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绳海槽南部基底构造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展 赵文举 +2 位作者 吴时国 范丰鑫 孙鲁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4-824,共11页
利用最新的重磁数据对冲绳海槽南部的基底构造进行了推断解释,研究表明,在冲绳海槽南部,荚霍面构造为一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鞍状构造,地壳厚度在15.5~21km之间变化.基底深度一般在4~6km之间变化,表现为南段深度大,北段深度... 利用最新的重磁数据对冲绳海槽南部的基底构造进行了推断解释,研究表明,在冲绳海槽南部,荚霍面构造为一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鞍状构造,地壳厚度在15.5~21km之间变化.基底深度一般在4~6km之间变化,表现为南段深度大,北段深度小,在北西向断裂系的作用下,基底局部构造大都成北西向展布,说明冲绳海槽早期的北东向带状构造受到了后期的北西向构造活动的强烈改造作用.在冲绳海槽南部发育有两条沿北北东向展布的火成岩带,一条分布在冲绳海槽扩张轴以东及琉球岛弧西侧下坡;另一条分布在冲绳海槽与琉球岛弧隆褶带的结合部位,火成岩主要是由北东向构造活动产生的,而与北西向断裂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南部 重磁异常 基底 断裂 火成岩 莫霍面
下载PDF
南海和冲绳海槽沉积物的生物标记化合物 被引量:8
2
作者 唐运千 郑士龙 +2 位作者 龚敏 史继扬 黄孝建 《热带海洋》 CSCD 1993年第1期57-63,共7页
本文对南海深海和冲绳海槽二个柱状样进行了正构烷烃、甾烷和萜烷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由于它们所处的沉积环境和生源母质上的差异,反映在正构烷烃的CPI值、C_(17)和C_(18)的含量、轻重烃比值、化合物构型的转化、有机质的成... 本文对南海深海和冲绳海槽二个柱状样进行了正构烷烃、甾烷和萜烷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研究。由于它们所处的沉积环境和生源母质上的差异,反映在正构烷烃的CPI值、C_(17)和C_(18)的含量、轻重烃比值、化合物构型的转化、有机质的成熟度和17α(H)-22,29,30-三降藿烷与18α(H)-22,29,30-三降新藿烷的比值等地球化学参数上的差别。冲绳海槽沉积物的多源性决定了其有机组分的特殊性,如生物来源的C_(17)和C_(18)量占有优势,有机碳含量(1.0—1.3%)高于南海样(0.3—1.0%),重排甾烷量少,生物构型的ββ藿烷已转变成地质构型的αβ藿烷和βα型莫烷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南海 冲绳海槽 生物标记
下载PDF
南冲绳海槽及其邻域的基底断裂构造 被引量:3
3
作者 林长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70,共10页
EW、NEE和NE向基底断裂沿主构造线方向展布,多属张性断裂.基底大断裂宏观上形成和控制了各主构造带的基本构造格架和各具特色的地质构造发育.它们的形成与弧后地慢流上涌和岛弧的旋张掀斜运动而出现的海槽张裂运动密切相关.NW、NNW... EW、NEE和NE向基底断裂沿主构造线方向展布,多属张性断裂.基底大断裂宏观上形成和控制了各主构造带的基本构造格架和各具特色的地质构造发育.它们的形成与弧后地慢流上涌和岛弧的旋张掀斜运动而出现的海槽张裂运动密切相关.NW、NNW和NW向基底断裂多属张扭性平移断层.它们对主构造带分割断错,形成和控制了次一级构造区块各具特色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构造特征.宫古断裂带长期活动,作用十分强烈.它们的形成是由于受来自菲律宾海方向的水平应力作用,地壳作破坏性应力调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冲绳海槽 基底断裂构造 海槽 海洋地质
下载PDF
南海中部和冲绳海槽沉积物中的氨基酸物质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士龙 唐运千 龚敏 《东海海洋》 1993年第2期34-42,共9页
本文通过对南海中部和冲绳海槽三个深海沉积物柱状样腐植物质水解氨基酸的研究,试图阐述南海和冲绳海槽沉积物的演化与沉积环境。
关键词 南海 冲绳海槽 氨基酸 沉积物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中国海区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的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保华 王晓燕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322,共10页
西北太平洋尤其是中国海区末次冰期旋回中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研究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古海洋学内容之一。作者综合分析了中国及邻近海区具有可靠测年地层的深海沉积物柱状样中P.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探讨... 西北太平洋尤其是中国海区末次冰期旋回中浮游有孔虫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研究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古海洋学内容之一。作者综合分析了中国及邻近海区具有可靠测年地层的深海沉积物柱状样中P.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探讨其含量低值事件(PME)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末次冰期以来P.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在中国海区呈现两种变化模式:一是以东海及南海北部为代表的冰期含量低、间冰期含量高的特点;另一种则是南海南部的冰期含量高、间冰期含量低的现象。高分辨率地层记录显示,在这种冰期/间冰期总体变化趋势基础上,我国东海、南海和黑潮源区等广泛存在晚全新世~4300-2800cal yr BPP.obliquiloculata含量低值,但以南海北部与东海冲绳海槽最为明显;而南海南部P.obliquiloculata含量还在冰消期(~16.5-15cal kyr BP)有另一特征的低含量阶段。因而,末次冰期旋回中国海区P.obliquiloculata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志。尽管如此,由于黑潮分支水团的影响,冲绳海槽中部和北部部分海域,在末次冰期与PME期间,P.obliquiloculata虽然含量相对较低,但仍可保持3%-5%以上,而非多数站位PME事件中的特征性零含量。研究表明PME事件主要由次表层海水的温度降低、温跃层变浅、上部水体温度梯度增加等引起,与表层海水无关,但引起这些海洋环境变化的原因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低值事件 末次冰期旋回 地层对比 古环境 东海 南海
下载PDF
南冲绳海槽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其地质解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建华 《东海海洋》 2001年第1期19-26,共8页
对南冲绳海槽进行反射地震调查 ,结果表明 :(1 )海槽盖层主要由反射层组 (时代相当于第四纪 )和反射层组 (时代相当于上新世 )组成 ,推测槽底局部存在中新统。槽底沉积物主要源自中国大陆。轴部目前仍处在裂陷作用阶段 ;(2 )断裂极为... 对南冲绳海槽进行反射地震调查 ,结果表明 :(1 )海槽盖层主要由反射层组 (时代相当于第四纪 )和反射层组 (时代相当于上新世 )组成 ,推测槽底局部存在中新统。槽底沉积物主要源自中国大陆。轴部目前仍处在裂陷作用阶段 ;(2 )断裂极为发育 ,可分 NE— SW向(西南端转为近 E— W向 )和 NW— SE向两组 ,分别属张性及张扭性断裂 ,后者切割前者 ;(3)岩浆活动十分强烈 ,东南缘岩浆活动尤甚 ,推测其岩性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冲 地震反射层组 岩浆活动 冲绳海槽 断裂作用 反射波 地质解释
下载PDF
内蒙古、冲绳海槽和中国南海末次冰期盛冰期以来古气候记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镇东 兰信企 陈延成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1年第1期39-48,共10页
来自东亚夏季风北界内蒙古一个盐湖的岩心沉积物内发现粗粒沉积物 ,既可沉积在湖泊收缩期 ,也可以沉积在沙丘再次活动时期。这些沉积物有机磷含量低而碎屑组分高 ,说明它沉积在一种干旱的环境中 ;反之 ,有机质含量高而碎屑组分低的细粒... 来自东亚夏季风北界内蒙古一个盐湖的岩心沉积物内发现粗粒沉积物 ,既可沉积在湖泊收缩期 ,也可以沉积在沙丘再次活动时期。这些沉积物有机磷含量低而碎屑组分高 ,说明它沉积在一种干旱的环境中 ;反之 ,有机质含量高而碎屑组分低的细粒沉积物则最终沉积在高湖面期 ,这是因为砂坪呈围迁状态及风成尘埃较好地保存于水体中。所揭示的三个湿期分别是 13.4~ 8kaBP、6 .4~ 5 .8kaBP和4.2~ 3.1kaBP ,第一期最湿 ,其次是第三期、第二期。上述干和湿期自始至终和早先发现的同一个干旱和半干旱转换带一致 ,但是 ,这和中国大陆东部、台湾岛、冲绳海槽和中国南海所揭示的湿润的全新世大暖期不一样 ,而且 ,全新世最冷期 (4~ 2kaBP)则对应内蒙古的一个湿期 (即 4.2~ 3.1kaBP) ,这些差别可能是由于高蒸发量远远地超过了较高的季风降水量 ,这是确定夏季风北界在该地区有效湿度的一个关键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内蒙古 冲绳海槽 中国 南海 冰川 末冰冰期 降水量
下载PDF
内蒙古与冲绳海槽和南中国海晚第四纪末次冰川盛冰期以来古气候记录
8
作者 陈镇东 兰信企 陈延成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0年第1期39-43,共5页
控制东亚气候的东亚季风夏季风北界的内蒙古盐湖沉积物记录了晚第四纪末次冰川盛冰期以来的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特征及各类重要的气候事件。通过对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盐海子Ya0 1孔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碳氮比、碎屑矿物成熟度、磁化率... 控制东亚气候的东亚季风夏季风北界的内蒙古盐湖沉积物记录了晚第四纪末次冰川盛冰期以来的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特征及各类重要的气候事件。通过对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盐海子Ya0 1孔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碳氮比、碎屑矿物成熟度、磁化率、氧碳稳定同位素和沉积物成分的研究表明 ,全新世大暖期起止时间为 8~ 4kaB .P .,其气候特征为暖干型。这一气候特点可与中国北方黄土、冰川、冲绳海槽沉积物及南海有孔虫Pulleniatinaobliguilocalata等代用气候材料所记录的气候波动进行对比 ,也可与加拿大阿尔伯特地区及北美大平原全新世的气候演变特征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南中国海 古气候 冰川 晚第四纪
下载PDF
东海陆坡—冲绳海槽水体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指示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范佳慧 窦衍光 +5 位作者 赵京涛 李军 邹亮 蔡峰 陈晓辉 李清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14,共13页
通过对东海陆坡—冲绳海槽中北部两个水体剖面的碳、氯、硼同位素和离子浓度的分析,探讨了水体剖面的离子和同位素组成的控制因素、水体来源以及现代水体交换过程。结果表明,水体剖面中表层水、次表层水、中层水体的性质明显不同,ST2水... 通过对东海陆坡—冲绳海槽中北部两个水体剖面的碳、氯、硼同位素和离子浓度的分析,探讨了水体剖面的离子和同位素组成的控制因素、水体来源以及现代水体交换过程。结果表明,水体剖面中表层水、次表层水、中层水体的性质明显不同,ST2水体剖面K^(+)、Ca^(2+)、SO_(4)^(2−)等离子浓度整体随深度增加而升高,δ^(13)C、δ^(11)B、δ^(37)Cl垂向变化波动较大,ST19剖面离子浓度、同位素垂向变化趋势与ST2剖面相反。ST2、ST19水体剖面表层水(0~100 m)和次表层水(100~300 m)主要来源于黑潮表层水(Kuroshio Surface Water,KSW)和黑潮热带水(Kuroshio Tropical Water,KTW),同时受长江冲淡水(Changjiang Diluted Water,CDW)/陆架水影响;中层水体(300~1000 m)组成与北太平洋中层水(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NPIW)和南海中层水(South China Sea Intermediate Water,SCSIW)相似。两水体剖面水体组成存在较为明显的南北差异,可能与所处海区地理位置、CDW/陆架水传输路径、区域性地形导致局部上升流、水体剖面中NPIW与SCSIW占比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浓度 碳、硼、氯同位素 水体来源 南北差异 东海陆坡 冲绳海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