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雪萍 张绍勇 +4 位作者 陈瑶瑶 吴酬飞 王瑞俊 陈海 张立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9,共9页
为研究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并筛选具高抗水产病原菌的活性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基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测试... 为研究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并筛选具高抗水产病原菌的活性菌株,通过分离培养基分离纯化放线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对南太湖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采用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测试分离菌株及其2种发酵液对3种水产病原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拮抗作用。从南太湖沉积物中共分离得到160株放线菌菌株,隶属于6个目、9个科和12个属,除优势菌群链霉菌(Streptomyces)外,还分离到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和壤霉菌属(Agromyces)等,通过优良拮抗放线菌初筛,26株放线菌对至少一种水产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通过对初筛有抑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优良拮抗放线菌复筛,9株放线菌对水产病原菌仍具有抑制活性,其中菌株Spr-T-4-14发酵液对3种病原菌具抑菌活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沉积物 放线菌 多样性 水生生物病原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南太湖水体抑藻菌的筛选分离及其活性成分鉴定
2
作者 陈瑶瑶 刘雪萍 +3 位作者 张绍勇 王继栋 王瑞俊 张立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4-1133,共10页
采用稀释涂布法、改良分离培养基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南太湖四季水体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筛选可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活性细菌,并追踪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20株可培养细菌,隶属于4... 采用稀释涂布法、改良分离培养基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南太湖四季水体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筛选可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活性细菌,并追踪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420株可培养细菌,隶属于4门9纲20目35科66属192种,其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菌株数较多。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显示,有20株细菌属于潜在新种。共分离到7株具有明显抑藻活性的细菌,其中,黄杆菌属菌株1-2-14的抑藻效果最佳,第7天时抑制率达71.52%。通过活性追踪,分离得到2个活性单体化合物cyclo(4-hydroxy-L-Pro-L-Leu)和pterodontriol B,其48 h抑藻活性分别为56.87%和6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 可培养细菌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抑藻活性
下载PDF
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与氮营养因子的年变化特征以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志萍 邵朝纲 +4 位作者 张易祥 杨志红 吴湘 唐铭 叶金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2-929,共8页
为了解南太湖水域近年来水质状况,以及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3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氨氮和总氮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0.0中的Bivariate(pcar... 为了解南太湖水域近年来水质状况,以及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之间的变化规律,实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3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氨氮和总氮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0.0中的Bivariate(pcarson)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一个是在每年5—6月,另一个在每年的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总氮浓度处于富营养水平,并有向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迹象;(3)蓝藻生物量与氨氮浓度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102~0.290,呈现不相关;(4)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010~0.210,呈现不相关;2010年蓝藻生物量与总氮浓度的相关系数r介于0.430~0.474,呈现低度负相关。结果说明南太湖入湖口的氮营养盐已经不容忽视,湖泊中氨氮和总氮浓度升高,将为蓝藻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蓝藻一旦暴发,氨氮和总氮浓度反而迅速降低,在南太湖水域蓝藻生物量与氨氮和总氮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氮营养因子 生物量 年变化特征 相关性 南太湖
下载PDF
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与TN、TP的年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韩志萍 邵朝纲 +4 位作者 张忠山 王晓梅 徐新华 唐铭 叶金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1-918,共8页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三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TN和TP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SPSS10.0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TN和T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南太湖水域三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质中蓝藻生物量、TN和TP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SPSS10.0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TN和TP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一般有两个高位期,分别出现在每年的5—6月和9—10月;(2)南太湖入湖口的TN和TP处于富营养化水平,TN有朝重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3)2008—2009年蓝藻生物量与TN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010—0.210之间,呈现不相关;2010年r介于0.43—0.47,呈现低度负相关;(4)3年中蓝藻生物量与TP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30—0.80,呈现正相关。南太湖沿岸TP出现在0.05—0.20mg/L范围内频率达90%以上,蓝藻高位期时TP浓度在0.1—0.15mg/L范围。结果说明,南太湖沿岸水体中氮和磷营养盐水平较高,已经不容忽视,蓝藻生物量与TN之间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规律,水体中TP已经是南太湖各入湖口蓝藻生长繁殖的相关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 蓝藻生物量 TN TP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南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俊 韦肖杭 +2 位作者 姚伟忠 张敏 赵汉取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190-193,204,共5页
在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4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 在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4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水华大范围爆发的2007年6月和2008年4月两者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而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两者无显著性关系;CHL-a含量与TP浓度在4次调查中皆无显著性关系;岭回归分析显示,N/P在10~25之间是南太湖水体中附着藻类的最佳生长范围,此时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四者的多元回归关系为(CHL-a)=-0.001 2+0.0064×(TN)+0.0215×(TP)+0.0005×(N/P)(R=0.543,P〈0.023)。总体来说,南太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皆在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氮磷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已经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在不同水温、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加入本水域复杂的水文、季风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 叶绿素A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南太湖入湖口蓝藻生物量与COD_(Mn)和DO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韩志萍 邵朝纲 +3 位作者 杨志红 徐新华 唐铭 叶金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7-282,共6页
采用水质监测方法对2008—2010年南太湖水域三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体中蓝藻生物量、CODMn和DO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监测和调查,并通过SPSS10.0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CODMn和DO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年内南太湖... 采用水质监测方法对2008—2010年南太湖水域三个入湖口(小梅港、新塘港、大钱港)水体中蓝藻生物量、CODMn和DO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监测和调查,并通过SPSS10.0软件对蓝藻生物量与CODMn和DO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年内南太湖入湖口蓝藻颗粒数在1.0×106个/L以上范围的频率每年超过50%,最高在3.0×107个/L左右;(2)南太湖入湖口CODMn指标大部分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最高有6.5mg/L,最低约3.0mg/L;(3)蓝藻生物量与CODMn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3—0.7之间,呈现中低度正相关;(4)3年内蓝藻生物量与DO的相关性系数r介于0.30—0.50,呈现低度正相关,DO浓度有70%以上的频率大于6.0mg/L。结果表明,3个入湖口溶解氧指标能达Ⅱ—Ⅲ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但有机物污染已经不容忽视,并且与蓝藻暴发呈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 蓝藻生物量 CODMN DO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南太湖近岸水域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汉取 韦肖杭 +2 位作者 姚伟忠 张敏 王俊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63,共5页
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进行了4次生态环境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 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进行了4次生态环境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水华大范围爆发的2007年6月和2008年4月2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2者无显著性关系;Chl.a含量与TP浓度在4次调查中皆无显著相关关系;岭回归分析显示,N/P 10~25是南太湖水体中附着藻类的最佳生长范围,此时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4者的多元回归关系为Chl.a=-0.0012+0.0064 TN+0.0215 TP+0.0005N/P(R=0.543,P<0.023)。总体来说,南太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皆在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氮磷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已经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在不同水温、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加上本水域复杂的水文和季风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 叶绿素A 总氮 总磷 氮磷比
下载PDF
蓝藻爆发后南太湖水域浮游生物及富营养化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汉取 韦肖杭 +2 位作者 姚伟忠 张敏 王俊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21-24,35,共5页
在对南太湖近岸水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爆发后该水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测区内鉴定有浮游植物243属种隶属于7个门,其中蓝藻数量最多,绿藻次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浮... 在对南太湖近岸水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爆发后该水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测区内鉴定有浮游植物243属种隶属于7个门,其中蓝藻数量最多,绿藻次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175属种隶属于4个门,各站点种类分布较为均匀。调查区域内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浮游植物,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23和1.703,多样性程度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表明,调查水域有不同程度富营养,呈由东至西(幻溇港至新塘港)富营养程度递增趋势,新塘港达中度富营养,湖心区水域富营养程度高于支流入湖口水体;说明南太湖水域水体的富营养污染可能主要受到蓝藻大规模爆发的西、北太湖的影响,而从湖州市各支流水系进入的富营养污染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南太湖 浮游生物 富营养化
下载PDF
苏南运河沿线精细化水文-水动力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帆 周钰林 +5 位作者 范子武 乌景秀 贾本有 刘国庆 谢忱 王朝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4,共9页
苏南运河自北向南穿过太湖流域腹部,具有航运、防洪排涝、灌溉和景观功能。近些年,运河汛期水位连年超历史,造成运河沿线及周边受灾严重。精细化水文-水动力模型可为运河高水位成因分析、防汛排涝调度决策、新老工程效益评估提供技术手... 苏南运河自北向南穿过太湖流域腹部,具有航运、防洪排涝、灌溉和景观功能。近些年,运河汛期水位连年超历史,造成运河沿线及周边受灾严重。精细化水文-水动力模型可为运河高水位成因分析、防汛排涝调度决策、新老工程效益评估提供技术手段。基于Infoworks ICM软件,充分考虑苏南运河沿线平原河网地区圩区、城区管网以及复杂下垫面,构建了苏南运河沿线平原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鉴于苏南运河沿线水系边界难以确定,将模型构建范围扩大至2.16万km2。采用2015年和2016年的汛期实况降雨、水位和调度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绝大多数水文站点水位模拟纳什系数接近于1,模型可信度高;可决系数显示相关性中等偏上,模型总体结果可信。同时相比其他片区,湖西区精度更高,主要原因是相比其他片区,湖西区受人为调度干预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动力模型 太湖流域 苏南运河 模型构建 率定验证
下载PDF
中国淡水微囊藻的一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2
10
作者 晁爱敏 于海燕 +1 位作者 魏铮 徐杭英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136-139,共4页
目前微囊藻在全球范围内报道了约52种,中国记录报道的有22种。在对南太湖浮游植物调查中,发现我国微囊藻属的一个新记录种:放射微囊藻(Microcystis botrys TEILING 1942)。对该种的形态及判断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同时与国内已记录报道的... 目前微囊藻在全球范围内报道了约52种,中国记录报道的有22种。在对南太湖浮游植物调查中,发现我国微囊藻属的一个新记录种:放射微囊藻(Microcystis botrys TEILING 1942)。对该种的形态及判断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同时与国内已记录报道的放射微囊藻作了全面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 微囊藻属 放射微囊藻 新记录
下载PDF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太湖南岸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立勇 周常委 +1 位作者 唐仲华 梁红波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5年第5期655-659,共5页
介绍了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一个实例。工区位于太湖南岸第四系覆盖区,道路、村庄等人文情况复杂。为取得较好效果,布置了CSAMT工作,并在资料解释中密切结合地质资料。结果表明,CSAMT成果对区内地... 介绍了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一个实例。工区位于太湖南岸第四系覆盖区,道路、村庄等人文情况复杂。为取得较好效果,布置了CSAMT工作,并在资料解释中密切结合地质资料。结果表明,CSAMT成果对区内地层结构及断裂构造反映明显,并对钻孔位置给出了建议。对推荐钻孔进行验证,成功出水,井口水温为44~45℃,解决了业主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CSAMT解释结果与钻孔地质情况较为吻合,对于本地区今后的地热资源勘查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地热勘查 第四系覆盖区 太湖南岸
下载PDF
多要素影响下大尺度乡村地区历史演进规律探究——以南太湖特色村庄带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文竹 徐晗婧 +1 位作者 牛琳 王越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期50-57,共8页
我国乡村地区类型多元、内涵丰富,其中有些乡村地区跨越县域行政单元、大尺度集中成片,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形成较为完整的乡村聚落和地域文化特征。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特色村庄带为例,通过实地踏勘、历史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 我国乡村地区类型多元、内涵丰富,其中有些乡村地区跨越县域行政单元、大尺度集中成片,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化,形成较为完整的乡村聚落和地域文化特征。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南太湖特色村庄带为例,通过实地踏勘、历史考据、空间图解等方法,重点梳理和揭示了大尺度乡村地带演化阶段划分、影响要素的提取、各要素内在的演化特征规律和动因机制。研究可为这些乡村地区特色要素内涵与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发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乡村地区 历史演化 动因 南太湖
下载PDF
太湖环境对江南文学家族演变及其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时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6-182,共7页
江南地区自中古以来就渐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薮,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辉煌源地。对于这一突出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做出阐释。而要理解这一地区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上何以形成巨大的创造力,是不能忽视江南的文化... 江南地区自中古以来就渐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薮,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辉煌源地。对于这一突出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做出阐释。而要理解这一地区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上何以形成巨大的创造力,是不能忽视江南的文化地理环境这一重要因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太湖流域 文学家族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南太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14
作者 赵刚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62-66,共5页
湖州作为我国具代表性的生态文明城市,南太湖新区又被浙江省划定为“四大新区”之一,南太湖新区的发展态势对湖州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湖州这座生态城市发... 湖州作为我国具代表性的生态文明城市,南太湖新区又被浙江省划定为“四大新区”之一,南太湖新区的发展态势对湖州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湖州这座生态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不二选择。因此,制定相关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与对策,不仅有利于南太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湖州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南太湖 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
下载PDF
太湖流域旱涝与南海海温异常遥相关的历史见证
15
作者 陈家其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8-25,共8页
我国南海海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遥相关,已被许多实测资料研究所证实。太湖流域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一部分,历史时期是否也存在相应的遥相关,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分析,得出了肯定的回答。在此基础上,联系历史时期和实测资料时期的其... 我国南海海温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遥相关,已被许多实测资料研究所证实。太湖流域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一部分,历史时期是否也存在相应的遥相关,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分析,得出了肯定的回答。在此基础上,联系历史时期和实测资料时期的其它旱涝因素分析,建立了太湖流域旱涝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南海 海温 旱涝模型
下载PDF
南太湖沉积物磷的释放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严 沈学优 林道辉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2000年第8期391-393,共3页
南太湖沉积物磷的释放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上覆水的化学性质、沉积物一水系统的细菌总数及湖泊水动力密切相关。湖泊水动力对沉积物释磷影响最强烈。沉积物因有机物含量不同,导致总有机碳、总氮、有机硫、水溶性无机硫含量差异,明显影... 南太湖沉积物磷的释放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上覆水的化学性质、沉积物一水系统的细菌总数及湖泊水动力密切相关。湖泊水动力对沉积物释磷影响最强烈。沉积物因有机物含量不同,导致总有机碳、总氮、有机硫、水溶性无机硫含量差异,明显影响着磷的释放。沉积物一水系统的细菌总数与沉积物的释磷量存在显著性相关,而某专一细菌数量与释磷量相关性不显著。对有机质含量低的沉积物,上覆水的BOD。和NH3-N浓度越高,磷的释放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 湖泊沉积物 富营养化 磷释放 水质监测
下载PDF
太湖南岸桑基鱼塘投入产出效率的跨时期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兴国 吴怀民 +3 位作者 沈晓龙 吴越昊 楼黎静 赖齐贤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32,共12页
近年来,位于太湖南岸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退化与萎缩严重,面临被单一规模化水产养殖替代的危险。广大农户持续性参与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户主要依据经济效益标准来选择农业生... 近年来,位于太湖南岸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州桑基鱼塘系统退化与萎缩严重,面临被单一规模化水产养殖替代的危险。广大农户持续性参与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农户主要依据经济效益标准来选择农业生产方式,因此探明不同时期桑基鱼塘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变化是开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依据明清时期的有关历史文献和当代的农户问卷调查,对太湖南岸桑基鱼塘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跨时期分析,并与同时期相关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成本收益关系比较。研究发现,明清时期被农户普遍采用的桑基鱼塘与当代被农户普遍采用的规模化养殖鲈鱼在收益成本比上十分接近;而当代桑基鱼塘新型模式的收益成本比虽然最高,但循环利用价值相对于投入成本的占比却最低,需加强系统内部各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现代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基鱼塘 投入产出效率 农业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 太湖南岸
下载PDF
南太湖水乡城镇群空间演变动力与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安敏 柳巧云 尤智玉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3期47-54,79,共9页
南太湖水乡城镇群依托溇港水网,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如今"城、镇、村"等级有序、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乡空间聚落体系。本文从自然地理、政治军事、产业发展、交通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该城... 南太湖水乡城镇群依托溇港水网,历经千余年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如今"城、镇、村"等级有序、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乡空间聚落体系。本文从自然地理、政治军事、产业发展、交通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该城镇群空间体系形成的具体动力机制,判断出南太湖水乡城镇群在生态文明时代将向多中心、网络化和特色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在生态景观格局、特色产业发展、城乡交通网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乡城镇群 城乡聚落 空间演变动力 城镇网络 南太湖
下载PDF
南太湖入湖口叶绿素a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6
19
作者 毕京博 郑俊 +1 位作者 沈玉凤 周顺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3,共7页
根据2010年1-12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南太湖入湖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水温和营养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叶绿素a含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太湖西南入湖口水域的叶绿... 根据2010年1-12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南太湖入湖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水温和营养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叶绿素a含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太湖西南入湖口水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太湖南部入湖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全年平均值为(15.71±11.24)μg/L,变化范围在1.50~74.3μg/L。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氨氮(NH4+-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DO)、总氮(TN)、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含量变化受多个因子共同影响,水温是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氮磷比平均值为17.8,在藻类生长氮磷比的最佳范围内,易发生蓝藻水华。叶绿素a含量的对数与TP的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和TN/TP的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磷是南太湖入湖口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入湖口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鱼肠道和南太湖水样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抑菌分析
20
作者 李艳洁 张红芳 +1 位作者 吴酬飞 张立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4-39,共6页
采用乳酸杆菌肉汤培养基(LBM)富集、1%碳酸钙MRS琼脂平板筛选法,从市售鱼的肠道和南太湖水样中筛选获得1株植物乳杆菌、2株乳酸乳球菌、1株粪肠球菌、1株类肠膜魏斯氏菌。以水生生物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为... 采用乳酸杆菌肉汤培养基(LBM)富集、1%碳酸钙MRS琼脂平板筛选法,从市售鱼的肠道和南太湖水样中筛选获得1株植物乳杆菌、2株乳酸乳球菌、1株粪肠球菌、1株类肠膜魏斯氏菌。以水生生物细菌性败血症的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菌为靶标菌,进行双层琼脂牛津杯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乳酸菌对于两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乳酸乳球菌(J)、乳酸乳球菌(T5-1)、类肠膜魏斯氏菌、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26、22、21、19、18 mm;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7、14、21、16、24 mm。本研究为建立水生生物病原菌的拮抗乳酸菌菌库提供资源,为后续水产养殖饲料乳酸菌添加剂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湖水样 乳酸菌 嗜水气单胞菌 维氏气单胞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