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被引量:
36
1
作者
吴时国
袁圣强
+2 位作者
董冬冬
米立军
张功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生物礁
层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1 位作者
陈新军
舒黎明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1-467,共7页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鱼类
过渡性水域
分布
珊瑚礁
南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西部深水区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与成因背景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超
陆永潮
+3 位作者
杜学斌
陈平
陈雷
焦祥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9-1189,1034-1035,共11页
本文基于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台缘结构和礁体结构特征,将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台缘缓坡型两类,并进一步识别出加积、进积和退积三种礁体内部沉积结构。此外,从地质背景和环境背景两方面开展生物礁...
本文基于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台缘结构和礁体结构特征,将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台缘缓坡型两类,并进一步识别出加积、进积和退积三种礁体内部沉积结构。此外,从地质背景和环境背景两方面开展生物礁成因背景分析。研究认为:构造古地貌和构造沉降速率是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生长的主控因素,前者控制了生物礁时空展布特征,后者决定了礁体内部沉积结构特征;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洋流季风是台缘缓坡型生物礁生长的主控因素,前者对生物礁时空迁移特征和礁体垂向叠置样式皆有重要影响,后者对礁体生长规模、外部轮廓及礁滩体沉积相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深水区
台缘生物礁
断控陡坡型
台缘缓坡型
发育模式
成因背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岛礁地区种植屋面适应性浅析
4
作者
杨红
郝江飞
+1 位作者
谢静超
胡传俊
《中国建筑防水》
2020年第4期27-29,37,共4页
结合南海岛礁地区的环境气候特性分析平屋顶简单式种植屋面、平屋顶花园式种植屋面、平屋顶蓄水种植屋面、坡屋顶种植屋面和容器式种植屋面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成本,为在我国南海岛礁地区开展种植屋面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海岛礁地区
种植屋面
适应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珊瑚礁区34年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
12
5
作者
贾丹丹
陈正华
+4 位作者
张威
余克服
王纪坤
马小雨
许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0,共9页
选取NOAA OISST数据集的1982-2015年南海月平均海洋表面温度(SST),先对东沙、西沙和南沙礁区海域的多年SST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统计,然后对该数据集进行距平场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研究南海海表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年际变化特征。研究显示...
选取NOAA OISST数据集的1982-2015年南海月平均海洋表面温度(SST),先对东沙、西沙和南沙礁区海域的多年SST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统计,然后对该数据集进行距平场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研究南海海表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年际变化特征。研究显示:(1)不同的礁区海域SST升温趋势不同,东沙礁区海域SST升温趋势最明显(0.216℃/(10a)),西沙和南沙礁区SST的升温趋势分别为0.180℃/(10a)和0.096℃/(10a);(2)西沙和南沙礁区全年处于珊瑚生长的最适海温范围内,东沙一年中有4个月海温较低,SST最高的月份分别集中在7月(东沙礁区)、6月(西沙礁区)和5月(南沙礁区);(3)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显示南海SST变化是同相位的,由西北—东南振幅量值递减,在礁区振幅从大到小依次为东沙、西沙、南沙;(4)EOF第一模态时间系数显示南海SST变化与El Ni1o事件相关。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场与Ni1o3.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关联度最高为0.723,平均关联度也高达0.655;南海SST的变化滞后Ni1o3.4区7~8个月。综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海SST的变化不仅受到El Ni1o事件的影响,其不断上升也在悄然威胁珊瑚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表温度
珊瑚礁区
经验正交函数
厄尔尼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沙海域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6
作者
朱振鑫
《海洋石油》
CAS
2018年第3期18-22,共5页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早中新世时期发育大量的生物礁,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此文以该区域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该区域生物礁的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近年来区域烃源岩研究结果,完善了东沙海域生物礁的油气成藏模式。...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早中新世时期发育大量的生物礁,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此文以该区域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该区域生物礁的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近年来区域烃源岩研究结果,完善了东沙海域生物礁的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东沙海域的生物礁类型主要有台地边缘礁、块状礁、层状礁和塔礁共4种类型,这些生物礁主要分布在东沙隆起的西南部、南部等区域。油气钻探结果表明,东沙隆起南部白云凹陷始新统和渐新统也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结合烃源岩与生物礁以及疏导体系空间配置关系,指出东沙海域的生物礁具有惠州凹陷和白云凹陷双向供源的油气成藏模式,白云凹陷北部的生物礁也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是今后重要的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东沙海域
生物礁
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气候变化下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识别分析
被引量:
4
7
作者
左秀玲
苏奋振
+2 位作者
张宇
吴文周
吴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661,共15页
全球变化下,珊瑚礁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珊瑚礁对气候变暖抵抗力的有效方式,而维持珊瑚礁弹性是其核心内容。针对珊瑚礁最具有威胁性的热压力因子,基于南海1982-2009年卫星观测海表面温度(SST)数据和CMIP5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
全球变化下,珊瑚礁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珊瑚礁对气候变暖抵抗力的有效方式,而维持珊瑚礁弹性是其核心内容。针对珊瑚礁最具有威胁性的热压力因子,基于南海1982-2009年卫星观测海表面温度(SST)数据和CMIP5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SM2模型预估的2006-2100年南海SST数据构建热压力强度模型,从维持珊瑚礁弹性的角度识别IPCC RCP 4.5和RCP 8.5情景下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结果表明:RCP 4.5和RCP 8.5情景下13%左右的南海诸岛珊瑚礁识别为保护优先区。根据热压力强度与珊瑚抵抗力及避难所关系,西沙群岛七连屿和晋卿岛近年观测与未来预估的热压力强度均比较低,在保障其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建议实施完全保护;东沙群岛东沙环礁和中沙环礁排洪滩近年观测急性热压力强度较高但未来预估热压力强度较低,建议实施50%禁止利用保护;中沙群岛黄岩岛近年观测和未来预估的急性热压力强度均比较低,建议实施50%多用途保护。南沙群岛有14%左右的珊瑚礁识别为保护优先区,根据其热压力强度可实施30%~100%禁止利用保护或30%~50%多用途保护。RCP 4.5和RCP 8.5情景下的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及保护对策,可为维持珊瑚礁生态弹性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态弹性
热压力
珊瑚礁
保护区
南海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被引量:
36
1
作者
吴时国
袁圣强
董冬冬
米立军
张功成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部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基金
国家基础发展计划973项目"南海深水盆地生物礁碳酸盐岩台地成因机理研究"
2009CB219406号
+1 种基金
"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沉积演化模式"
2007CB411703号
文摘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深水区
生物礁
层序
Keywords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 Deepwater
area
,
reef
, Sequence, Exploration prospect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陈新军
舒黎明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1-467,共7页
基金
2003年度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2003DEA6N04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001263)
文摘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关键词
软骨鱼类
过渡性水域
分布
珊瑚礁
南海
Keywords
Cartilaginous fishes
adjacent waters
area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coral
reef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西部深水区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与成因背景
被引量:
12
3
作者
王超
陆永潮
杜学斌
陈平
陈雷
焦祥燕
机构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9-1189,1034-103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2086
41102068)资助
文摘
本文基于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台缘结构和礁体结构特征,将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台缘缓坡型两类,并进一步识别出加积、进积和退积三种礁体内部沉积结构。此外,从地质背景和环境背景两方面开展生物礁成因背景分析。研究认为:构造古地貌和构造沉降速率是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生长的主控因素,前者控制了生物礁时空展布特征,后者决定了礁体内部沉积结构特征;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洋流季风是台缘缓坡型生物礁生长的主控因素,前者对生物礁时空迁移特征和礁体垂向叠置样式皆有重要影响,后者对礁体生长规模、外部轮廓及礁滩体沉积相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关键词
南海西部深水区
台缘生物礁
断控陡坡型
台缘缓坡型
发育模式
成因背景
Keywords
deep-water
area
in Western
south
china
sea
carbonate platform margin
reef
fault-omtrolling steep slope
carbonate platform ramp
developmental pattern
genetic background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岛礁地区种植屋面适应性浅析
4
作者
杨红
郝江飞
谢静超
胡传俊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建筑防水》
2020年第4期27-29,3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1590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013)。
文摘
结合南海岛礁地区的环境气候特性分析平屋顶简单式种植屋面、平屋顶花园式种植屋面、平屋顶蓄水种植屋面、坡屋顶种植屋面和容器式种植屋面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成本,为在我国南海岛礁地区开展种植屋面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海岛礁地区
种植屋面
适应性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reef area
planting roof
adaptability
分类号
TU23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TU761.1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珊瑚礁区34年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
12
5
作者
贾丹丹
陈正华
张威
余克服
王纪坤
马小雨
许华
机构
广西大学环境学院
广西大学珊瑚礁研究中心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3CB956102)
文摘
选取NOAA OISST数据集的1982-2015年南海月平均海洋表面温度(SST),先对东沙、西沙和南沙礁区海域的多年SST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统计,然后对该数据集进行距平场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研究南海海表温度的时间和空间年际变化特征。研究显示:(1)不同的礁区海域SST升温趋势不同,东沙礁区海域SST升温趋势最明显(0.216℃/(10a)),西沙和南沙礁区SST的升温趋势分别为0.180℃/(10a)和0.096℃/(10a);(2)西沙和南沙礁区全年处于珊瑚生长的最适海温范围内,东沙一年中有4个月海温较低,SST最高的月份分别集中在7月(东沙礁区)、6月(西沙礁区)和5月(南沙礁区);(3)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显示南海SST变化是同相位的,由西北—东南振幅量值递减,在礁区振幅从大到小依次为东沙、西沙、南沙;(4)EOF第一模态时间系数显示南海SST变化与El Ni1o事件相关。南海海表温度异常场与Ni1o3.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关联度最高为0.723,平均关联度也高达0.655;南海SST的变化滞后Ni1o3.4区7~8个月。综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南海SST的变化不仅受到El Ni1o事件的影响,其不断上升也在悄然威胁珊瑚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南海
海表温度
珊瑚礁区
经验正交函数
厄尔尼诺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ef
area
EOF
El Nino
分类号
P731.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沙海域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6
作者
朱振鑫
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
出处
《海洋石油》
CAS
2018年第3期18-22,共5页
文摘
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早中新世时期发育大量的生物礁,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此文以该区域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该区域生物礁的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结合近年来区域烃源岩研究结果,完善了东沙海域生物礁的油气成藏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东沙海域的生物礁类型主要有台地边缘礁、块状礁、层状礁和塔礁共4种类型,这些生物礁主要分布在东沙隆起的西南部、南部等区域。油气钻探结果表明,东沙隆起南部白云凹陷始新统和渐新统也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结合烃源岩与生物礁以及疏导体系空间配置关系,指出东沙海域的生物礁具有惠州凹陷和白云凹陷双向供源的油气成藏模式,白云凹陷北部的生物礁也具有良好的油气潜力,是今后重要的油气勘探方向。
关键词
南海北部
东沙海域
生物礁
油气勘探
Keywords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ongsha
sea
area
reef
s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分类号
TE5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气候变化下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识别分析
被引量:
4
7
作者
左秀玲
苏奋振
张宇
吴文周
吴迪
机构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661,共15页
基金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301040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134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B150030)。
文摘
全球变化下,珊瑚礁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珊瑚礁对气候变暖抵抗力的有效方式,而维持珊瑚礁弹性是其核心内容。针对珊瑚礁最具有威胁性的热压力因子,基于南海1982-2009年卫星观测海表面温度(SST)数据和CMIP5加拿大地球系统模式CanESM2模型预估的2006-2100年南海SST数据构建热压力强度模型,从维持珊瑚礁弹性的角度识别IPCC RCP 4.5和RCP 8.5情景下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结果表明:RCP 4.5和RCP 8.5情景下13%左右的南海诸岛珊瑚礁识别为保护优先区。根据热压力强度与珊瑚抵抗力及避难所关系,西沙群岛七连屿和晋卿岛近年观测与未来预估的热压力强度均比较低,在保障其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建议实施完全保护;东沙群岛东沙环礁和中沙环礁排洪滩近年观测急性热压力强度较高但未来预估热压力强度较低,建议实施50%禁止利用保护;中沙群岛黄岩岛近年观测和未来预估的急性热压力强度均比较低,建议实施50%多用途保护。南沙群岛有14%左右的珊瑚礁识别为保护优先区,根据其热压力强度可实施30%~100%禁止利用保护或30%~50%多用途保护。RCP 4.5和RCP 8.5情景下的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及保护对策,可为维持珊瑚礁生态弹性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生态弹性
热压力
珊瑚礁
保护区
南海
Keywords
global change
ecological resilience
thermal stress
coral
reef
marine protected
area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7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吴时国
袁圣强
董冬冬
米立军
张功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陈国宝
李永振
陈新军
舒黎明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西部深水区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与成因背景
王超
陆永潮
杜学斌
陈平
陈雷
焦祥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海岛礁地区种植屋面适应性浅析
杨红
郝江飞
谢静超
胡传俊
《中国建筑防水》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海珊瑚礁区34年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贾丹丹
陈正华
张威
余克服
王纪坤
马小雨
许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东沙海域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朱振鑫
《海洋石油》
CAS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全球气候变化下南海诸岛保护优先区识别分析
左秀玲
苏奋振
张宇
吴文周
吴迪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