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东坡雨滴谱特征的研究
1
作者 潘婕 李茂善 +1 位作者 龚铭 王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09-719,共11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及东坡的云微物理特征,利用2021年青藏高原东坡峨眉山站点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站点雨滴谱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及其东坡不同季节的3类降水云的雨滴谱特征及典型个例降水与西南涡之间的关系。... 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及东坡的云微物理特征,利用2021年青藏高原东坡峨眉山站点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林芝站点雨滴谱仪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及其东坡不同季节的3类降水云的雨滴谱特征及典型个例降水与西南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峨眉山站点和林芝站点的主要降水类型都为层状云降水,年累计降水量较大,降水持续时间短,降水频次多;峨眉山站点4个季节对应粒子数浓度峰值的粒径为1.5 mm左右,而林芝站点4个季节对应粒子数浓度峰值的粒径为1 mm左右,其中层状云雨滴谱浓度最低,主要贡献在小粒径上。峨眉山地区的3类云降水在Gamma拟合中,与实测相比模拟较好的粒径区间在1.5~4.0 mm;而林芝站点的拟合曲线与实测曲线的趋势较为相似,模拟较好的粒径区间在1.3~4.5 mm;因此,峨眉山站点和林芝站点的雨滴谱在适当范围内是能够运用Gamma分布模拟的。伴随较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出现的降水强度较大,48 h累积雨量较大,雨滴谱分布的谱宽较宽,粒子数浓度在小粒径时更高,西南涡的发生发展造成的降水对本次研究区域的雨滴谱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青藏高原东南部及其东坡 GAMMA分布 参数化 西南涡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坡一座世界上最滋润的城市——雅安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彭贵康 康宁 +3 位作者 李志强 罗磊 倪宏伟 吴亚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年第1期12-20,共9页
本文基于较详尽的资料,研究了雅安市的气候概况,日照,相对湿度,降水,温度,风等。结果表明:①雅安市具有优良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旅游气候资源。②雅安市北部是全球层状云分布最高的地区,“阳伞效应”显著。⑧雅安市中部的温度和湿... 本文基于较详尽的资料,研究了雅安市的气候概况,日照,相对湿度,降水,温度,风等。结果表明:①雅安市具有优良的人居环境和生态旅游气候资源。②雅安市北部是全球层状云分布最高的地区,“阳伞效应”显著。⑧雅安市中部的温度和湿度非常宜人,是世界上最“滋润”的一座城市。④雅安市是世界著名的“雨城”,中部年平均雨日高达188.4~231.8d,全市年平均夜雨率高达71%~78%。⑤雅安市境内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显著,在青藏高原东坡以东沿30°N附近的中国大陆地区比较,雅安市冬季是最暖地区之一,夏季是最凉地区之一,年和四季平均气温日较差都是最小值区之一,夏季平均气温为23℃左右,是不可多得的疗养胜地。⑥雅安市中部年、冬、春、夏和秋的平均风速为0.5~1.8m·s^-1,和煦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气候资源 研究 青藏高原东坡 雅安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坡一座生态优异四季舒适的城市——雅安市生物气象指标和生态质量气象评价 被引量:25
3
作者 彭贵康 康宁 +3 位作者 李志强 罗磊 倪宏伟 吴亚平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年第3期36-42,共7页
本文基于较详尽的资料,计算了雅安市的酷热指数(HI),寒冷指数(CI),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BCMI)等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生物气象指标。进行了雅安市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生物气象指标评价,利用月平均BCMI等级数据,将雅安市的生态旅游气... 本文基于较详尽的资料,计算了雅安市的酷热指数(HI),寒冷指数(CI),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BCMI)等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生物气象指标。进行了雅安市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生物气象指标评价,利用月平均BCMI等级数据,将雅安市的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和国内部分著名旅游城市进行了比较。并利用2007年资料,在四川省背景中进行了雅安市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结果表明:(1)雅安市全年属于"大部分人感觉舒适"的气候区。(2)雅安市一年内"旅游舒适期"和"旅游最舒适期"分别高达210~270d和120~180d,"旅游最舒适期"主要在夏季。(3)与国内部分重要旅游城市比较,在全国范围内雅安市属于具有最优气候地区之一。(4)雅安市的生态质量是四川省最好的,在全国也属于最好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安市 生态旅游资源 生物气象指标评价 生态质量气象评价
下载PDF
基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资料的青藏高原东南坡降水个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柳 袁俊鹏 +1 位作者 孙囡 傅云飞 《暴雨灾害》 2022年第3期276-289,共14页
针对青藏高原东南坡降水云内大气温湿结构缺乏认知的情况,利用TRMM PR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IGRA等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坡三个降水个例水平分布特征、垂直结构特征及天气背景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东南坡以冰云及混合云降水为主,... 针对青藏高原东南坡降水云内大气温湿结构缺乏认知的情况,利用TRMM PR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IGRA等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坡三个降水个例水平分布特征、垂直结构特征及天气背景特征。结果表明:(1)高原东南坡以冰云及混合云降水为主,近地表降水率及回波顶高度分布不均;地表雨强越大,回波顶高度越高,云顶温度越低。虽然对流降水样本数较少,但其降水强度集中在10~50 mm·h^(-1),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2)从降水垂直结构来看,降水率自高空至6 km高度较为均匀的增大,体现了粒子的碰并增长过程,在4—6 km高度,降水释放潜热最大,粒子尺寸也更大,大于40 dBz的反射率因子多分布在此高度范围内。(3)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变率在5 km附近有一狭长大值区,反映了融化层的存在,融化层会随着回波顶高度的变化表现出轻微的抬升或下降。(4)三个降水个例均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中,降水落区水汽充沛,且云体对流有效位能较大,有利于降水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 青藏高原东南坡 降水垂直结构 雷达反射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