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yleigh Wave Tomography of Ningxi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Based on Ambient Noise
1
作者 Xie Hui Ma Heqing +3 位作者 Ma Xiaojun Li Qingmei Zhang Nan Ren Jiaq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4期542-555,共14页
In this article,the vertical components of the continuous waveform data of 90 seismic stations in Ningxi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recorde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are used to obtain the Rayleigh surface wa... In this article,the vertical components of the continuous waveform data of 90 seismic stations in Ningxia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recorde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3 are used to obtain the Rayleigh surface wave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images in the study area( 101°- 112°E,31°-42°N)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noise imaging,with period between 6s - 50s and resolution of 0.5°. The Yinchuan basin in the 6s - 26 s period obviously shows a low velocity anomaly,which is not uniform and has a tendency to gradually weaken; the Guanzhong Basin in 6 s-22s shows a strip of low velocity anomaly and demonstrates a transverse inhomogeneity,where velocity in the southeast is slightly fast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west. In the 30s - 50s period it shows that in the Yinchuan graben basin and its southern area,there is a large low velocity anomaly area,which moves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It shows that between the main active tectonic zones,like mountains and basins,there are obvious geomorphologic boundaries. For example,the deep fault near Liupan Mountain is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two large tectonic unit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of China. The inversion results have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stratigraphic landform.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artificial seismic section tomography across the basin.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ynamics of active tectonic zones and the mechanism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ackground noise ningxi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下载PDF
Study of radioactive status in the Zhu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ea area in South China Sea (SCS)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Huai, Su Xiling, Chen Chi, Gou Min Liang Qianli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of South China Sea, SOA, Guangzhou,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2期263-272,共10页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radioactive activities of water, sediment and some marine organismsin the Zhujiang Estuary, adjacent sea area and the distributary mouths of the Zhujiang River, activities of total α. ra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radioactive activities of water, sediment and some marine organismsin the Zhujiang Estuary, adjacent sea area and the distributary mouths of the Zhujiang River, activities of total α. radioactivity, total β radioactivity, artificial radioactive 90Srand 157Cs, and factors inflenc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ent of U in seawater are studied.The mainly radioactive pollution substances and their sources in the sea area are studied by γ spectra obtained from sediment in the sea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adioactivity substances are natural radioactivity U,Th series and 40K. which were produced by the modern industry and transported into the sea through the main current of the Zhujiang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 Study of radioactive status in the Zhu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ea area in south China Sea area SCS
下载PDF
Analysis on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in the South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被引量:2
3
作者 RAO Tong-hua CHEN Hai-bo ZHANG Cheng-ju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2期33-35,39,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in recent 50 years. [Method] Based on the hail observation data of 5 surfa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in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in recent 50 years. [Method] Based on the hail observation data of 5 surfac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Guyuan, Xiji, Jingyuan, Longde, Liupanshan) in the south of Ningxia during 1960-2009,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 the interannual and monthly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trends of hail in the south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Moreover, the hai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measures in Guyuan were put forward. [Result] The hail in the south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in recent 50 years had the obvious annual, seasonal, monthly and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hail might occur from March to October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during May-August which occupied 72% in the whole year. Th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hail in June was the biggest and occupied 21.7% in the whole year. It was the typical multi-hail zone in summer.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hail occurrence in Guyuan was big and had 3-year periodicity. The secondary-order time trend of hail in Guyuan was the anti-parabolic type, and the hail occurrence times during the 1960s-1980s presented the increase trend. It was the hail multi-occurrence period in the 1970s and 1980s. After the 1990s, the hail presented the decrease trend. In recent 20 years, the hai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hail in Guyuan mainly concentrated during 12:00-21:00, and the hail occurrence times occupied 85% of total times. The hail distribution in Guyuan area had the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hail in the mountain area, hilly area was more and in the stream valley, north Pingchuan area was less. The hail cloud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mountain areas, such as Liupanshan, Nanhua Mountain, Yueliang Mountain, Xifeng Mountain and Yunwu Mountain, etc. The move direction of hail cloud was mainly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or from north to south. Part of hail cloud disappeared in the original place.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hail, the hail risk in Guyuan City was divided into the high, moderate and low occurrence zones by combining with the hail disaster data.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ecast, early-warning of hail weather and the artificial hail sup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Variation trend south mountain area of ningxia China
下载PDF
宁南山区设施芹菜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4
作者 张建国 张晓娟 +1 位作者 关耀兵 张倩男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1-148,共8页
针对宁南山区水资源短缺、设施芹菜生产中水肥管理粗放、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采用二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设施芹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对灌水量和施氮量的水肥耦合效应,为宁南山区设施芹菜高产、... 针对宁南山区水资源短缺、设施芹菜生产中水肥管理粗放、水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采用二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设施芹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对灌水量和施氮量的水肥耦合效应,为宁南山区设施芹菜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氮耦合能显著促进芹菜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的株高和茎粗,随着芹菜生育期的延长,株高和茎粗呈明显增加趋势,且不同试验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SPAD值生育期内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且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水氮耦合对提高芹菜产量和改善品质有显著正效应,水氮组合1产量最高,为94.82 t·hm^(-2),比产量最低的组合5增产9.26%,且水氮组合1的品质最好。过量的施用氮肥和灌水,反而会抑制芹菜品质的提升。在本试验条件下,经主效应分析得出水是影响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由水肥耦合效应方程可得出最佳水和氮肥组合为灌水量1395 m3·hm^(-2)+氮肥施肥量337.5 kg·hm^(-2),此组合可推广成为该地区设施芹菜的水肥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设施芹菜 水氮耦合 综合效应
下载PDF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宁南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高飞 贾志宽 +2 位作者 韩清芳 杨宝平 聂俊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通过连续3 a有机肥施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半干旱旱作区土壤团聚体各层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计为高肥H(有机肥90000 kg/hm^2)、中肥M(有机肥60 000 kg/hm^2)和低肥L(有机肥30 000 kg/hm^2)3个施肥水平,... 通过连续3 a有机肥施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半干旱旱作区土壤团聚体各层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计为高肥H(有机肥90000 kg/hm^2)、中肥M(有机肥60 000 kg/hm^2)和低肥L(有机肥30 000 kg/hm^2)3个施肥水平,每个层次设3次重复,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西峰26;土壤团聚体的各个粒径分布状况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定。与试验开始时土壤相比,施肥处理0-10 cm和30-40 cm土层〉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大增幅分别是35%和75%;0.5 mm以上各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5 mm和2-5 mm大粒径团聚体的增加幅度最明显,0.25-0.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不显著。不同处理间〉5 mm土壤团聚体与〉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干筛结果表明,土壤中的团聚体主要以〉5 mm土壤团聚体为主,且处理之间差异性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层。施肥处理使3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稳定率平均较0-10 cm土层高87%。施肥处理平均重量直径均大于对照,且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比例,改良土壤中团聚体的结构;适宜的施肥量在6000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团聚体 宁南旱区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宁南旱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严波 贾志宽 +2 位作者 韩清芳 杨宝平 聂俊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63,共6页
在宁南旱区对试验耕地定位实行连年传统翻耕(CT)、隔年免耕—深松(NT→ST)及深松—免耕(ST→NT)三种不同处理。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对连续3年处理后土壤团聚体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筛法中NT→ST处理在0~40 cm土层中〉0.25... 在宁南旱区对试验耕地定位实行连年传统翻耕(CT)、隔年免耕—深松(NT→ST)及深松—免耕(ST→NT)三种不同处理。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对连续3年处理后土壤团聚体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筛法中NT→ST处理在0~40 cm土层中〉0.25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比处理前和CT处理分别高33.11%、29.51%;ST→NT处理在0~40 cm土层中〉0.25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比处理前和CT处理分别高40.51%、36.91%。湿筛法中NT→ST处理在0~30 cm土层中〉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处理前高7.33%,NT→ST处理在0~10 cm土层〉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比CT处理高1.47%,而在10~40 cm土层NT→ST处理和CT〉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差异不显著;ST→NT处理在0~40 cm土层中〉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处理前和CT处理分别高10.75%、10.12%。分析结果同时说明,采用深松—免耕(ST→NT)轮耕方式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团聚体 宁南旱区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连喜 闵庆文 +4 位作者 李凤霞 张晓煜 闫蓉 张学艺 袁海燕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1,共4页
在不同季节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几种不同类型下垫面进行的小气候观测与考察,分析了该区不同下垫面的主要小气候特征(温湿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宁南山区不同下垫面气候特征均具有与大气候相似的变化趋势;封山禁牧后,下垫面随之变化... 在不同季节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几种不同类型下垫面进行的小气候观测与考察,分析了该区不同下垫面的主要小气候特征(温湿度)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宁南山区不同下垫面气候特征均具有与大气候相似的变化趋势;封山禁牧后,下垫面随之变化,会产生干旱生态景观下的“绿岛效应”、“湿岛效应”和“热岛效应”,说明封山禁牧措施对脆弱生态的恢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退耕还林还草、进行植被恢复生态建设,对于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山区 下垫面 气候特征分析 区域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 封山禁牧 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特征 变化规律 变化趋势 宁南山区 生态景观 热岛效应 脆弱生态 生态建设 植被恢复 生态环境 温湿度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鲁向晖 隋艳艳 +2 位作者 高鹏 王飞 穆兴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39,共5页
为探讨在宁南山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可行性,2005~2006年在宁夏彭阳县就垄沟、传统、覆膜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的适应性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及农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耕作... 为探讨在宁南山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可行性,2005~2006年在宁夏彭阳县就垄沟、传统、覆膜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的适应性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状况、产量及农田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覆膜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产增效明显。对三种耕作方式下作物产量进行分析,覆膜耕作比传统耕作增产46%;垄沟耕作比传统耕作减产71%。覆膜耕作水分利用效率比传统耕作提高了33%;垄沟耕作由于在越冬期垄上冬小麦大面积冻死,不适宜在宁南山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冬小麦 产量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宁南山区
下载PDF
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农田沟垄径流集水蓄墒效果与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李军 王龙昌 +1 位作者 孙小文 王立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20,共5页
针对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农田夏熟作物所需水分严重缺乏的实情,在平整不产流农田上,通过沟垄径液集水蓄墒措施,在干旱年份中每年可向作物种植区增加水分供应57.4mm~272.7mm,采用起垄覆膜措施可使夏熟作物休闲蓄墒期... 针对宁南半干旱偏旱区旱作农田夏熟作物所需水分严重缺乏的实情,在平整不产流农田上,通过沟垄径液集水蓄墒措施,在干旱年份中每年可向作物种植区增加水分供应57.4mm~272.7mm,采用起垄覆膜措施可使夏熟作物休闲蓄墒期(8~2月)增加土壤蓄水量28.6mm~44.7mm,增产率20%~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径流集水 旱作农田 半干旱偏旱区 宁南
下载PDF
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庆霞 宋乃平 +1 位作者 王磊 陈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5,共5页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探讨了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贮水量的年际变化呈正抛物线形变化,春秋高,春末夏初达到谷值。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全年降雨分配和蒸发的平衡... 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探讨了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内土壤贮水量的年际变化呈正抛物线形变化,春秋高,春末夏初达到谷值。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全年降雨分配和蒸发的平衡过程,整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变化在9.95%~21.6%之间。0—100cm层土壤贮水量与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贮水量与马铃薯产量相关关系最显著的时期为发棵期和结薯期,此时也是马铃薯生长耗水的高峰期,在此期间0—100cm土壤贮水量每增加10mm,产量平均可增加135~27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马铃薯连作 土壤水分 产量
下载PDF
宁南山区防雹网内梨园生境状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福利 马涛 +1 位作者 赵世伟 廖佳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1-204,共4页
2007年实地观测固原上黄村1 500m^2设防雹网梨园土壤水分、空气、湿度等微生境条件变化程度,研究分析了防雹网对宁南山区梨园生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使用防雹网能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梨园1 m高度空气相对湿度,其日变化符合y=ax2... 2007年实地观测固原上黄村1 500m^2设防雹网梨园土壤水分、空气、湿度等微生境条件变化程度,研究分析了防雹网对宁南山区梨园生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使用防雹网能改善果园小气候,提高梨园1 m高度空气相对湿度,其日变化符合y=ax2-bx+c二次抛物线,晴天的曲线曲率高于阴天,梨园1 m高度温度有防雹网低于无防雹网;0-200 cm土壤剖面的水分含量有防雹网高于没有防雹网;同时,使用防雹网能够在白天降低土壤温度,夜间维持较高的土壤温度,缓解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特别是表层温度变化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冰雹 防雹网 早酥梨
下载PDF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 忠 古森昌 +1 位作者 颜 文 刘芳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3,共4页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表现为亲陆性,丰度为:Ba>Sr>Zn>Ni>Zr>Pb>Cr>Cu>Co,浓集程度为Ba>Sr>Cr>Zr>Pb>Zn>Co>Ni>Cu,元素Cu-Zn,Cu-Ni,Cu-Ba及Ba-Zn呈明显正相关,Cu,Ni,Ba...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表现为亲陆性,丰度为:Ba>Sr>Zn>Ni>Zr>Pb>Cr>Cu>Co,浓集程度为Ba>Sr>Cr>Zr>Pb>Zn>Co>Ni>Cu,元素Cu-Zn,Cu-Ni,Cu-Ba及Ba-Zn呈明显正相关,Cu,Ni,Ba,Zn,Cr与水深变化关系较为密切。元素与CaCO3含量、氧化物含量、粒度组成的相关系数表明:(1)Pb,Co,Zr,既存在于陆源碎屑矿物晶格中,又以吸附状态被黏土吸附,还受碳酸盐沉积影响。(2)Sr,主要受生物碳酸盐沉积作用影响。(3)Cu,Zn,Ni,Cr,Ba,主要受黏土的吸附作用及铁锰氧化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 重金属元素 相关系数 影响因素 表层沉积物 丰度 南海
下载PDF
旱作农田微集水种植产流蓄墒扩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永平 贾志宽 +1 位作者 刘世新 韩清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0,共5页
在宁南不同生态区的旱作农田,对秋作物和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设置不同微集水种植带型。系统测定生长期和非生产期不同时段和不同部位的土壤蓄水增墒效应、产流效率、蓄墒效率、垄沟系统产流入渗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秋作物和苗蓿... 在宁南不同生态区的旱作农田,对秋作物和多年生牧草——紫花苜蓿设置不同微集水种植带型。系统测定生长期和非生产期不同时段和不同部位的土壤蓄水增墒效应、产流效率、蓄墒效率、垄沟系统产流入渗特征等。分析结果表明:秋作物和苗蓿牧草采用微集水种植,能显著提高农田蓄水增墒保墒作用;作物生长期微集水种植较辱地种植方式0~2m土层多增蓄水分78.0~136.7mm,其中非生产(休闲)季节同层多贮水量24.8~49.2mm;土壤蓄墒期微集水种植蓄墒率达到43.3%~62.4%,提高蓄墒效率51.0%~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集水种植 产流效率 蓄墒率 入渗特征 宁南山区
下载PDF
南沙海槽区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古森昌 陈忠 +1 位作者 颜文 刘芳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47,共5页
对南沙海槽区 73个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微量元素主要有 Cu、Pb、Zn、Ni、Co、Cr、Sr、Ba和 Zr,表现为亲陆性 ,常量组分为 Si O2 、Al2 O3、TFe、Ca O、Mg O、K2 O、Na2 O、Mn O、P2 O5 、Ti O2 ,表现为边缘... 对南沙海槽区 73个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微量元素主要有 Cu、Pb、Zn、Ni、Co、Cr、Sr、Ba和 Zr,表现为亲陆性 ,常量组分为 Si O2 、Al2 O3、TFe、Ca O、Mg O、K2 O、Na2 O、Mn O、P2 O5 、Ti O2 ,表现为边缘海向深海过渡的沉积环境特点。沉积物质含有粘土组分、碳酸盐型生物碎屑组分、陆源碎屑非粘土组分以及火山碎屑、岛源物质 ,沉积环境与水深关系密切 ,在 2 0 0 m以浅 ,沉积物的供给复杂 ,沉积环境多变 ,在 2 0 0 m以深 ,沉积物的供给和沉积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常量组分 因子分析 表层沉积物 南沙海槽区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1 位作者 陈新军 舒黎明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1-467,共7页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鱼类 过渡性水域 分布 珊瑚礁 南海
下载PDF
宁南山区苜蓿产业化生产浅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建宏 韩清芳 +1 位作者 马林 贾志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6-119,共4页
通过对宁南山区发展苜蓿及其产业化生产的气候条件和市场前景等有关因素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 ,指出发展苜蓿产业化生产是刺激当地生态农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 。
关键词 苜蓿 产业化生产 发展对策 宁南山区 生态农业 经济结构调整
下载PDF
宁南旱区粮食生产与降水丰歉年景的划分 被引量:8
17
作者 廖允成 张景林 +1 位作者 王留芳 王立祥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以国家宁南旱农试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 30年 (196 6~ 1987,1993~2 0 0 0 )主要作物产量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各时段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粮食产量主要受 5~ 6月降水影响 ,与全年降水相关不密切。因... 以国家宁南旱农试区为研究对象 ,运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 30年 (196 6~ 1987,1993~2 0 0 0 )主要作物产量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各时段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粮食产量主要受 5~ 6月降水影响 ,与全年降水相关不密切。因此 ,以 5~ 6月降水为标准划分的降水丰歉年景最能代表本区粮食生产的丰歉特征。图 2 ,表 3,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丰歉年景 粮食生产 宁南旱区 降水特征 划分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宁夏地震前兆综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卫定军 罗国富 +2 位作者 司学芸 李国斌 李英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1,323,共6页
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于宁夏及其邻近区域的地震综合预测研究中,通过建立基于多种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综合预测模型,初步探讨了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宁夏地震综合预测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形成的地震综合预测模型对宁夏... 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于宁夏及其邻近区域的地震综合预测研究中,通过建立基于多种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综合预测模型,初步探讨了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宁夏地震综合预测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形成的地震综合预测模型对宁夏及周边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震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及邻区 支持向量机 地震前兆异常 地震综合预测
下载PDF
新型秸秆微贮饲料饲喂肉猪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建宏 李青旺 贾志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7-101,共5页
在饲料资源非常紧缺的宁南山区 ,将玉米秸秆制成微贮饲料后喂猪 ,试期 1 80d。结果表明 ,试验组每头猪平均日增重为 46 0 .6 7g,比对照组的 3 4 3 .56 g增加了 1 1 7.1 1 g,提高 3 4 .0 9% ,差异显著 ( P<0 .0 5)。试验组每增重 1 k... 在饲料资源非常紧缺的宁南山区 ,将玉米秸秆制成微贮饲料后喂猪 ,试期 1 80d。结果表明 ,试验组每头猪平均日增重为 46 0 .6 7g,比对照组的 3 4 3 .56 g增加了 1 1 7.1 1 g,提高 3 4 .0 9% ,差异显著 ( P<0 .0 5)。试验组每增重 1 kg毛猪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降低 0 .59元 ,每头猪多收益 1 0 3 .6 1元 ,效益十分显著。这不但有效解决了该地区饲料紧缺这一严重问题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为宁南山区养猪业的大力发展开辟了新的饲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贮饲料 肉猪 日增重 宁南山区 秸秆 饲喂效果
下载PDF
利用Aki模型对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师海阔 曾宪伟 +1 位作者 张立恒 贺永忠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7,共7页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该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该值较低;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该值相对较低,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及邻区 Aki模型 尾波Q值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