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卫志 李磊 +3 位作者 谢劲松 刘德民 张灯堂 杨小芬 《黄金》 CAS 2013年第8期10-16,共7页
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崤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 豫西地区近EW向展布一条变质核杂岩带,自西向东由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等多个变质核杂岩组成。豫西地区的小秦岭金矿田、崤山金矿田和熊耳山金矿田,在空间上分别对应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崤山变质核杂岩和熊耳山变质核杂岩,金矿床产于变质核杂岩不同层次的拆离断层内。研究区金矿床的成矿年龄集中分布于133~122 Ma和115.3~114.34 Ma 2个时期,且以前一个成矿时期为主,与变质核杂岩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135~123 Ma)和后期垮塌伸展阶段(116 Ma)能够很好的吻合,说明豫西地区变质核杂岩平行于造山带的SEE—NWW向区域性伸展阶段是金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垂直于造山带的后期垮塌阶段是金矿床的另一个成矿阶段。通过对研究区典型矿床的成矿特征,结合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控矿机理的研究,揭示出变质核杂岩对研究区金矿床的类型、规模、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控制作用,指导该地区的金矿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金矿床 控矿作用 豫西地区 华北陆块南缘
下载PDF
不同森林抚育强度对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闫东锋 吴桂藏 +1 位作者 王一三 杨喜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 为探寻栎类天然次生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等生长动态特征对不同森林抚育强度的响应,采用近自然森林抚育作业法对栎类天然次生中幼龄林进行抚育,并设置轻度(21%)、中度(35%)和重度(54%)3个抚育强度处理水平以及对照样地,抚育2年后进行样地调查,研究不同抚育强度条件下林地表层(0~20 cm)细根形态结构特征参数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细根结构特征参数和Bray-Curtis相异距离的不同抚育强度样地PCo A排序图,能很好地描述不同抚育强度样地之间的细根生长发育差异特征;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20 cm土层活细根和死细根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平均直径和细根体积密度均不同程度增加,且在不同抚育强度之间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层活细根生物量密度和总细根生物量密度均快速增加;相比于10~20 cm土层,森林抚育对0~10 cm细根生长的影响更为明显,强度抚育条件下的0~1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比对照增加了136.72%,而10~2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比对照增加了105.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育强度 栎类天然次生林 细根形态 细根生物量 豫西南山区
下载PDF
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以豫南皖西民间的仪式舞蹈展演模式为依据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敬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4-78,共5页
杠天神仪式是豫南皖西民间信仰的一种祭祀方式,舞蹈是该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担经挑"、"张公背张婆"和"麒麟舞"为例,重点探讨和分析了杠天神祭祀仪式舞蹈中神圣与凡俗的衍化、重合、同构等问题。... 杠天神仪式是豫南皖西民间信仰的一种祭祀方式,舞蹈是该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担经挑"、"张公背张婆"和"麒麟舞"为例,重点探讨和分析了杠天神祭祀仪式舞蹈中神圣与凡俗的衍化、重合、同构等问题。豫南皖西庙会和仪式中的祭祀歌舞是具有自行性的艺术活体,它通过连续的显圣和多重力量的互动,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显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皖西 杠天神仪式 祭祀舞蹈 展演模式
下载PDF
豫西伊川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相分析及环境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德顺 王振江 +2 位作者 李紫源 杨文涛 孟瑶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4,共11页
兵马沟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结晶基底至上覆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过渡的关键层,对该区中元古代初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粒度参数分析及古流向分析等方法对兵马... 兵马沟组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结晶基底至上覆中-新元古代沉积盖层过渡的关键层,对该区中元古代初期古地理背景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岩性岩相分析、镜下薄片观察、粒度参数分析及古流向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下段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兵马沟组下段为一套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概率累积曲线多呈一段式,萨胡判别函数均指向重力流特征,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普遍较低,形成于冲积扇向扇三角洲过渡的沉积环境,发育扇根、扇中和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同时发育泥石流沉积、河道充填沉积、辫状河道沉积、漫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与河道间沉积微相;该时期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南部水体较深,古流向为SSW向。研究结果可为熊耳群到五佛山群时期华北克拉通南缘海陆格局及陆相-海相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等古环境恢复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伊川地区 华北克拉通南缘 兵马沟组 沉积相 环境演化 冲积扇-三角洲
下载PDF
淮河流域民间舞蹈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任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0期83-85,共3页
淮河流域汉族民间舞蹈的主要形式有豫南花鼓灯,安徽花鼓灯,江苏花鼓和山东秧歌。淮河流域汉族民间舞蹈作为淮河流域汉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当地的民风民俗,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表演形式及舞蹈动作上它们各具特色却又相互联系... 淮河流域汉族民间舞蹈的主要形式有豫南花鼓灯,安徽花鼓灯,江苏花鼓和山东秧歌。淮河流域汉族民间舞蹈作为淮河流域汉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当地的民风民俗,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表演形式及舞蹈动作上它们各具特色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花鼓灯 安徽花鼓灯 江苏花鼓 山东胶州秧歌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河南崤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铁刚 孟宪锋 +4 位作者 王国瑞 肖建辉 吴昊 范海洋 员晓琪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03-419,共17页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 崤山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豫西地区,矿体大多呈脉状产于断裂带内。成矿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3)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期石英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L型)和H_2O-CO_2包裹体(C型)。石英-黄铁矿阶段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300~393℃,盐度w(NaCl_(eq))为1.6%~11.0%,密度介于0.57~0.82 g/cm^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亦发育WL型和C型包裹体,它们的均一温度为261~298℃,盐度w(NaCl_(eq))为1.1%~11.8%,密度介于0.74~0.89 g/cm^3;石英-碳酸盐阶段仅见WL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93~258℃,盐度w(NaCl_(eq))介于2.2%~12.7%,密度为0.87~0.97g/cm^3。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等特征,属于H_2O-NaCl±CO_2体系。崤山金矿石英的δ^(18)OH_2O值介于0.7‰~4.5‰之间,δDV-SMOW值介于-47.8‰^-69.5‰之间。H-O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矿石硫化物的δ_(34)SV-CDT值为0.7‰~3.9‰,206Pb/204Pb值为17.391~17.728,^(207)Pb/^(204)Pb值为15.420~15.577,^(207)Pb/^(204)Pb值为37.420~37.923。S-Pb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质岩浆。崤山金矿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流体相分离和温度的降低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H-O-S-Pb同位素 崤山金矿 豫西 华北克拉通南缘
下载PDF
豫南地区商周西汉墓出土遗玉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青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58,共16页
豫南地区共有5处遗址的商周西汉墓出土了前代遗玉,主要包括罗山县天湖晚商墓地3座墓、光山县宝相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桐柏县月河春秋养子墓M1、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M7,以及南阳市麒麟岗西汉墓M8等,共计出土约45件遗玉。这些遗玉的年代... 豫南地区共有5处遗址的商周西汉墓出土了前代遗玉,主要包括罗山县天湖晚商墓地3座墓、光山县宝相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桐柏县月河春秋养子墓M1、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M7,以及南阳市麒麟岗西汉墓M8等,共计出土约45件遗玉。这些遗玉的年代分属龙山期至夏代、晚商和西周时期。遗玉的存在状态一是原器保存基本完整,二是已加工待用,三是已改成新器。遗玉的来源途径一是当地龙山至夏代土著人历代流传而来,二是有些墓主人因特殊国情境遇而对遗玉着力收藏而来,三是商周王朝朝聘赏赐及诸侯交往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代遗玉 豫南地区 商周墓葬 西汉墓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