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逐6 h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2月15—17日江西冬季最强连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是由于南支槽位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西风气流强度弱和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作...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逐6 h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2月15—17日江西冬季最强连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是由于南支槽位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西风气流强度弱和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作用导致槽移动缓慢,长时间滞留导致槽前西南气流沿低层锋区爬坡而形成的。2)冬季暴雨的产生与充沛的水汽输送、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且与700 h Pa高度层上的水汽、动力等条件联系更紧密。3)相比一般汛期暴雨过程,冬季暴雨过程中比湿、K指数等明显偏小,大气层结比汛期暴雨要稳定得多,但该次暴雨过程在垂直速度、散度、水汽输送条件非常接近汛期暴雨相关指标。展开更多
通过2016年1月20-23日和1月31日-2月1日,江西2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红外云图、天气雷达产品,对暴雪天气系统的环流背景,以及暴雪不同阶段风场垂直结构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月20-23日暴雪过程,是北极极涡、东北冷涡...通过2016年1月20-23日和1月31日-2月1日,江西2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红外云图、天气雷达产品,对暴雪天气系统的环流背景,以及暴雪不同阶段风场垂直结构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月20-23日暴雪过程,是北极极涡、东北冷涡稳定维持,低纬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乌拉尔山阻高的崩溃,横槽旋转,冷空气分裂向南爆发;1月31日-2月1日暴雪过程,是横槽转竖冷空气西北路扩散南下,蒙古高压冷空气主体偏强,1 030 h Pa等压线和雨雪分界线有较好的相关性;温度层结应考察整个温度层结的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0℃以上的融化层;逆温层厚度增厚,这表明暖湿空气增强;降水期间以层状云回波为主,暖平流的维持及低层风场辐合的存在。850 h Pa东北风是形成降雪较为有利的形势,风廓线雷达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逐6 h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2月15—17日江西冬季最强连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是由于南支槽位于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之间,西风气流强度弱和副热带高压的阻挡作用导致槽移动缓慢,长时间滞留导致槽前西南气流沿低层锋区爬坡而形成的。2)冬季暴雨的产生与充沛的水汽输送、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较长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且与700 h Pa高度层上的水汽、动力等条件联系更紧密。3)相比一般汛期暴雨过程,冬季暴雨过程中比湿、K指数等明显偏小,大气层结比汛期暴雨要稳定得多,但该次暴雨过程在垂直速度、散度、水汽输送条件非常接近汛期暴雨相关指标。
文摘通过2016年1月20-23日和1月31日-2月1日,江西2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红外云图、天气雷达产品,对暴雪天气系统的环流背景,以及暴雪不同阶段风场垂直结构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月20-23日暴雪过程,是北极极涡、东北冷涡稳定维持,低纬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乌拉尔山阻高的崩溃,横槽旋转,冷空气分裂向南爆发;1月31日-2月1日暴雪过程,是横槽转竖冷空气西北路扩散南下,蒙古高压冷空气主体偏强,1 030 h Pa等压线和雨雪分界线有较好的相关性;温度层结应考察整个温度层结的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0℃以上的融化层;逆温层厚度增厚,这表明暖湿空气增强;降水期间以层状云回波为主,暖平流的维持及低层风场辐合的存在。850 h Pa东北风是形成降雪较为有利的形势,风廓线雷达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