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羌族傩文化的传承价值——以陕西宁强县为例
1
作者 付文静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相对经济发展而言,陕南乡村文化发展略显滞后,但乡村民间民俗文化,尤其是傩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传承有序,存续相对完好,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坚实基础。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要抓住提振文化内生动力的要素,将傩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经济发... 相对经济发展而言,陕南乡村文化发展略显滞后,但乡村民间民俗文化,尤其是傩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传承有序,存续相对完好,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坚实基础。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要抓住提振文化内生动力的要素,将傩文化的保护开发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之共生共荣,相得益彰,为乡村振兴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羌族 傩文化 乡村振兴 传承价值
下载PDF
陕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正新 黄天柱 胡必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4-18,共5页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陕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南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是陕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区域开发,重点突破是其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面貌发...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当前陕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南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是陕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区域开发,重点突破是其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
下载PDF
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移民及农业开发成因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宾 党晓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0期405-407,共3页
明清时期,平原地区宜农土地的垦殖基本饱和,人口继续膨胀,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严峻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大量涌入资源丰富、荒而未辟的广大山区,从而掀起山区开发的高潮,山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的人口迁移... 明清时期,平原地区宜农土地的垦殖基本饱和,人口继续膨胀,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严峻的生存危机迫使人们大量涌入资源丰富、荒而未辟的广大山区,从而掀起山区开发的高潮,山区经济成为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明清时期陕南地区的人口迁移及其成因的分析,探讨该地区农业人口增长的基本规律及农业开发的基本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陕南地区 移民 农业开发 明清时期 陕南地区 成因 移民 山区开发 人口迁移 平原地区 人均耕地
下载PDF
清代陕南航运与商贸活动的兴起
4
作者 邹荣础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80-82,共3页
商品经济随航运业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陕南航运以丹江、汉江为主,嘉陵江次之,间以支流小河相辅。商品贸易则以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主要有茶叶、木耳、生漆、桐油、中药材等,这些山货特产沿汉江顺流而下,经襄樊而运抵汉口... 商品经济随航运业发展促进了社会转型。陕南航运以丹江、汉江为主,嘉陵江次之,间以支流小河相辅。商品贸易则以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为主,主要有茶叶、木耳、生漆、桐油、中药材等,这些山货特产沿汉江顺流而下,经襄樊而运抵汉口,然后再转运东南各省乃至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航运 商贸活动
下载PDF
人类空间选择行为与环境关系个案研究--以清代陕南秦巴山地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力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6,共8页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界提出的"有限理性人"理论,从文化、风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清代陕南流民在空间选择、垦殖活动以及环境变迁条件下,流民行为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界提出的"有限理性人"理论,从文化、风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清代陕南流民在空间选择、垦殖活动以及环境变迁条件下,流民行为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代陕南山地与平原、河流上游与下游流民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对备受非议的流民刀耕火种与清代陕南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给予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行为 空间选择 清代 陕南秦巴山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