化定位和预报的SIOTPA-NAH方法;最后,以水下圆柱舱段模型振动-声辐射数值仿真分析和消声水池试验为基础,验证了给出的SIOTPA-NAH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水下圆柱舱段模型内部耦合振动源识别、振源贡献量排序及声场可视化定位,并能准确实现单个振源的空间声场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全息 传递路径分析 圆柱壳体 声源识别
下载PDF
采用耦合消声器设计与进气歧管优化对车内声品质的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若平 李文睿 +1 位作者 余云飞 王雪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30,共10页
以某国产SUV为试验车,完成了以进气噪声调节车内声品质的研究。首先,对试验车驾驶员双耳位置的声音进行传递路径分解,找出发动机进气噪声对车内噪声的主要贡献频率,对此进行频率调节,完成了耦合消声器的设计。其次,对发动机进气噪声进... 以某国产SUV为试验车,完成了以进气噪声调节车内声品质的研究。首先,对试验车驾驶员双耳位置的声音进行传递路径分解,找出发动机进气噪声对车内噪声的主要贡献频率,对此进行频率调节,完成了耦合消声器的设计。其次,对发动机进气噪声进行阶次调节,完成了进气歧管的结构优化。最后,搭建试验车发动机进气系统仿真模型,在验证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采集优化进气系统后的进气噪声,并与其他振动噪声信号拟合出车内噪声信号,对车内噪声进行客观声品质参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传递路径分解对发动机进气噪声进行频率调节与阶次调节能改善车内声品质、增强车内听觉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路径分析 耦合消声器 进气歧管 声品质
下载PDF
不同激励下双层底振动传递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鹏 向阳 +2 位作者 郭宁 张冠军 姜超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了控制结构振动引起的船舶辐射噪声,截取某型舰艇的机舱双层底并按比例缩减,建立双层底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舱室辅机设备离心泵机脚振动加速度作为单激励,离心泵与激振机激振力代表多激励,在20 Hz~400 Hz频段内对单激励与多激励下双... 为了控制结构振动引起的船舶辐射噪声,截取某型舰艇的机舱双层底并按比例缩减,建立双层底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以舱室辅机设备离心泵机脚振动加速度作为单激励,离心泵与激振机激振力代表多激励,在20 Hz~400 Hz频段内对单激励与多激励下双层底结构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并计算底桁和实肋板的结构声强,根据各实肋板和底桁的声强贡献度及声强矢量图对峰值频率的主要传递路径进行辨识排序;以此为基础在主要传递路径上布置阻振质量块,用声学边界元方法计算双层底结构的远场辐射声,以研究频段内合成辐射声功率级为评价指标验证减振措施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双层底结构在单激励和多激励下的主要传递路径都位于激励侧下方,单激励变成多激励后系统的最大响应峰值频率由33 Hz变成87 Hz,底桁和实肋板的Y向结构声强和增大一个数量级;在主要振动传递路径布置阻振质量使双层底结构的声辐射减少了8.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双层底 结构声强 传递路径 声辐射
下载PDF
OTPA结合声场分析在路噪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肖忠弟 靳畅 +3 位作者 魏娜 梁新华 赵阳阳 田世亚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2期140-145,151,共7页
针对纯电动汽车低频路噪问题,提出将工况传递路径0TPA(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与声场分析相结合的识别和控制方法。针对某款纯电动汽车25 Hz^32 Hz频带低频路噪问题,通过OTPA分析确定尾门是车内低频声的主要贡献路径;通过... 针对纯电动汽车低频路噪问题,提出将工况传递路径0TPA(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与声场分析相结合的识别和控制方法。针对某款纯电动汽车25 Hz^32 Hz频带低频路噪问题,通过OTPA分析确定尾门是车内低频声的主要贡献路径;通过车内声场分析车内低频声分布的特点,确定尾门和上车体顶棚与车身的相对振动在车内产生低频驻波;对尾门的安装约束状态进行优化以降低尾门振动,降低噪声峰值6.5 dB(A),主观感受改善明显。该方法提供了OTPA与传统的试验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思路,拓展了OTPA在路噪开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工况传递路径 声场分析 路噪 工作模态 纯电动汽车
下载PDF
高速列车观光区噪声源识别及路径贡献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嘉兴 余永革 +2 位作者 王金升 潘敏凯 肖新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6期198-203,共6页
高速列车观光区位于司机室后方,作为重要的商务或特等座区域,其对车内噪声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但受车头显著声源激励影响,车内噪声普遍偏大。采用试验与信号分析方法,基于声源识别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原理,开展高速列车观光区噪声源识别... 高速列车观光区位于司机室后方,作为重要的商务或特等座区域,其对车内噪声有更为严格的要求。但受车头显著声源激励影响,车内噪声普遍偏大。采用试验与信号分析方法,基于声源识别和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原理,开展高速列车观光区噪声源识别和传递路径贡献分析。首先,分析高速列车观光区车内噪声的频谱特性及其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变化规律,确定观光区噪声的显著频率区段及其声压级水平;然后,利用球形阵列进行观光区声源识别,揭示观光区噪声源分布特性;进而,开展工况传递路径分析,将空气路径和结构路径对车内噪声的贡献进行量化;最后,对各关键传递路径进行识别和量化排序。结果表明:列车速度在200 km/h至350 km/h范围内每增加50 km/h,观光区噪声总值增大3 dB(A)至5 dB(A);以350 km/h运行时,转向架区域噪声与振动是主导激励源,在噪声显著频率范围50 Hz至500 Hz内结构激励是导致观光区噪声的主导因素,其中最大贡献路径为抗蛇行减振器垂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高速列车 工况传递路径分析 转向架 声源识别 观光区噪声
下载PDF
蜗壳脉动压力作用下抽水蓄能电站的振动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鹏 宋志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基于结构声强理论并在ANSYS中进行二次开发提取计算值,通过origin Pro建立其相关结构的三维矢量图,将振动能量的传递可视化。建立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提取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厂房结构在蜗壳脉动作用下各层的结构... 基于结构声强理论并在ANSYS中进行二次开发提取计算值,通过origin Pro建立其相关结构的三维矢量图,将振动能量的传递可视化。建立某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提取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厂房结构在蜗壳脉动作用下各层的结构声强计算值,分析振动的传递路径并将其可视化。结果表明:发电工况下横河向与顺河向振动自蜗壳流道向上传递中逐渐向边墙立柱转移但仍以风罩为主,而在竖向振动传递中最终以左右岸立柱为主,其结构声强占比为70. 02%;抽水工况下横河向和顺河向的振动传递最终以左右岸立柱为主,竖向振动传递最终以风罩为主,其结构声强占比为61. 22%,与发电工况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脉动压力 振动传递 结构声强 可视化 地下厂房 振动路径 抽水蓄能电站
下载PDF
车室低频噪声次级传递路径分析及降噪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启国 周龙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1期80-85,共6页
通过车室低频噪声次级传递路径板件贡献量的分析,提出板件综合贡献量系数来分析与控制车室噪声。阐述传递路径分析理论及车室噪声产生的机理,通过网格映射法建立车室声固耦合模型,预测分析车室低频噪声的特性。在Virtual.Lab中计算得到... 通过车室低频噪声次级传递路径板件贡献量的分析,提出板件综合贡献量系数来分析与控制车室噪声。阐述传递路径分析理论及车室噪声产生的机理,通过网格映射法建立车室声固耦合模型,预测分析车室低频噪声的特性。在Virtual.Lab中计算得到车身板件贡献量与目标点的声学幅值及相位,结合目标点位置权重和相对噪声水平系数,计算车室噪声的板件综合贡献量系数,得到贡献量较大的板件为车室左下挡板、车室右上壁板、车室左上壁板。通过模态应变能法分析粘弹性阻尼材料特性,基于板件敷设阻尼材料,仿真得到车室低频噪声取得良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传递路径分析 声固耦合模型 位置权重 板件综合贡献量系数 模态应变能法
下载PDF
基于声传函的啸叫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斌辉 《汽车工程师》 2021年第7期23-25,共3页
针对齿轮等啸叫传递路径分析,提出了基于声传函的空气声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声传函和声功率可以准确计算得到空气声的贡献量。针对该方法,给出了声传函随转速变化的变换方法,并讨论了声传函在啸叫问题频率段的准确性。针对某车型啸叫问... 针对齿轮等啸叫传递路径分析,提出了基于声传函的空气声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声传函和声功率可以准确计算得到空气声的贡献量。针对该方法,给出了声传函随转速变化的变换方法,并讨论了声传函在啸叫问题频率段的准确性。针对某车型啸叫问题,应用该方法计算得到了空气声的贡献量,研究表明结构传递路径为啸叫的主要传递路径。采用隔振分析方法,确定了变速箱悬置为该啸叫问题主要的结构传递路径。通过在变速箱悬置被动侧支架增加质量块,改善了该啸叫问题,验证了上述传递路径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啸叫 传递路径分析 声传函 空气声 结构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