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东南玉米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建娜 陈国立 +4 位作者 祁丽敏 李清峰 刘峰 李元力 倪闪闪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42-46,共5页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氮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锌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磷肥、钾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不显著;并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获得... 采用五因素五水平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钾肥、锌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氮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极显著水平,锌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达显著水平,磷肥、钾肥与产量间回归关系不显著;并建立了产量回归模型,获得各因素的最优组合,即666.7m2种植6 000株、施用尿素30 kg、过磷酸钙0 kg、氯化钾25 kg、硫酸锌4 kg。表明,在高产栽培中,密度仍是制约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尿素的施用量已基本达到玉米生育期的需要,要减少过磷酸钙的施入,增加钾肥和锌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南 玉米 高产栽培 模型
下载PDF
豫东南耕地名称价值与规划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郑亚豪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3,共9页
传统农耕社会中用于指称不同农田地块的耕地名称,表现出独特的农耕文化特质,是一种有待盘活的乡村农业语言资源。地处豫东南的周口市淮阳区是典型的传统农耕区,收集其耕地名称并加以整理分析后发现,耕地名称主要通过与耕地相关的理性信... 传统农耕社会中用于指称不同农田地块的耕地名称,表现出独特的农耕文化特质,是一种有待盘活的乡村农业语言资源。地处豫东南的周口市淮阳区是典型的传统农耕区,收集其耕地名称并加以整理分析后发现,耕地名称主要通过与耕地相关的理性信息命名,理据主要分为方所理据和耕地自身属性理据两大类,因此耕地名称中保留着丰富的乡村历史文化、农业知识及耕作经验等信息。从培育文明乡风、重塑乡村文化生态的角度,建议在符合农业领域语言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对耕地名称进行趋雅避俗的更改和记录,并设立耕地语言景观,保护和传承这类农业地名词汇。耕地名称不仅保存着传统农业经验,承载着乡村历史记忆,而且寄托着乡愁乡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应注意它们的价值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名称 豫东南 乡村振兴 语言资源 语言规划
下载PDF
河南省东南边缘地区区域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42,47,共4页
由于历史原因,处于河南省边缘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农业资源丰富。但是,这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 由于历史原因,处于河南省边缘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农业资源丰富。但是,这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这一发展思路,文章提出了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和加强城市分工协作的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思路 东南边缘地区 河南省
下载PDF
豫东南圩子民居的资源特性与旅游开发
4
作者 程炎焱 王玎 逯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豫东南山水画般古朴的圩子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它与当地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构成该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区域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人们对区域资源的背景与特色认识不足、旅游产业规划细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 豫东南山水画般古朴的圩子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它与当地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构成该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区域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人们对区域资源的背景与特色认识不足、旅游产业规划细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圩子民居的资源特性未被发掘和利用。通过归纳总结圩子民居的资源特性与现存问题,提出了对圩子民居旅游开发的设想,探讨了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生态文化及区域旅游产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圩子民居 旅游业 地域特征 豫东南地区
下载PDF
从“保土”到革命:共产党、农民与乡村动员--以中共与豫东南枪会关系为中心(1925-1930) 被引量:2
5
作者 俞小和 《苏区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37-47,共11页
作为民间自卫团体,豫东南的枪会是为抵御军阀与土匪的掠夺,保护乡土而诞生的,带有浓厚的地方传统乡土意识。大革命期间,豫东南党组织与当地枪会上层展开合作,但并未掌握到枪会运动的主导权。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激发乡村社会结构与文... 作为民间自卫团体,豫东南的枪会是为抵御军阀与土匪的掠夺,保护乡土而诞生的,带有浓厚的地方传统乡土意识。大革命期间,豫东南党组织与当地枪会上层展开合作,但并未掌握到枪会运动的主导权。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共激发乡村社会结构与文化中的革命因子,一方面,以革命枪会凝聚群众,在斗争中逐步以新式革命组织取代传统组织,整合农民,重构乡村的基层;另一方面,挖掘乡村历史中的反抗因子,注入阶级意识,在持续性的内外压力下,实现了农民思想从保卫乡土到阶级革命的转变。在豫东南,中共以传统组织为起点,从结构与思想上实现对乡村的再造与动员,使土地革命带有独特的地方色彩,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豫东南 枪会 乡村动员
下载PDF
豫东南地区农村网络资源使用调查研究
6
作者 赵媛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149-152,共4页
通过对豫东南网络传播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当下农村网络传播的发展程度、规律及其带来的影响,以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农村信息化建设 网络资源 豫东南地区
下载PDF
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7
作者 卢久进 柳昇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研究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综合治理淮河的需要,更是提升各级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当前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困境。... 研究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综合治理淮河的需要,更是提升各级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当前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困境。为破解发展困境,助推经济发展,在路径选择上应坚持五策并举:一是用生态文明统领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创新对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逐年递增机制;三是完善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和服务的维育路径与机制;四是提高豫东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五是培养生态科学人才以及强化区域民众生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东南 生态功能区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东周时期豫东南地区诸国文化交流探讨
8
作者 陈亚琳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67-70,共4页
东周初期,淮河流域的豫东南地区小国林立、文化繁杂。以姬姓蔡国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以赢姓江国、黄国为代表的淮夷文化,与楚文化、吴文化经过通婚、盟会、战争等多方式相互交流,最终形成了以楚文化为主流的豫东南文化。东周时期豫东南... 东周初期,淮河流域的豫东南地区小国林立、文化繁杂。以姬姓蔡国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以赢姓江国、黄国为代表的淮夷文化,与楚文化、吴文化经过通婚、盟会、战争等多方式相互交流,最终形成了以楚文化为主流的豫东南文化。东周时期豫东南地区的文化交流探讨,促进了诸国文化的融合,为华夏文化的繁荣增添了新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豫东南地区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河南安阳市殷墟大司空东南地M646 被引量:1
9
作者 岳占伟(执笔/整理) +10 位作者 岳洪彬(执笔/整理) 岳俊燕(整理) 王艳丽(整理) 齐耐心(整理) 李成(整理) 李唐(整理) 潘修哲(整理) 高宇(整理) 刘晓贞(绘图) 董致远(绘图) 何凯(拍摄)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8,共9页
1983年9月,为配合豫北纱厂扩建和老厂改造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工程占地区域进行考古钻探和发掘。该区域位于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东距京广铁路约200米。此次发掘商代墓葬70余座,其中规模较大、随葬品较丰富的M663... 1983年9月,为配合豫北纱厂扩建和老厂改造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工程占地区域进行考古钻探和发掘。该区域位于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东距京广铁路约200米。此次发掘商代墓葬70余座,其中规模较大、随葬品较丰富的M663已报道[1]。M646也是一座保存完好、规模较大、随葬品较丰富的贵族墓葬(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安阳市 大司空东南地 土坑竖穴墓 殷墟第四期早段 ■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