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夏季上升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许金电 蔡尚湛 +3 位作者 宣莉莉 邱云 周喜武 朱大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利用2001、2002、2006和2009年夏季6个航次的温盐深(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CTD)调查资料,揭示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上升流空间结构和强度的年际差异;并利用卫星遥感风场资料、海床基的海流和底层水温资料、广东南澳海洋站... 利用2001、2002、2006和2009年夏季6个航次的温盐深(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CTD)调查资料,揭示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上升流空间结构和强度的年际差异;并利用卫星遥感风场资料、海床基的海流和底层水温资料、广东南澳海洋站表层水温资料探讨海面风场、热带气旋对上升流的影响,上升流强度的时空特征,上升流的短期变化、生消过程及上升流的水体来源。结果表明,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上升流的范围和强度存在年际差异。上升流涌升至表层只出现在2009年7~8月航次。闽粤交界区沿岸海域,2006年7~8月航次,上升流范围较窄,且偏东北;2009年7~8月航次,范围较宽;2001年7~8月航次,范围偏西南。粤东沿岸海域,2006年7~8月航次上升流涌升高度较低,其他航次较高。研究海域2002年7~8月航次上升流强度较强,其他航次较弱。热带气旋使得上升流区海水垂向混合强烈,中下层冷水与表层暖水混合后迅速升温,上升流被破坏。粤东沿岸海域上升流强度强于闽南沿岸,出现时间也早于闽南沿岸。7月初至7月中旬,上升流开始形成,但不稳定;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上升流处于强盛阶段;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上升流减弱;9月上旬至9月中旬,上升流迅速消亡。粤东至闽南沿岸海域上升流的水体来源于粤东沿岸外海深层冷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 粤东 闽南 年际差异 短期变化 生消过程
下载PDF
粤东及闽南近岸上升流对局地风场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2
作者 蔡尚湛 靖春生 +1 位作者 许金电 朱大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2,共12页
本文利用2010年6-7月的实测温盐、水位、海流等资料,结合风场数据,讨论了在台风影响较小的情况下,粤东及闽南近岸上升流对局地风场变化的响应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谱分析结果显示,沿岸风、水位、海流、近底层水温均具有3.5~4.0d、5.... 本文利用2010年6-7月的实测温盐、水位、海流等资料,结合风场数据,讨论了在台风影响较小的情况下,粤东及闽南近岸上升流对局地风场变化的响应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谱分析结果显示,沿岸风、水位、海流、近底层水温均具有3.5~4.0d、5.0~5.5d、8.3~9.0d的波动周期,沿岸风的变化引起上升流强度在3~9d周期上的波动;(2)上升流对局地风场变化的响应过程如下:利于上升流产生的局地风场发生变化时,沿岸风作用下产生的Ekman输运促使的上升流区水位的下降幅度发生改变,随即向岸方向的压强梯度力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沿岸流及近底层向岸流的增强或减弱,而近底层向岸流强度的改变又会引起近底层水温的变化;(3)相关分析及交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沿岸风的变化将在3d以内影响上升流区近底层水温。以34m向岸流代表近底层向岸流,则“沿岸风—水位—近底层向岸流—近底层水温”这一过程的响应时间依次为24h、7h、27h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闽南 上升流 沿岸风 水位 向岸流
下载PDF
闽南粵东有关宋末民间传说及其信仰习俗 被引量:2
3
作者 连心豪 《海交史研究》 2016年第1期27-37,共11页
在闽南粤东,宋末历史遗迹广泛分布,其传说流传甚广。闽南粵东人民深切景仰怀念宋末忠臣烈士的崇高气节,由此形成了种种纪念宋末忠臣烈士的特殊民间信仰和民俗活动,留传至今。其中包含着闽南粤东"海上丝绸之路"信息的蛛丝马迹。
关键词 闽南粤东 宋末 民间信仰 信仰习俗
下载PDF
论闽、粤、台庙宇布局及屋顶形式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永志 唐孝祥 《中国名城》 2012年第11期66-72,共7页
环居台湾海峡两岸的闽南、粤东与台湾,因为具有类似的族群、地理与社会因素,发展出类似的宗教文化与庙宇建筑,且具有独特的平面布局与屋顶形式。对其布局与屋顶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参照历史发展论述其背景,据此可以了解闽粤台三地民居既... 环居台湾海峡两岸的闽南、粤东与台湾,因为具有类似的族群、地理与社会因素,发展出类似的宗教文化与庙宇建筑,且具有独特的平面布局与屋顶形式。对其布局与屋顶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参照历史发展论述其背景,据此可以了解闽粤台三地民居既富于创造性又具规范性的特性,以及在时代与社会文化下形成的风格独特且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的庙宇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 粤东 台湾地区 庙宇 文化解读
下载PDF
试析闽南、粤东、台湾庙宇屋顶装饰之审美共性
5
作者 唐孝祥 王永志 《华中建筑》 2014年第5期135-139,共5页
闽南、粤东、台湾三地之建筑审美文化,乃文化承袭与地域性、时代发展等因素共同建构与导引出的文化现象,此审美文化共性并非单纯独立存在,紧系于各种庶民生活文化积累的生活形态与审美之中,并以建筑形式与装饰图样表现于庙宇屋顶装饰。... 闽南、粤东、台湾三地之建筑审美文化,乃文化承袭与地域性、时代发展等因素共同建构与导引出的文化现象,此审美文化共性并非单纯独立存在,紧系于各种庶民生活文化积累的生活形态与审美之中,并以建筑形式与装饰图样表现于庙宇屋顶装饰。藉由文化解读与审美分析的方式,解析闽南、粤东、台湾三地庙宇屋顶装饰的分布与图样,辅以对照此三地的庶民文化,得悉此三地因为文化承袭与地域性、时代发展等因素,建构出同质性高且形态相似的审美体制、装饰观念、审美文化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美学 闽南 粤东 台湾地区 庙宇装饰 审美共性
下载PDF
重思民国时期粤东闽南地区史前考古工作的滥觞与余波
6
作者 胡岳枫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36,共8页
粤东区域调查、小径背遗址发掘和韩江流域调查这三项民国时期的粤东闽南史前考古活动,通常被学界视作这一地区考古工作的开端。考古活动的主持者——麦兆良、林惠祥和饶宗颐具备不同的阅历背景,由此三人编写的考古报告在遵循学术规范的... 粤东区域调查、小径背遗址发掘和韩江流域调查这三项民国时期的粤东闽南史前考古活动,通常被学界视作这一地区考古工作的开端。考古活动的主持者——麦兆良、林惠祥和饶宗颐具备不同的阅历背景,由此三人编写的考古报告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同时,也因研究取向上的差异在材料运用和结论推定方面呈现出相异的个性。不过,在艰难时局下开展的三项科学的考古活动,其内在特质与同时期东南乃至中原地区考古研究相比,依然具有诸如科学主义、多元视角与证史传统等普遍特征。不同学术传统汇聚并塑造了此后中国考古学的研究范式,其后续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闽南地区 小径背遗址 韩江流域 史前考古工作
原文传递
近17年粤东与闽南地区人居环境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菁 洪婉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89,共6页
通过构建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4个方面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东和闽南地区7个城市近17年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近17年在粤东与闽南七市中,厦门的人居环境最好,... 通过构建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4个方面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东和闽南地区7个城市近17年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近17年在粤东与闽南七市中,厦门的人居环境最好,改善程度最大,泉州次之,漳州紧随其后;汕头和潮州的人居环境较好,但改善较小,揭阳和汕尾的人居环境较差,但改善程度较大。(2)粤东与闽南地区的人居环境均在不断改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但闽南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的程度大于粤东地区,且两个地区的人居环境差异化处于较高的水平。(3)影响粤东和闽南地区人居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水平。(4)未来粤东与闽南地区的发展需要加强空间地域发展联动,依托区位、地缘、交通和政策等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粤东与闽南地区 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居住条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