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lk nomenclature of plants in Cistanche deserticola-associated community in South Gobi, Mongolia 被引量:2
1
作者 Urtnasan Mandakh Munkhjargal Battseren +4 位作者 Danzanchadav Ganbat Turuutuvshin Ayanga Zolzaya Adiya Almaz Borjigidai Chunlin Long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434-442,共9页
Cistanche deserticola is an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in Mongolia.Despite its significant role in local healing systems,little traditional knowledge had been reported.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folk names of C.des... Cistanche deserticola is an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in Mongolia.Despite its significant role in local healing systems,little traditional knowledge had been reported.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folk names of C.deserticola and other species of the same community in Umnugobi Province,South Gobi region of Mongolia,based on ethnobotanical approaches.The high correspondence between folk names and scientific names of plant species occurring in Cistanche-associated community shows the scientific meaning of folk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in Mongolia.The Mongolian and folk names of plants were formed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s and understanding of wild plants including their morphology,phenology and traditional uses as well.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ill support the conservation of C.deserticola itself,a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 species listed in the Monglian Red Data Book.Our documentation of folk nomenclature based on 96 plant species in the Cistanche community,as a part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associated with biodiversity,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making strategy of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Mongo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tanche deserticola Plant community ETHNOBOTANY Folk nomenclature Conservation strategy south gobi of Mongolia
下载PDF
论早期匈奴的地望与文化
2
作者 梁云 苗钊瑞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6,共13页
战国至汉代匈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早、中、晚期三大阶段。早期指战国至西汉早期,此时匈奴的统治中心应在漠南,即河套及大青山一带。近年在蒙古国境内发现的“燕然山铭”,不足以构成此观点的反证。内蒙古中南部东周至秦代的牧业文化自东... 战国至汉代匈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早、中、晚期三大阶段。早期指战国至西汉早期,此时匈奴的统治中心应在漠南,即河套及大青山一带。近年在蒙古国境内发现的“燕然山铭”,不足以构成此观点的反证。内蒙古中南部东周至秦代的牧业文化自东向西有毛庆沟类型、西园类型、桃红巴拉类型,只有桃红巴拉类型与中晚期匈奴墓反映出的匈奴族固有传统特征最吻合,应是早期匈奴的文化。毛庆沟、西园类型则分别是楼烦、林胡遗存。三者在生业方式、社会分化、对外交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匈奴崛起于漠南,有其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匈奴 地望 漠南 桃红巴拉类型
下载PDF
北魏的“女水”与“武川镇”问题
3
作者 莫久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6,F0002,F0003,共18页
北魏女水应为今天内蒙古中部的锡拉穆仁河与艾不盖河,北魏登国年间解如部、叱突邻部等高车部落驻牧于此。今天的艾不盖河中下游以西的勿居山(无吉山)即今天的白云鄂博。女水之间及其沿河地带是漠南草原南北交通要道,女水下游某处应该是... 北魏女水应为今天内蒙古中部的锡拉穆仁河与艾不盖河,北魏登国年间解如部、叱突邻部等高车部落驻牧于此。今天的艾不盖河中下游以西的勿居山(无吉山)即今天的白云鄂博。女水之间及其沿河地带是漠南草原南北交通要道,女水下游某处应该是拓跋历次跨越大漠北征柔然的一个前进基地,亦即《魏书》有关纪传中的“漠南”。武川镇设立与征伐柔然有关,设立时间大约在太武帝神茄年间。武川镇最初地点应该在阴山北魏皇家行宫以北,大致在女水源头地区。近年文物考古人员发现的武川县“下南滩”古城,应该是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调整后的武川镇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水 勿居山 漠南 渡碛 阴山行宫 白道中溪水 武川镇
下载PDF
一条值得重视的跨国境成矿带——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 被引量:61
4
作者 王守光 黄占起 +2 位作者 苏新旭 沈存利 胡凤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9-255,共7页
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蒙边境东段 ,呈北东东—北东向展布 ,处于古亚洲成矿域北部、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成矿带内主要出露古生界海相、浅海相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及晚古生代中酸性 -酸性岩体。在... 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蒙边境东段 ,呈北东东—北东向展布 ,处于古亚洲成矿域北部、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成矿带内主要出露古生界海相、浅海相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及晚古生代中酸性 -酸性岩体。在成矿带西段蒙古南戈壁 ,已发现形成于晚古生代的察干苏布尔加和欧玉陶勒盖大型斑岩型铜金钼矿床。通过分析对比认为 ,该成矿带东段中国二连—东乌旗与西段蒙古南戈壁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相近 ,铜多金属具有成矿远景。近年 1∶2 0万区域化探普查和异常查证成果进一步表明二连—东乌旗地区含铜多金属矿具有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多金属矿 成矿带 中国二连-东乌旗 蒙古南戈壁
下载PDF
二连浩特一带境内外构造-成矿带的衔接问题浅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学中 薛春纪 +2 位作者 丛丽娟 刘还林 段士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41,共11页
蒙古南戈壁地区在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位于该地区东延长线上的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虽开展了多年勘查和研究工作,但未能实现铜多金属矿的勘探突破,因此,确定两者是否属于同一成矿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在系统... 蒙古南戈壁地区在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位于该地区东延长线上的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虽开展了多年勘查和研究工作,但未能实现铜多金属矿的勘探突破,因此,确定两者是否属于同一成矿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在系统分析该问题研究背景、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该地区航磁特征、遥感影像特征和部分地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认为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与其相邻的蒙古东南部地区构成相对独立的构造成矿单元,其西、北边界为北东向延伸的宗巴音—头道桥—鄂伦春断裂,而受宗巴音深断裂控制的南戈壁成矿带往北东方向延伸,与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不属于同一成矿带。因此二连浩特—东乌旗地区应具有自己独特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成矿带 构造衔接 南戈壁 二连—东乌旗
下载PDF
蒙古国南戈壁省二叠系岩性组合特征及其与内蒙古银额盆地的对比 被引量:8
6
作者 卢进才 魏仙样 +3 位作者 魏建设 牛亚卓 许海红 МИНГАН БААТА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0-1408,共9页
蒙古国南戈壁省中蒙边界地区分布多个二叠系大型—特大型煤矿,为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岩和含煤系地层夹火山岩建造。银额盆地周缘地表剖面揭示,二叠系发育一套以海相沉积为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银额盆地希热哈达—赛汗桃... 蒙古国南戈壁省中蒙边界地区分布多个二叠系大型—特大型煤矿,为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岩和含煤系地层夹火山岩建造。银额盆地周缘地表剖面揭示,二叠系发育一套以海相沉积为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银额盆地希热哈达—赛汗桃来地区的钻井资料揭示其为一套粗碎屑岩+含煤系地层夹火山岩岩性组合,与盆地周缘地表剖面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组合均存在巨大差异,而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二叠系的岩性组合特征相同。通过中蒙边界地区二叠系地层层序与岩性组合特征的对比,明确了银额盆地希热哈达—赛汗桃来地区钻井资料发现的含煤系地层时代为二叠纪,结合沉积充填特征,对银额盆地二叠纪沉积演化与沉积相平面展布有了新的认识,为银额盆地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南戈壁省 银额盆地 二叠系 岩性组合
下载PDF
中蒙边界英巴地区元古宙杂岩的时代及其对南戈壁微陆块分布范围的限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印章 韩宝福 +2 位作者 徐钊 任荣 苏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8-326,共9页
中亚造山带可能存在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中国境内亚干地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存在可能表明南戈壁微陆块延伸到了中国境内,但南戈壁微陆块在中国境内的分布范围还不能准确限定。在内蒙古西部靠近中蒙边界的英巴地区可能存在... 中亚造山带可能存在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中国境内亚干地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存在可能表明南戈壁微陆块延伸到了中国境内,但南戈壁微陆块在中国境内的分布范围还不能准确限定。在内蒙古西部靠近中蒙边界的英巴地区可能存在元古宙变质杂岩,岩性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和碳酸盐岩等。其中产出在岩体内部的一个花岗质片麻岩岩块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LA-ICP-MS锆石U-Th-Pb定年给出复杂的年龄结果,岩浆成因的锆石核的年龄分散,207Pb/206Pb年龄在2.5-1.0Ga之间,暗色锆石幔给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7.2Ma±3.5Ma,可能代表早古生代晚期一次构造热事件。花岗岩体内另外一处片麻岩岩块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05.2Ma±6.1Ma,与亚干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时代非常接近。并且,亚干和英巴地区元古代杂岩具有相似的岩石组合。表明南戈壁微陆块向南至少延伸到中国境内的亚干—英巴一带,显生宙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微陆块产生了重要的改造或破坏,造成了目前不连续出露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戈壁微陆块 新元古代 锆石U—Pb定年 英巴地区 中蒙边界
下载PDF
蒙古国铜矿床主要类型、典型矿床、时空分布与构造背景
8
作者 苗来成 罗晔 +5 位作者 DORJGOCHOO Sanchir 刘建明 邹滔 路增龙 秦克章 BAATAR Munkhtsenge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29-3262,共34页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 铜是蒙古国最重要的工业资源之一,在2010年之前,一直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之后被煤炭资源所取代。总体上,蒙古国地质矿产研究与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蒙古国铜矿床可分为斑岩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与花岗岩有关铜矿、矽卡岩型、玄武岩型及砂岩型等6种类型,但最重要的具工业意义的铜矿床是斑岩型及VMS型。蒙古国铜矿床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埃迪卡拉纪)、晚泥盆世、晚石炭世和三叠纪-早侏罗世等4个时期。空间上,蒙古铜矿床可大体分为南、北2条成矿带,分别与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的演化有关。南Cu矿带自北而南可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3个成矿亚带,分别是泥盆纪VMS型Cu-Zn及多金属、晚石炭世斑岩型Cu-Au和晚泥盆世斑岩型Cu-Au-Mo等成矿亚带;而北Cu矿带则可分为南、北2个亚带,且其铜矿化时代具有“西早东晚”的特征。蒙古斑岩铜矿床均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属“俯冲型”斑岩铜矿,其中与古亚洲洋有关的南Cu矿带主要形成于俯冲带上方的洋内弧及弧后盆地环境,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有关的北Cu矿带则形成于陆缘弧环境。蒙古北Cu矿带受蒙古山弯构造的影响,向西不能延出国境,而其北、南亚带向东则分别延入俄罗斯外贝加尔和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对南Cu矿带而言,除了其北亚带(VMS型铜矿带)向西-西北延入我国阿尔山泰南部是可以确定外,其他2个亚带向两侧的延伸情况均不明朗,因此要理清它们的延伸,尤其是产有欧玉陶勒盖晚泥盆世超大型Cu-Au-Mo矿床的南亚带的区域延伸情况,尚需要系统的区域构造-地层-岩浆岩-矿床等对比研究工作。蒙古其他类型的铜矿,如矽卡岩型、与侵入岩有关热液型、玄武岩型、砂岩型及镁铁质层状杂岩型等矿床(点),目前均仅发现小型矿床或矿(化)点,其成矿及找矿潜力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矿床类型 时空分布规律 成矿构造背景 南戈壁斑岩成矿带 蒙古
下载PDF
蒙古国查干苏布尔加和苏廷铜矿容矿斑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对南戈壁斑岩型铜矿成矿时代及成矿背景的约束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明帅 Anaad Chimedtseren +7 位作者 Baatar Munkhtsengel 苗来成 张福勤 ZHU Mingshuai ANAAD Chimedtseren BAATAKR Munkhtsengel MIAO Laicheng ZHANG Fuqin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75-685,共11页
对蒙古国南戈壁地区查干苏布尔加和苏廷斑岩型矿床的容矿花岗岩进行SHRIMP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查干苏布尔加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化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368±4Ma,苏廷铜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333±4Ma,表明它们形成于... 对蒙古国南戈壁地区查干苏布尔加和苏廷斑岩型矿床的容矿花岗岩进行SHRIMP锆石U-Th-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查干苏布尔加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化花岗闪长岩的侵位年龄为368±4Ma,苏廷铜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333±4Ma,表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时代。结合已有资料提出,蒙古南戈壁地区发育2条时代不同的斑岩型铜矿带:一条为晚泥盆世,以欧玉陶勒盖和查干苏布尔加矿床为代表;另一条为中晚石炭世,以苏廷及曼达赫斑岩型矿床为代表。同时,结合区域资料,初步探讨了2条斑岩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SHRIMP锆石U-PB年龄 斑岩型铜矿床 蒙古南戈壁
下载PDF
天山南麓中段戈壁区裸果木种群空间异质性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杰 张和钰 +2 位作者 李志鹏 张谱 冯益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67-2073,共7页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是戈壁区植被的重要建群种之一,研究其种群空间异质性特征对戈壁区生态恢复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试验调查,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裸果木种群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扇顶裸...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是戈壁区植被的重要建群种之一,研究其种群空间异质性特征对戈壁区生态恢复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试验调查,并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裸果木种群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扇顶裸果木种群空间分布表现为斑块状分布,扇中、扇底均表现为带状分布;从扇顶到扇底,裸果木种群植株高度和冠幅均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扇顶、扇中和扇底植株高度均值依次为33.13 cm,21.71 cm,31.25 cm,植株冠幅均值依次为0.38 m2,0.23 m2,0.37 m2;裸果木种群植株高度和冠幅在扇顶、扇中半变异函数最优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在扇底均为线性模型;扇顶、扇中由空间自相关导致的空间异质性高于扇底,空间分布格局比扇底简单;从扇顶到扇底,较小空间尺度内各向异性逐渐显著;裸果木种群植株高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土壤水分对裸果木种群空间异质性分布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南麓 戈壁区 裸果木 种群格局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蒙古戈壁阿尔泰巴音陶勒盖地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超 李俊建 +2 位作者 唐文龙 党智财 Orolmaa Demberel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5-571,共7页
蒙古戈壁阿尔泰省巴音陶勒盖地区地处南戈壁-阿尔泰构造带南缘,区内构造活动活跃,中酸性侵入岩比较发育。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区内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同位素年龄研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颗粒多为自形-半自形,且有... 蒙古戈壁阿尔泰省巴音陶勒盖地区地处南戈壁-阿尔泰构造带南缘,区内构造活动活跃,中酸性侵入岩比较发育。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区内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同位素年龄研究。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颗粒多为自形-半自形,且有明显的初始岩浆振荡环带,少见蚀变微区,结合较高的Th/U值(0.65~1.79),断定其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30颗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00.2±0.9Ma,显示二长花岗岩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代表了华力西中期的一次构造-岩浆事件,为约束南戈壁-阿尔泰构造带晚石炭世深成岩浆活动时限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南戈壁-阿尔泰 蒙古
下载PDF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middle Lochkovian (Devonian) conodonts in South Gobi, Mongolia 被引量:1
12
作者 Ch.Minjin W.Ziegler +2 位作者 J.Munchtsetseg J.Gereltsetseg J.Undary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The Tsagaanbulag Formation of the Ulaan-Shand section in the Shine Jinst area was assigned to Silurian (Wenlock-Pridoli) previously. But the present authors have found some very important conodonts, including Lanea om... The Tsagaanbulag Formation of the Ulaan-Shand section in the Shine Jinst area was assigned to Silurian (Wenlock-Pridoli) previously. But the present authors have found some very important conodonts, including Lanea omoalpha, Amydrotaxis johnsoni, "Ozarkodina"planililingua, Pedavis sp., from the Tsagaanbulag and Amansair formations, clearly indicating that these two formations should be assigned to middle Lochkovian which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and Mongolia. The existence of the marine Wenlockain and early Ludlovian deposits in Mongolia is a noteworthy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agaanbulag Formation conodonts middle Lochkovian south gobi Mongolia.
原文传递
蒙古南戈壁欧玉陶勒盖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对我国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齐程元 韩宝福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51-359,共9页
近二十年来,蒙古南戈壁成矿带在寻找大宗金属矿产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发现了欧玉陶勒盖和查干苏布尔加等与古亚洲洋晚泥盆世岛弧演化有关的大型斑岩型矿床。研究表明:1)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加地区在法门期弧岩浆与矿化作用之后,经历了... 近二十年来,蒙古南戈壁成矿带在寻找大宗金属矿产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发现了欧玉陶勒盖和查干苏布尔加等与古亚洲洋晚泥盆世岛弧演化有关的大型斑岩型矿床。研究表明:1)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加地区在法门期弧岩浆与矿化作用之后,经历了短暂的抬升和剥蚀过程,随后被石炭纪火山-沉积岩所覆盖。两个矿床皆被埋藏于法门期(D_3)—杜内期(C_1)不整合面之下;2)矿床现今出露于石炭纪—二叠纪岩体包围的"天窗"中,矿体能否保存与其上覆岩层遭受的剥蚀程度有关;3)近EW向展布的蒙古南戈壁成矿带在欧玉陶勒盖—查干苏布尔加地区受三叠纪—早白垩世准巴彦断裂左旋走滑运动的影响,局部转变为NE走向,向东可延伸至中国境内东乌旗一带。因此,在中国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开展的找矿勘查工作应重点关注法门期(D_3)—杜内期(C_1)不整合之下的晚泥盆世侵入体及其围岩,并在成矿远景区进行相应的区域构造解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矿 斑岩型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启示 欧玉陶勒盖 查干苏布尔加 蒙古南戈壁成矿带
下载PDF
阿拉善北部亚干地区花岗岩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史兴俊 张磊 +5 位作者 张辰光 张建军 丁自源 张勇 包峻帆 周红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69-2484,共16页
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资料和系统研究,阿拉善北部亚干地区的基底时代和性质尚不清楚,制约了对本区构造属性及造山带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利用亚干地区广泛出露的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源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对探讨该地... 由于缺少可靠的年代学资料和系统研究,阿拉善北部亚干地区的基底时代和性质尚不清楚,制约了对本区构造属性及造山带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利用亚干地区广泛出露的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揭示源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对探讨该地区的基底性质具有重要意义.LA-ICP-MS锆石U-Pb分析结果表明,切刀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侵位于380±1Ma,亚东花岗闪长岩体侵位于271±2 Ma,同时,原北山群中识别出大量的三叠纪花岗岩(亚干片麻状花岗岩,228±2 Ma;都热糜棱岩化花岗岩,214±2 Ma).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切刀花岗岩和都热糜棱岩化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的A型花岗岩,亚东花岗岩为钙碱性I型花岗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主要的花岗岩体εHf(t)值为-2.8^+4.3,地壳模式年龄为1.0~1.5 Ga,表明源区可能以中元古代地壳物质为主.结合前人获取的前寒武纪岩石年龄,亚干地区花岗岩Hf同位素特征,以及花岗岩出现中-新元古代继承锆石等证据,亚干地区深部应具有中-新元古代基底,南戈壁微陆块范围可以延伸到阿拉善北部边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干 南戈壁微陆块 花岗岩类 锆石HF同位素 中亚造山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南疆铁路风沙流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凯崇 蒋富强 +2 位作者 薛春晓 杨印海 葛盛昌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71,共5页
通过对南疆铁路戈壁风沙流进行现场观测研究,提出了关于风沙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将大风所携沙粒定量化,解决了风沙运动研究中如何利用现场定时观测研究风沙流动态变化的技术难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揭示了南疆铁路风沙流密度随高度和... 通过对南疆铁路戈壁风沙流进行现场观测研究,提出了关于风沙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将大风所携沙粒定量化,解决了风沙运动研究中如何利用现场定时观测研究风沙流动态变化的技术难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分析,揭示了南疆铁路风沙流密度随高度和风速的变化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风沙流密度随高度变化显现斜"L"形,以3m高为分界点;而相对的风沙流密度与风速则显现正相关变化,当高度为2m、风速≤40m/s时,风沙流密度随着风速的增大,其变化趋势逐渐变缓,其最大值逐渐趋近于0.0339g/m3。沙粒颗分试验结果表明"戈壁风沙运动存在较明显的分层现象,所携沙粒粒径以0.1~0.25mm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密度 南疆铁路 戈壁 风沙活动
原文传递
孙承宗对漠南蒙古的斗争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荣湟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5期87-96,共10页
天启年间,孙承宗对漠南蒙古采取"款防合一"的斗争策略,其主要内涵是:扶绥漠南蒙古十分必要;防范漠南蒙古不可松懈;对漠南蒙古应施加足够的军事威慑;防抚结合、主防而兼抚。天启、崇祯之交,在漠南蒙古各部叛明降金的形势下,孙... 天启年间,孙承宗对漠南蒙古采取"款防合一"的斗争策略,其主要内涵是:扶绥漠南蒙古十分必要;防范漠南蒙古不可松懈;对漠南蒙古应施加足够的军事威慑;防抚结合、主防而兼抚。天启、崇祯之交,在漠南蒙古各部叛明降金的形势下,孙承宗对漠南蒙古的斗争策略由之前的"款防合一"调整为"主剿慎款",该策略强调征剿叛明蒙古各部、拉拢察哈尔部、审慎对待用夷和抚款。两次督师期间孙承宗对漠南蒙古的斗争策略虽有调整变化,但本质上都是"主防而后抚"。这一策略在战争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有一些问题,揭示出云谲波诡的明末辽东战局中明朝与漠南蒙古、后金博弈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承宗 漠南蒙古 王象乾 天启 崇祯
原文传递
蒙古国南戈壁成矿带斑岩型铜矿基本特征与资源前景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小伟 《甘肃地质》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蒙古南戈壁成矿带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该区处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碰撞带,属阿尔泰造山带的东延部分,为戈壁—天山构造带与戈壁—阿尔泰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区内火山—岩浆发育,受NE向区域构造控制。自OyuTolgoi特大型斑岩型铜... 蒙古南戈壁成矿带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该区处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碰撞带,属阿尔泰造山带的东延部分,为戈壁—天山构造带与戈壁—阿尔泰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区内火山—岩浆发育,受NE向区域构造控制。自OyuTolgoi特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发现后,该区受到世界矿业界人士的关注。2007年笔者参加了国内矿业公司在该带的找矿工作,发现了具有斑岩型铜钼矿勘查前景的哈查瓦其铜矿点,初步确定了该成矿带铜矿资源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南戈壁成矿带 斑岩型铜矿 资源前景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