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taceous-Cenozoic regional stress field evolution from borehole imaging in the southern Jinzhou area, western Liaoning,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4
1
作者 ChengWei Yang ChengHu Wang +1 位作者 GuiYun Gao Pu W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22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The Mesozoic Yanshanian Movement affect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It is proposed that Mesozoic cratonic destruction peaked~125 Ma,possibly influenced by subduc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 The Mesozoic Yanshanian Movement affect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It is proposed that Mesozoic cratonic destruction peaked~125 Ma,possibly influenced by subduc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Euro-Asian Plate in the Early Cretaceous.The southern Jinzhou area in the eastern block of the NCC preserves clues about the tectonic events and related geological resources.Studies of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evolution from the Cretaceous to the Cenozoic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s and dynamics of the NCC.Borehole image logg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identify and collect attitudes of tensile fractures from 11 boreholes;these were sub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dip direction,i.e.,NNW-SSE,NWW-SEE,W-E and NE-SW.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fractures was controlled primarily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temperature,lithology,and depth contributed to some extent.In 136-125 Ma in the Early Cretaceous,the area wa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on that was oriented NNW-SSE and NWW-SEE;from 125-101 Ma the extension was oriented W-E;after 101 Ma it was NE-SW.This counterclockwise trend has persisted to the present,probably related to obliqu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and is characterized by ongoing extension that is nearly N-S-oriented and NEE-SWW-oriented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field tensile fracture BOREHOLE southern jinzhou North China Craton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长宏 彭英明 +3 位作者 褚庆忠 霍春亮 赵春明 邵先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8,共8页
以锦州南潜山油藏为例,依据钻井取心、露头、化验分析资料以及试油和生产等动态资料,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影响因素,认为最有利的岩石类型依次是黑云二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角山花岗片麻岩、黑... 以锦州南潜山油藏为例,依据钻井取心、露头、化验分析资料以及试油和生产等动态资料,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影响因素,认为最有利的岩石类型依次是黑云二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角山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最不利的岩石类型依次是石英伟晶岩、正长伟晶岩和花岗伟晶岩;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风化淋滤孔、溶蚀孔、风化缝、构造缝、区域缝等;影响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是风化作用、岩性、古地貌和断裂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渤海湾盆地上太古界潜山油藏钻井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上太古界 潜山油藏 岩性特征 储集空间类型 影响因素 锦州南
下载PDF
辽南金州拆离带糜棱状花岗岩脉体变形特征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韧性拆离时限的新证据 被引量:3
3
作者 欧阳志侠 王涛 +2 位作者 李建波 郭磊 曾令森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中发育糜棱状花岗岩脉。野外观察与显微构造分析显示该脉体为同构造变形脉体,与围岩太古宙片麻岩一起经历了伸展韧性剪切变形。长石Fry法的应变测量结果显示样品的付林参数K=0.83,罗德参数υ=0.09,应变强度Es=0.71,... 辽南金州拆离断层带中发育糜棱状花岗岩脉。野外观察与显微构造分析显示该脉体为同构造变形脉体,与围岩太古宙片麻岩一起经历了伸展韧性剪切变形。长石Fry法的应变测量结果显示样品的付林参数K=0.83,罗德参数υ=0.09,应变强度Es=0.71,表明该岩石应变以平面应变为主,且有限应变较强;运动学涡度为Wk=0.89,表明剪切作用类型以简单剪切为主。对该花岗岩脉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定,10颗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9±2 Ma(MSWD=1.6),代表岩脉侵位年龄。结合该区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金州拆离断层至少在129 Ma已经开始韧性变形,辽南地区构造体制在此时已经从缩短转折到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状花岗岩脉体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应变 金州拆离断层 辽南
下载PDF
辽宁金州断裂断层土壤气地球化学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喜龙 贾晓东 杨梦尧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67-779,共13页
对辽宁南部地区重点活动断裂的8条剖面进行跨断层土壤气Rn、CO_(2)和H_(2)浓度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各测量剖面土壤气Rn、CO_(2)和H_(2)的浓度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0.65~39.50kBq/m^(3)、0.59%~3.37%和9.74~306.28ppm。研究区土壤气Rn、... 对辽宁南部地区重点活动断裂的8条剖面进行跨断层土壤气Rn、CO_(2)和H_(2)浓度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各测量剖面土壤气Rn、CO_(2)和H_(2)的浓度平均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0.65~39.50kBq/m^(3)、0.59%~3.37%和9.74~306.28ppm。研究区土壤气Rn、CO_(2)和H_(2)浓度异常主要集中在海城老震区和盖州震群地区,土壤气空间变化特征显示Rn、CO_(2)和H_(2)浓度从南至北有逐渐增高变化趋势,这与辽南地区地震活动分布、地下低速层分布、地质特征及地壳垂直变形速率等变化相对应,表明辽南地区金州断裂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控于辽南地区地震活动、地下介质结构和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测量场地地质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气 地球化学 异常界 金州断裂 辽南地区
下载PDF
辽宁南部石炭-二叠系界线处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大锐 许坤 +3 位作者 吴炳伟 薛尚义 李玮 王永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0,64,共4页
辽宁南部大连金州湾剖面位于东北与华南、华北的交界区域,为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剖面,是我国北方为数不多的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剖面。在剖面第28层中发现的与华北地区早二叠世虫筳类化石相当的Sphaeroschwagerina Rugosofusulina带附近发... 辽宁南部大连金州湾剖面位于东北与华南、华北的交界区域,为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剖面,是我国北方为数不多的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剖面。在剖面第28层中发现的与华北地区早二叠世虫筳类化石相当的Sphaeroschwagerina Rugosofusulina带附近发现了沉积碳酸盐岩内大幅度的碳同位素组成正向波动,可以进行大区域的石炭二叠系界线划分对比。该期氧同位素组成亦有大幅度正向波动,是石炭纪后期至二叠纪早期全球冰期的反映,有利于沉积有机质的保存和烃源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南部地区 石炭-二叠系 金州湾剖面 同位素组成
下载PDF
从“荆扬之争”到“雍荆之争”——东晋南朝政治军事形势演变略论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金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东晋“荆扬之争”,不仅是门阀政治发展的结果,更是东晋守国实施“中间地带”战略的结果。南朝从刘宋开始为了加强皇权,派宗王出镇荆州,限制、分割荆州,以削弱荆州实力。但同时不得不大力强化雍州,以适应新的“中间地带”战略的需要。因... 东晋“荆扬之争”,不仅是门阀政治发展的结果,更是东晋守国实施“中间地带”战略的结果。南朝从刘宋开始为了加强皇权,派宗王出镇荆州,限制、分割荆州,以削弱荆州实力。但同时不得不大力强化雍州,以适应新的“中间地带”战略的需要。因此,随着荆扬之争的解决,雍荆之争或雍扬之争又出现。这表明方镇与中央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间地带”的军事政治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荆扬之争 雍荆之争 中间地带
下载PDF
辽南金州地区地质构造再认识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宏 王小凤 《辽宁地质》 1995年第1期33-40,共8页
通过时辽南金州地区重点区段的研究,根据同位素测量数据和野外实测剖面结果,笔者认为辽南以大和尚山地区为代表的面状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燕山早期,而印支期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为特征。
关键词 地质构造 金州地区 辽宁 印支期
下载PDF
辽南金州隆起区构造变形及流体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曾令森 李海兵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宏观及微观构造分析和有限应变测量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两期变形,即早期的收缩应变及后期的伸展应变。收缩应变主要表现为滑脱一逆冲推覆作用,具有显著的构造层次性,自中、下构造层次至上构造层... 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宏观及微观构造分析和有限应变测量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本区至少经历了两期变形,即早期的收缩应变及后期的伸展应变。收缩应变主要表现为滑脱一逆冲推覆作用,具有显著的构造层次性,自中、下构造层次至上构造层次依次表现为:基底与盖层之间以角门石及长石碎斑为主的糜棱岩为特征的韧性滑脱剪切带、盖层中长岭子组内的韧脆性滑脱剪切带及上都盖层中的寒武系、石炭系等过冲于佛罗系之上的逆冲推覆构造;在该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有强烈的岩浆活动,表明当时的区域热流值较高。伸展应变及同时发生的基底隆升作用,主要表现为基底和盖层中的韧性正剪切带及大量的正断层,基底中大量的NNE向张性白垩纪花岗斑岩脉及区域性的NNE向白垩纪盆地的形成都和本期构造活动相关。辽南地壳基底中大量的沿糜棱面理发育的长英质岩脉表明剪切变形过程中具有局部熔融作用的发生。对长英质岩脉经流体包裹体成分测试表明主要成分为分子水。在野外对长英质脉体的研究表明至少有两期:形成与滑脱作用有关的长英质脉体为含钾长石少、斜长石多、白色;而和伸展应变有关的长英质脉体钾长石含量明显增大,呈红色。两种长英质脉的褶皱变形反映了各自的变形机制。剪切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动态局部熔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金州隆起 辽南 流体作用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关于林彪研究的几个问题
9
作者 彭红英 余世诚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1-36,共6页
林彪未参加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林彪与毛泽东相识于 1 92 8年 5月上旬至 6月中旬之间一次讨论群众工作问题的会议上 ;林彪一再要求去陕南打游击 ,是其右倾悲观情绪在新形势下的反复 ;毛泽东举荐林彪当红军大学校长 ,并不是对林彪的“... 林彪未参加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林彪与毛泽东相识于 1 92 8年 5月上旬至 6月中旬之间一次讨论群众工作问题的会议上 ;林彪一再要求去陕南打游击 ,是其右倾悲观情绪在新形势下的反复 ;毛泽东举荐林彪当红军大学校长 ,并不是对林彪的“惩罚” ,而是对林彪的信任和器重 ;民主革命时期的毛泽东与林彪是师生、战友的关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他们俩的关系 ,与其说是“亲密合作” ,不如说是各自政治上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伐战争 陕南游击战 锦州战役 毛泽东 林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