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南黄海区域地质调查的地震关键技术和成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志强 肖国林 +3 位作者 林年添 曾天玖 张异彪 童思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26,共8页
以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调查为目标,开展采集、处理技术方法攻关和海上试验等工作,形成了大容量多层震源、长缆深沉放多道地震采集技术和基于长排列、低信噪比的资料成像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获得了深部地层的有效反射... 以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调查为目标,开展采集、处理技术方法攻关和海上试验等工作,形成了大容量多层震源、长缆深沉放多道地震采集技术和基于长排列、低信噪比的资料成像处理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获得了深部地层的有效反射;得出了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分布面积大,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地层发育,千里岩隆起区是扬子块体与华北块体碰触接触带等新认识,对南黄海区域地质与油气资源前景研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地震勘探 关键技术 南黄海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成因 被引量:6
2
作者 顾兆峰 刘怀山 +1 位作者 李刚 张志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通过研究近年来获取的浅地层剖面发现,南黄海浅层气主要存在于南黄海东经123°以西的地区,为此进行了该区浅层气成因分析,以探索其来源。将根据南黄海西部地区逾6000km的浅地层剖面解释成果得到的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分布概况,与... 通过研究近年来获取的浅地层剖面发现,南黄海浅层气主要存在于南黄海东经123°以西的地区,为此进行了该区浅层气成因分析,以探索其来源。将根据南黄海西部地区逾6000km的浅地层剖面解释成果得到的南黄海西部地区浅层气分布概况,与该地区的有机质分布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的泥炭分布与浅层气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晚更新世末期的泥炭是该地区浅层气生成的重要物质基础。3个声学空白区的浅层气可能来自中深部地层。苏北浅滩西北部的大型塌陷坑可能由浅部断层活动引起的浅层气在该处多点喷发形成的塌陷坑复合而成,表明该处中深部地层中可能存在天然气。南黄海中部声学扰动区内浅层气不断自海底逸出,该处断层较多,中深部地层具备生气能力,推测该地区浅层气可能是深部油气泄露的气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西部地区 浅层气 气藏形成 机理 勘探区
下载PDF
下扬子区海相古生界高成熟烃源岩评价指标的优选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青芳 王建强 +4 位作者 陈建文 赵有道 董贺平 张银国 梁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0-340,共11页
以下扬子区陆域2口地质浅钻及南黄海科学钻探CSDP-2井的古生界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下扬子区海相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的测试指标进行厘定,判识烃源岩评价指标参数的有效性,... 以下扬子区陆域2口地质浅钻及南黄海科学钻探CSDP-2井的古生界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下扬子区海相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的测试指标进行厘定,判识烃源岩评价指标参数的有效性,从而建立一套适合该区热演化程度高,达到高-过成熟烃源岩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认为,基于常规烃源岩评价指标(氯仿沥青"A",热解生烃潜量(S1+S2)、氢指数(HI)和常规生标参数等)已失效的情况下,可采用总有机碳含量、有机显微组分和干酪根碳同位素特征、"沥青反射率"和金刚烷参数分别作为下扬子区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判识的优选组合指标,进而为下扬子区海域延伸部分南黄海盆地的海相古生界高成熟烃源岩的评价、指标参数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指标 海相烃源岩 高成熟 南黄海盆地 下扬子区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链及其有序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门可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73-2579,共7页
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对江苏—南黄海地区自1839年以来M_s≥5中强地震链时空有序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本区南黄海海域和全区M_s≥6强震的有序网络结构,并据此对未来6级强震进行了预测,同时分析讨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分期.结论表明... 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对江苏—南黄海地区自1839年以来M_s≥5中强地震链时空有序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本区南黄海海域和全区M_s≥6强震的有序网络结构,并据此对未来6级强震进行了预测,同时分析讨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分期.结论表明:本区从1998年起进人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下次活跃幕的首次6级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地区 地震链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地震预测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强震有序网络结构与地震活动分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门可佩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28-1032,共5页
根据翁文渡信息预测理论,对江苏-南黄海地区强震的信息有序网络结构特性与地震活动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39-1997年本区已经历了3个强震轮回,从1998年起本区进入新-轮地震平静幕,持续时间可能长达40-50年,在此期间内可能仍... 根据翁文渡信息预测理论,对江苏-南黄海地区强震的信息有序网络结构特性与地震活动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839-1997年本区已经历了3个强震轮回,从1998年起本区进入新-轮地震平静幕,持续时间可能长达40-50年,在此期间内可能仍有个别5级左右地震发生,但-般不会发生6级或6级以上强震或强震丛,下-次6级强震或强震丛可能发生在2053年或2058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地区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地震活动分期 强震预测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M≥6强震有序网络结构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268-274,共7页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 江苏-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构建了该研究区全区和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据此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分期,并对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表明:该区从1998年起进入新一轮平静幕,此幕可能持续到2042年前后;该区下次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可能发生在2053年前后,地点很可能在南黄海海域内;未来第2次、第3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分别发生在2058、2070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南黄海地区 地震活动分幕 强震链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M≥6强震预测
下载PDF
下扬子区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断裂构造特征与活动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曦 孙连浦 +3 位作者 肖梦楚 李筱 朱晓颖 高顺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3-733,共11页
下扬子海陆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中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成盆断裂特征与活动规律是该区油气勘探研究的基础。文章基于高覆盖率的地震勘探测线,以构造断裂解析为突破口,探究盆地断裂的变形特征与活动规律。依据断裂组合样式与构造活... 下扬子海陆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是中国东部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成盆断裂特征与活动规律是该区油气勘探研究的基础。文章基于高覆盖率的地震勘探测线,以构造断裂解析为突破口,探究盆地断裂的变形特征与活动规律。依据断裂组合样式与构造活动特征,断裂可分为伸展、走滑、挤压—反转三种样式,构造活动分为伸展断裂与伸展—走滑断裂两种构造体系。成盆断裂显著受控于郯庐断裂右行走滑变形,主要与郯庐断裂带不同构造走向的区段位置和与郯庐断裂带的距离这两个因素或变量有关,盆地断裂呈现了"东西有别,中部不同"的特点。下扬子区新生代多变应力场,控制着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断裂的开闭状态,是油气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 苏北-南黄海盆地 断裂构造 断裂活动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氮磷的季节变化及潜在性富营养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黎慧 万夕和 +5 位作者 王李宝 凌云 沈辉 高继先 刘培廷 张朝晖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75-80,共6页
根据2011年5、8、10月以及2012年2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4个航次海水水质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利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年平均浓度为0.476 mg·L^(–1),春季最... 根据2011年5、8、10月以及2012年2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4个航次海水水质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利用潜在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年平均浓度为0.476 mg·L^(–1),春季最高,平均为0.636 mg·L^(–1)。4个季节中溶解无机氮以硝态氮(NO_3—N)为主要存在形式,占年平均含量的76.6%,其中以春季比例为最高,氨氮(NH_4—N)占无机氮年平均含量的23.3%,亚硝氮(NO_2—N)含量较低,全年基本未检出。磷酸盐的年平均浓度为0.164 mg·L^(–1),季节变化呈现春季至冬季递增的分布特征。氮和磷的空间分布基本符合由陆向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本海域春季和夏季属于中度营养水平,秋季和冬季属于氮限制中度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辐射沙脊群 潜在性富营养化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门可佩 赵兵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7年第3期65-72,共8页
根据1495~1995年地震资料,对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活动分期进行了划分,并对本世纪以来两个地震活跃幕以及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详细讨论。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给出未来中强地震概率估计。
关键词 地震活动趋势 地震预报 发震概率 南黄海地区
下载PDF
干支60周期及可公度性与江苏—南黄海地区地震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门可佩 赵兵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8年第6期39-44,共6页
根据15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分析,江苏—南黄海地区M≥5中强震具有显著的干支60周期性特征,南黄海海域M≥6强震具有良好的可公度性,并对其基本结构和预测功能进行了研究。未来几年该区依然存在5~6级地震的危险性,第二活... 根据15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分析,江苏—南黄海地区M≥5中强震具有显著的干支60周期性特征,南黄海海域M≥6强震具有良好的可公度性,并对其基本结构和预测功能进行了研究。未来几年该区依然存在5~6级地震的危险性,第二活跃幕可能将持续到2009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南黄海地区 可公度性 中强地震预测 地震
下载PDF
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邢涛 张训华 张维冈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12期6-9,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南黄海及邻域区域地质构造的研究成果,针对海区各断裂带的位置、延伸程度,中朝与扬子块体、扬子与华南块体的结合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区域地质研究工作做了探讨。
关键词 区域构造 断裂带 块体 南黄海
下载PDF
南黄海海域M≥6强震趋势预测及其论证分析研究
12
作者 门可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468-478,共11页
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 南黄海地区是我国东部中强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1846年以来,该研究区M≥6强震活动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和有序性,其主要有序值为74-75 a、57-58 a、11-12 a和5-6 a,其中74-75 a和57-58 a具有突出的预测作用.根据翁文波信息预测理论,在回顾总结成功预测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强震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南黄海海域M≥6强震活动的可公度性及其预测功能,构建并完善了南黄海海域M≥6强震的二维和三维有序网络结构,对该区未来M≥6强震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的可能性与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南黄海海域未来新一轮强震活跃幕的首次M≥6强震将发生在2053—2054年前后,未来第2次M≥6强震或强震群可能发生在2058—2059年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可公度性 信息有序网络结构 时间间隔聚点分析 M≥6强震预测
下载PDF
江苏-南黄海地区未来地震形势的统计分析
13
作者 门可佩 曾卫 《高原地震》 1998年第3期18-24,共7页
根据15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灰色预测、干支60周期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江苏—南黄海地区未来3~5年地震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区目前处于本世纪第2活跃幕中后期,未来几年内依然存在5~6级地震的危... 根据15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应用数理统计、灰色预测、干支60周期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江苏—南黄海地区未来3~5年地震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区目前处于本世纪第2活跃幕中后期,未来几年内依然存在5~6级地震的危险性,至2000年7月,累积发震概率将达到0.7~0.8,1999—2000年、2002—2003年均有可能发生5级以上中强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模型 发震概率 干支60周期 中长期地震预报 江苏-南黄海地区
下载PDF
从扬子地区海相烃源岩分布规律看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有利勘探领域 被引量:2
14
作者 米立军 吴克强 +4 位作者 刘志峰 朱小二 耿名扬 张莹 李林致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共13页
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区的海域部分,其宏观地质背景与扬子陆域具有相似性。通过分析扬子陆域古生界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相带、岩性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等,结合南黄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已钻井揭示情况,指出南黄海盆地古生界发育下... 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区的海域部分,其宏观地质背景与扬子陆域具有相似性。通过分析扬子陆域古生界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相带、岩性特征、地球化学指标等,结合南黄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和已钻井揭示情况,指出南黄海盆地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五峰组—高家边组)和二叠系(包括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及大隆组)三套主力烃源岩,并推测下寒武统和上二叠统烃源岩品质优于中、上扬子地区,总体上三套主要烃源岩均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对扬子陆域已发现的大型油气田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烃源充足-持续汇聚-构造稳定”是扬子地区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关键成藏条件。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古生界厚度大且分布稳定,沉积相分析表明其烃源条件好;印支期以来被南部和北部的新生代坳陷所夹持,且长期处于隆升状态,具有持续汇聚油气的古隆起背景;隆起区弱变形构造带和平缓构造带印支期以来构造稳定、断裂数量少,有利于油气保存,是探索中—古生界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勿南沙隆起古生界厚度大,后期新生代断陷叠加范围小、断陷幅度小,有利于海相原生油气藏的发育和保存,也是中—古生界勘探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区 海相烃源岩 南黄海 中部隆起 古生界 寒武系 下志留统 构造稳定带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 SAR影像的南黄海浒苔提取与动态监测
15
作者 唐鹏飞 杜培军 +2 位作者 郭山川 郄璐 方宏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0-2044,共15页
中国南黄海地区夏季常发生浒苔灾害,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精准获取浒苔时空分布信息对灾害的定量评估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光学遥感影像可用于区域尺度浒苔空间信息精准提取,但常受限于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云雨影... 中国南黄海地区夏季常发生浒苔灾害,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精准获取浒苔时空分布信息对灾害的定量评估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光学遥感影像可用于区域尺度浒苔空间信息精准提取,但常受限于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云雨影响,难支撑定期和稳定的浒苔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定期观测的优势,为浒苔动态监测与时空分布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但目前研究尚不充分。在Sentinel-1影像支持下,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后向散射系数和标准差特征的浒苔自动提取方案。该方法首先通过自适应阈值方法对影像进行分割,根据边缘浒苔与海水在后向散射系数标准差之间的差异,剔除后向散射系数较高的海水,获得浒苔初提取结果。最后针对海上与浒苔特征相似的目标,依据不同类型分别设计了基于时序信息和后向散射系数阈值的后处理方案。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以2021年南黄海为例,实现了2021年5—7月南黄海区域的浒苔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提出的浒苔提取方法精度达93%,2021年南黄海区域观测到的浒苔最大覆盖面积达1700多km2,在浒苔发生发展过程中呈现“分散发育、聚集暴发、扩散消亡”的整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浒苔监测 Sentinel-1影像 时空变化 Google Earth Engine 南黄海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