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pyrite on shale gas enrichment——a case study of the Lower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in southeast Sichuan Basin 被引量:1
1
作者 Xin CHEN Lei CHEN +2 位作者 Xiucheng TAN Shu JIANG Chao W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332-342,共11页
Pyrit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hale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le gas enrichment.However,currently there are just a few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matter.Therefo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pyrite in orga... Pyrit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shale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le gas enrichment.However,currently there are just a few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matter.Therefo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pyrite in organic-rich shale section of the Longmaxi Form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hale gas enrichment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by using outcrops,drilling cores,thin sections and test data.Result shows that pyrite occurred in different forms(macro-micro scale)i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in the southeast Sichuan Basin.The formation and content of pyrite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TOC content.Pyrite may catalyze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of organic matter.Interparticle pores within the pyrite framboids and organic matter pores in the pyrite-organic matter complex are welldeveloped in the Longmaxi Shale,which serves as a major reservoir space for shale gas.Pyrite can promote shale gas enrichment by absorbing shale gas on its surface and preserving free gas in the interparticle pores and organic matter pores.In addition,as a kind of brittle mineral,pyrite can improve the brittleness of shale reservoir and increase the micro-nano pore system in shale reservoir,thereby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of shale reservoir and boosting shale gas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e reservoir PYRITE Longmaxi Formation southeast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Determination of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in organic-rich marine shale: a case study of Wufeng-Lower Longmaxi Shale in the southeast Sichuan Basin
2
作者 Yingchun GUO Pengwei WANG +1 位作者 Xiao CHEN Xinxin FA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3期541-556,共16页
Determination of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und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essential in evaluating shale gas resource potential.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proposed through 1)investigating... Determination of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und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essential in evaluating shale gas resource potential.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proposed through 1)investigating controlling geological factors(including both internal ones and external ones)of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in organic-rich marine shale with geochemical analysis,XRD diffraction,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methane sorption isotherms;2)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single controlling factor;3)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determination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all these controlling factors.The primary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sorption capacity for the studied O3wLower S1l shale are TOC,illite and quartz,temperature,pressure,Ro,and moisture(water saturation).Specifically,TOC,thermal maturity,illite,and pressure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rption capacity,whereas,quartz and temperature contribute negatively to the sorption capacity.We present the quantitative model along with application examples from the Wufeng-Lower Longmaxi Shale in the southeast Sichuan Basin,west China,to demonstrate the approach in shale gas evalua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termination model provides a good and unbiased estimate of gas adsorption capacities with a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0.96)and bell-shaped residues centered at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 adsorption capacity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marine shale Wufeng-Longmaxi Shale southeast sichuan basin
原文传递
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源-储关系——以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65
3
作者 胡宗全 杜伟 +1 位作者 彭勇民 赵建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1-1008,共8页
页岩既是页岩气的烃源岩,又是页岩气的储层。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无机矿物、孔隙等微观特征进行描述,将有机质、孔隙作为一个"源-储"系统来分析其空间分布状态与时间演化关... 页岩既是页岩气的烃源岩,又是页岩气的储层。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质、无机矿物、孔隙等微观特征进行描述,将有机质、孔隙作为一个"源-储"系统来分析其空间分布状态与时间演化关系。研究表明,有机质孔比无机质孔对赋存页岩气更重要;迁移有机质比原地有机质更发育有机质孔。无机矿物孔隙赋存大量的迁移有机质,在页岩气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五峰组-龙马溪组中含有较多的硅质等刚性颗粒矿物,可以形成坚固的粒间孔隙体系,在成油期孔隙度高、孔隙大且连通性好,可以保存大量的迁移有机质。刚性颗粒粒间孔隙中赋存迁移有机质,迁移有机质在其中演化成为固态有机质,其中的有机质孔中赋存天然气,构成最佳的源-储匹配关系,最有利于形成和富集页岩气。页岩中的粘土矿物晶间孔在早期的成岩阶段大多已丧失,少量的在胶结物晶粒支撑与内部流体压力双重保护之下仍赋存有机质和有机质孔。黄铁矿集合体形成粒间和内部晶间孔隙,部分孔隙可以赋存有机质和较小的有机质孔,但总量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孔 迁移有机质 源-储关系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 川东南地区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冯动军 胡宗全 +2 位作者 高波 彭勇民 杜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1532,共12页
上奥陶统五峰组(O_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ll)是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明确了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该区位于深水陆棚有利沉积相带,优质页岩(TOC>2.0%)厚度大... 上奥陶统五峰组(O_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_ll)是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明确了川东南地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该区位于深水陆棚有利沉积相带,优质页岩(TOC>2.0%)厚度大,介于20~50 m之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有宜宾—泸州和石柱—建南两个厚度中心,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2.0%),热演化程度适中(2.0%<Ro<3.0%),脆性矿物含量高(平均65.4%),有机质孔发育,以微孔—中孔为主,含气量高(大于2 m^3/t),盆内压力系数普遍高于1.2,保存条件好,页岩埋深普遍在1500~4500 m。综合以上分析,选取优质页岩厚度、页岩埋深及页岩气保存条件3个参数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孔隙度、总有机碳含量和含气量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建立了页岩气有利区评价标准,评价出涪陵—武隆—彭水、丁山—松坎、五指山—昭通—长宁及威远—富顺—永川共4个有利区带,为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成藏条件 深水陆棚
下载PDF
川东南页岩气储层脉体中包裹体古压力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5
作者 席斌斌 腾格尔 +3 位作者 俞凌杰 蒋宏 申宝剑 邓模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79,共7页
包裹体岩相学分析表明,川东南焦页A井、南页A井以及彭页A井页岩气储层石英以及方解石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盐水和气2类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气包裹体主要由甲烷组成。3口井气液两相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 包裹体岩相学分析表明,川东南焦页A井、南页A井以及彭页A井页岩气储层石英以及方解石脉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盐水和气2类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表明,气包裹体主要由甲烷组成。3口井气液两相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中焦页A井与南页A井的石英中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最高,分别为215.8~245.4℃和214.4~240.8℃;南页A井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次之,为177.8~210.4℃;而彭页A井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最低,为128.5~156.4℃。包裹体古压力恢复结果表明,焦页A井与南页A井石英中包裹体捕获压力最高,分别为114.9~130.5 MPa和124.0~151.5 MPa;南页A井方解石中包裹体捕获压力次之,为114.0~122.3 MPa;而彭页A井包裹体的捕获压力较低,为32.5~43.0 MPa。结合埋藏史图可知,3口井的捕获时间均为燕山期,其中焦页A井与南页A井包裹体捕获时页岩气储层处于超压状态,而彭页A井处于正常压力范围。上述古压力系数与现今测井压力存在相似的规律,表明焦页A井与南页A井气藏的保存条件要优于彭页A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压力 包裹体 储层 页岩气 龙马溪组 川东南
下载PDF
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36
6
作者 徐勇 吕成福 +3 位作者 陈国俊 仲佳爱 杨巍 薛莲花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9,共8页
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分形几何学研究方法,对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进行了孔隙分形特征研究,并运用分形FHH模型计算了孔隙分形维数,讨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有机碳含量、页岩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以中孔为... 基于低温氮气吸附分形几何学研究方法,对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进行了孔隙分形特征研究,并运用分形FHH模型计算了孔隙分形维数,讨论了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有机碳含量、页岩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以中孔为主,孔隙内部特征以墨水瓶状孔和狭缝状孔为主;页岩样品分形维数为2.629 2~2.898 0,反映了页岩孔隙结构复杂和非均质性强的特征;页岩平均孔径越小、微小孔隙越多,孔隙结构越复杂,孔表面越不规则,比表面积和分形维数则越大;有机碳含量和微孔发育程度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大。通过分形维数可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不均一性,为研究页岩孔隙结构的分布特征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低温氮气吸附 分形特征 龙马溪组 川东南地区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娄山关群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江文剑 侯明才 +2 位作者 邢凤存 徐胜林 林良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南部(简称川东南)寒武系娄山关群两剖面(京竹和中坝剖面)的白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主要有微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鞍形白云石4种类型。稀土元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4种类型的白云岩(石)...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南部(简称川东南)寒武系娄山关群两剖面(京竹和中坝剖面)的白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主要有微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鞍形白云石4种类型。稀土元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4种类型的白云岩(石)均具有较低的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含量为15.69×10-6)和较高的Y/Ho比值(平均值为50),且与铁锰含量相关性很弱,反映了研究区白云岩受陆源碎屑物和铁锰氧化物的污染较小。2不同类型白云岩(石)其稀土元素总含量有一定差别,泥微晶白云岩具有高的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21.06×10-6),主要与其含有丰富的藻类有关;颗粒白云岩(平均值13.66×10-6)与晶粒白云岩(平均值13.02×10-6)具有相近的稀土元素含量;鞍形白云石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16.28×10-6),可能与热液参与有关。34种类型白云岩(石)均具有与灰岩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Nd/Yb)SN平均值为1.52,相对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负δEu和负δCe异常(平均值分别为0.79和0.36),显著Y正异常和La正异常,这些特征表明其白云岩化流体主要为海源性流体,成岩系统较封闭,成岩环境为还原环境,成岩温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成岩流体 白云岩 娄山关群 寒武系 川东南地区
下载PDF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 被引量:39
8
作者 何希鹏 王运海 +4 位作者 王彦祺 张龙胜 汪凯明 高玉巧 刘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资源丰富,同时面临页岩品质变差、地层压力系数低、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大等地质难点。为了实现常压页岩气高产稳产和效益开发,从基础地质研究、低成本工程工艺...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资源丰富,同时面临页岩品质变差、地层压力系数低、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差异大等地质难点。为了实现常压页岩气高产稳产和效益开发,从基础地质研究、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攻关、组织生产管理等方面入手,在南川—武隆地区持续开展常压页岩气勘探实践,探索形成了布好井、穿好层、压好缝、降好本、管好井的“五好工程”实践认识与做法。“五好工程”实践表明:深化保存条件、沉积微相、构造应力等关键要素研究,是选准甜点目标、优化甜点层位、完善压裂设计的基础,创新低成本优快钻完井、高效压裂工程工艺技术是实现效益开发的关键,创新“2+3”管理运行新模式是提质增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盆缘转换带 五峰组—龙马溪组 常压页岩气 勘探实践
下载PDF
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源—盖”匹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袁玉松 孙冬胜 +5 位作者 周雁 李双建 汪新伟 张荣强 沃玉进 郑和荣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1-838,共8页
采用重建烃源岩生烃史("源")和泥质盖层排替压力演化史("盖")的方法,研究源—盖动态匹配关系,以确定泥质盖层封闭动态有效性。针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泥质盖层封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泥质盖层不仅封... 采用重建烃源岩生烃史("源")和泥质盖层排替压力演化史("盖")的方法,研究源—盖动态匹配关系,以确定泥质盖层封闭动态有效性。针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泥质盖层封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泥质盖层不仅封闭性能形成时间早(早于震旦系烃源岩生烃时间),而且排替压力大(最大排替压力高达26MPa),封闭能力强,具备封闭超高压气藏的能力,"源—盖"匹配关系好,对下伏烃源岩具备有效封盖作用;志留系泥质盖层虽然现今排替压力较大,但封闭性形成时间晚于下伏寒武系烃源岩生烃时间,"源—盖"匹配关系不理想,有效封闭性较差;二叠系和三叠系泥质盖层封闭性形成时间分别早于志留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时间,具备有效封闭能力,且最大排替压力都大于10MPa,可封闭高压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盖层 生烃史 排替压力史 封闭有效性 “源—盖”匹配 川东南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5 位作者 张林 蒋鹏 刘茂 朱永川 郭晓艺 熊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1-613,共13页
为了探明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2015年和2016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II优602和旌优127为材料,在5个播种期和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 为了探明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丰产技术对策。2015年和2016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II优602和旌优127为材料,在5个播种期和高氮低密与低氮高密2种栽培方式下,研究了四川盆地东南部气象因子对杂交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平均全生育期从148.13 d逐渐缩短到123.25 d,缩短了14.77%;气象因子对水稻全生育期的影响主要在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受其影响较小。年度间、栽培方式间、品种间稻谷产量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播种期推迟,稻谷产量呈下降趋势,从3月5日的8507.76 kg hm^(-2)下降到5月24日的6251.01 kg hm^(-2),降低了26.53%。播种–移栽、移栽–拔节、营养生长的日数和全生育期日数分别与穗粒数和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间的表现不一致:优质稻旌优1272015年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齐穗–成熟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2016年的穗粒数、产量分别与播种—移栽日最高气温、移栽—拔节的日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高产品种II优602,2015年的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降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016年的穗粒数和产量分别与移栽–拔节的日最高气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与拔节–齐穗的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生产上一季中稻模式的最佳播种期在3月5日至3月25日,而中稻-再生稻模式则在3月5日至3月25日期间尽可能早播,以利于提高再生稻安全齐穗保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南部 气象因子 杂交中稻 产量
下载PDF
川东南丁山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35
11
作者 孙玮 刘树根 +3 位作者 王国芝 徐国盛 雍自权 黄文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5,共7页
川东南的构造演化可分成5个阶段:①晚震旦世抬升剥蚀阶段;②早古生代沉降阶段;③晚志留世—泥盆、石炭纪抬升剥蚀阶段;④二叠纪—晚白垩世沉降阶段;⑤晚白垩世—现今快速隆升阶段。震旦系灯影组—下古生界储层沥青与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 川东南的构造演化可分成5个阶段:①晚震旦世抬升剥蚀阶段;②早古生代沉降阶段;③晚志留世—泥盆、石炭纪抬升剥蚀阶段;④二叠纪—晚白垩世沉降阶段;⑤晚白垩世—现今快速隆升阶段。震旦系灯影组—下古生界储层沥青与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黑色泥岩之间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表明二者有着重要的联系,灯影组烃源来自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丁山构造一直处于高部位,有利于油气聚集,丁山构造在晚白垩世前圈闭、封盖、储层及保存条件均较好,形成了古油藏。随着埋深的增大,古油藏裂解成古气藏。晚白垩世至今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通天断层发育,保存条件变差,导致天然气的逸散。丁山构造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分为古油藏→古油藏裂解形成古气藏→古气藏破坏三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丁山构造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川东南桑木场背斜寒武系脉体分形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宾 刘树根 +3 位作者 杨锁 张志敬 黄文明 宋光永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通过对川东南桑木场背斜寒武系多期脉体野外详细构造特征、几何学特征的勘测,利用分形学研究方法对1200余条(古流体活动)脉体进行综合定量研究表明,寒武系节理脉体主要为限制脉体(层内脉体、层间脉体、断层相关层间脉体)、贯通脉体(隆... 通过对川东南桑木场背斜寒武系多期脉体野外详细构造特征、几何学特征的勘测,利用分形学研究方法对1200余条(古流体活动)脉体进行综合定量研究表明,寒武系节理脉体主要为限制脉体(层内脉体、层间脉体、断层相关层间脉体)、贯通脉体(隆张成因)两大类,它们具有不同的分形(分维值、变差系数等)特征,反映差异性古流体活动能力。层内脉体厚度分维值D=1.332~2.307,脉体间距呈负指数分布,变差系数Cv=0.7~1.0;层间脉体厚度分维值D=0.995~1.690,脉体间距呈对数正态分布为主,变差系数Cv=0.65~1.00;断层相关层间脉体厚度分维值D=1.048~1.254,脉体间距呈负指数和对数正态分布,变差系数Cv=0.5~0.9;隆张成因贯通脉体厚度分维值D=0.917(<1),脉体间距呈幂率分布,变差系数Cv=1.5,流体(跨层)活动能力强。多期脉体具有渗流模型机制扩展生长特性,晚期隆升作用对桑木场背斜地区寒武系古流体活动以及区域保存条件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古流体 贯通脉体 桑木场背斜 川东南
下载PDF
川东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等温吸附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强 穆亚蓬 +3 位作者 陈显 宋振响 马中良 邱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7,共8页
目前在四川盆地已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勘探突破,然而对深层页岩吸附性能及页岩气赋存状态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开展了川东南涪陵、丁山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典型页岩样品近地质条件下的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页岩绝... 目前在四川盆地已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勘探突破,然而对深层页岩吸附性能及页岩气赋存状态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开展了川东南涪陵、丁山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典型页岩样品近地质条件下的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页岩绝对吸附量与过剩吸附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必须将过剩吸附量校正为绝对吸附量后来评价深层页岩的真实吸附能力。校正后的页岩绝对吸附量随压力的增大呈现"快速上升"、"缓慢上升"和"平稳上升"3个阶段,涪陵及丁山地区深层页岩在110℃、70 MPa条件下绝对吸附量仍可达2.0 m^(3)/t以上,结合深层页岩吸附、游离气比例,深层页岩总含气量可达4.0 m^(3)/t以上,表明深层页岩在高温高压下仍可能具有较好的含气性。深层页岩吸附能力评价可为页岩含气量研究、资源潜力评价和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深层与中浅层页岩游离、吸附气比例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勘探、开采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气的产能及产气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吸附 绝对吸附量 深层页岩气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川东南
下载PDF
川中-川东南震旦系-下古生界烃源岩及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国盛 徐燕丽 +3 位作者 袁海锋 马永生 蔡勋育 崔建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51,165,共7页
利用色谱-质谱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四川盆地川中-川东南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储层沥青及泥岩岩样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分析入手,对该区的烃源岩的生源与沉积环境作了详细研究。证实源岩... 利用色谱-质谱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四川盆地川中-川东南地区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储层沥青及泥岩岩样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从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方面分析入手,对该区的烃源岩的生源与沉积环境作了详细研究。证实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环境,生物多来自于低等水生生物的菌藻类,且储层沥青主要来自于泥岩而不是碳酸盐岩。川中震旦系-下古生界和川东南震旦系储层沥青主要来自寒武系泥岩,川东南下古生界储层沥青则为寒武系和志留系的混合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川东南地区 震旦系 下古生界 生物标志物 储层 沥青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川东南石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林彤 雍自权 +2 位作者 刘树根 白志强 王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3,6,共11页
川东南石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重点地区重点层位,应用野外观察、镜下鉴定、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石林地区页岩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为陆棚相黑色页岩、硅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沉积... 川东南石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重点地区重点层位,应用野外观察、镜下鉴定、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石林地区页岩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为陆棚相黑色页岩、硅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沉积,且黑色页岩段富含黄铁矿和笔石化石;以Ⅱ型干酪根为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2.0%,有机质成熟度大于2.0%,具备大量生气条件;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50%,有利于人工造缝;储集空间类型丰富,以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为主,测试孔隙度为2.5%.与焦石坝地区对比,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整体表现为有机质质量分数高、成熟度高、页岩脆性好和生气能力强的特点,较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为勘探远景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沉积特征 川东南 石林地区 五峰组 龙马溪组
下载PDF
川东南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压力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唐建明 何建华 +4 位作者 魏力民 李勇 邓虎成 李瑞雪 赵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9-750,共12页
川东南林滩场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备较好的勘探开发条件,查明该层系古流体压力演化对揭示页岩气成藏及逸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构造裂缝和流体超压裂缝脉体为研究对象,综合阴极发... 川东南林滩场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具备较好的勘探开发条件,查明该层系古流体压力演化对揭示页岩气成藏及逸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以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构造裂缝和流体超压裂缝脉体为研究对象,综合阴极发光观察、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分析及盆地模拟等技术手段查明该地区的古流体压力演化过程及其控制作用。研究表明:(1)林滩场地区经历了常压、微超压—常压、超压、泄压4个阶段,其中超压主要来源于生烃作用,泄压主要由页岩气逸散导致,且使气藏泄压54%。(2)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底部的裂缝存在两期脉体充填。第一期形成于沉降埋深阶段,时间在131~118 Ma,形成温度介于178~205℃,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为105.6~119.8 MPa;第二期形成于构造抬升阶段,时间在25~18 Ma,形成温度介于150~175℃,甲烷包裹体具有相对较低的盐度,其捕获压力介于80.8~92.1 MPa,较低的压力系数(1.37~1.49)指示气藏已发生大量逸散。(3)晚期构造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晚期的快速抬升是造成气藏逸散和泄压的根本原因。有机孔的圆度减弱、孔径减小表明储层物性变差。由于气藏形成和保存时间长,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仍具备较好的勘探潜力。该研究有助于深化林滩场常压页岩气藏富集规律的认识,可为该地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的优选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演化 流体包裹体 五峰组—龙马溪组 林滩场地区 川东南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43
17
作者 李双建 李建明 +2 位作者 周雁 沃玉进 汪新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33,共9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南缘8件不同层位的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的分析,获得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时限,并分析了其构造和油气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分布形态总体具有单峰特征,部分具有双峰特征,平均径迹长度在10~13μm,标准偏差在1.5~... 通过对四川盆地东南缘8件不同层位的磷灰石样品裂变径迹的分析,获得了该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时限,并分析了其构造和油气地质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分布形态总体具有单峰特征,部分具有双峰特征,平均径迹长度在10~13μm,标准偏差在1.5~2.5μm,反映了磷灰石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较缓慢的冷却退火过程。样品的热史模拟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在进入部分退火带(PAZ)以后没有再经历明显的沉降埋藏,均表现为持续的隆升,但不同地区进入隆升期的先后次序不同。盆地东南缘的隆升起始时间在95~60Ma左右,即晚白垩世—古近纪,向北到达盆地边缘的时间为40~35Ma,为古近纪晚期。几乎所有的样品都具有晚期快速抬升的特点,抬升时限均在10Ma以内,多数小于5Ma,部分小于2Ma。从油气地质的角度看,川东南地区喜山期的强烈隆升一方面可能造成已有的气藏破坏,另一方面也可能有利于形成新的具裂缝性储层的岩性气藏或者水溶气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隆升 中新生代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地震相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施泽进 田亚铭 +2 位作者 韩小俊 王长城 高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5,39,共6页
越来越多的地震方法被引入用来解决地质问题,却忽略了传统地震相分析这一与地质因素联系最为直接的方法。通过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地震相研究,在该地区识别了前积地震相、丘状地震相、透镜状、梭状、波状及弱变振幅、眉状等典型地震体,... 越来越多的地震方法被引入用来解决地质问题,却忽略了传统地震相分析这一与地质因素联系最为直接的方法。通过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地震相研究,在该地区识别了前积地震相、丘状地震相、透镜状、梭状、波状及弱变振幅、眉状等典型地震体,平面上进行地震相组合之后,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单井沉积相分析,可以指导沉积相精细研究,预测有利储集体分布区带,指导储集层预测研究,该方法对于那些勘探程度不高的地区意义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地震相组合 沉积相 储层预测 下古生界 川东南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综合评价 被引量:53
19
作者 汤济广 李豫 +1 位作者 汪凯明 齐泽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3,共9页
受差异构造边界的制约,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简称川东南)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使得保存条件成为控制该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制约保存条件的直接原因——构造作用出发,对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以... 受差异构造边界的制约,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简称川东南)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使得保存条件成为控制该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制约保存条件的直接原因——构造作用出发,对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以构造研究为先导,立足于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方式和强度,将评价区划分为7个构造形变带,并对各构造形变带的断裂规模、断裂密度、顶底板岩性和厚度、目的层埋深、构造形态和裂缝间距指数等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揭示,确立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最优评价参数标准,对7个构造形变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宏观评价。结果表明:齐岳山断裂以西地区的保存条件整体上好于东侧;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以武隆断褶带的保存条件为最好,其次为彭水断褶带和黔江断褶带,道真叠加断褶带、务川叠加断褶带和沿河叠加断褶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南 页岩气 早志留世 保存条件 综合评价 差异构造变形 强度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寒武系含气前景新认识 被引量:38
20
作者 冉隆辉 谢姚祥 戴弹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共5页
下古生界寒武系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后备领域。在回顾该盆地东南部寒武系勘探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勘探方向的三点新认识:一是龙王庙组是寒武系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二是加里东期龙王庙组剥蚀区外围的龙王庙期"膏(盐)盆... 下古生界寒武系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后备领域。在回顾该盆地东南部寒武系勘探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勘探方向的三点新认识:一是龙王庙组是寒武系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二是加里东期龙王庙组剥蚀区外围的龙王庙期"膏(盐)盆"周缘是龙王庙组勘探的有利区带;三是龙王庙组近期勘探目标应首选孔隙储层发育的区内大中型背斜圈闭作为突破口。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川东南地区螺观山、广福坪、相国寺构造均可作为当前勘探突破的目标。这些构造龙王庙组孔隙性储层预测厚度大于15m,闭合面积大于40km2,地震资料可靠程度高,埋藏深度适中,构造保存条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南 寒武纪 孔隙性油气藏 背斜圈闭 油气勘探 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