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ization of water-urban-agricultural-ecological land use pattern:A case study of Guanzhong Basin in the southern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Province,China
1
作者 Sai Wang Bin Wu +6 位作者 Hai-xue Li Min-min Zhao Lei Yuan Xi Wu Tao Ma Fu-cheng Li Shuang-bao Han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80-493,共14页
Extensive land use will cause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It is an urgent task to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land use patterns.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flow decrease,the Guanzhong Basin in Shaanxi Prov... Extensive land use will cause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It is an urgent task to improve land use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land use patterns.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flow decrease,the Guanzhong Basin in Shaanxi Province is confronted with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water resources reserve.Based on the Coupled Ground-Water and Surface-Water Flow Model(GSFLOW),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respon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basin to changes in land use patterns,optimizes the land use pattern,improves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and the efficiency of various spatial development,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and use pattern in the Guanzhong Basin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idering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ercentage change of the optimum area of farmland,forest,grassland,water area,and urban area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land use area ratio is+2.3,+2.4,-6.1,+0.2,and+1.6,respectively.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land increases by14.1%and 3.1%,respectively,and the number of water resources can increase by 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Ground-Water and Surface-Water Flow Model(GSFLOW) Land use patterns Water resources optimizatio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Coupling model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uanzhong Basin southern loess plateau Yellow River basin
下载PDF
A Probe into the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 in the Southern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
2
作者 Bin GUO Li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11期69-75,共7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south loess plateau,this paper tentatively divided Loess Plateau into North and South under the support of GIS,and then introduced land use spatial temp...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he south loess plateau,this paper tentatively divided Loess Plateau into North and South under the support of GIS,and then introduced land use spatial temporal dynamic model,analyzed land use dynamic change in provincial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during the 25 years,construction land area increased from 3 555. 99 km2 to 4 794. 28 km2,unused land decreased by 0. 02 percentage points,forest land area increased from 51 011. 31 km2 to 51 066. 79 km2,waters increased of 0. 01 percentage points,farmland area decreased to 98 561. 57 km2 from 100 004. 79 km2,grassland area increased by 0.08 percentage points. Land use change important values in province scale on each were not identical,showed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DYNAMIC CHANGE Sout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f Land Use in the Southern Loess Plateau 被引量:1
3
作者 Bin GUO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4年第5期52-54,59,共4页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predict the future land use scenarios based on the current land use,this paper uses Cellular Automata- Markov( CA- Markov) model to simulate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2030. ... To study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and predict the future land use scenarios based on the current land use,this paper uses Cellular Automata- Markov( CA- Markov) model to simulate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2030.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period 1980- 2005,grass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and woodland increased slightly; waters and unused land decreased,and arable land underwent dramatic changes. The simulation precision of CA- Markov model is 87. 28%,indicating that the use of it for simulation is reliable. The land use of the study area will be changed greatly in the future. This metho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s to carry out land prediction,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tudy of optimization of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PATTERN CA-Markov RS GIS southern REGION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
4
作者 夏敦胜 杨军怀 +12 位作者 王树源 刘鑫 陈梓炫 赵来 牛潇毅 金明 高福元 凌智永 王飞 李再军 王鑫 贾佳 杨胜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9-244,共16页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缝合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该区域中更新世以来的风成沉积物不仅是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化的重要窗口,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构造、气候及地表... 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雅江)流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缝合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该区域中更新世以来的风成沉积物不仅是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化的重要窗口,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构造、气候及地表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然而我们对于该区域风成沉积物的空间格局、沉积模式及其环境效应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在大量野外考察和已有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沉积物样品的综合分析,对雅江流域风成沉积体系进行了梳理,绘制了《雅江风成沉积空间分布图》,包括1幅序图和6幅区域分布图,其中风沙和黄土沉积呈斑块状分布,二者通常相伴而生。黄土与沙丘、河流砂等松散沉积物之间存在密切的物质联系,区域内的风成沉积以自循环过程为主,记录了区域气候的空间差异。河谷沉积物在接受有限的远源粉尘输入的同时,在高空西风的作用下向全球贡献粉尘物质。中更新世以来的粉尘活动受控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耦合,而全新世粉尘活动受河谷环境影响表现较为复杂,区域气候变化受中纬度西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协同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南部 雅鲁藏布江 沙丘 黄土 分布 物源 气候变化 全新世
下载PDF
泾阳南塬黄土斜坡结构面发育特征及其影响效应
5
作者 杨亚军 邓龙胜 +1 位作者 范文 孔清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8-266,共9页
黄土斜坡中常发育有大量的结构面,这些结构面不仅破坏土体的连续性,同时对斜坡的渗流场、变形场甚至稳定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以泾阳南塬为研究区,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和影响效应进行了系统研... 黄土斜坡中常发育有大量的结构面,这些结构面不仅破坏土体的连续性,同时对斜坡的渗流场、变形场甚至稳定性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以泾阳南塬为研究区,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结构面的发育特征和影响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包括:(1)考虑结构面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坡体的影响效应等,从宏观、细观及微观3个尺度提出了黄土结构面的分级分类方法,将黄土结构面分为5级,两个大类和25个小类。(2)根据现场实测结果,研究区结构面多分布在距坡肩较近位置,且其走向与坡面走向基本一致,结构面的延伸长度、张开度及错动高差等随其距坡肩距离的增加而增大。(3)由数值模拟结果可见,距坡肩不同距离和不同深度的结构面扩展特性及其对坡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差异较大。距坡肩较近和较深的结构面在重力作用下更容易扩展。随着结构面与坡面距离的增加,坡体稳定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并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随着结构面深度的增加,坡体稳定系数逐渐减小,最终趋于一个稳定值。研究结果可为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斜坡 结构面 泾阳南塬 稳定系数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卞鸿雁 庞奖励 +3 位作者 任志远 赵艳雷 毛沛妮 郑树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4,共6页
基于3S技术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综合测评,同时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共有1 123.80km2耕地被用为城镇建设用地,建... 基于3S技术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综合测评,同时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共有1 123.80km2耕地被用为城镇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净增了1 238.29km2,林地、草地面积总量变化小,但局部地区流转特征显著;与此同时,该区土壤侵蚀模数从11.54t/(hm2.a)增至13.81t/(hm2.a),1980和2005年黄土沟壑区侵蚀模数的峰值分别为1 708.52和1 584.69t/(hm2.a)。该区域土壤侵蚀效应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耦合性较强,林地、草地由于分布区域海拔高,坡度陡,侵蚀强烈,而地势低洼、平坦地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小。林地、草地的土壤侵蚀效应由于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对降雨侵蚀因子增强的响应尤其明显。2005年该区林地和草地的平均侵蚀模数分别增加了2.34和7.32t/(hm2.a),并且微度以上侵蚀等级的面积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变化 黄土高原南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黄土渗流特征的染色示踪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旭 卢玉东 +2 位作者 王博 曾广豪 吴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黄土中的渗流特征,明确不同初始条件对优先流的影响程度,使用亮蓝和离子染色剂,并控制入渗水量和初始含水率,在黄土高原南部进行染色示踪试验,根据获取的染色剖面图像,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分析了优先流程度。结果表明:亮蓝染色剂... 为探究黄土中的渗流特征,明确不同初始条件对优先流的影响程度,使用亮蓝和离子染色剂,并控制入渗水量和初始含水率,在黄土高原南部进行染色示踪试验,根据获取的染色剖面图像,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分析了优先流程度。结果表明:亮蓝染色剂在黄土中的染色深度有限,而离子染色剂经显色反应后能很好地示踪水的渗流;黄土高原南部黄土中优先流类型随土层深度从小到大为基质流—非均质指流—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混合相互作用大孔隙流;优先流评价指数试坑A(0.55)>试坑C(0.48)>试坑B(0.46),优先流程度由高到低为试坑A—试坑C—试坑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黄土中更多的入渗水量、更大的初始含水率抑制优先流的发育,使基质入渗深度更大,基质流程度更高,优先流程度降低。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区灾害防治、探明地下水污染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流 渗流特征 黄土 染色示踪试验 定量化 黄土高原南部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人工植被作用下的土壤水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杜娟 赵景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267,共6页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丰水年前后不同人工植被下0~6m土壤水分含量。研究表明,年均降雨量600mm左右的正常年份,该区内杨树林、法国梧桐林和中国梧桐林下1.5~4m土层平均含水量约为90g/kg左右,发育... 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测定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南部地区丰水年前后不同人工植被下0~6m土壤水分含量。研究表明,年均降雨量600mm左右的正常年份,该区内杨树林、法国梧桐林和中国梧桐林下1.5~4m土层平均含水量约为90g/kg左右,发育了弱的土壤干化层,4~6m土层平均含水量约为120g/kg,水分状况优于上部土层。麦地和草地下0~6m水分状况良好,未出现土壤干化现象。丰水年充足的降水后所有林木下土壤干层消失,水分得到很好的恢复,说明该区并未形成永久性土壤干层,这为该区人工植被的良好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目前加速发展的生态建设及经济林业仍会给该区土壤水分良性循环带来威胁,因此应加强人工植被下土壤水分的长期观测,合理引种、适当栽培,在收益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南部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生态意义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核算 被引量:2
9
作者 卞鸿雁 庞奖励 任志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6,共6页
应用马尔科夫矩阵、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探究1980—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定量测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量及其经济损失.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 应用马尔科夫矩阵、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探究1980—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定量测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量及其经济损失.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显著,1 123.80km2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1980年和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壤潜在侵蚀总量分别为22.99×108、23.03×108t,实际侵蚀总量分别为2.56×108、3.09×108 t.以2005年为例,各地类土壤实际侵蚀模数的排序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草地.(3)1980年和2005年研究区域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37.66亿元、162.17亿元,草地、耕地、林地是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主要源头,受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地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经济损失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 黄土高原南部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植被的水环境响应 被引量:17
10
作者 肖洪浪 段争虎 +1 位作者 宋耀选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7-521,共5页
通过调查兰州南北两山及周边地区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水分等因子,分析了植被的生长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对在兰州地区造林绿化的适应性以及各地植被分布的类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生长状况最关... 通过调查兰州南北两山及周边地区的植被类型、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水分等因子,分析了植被的生长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对在兰州地区造林绿化的适应性以及各地植被分布的类型、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生长状况最关键的因子,兰州市周边地区的植被分布状况基本是东部稍好于南部,南部显著好于北部。东部和南部植被以乔木为主,北部以耐旱灌木为主。不论乔木和灌木,保障土壤含水量常年处于5%以上是人工造林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造林 气候条件 兰州市南北两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陕北南部侧柏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岳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47-53,共7页
分别用灰色关联分析、数量化方法Ⅰ及多元逐步筛选回归方法分析了陕北南部气候、地形及土壤肥力与侧柏生长的关系,并对不同林分中侧柏的生长做了讨论。结果表明,气候因子中的降水量,地形因子中的坡位对侧柏径生长的影响很大,而坡度... 分别用灰色关联分析、数量化方法Ⅰ及多元逐步筛选回归方法分析了陕北南部气候、地形及土壤肥力与侧柏生长的关系,并对不同林分中侧柏的生长做了讨论。结果表明,气候因子中的降水量,地形因子中的坡位对侧柏径生长的影响很大,而坡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侧柏高度生长的影响上。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在侧柏林、松柏混交林阶段与侧柏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株类树对侧柏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松类树对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黄土高原 侧柏 径生长 生态因子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地貌驱动的土壤水分变化及对植物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段争虎 肖洪浪 +1 位作者 宋耀选 程国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26,共5页
选择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模式,即梯田、水平沟、鱼鳞坑和台地等,并按照阴阳坡向,栽植树种等的不同,采用中子水分仪每10d测定土壤水分一次,对各种造林模式下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植物萌发之前,无植物生长影... 选择黄土高原造林的主要模式,即梯田、水平沟、鱼鳞坑和台地等,并按照阴阳坡向,栽植树种等的不同,采用中子水分仪每10d测定土壤水分一次,对各种造林模式下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的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植物萌发之前,无植物生长影响的情况下,土壤水分含量阴坡高于阳坡,南山与北山同坡向相比,南山的水分条件要好于北山;4月中旬以后,受植物生长消耗的影响,北山的水分含量大于南山,南山的水分波动则大于北山;鱼鳞坑、水平沟都具有一定的集水保水作用,但这种集水的作用与降水量的大小有关,水平沟由于面积较大,表面覆膜集水效果更好;阴坡梯田由外向内随着距离的增加,水分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梯田内侧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植树造林 地形 兰州南北两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干旱区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月玲 蔡进军 +2 位作者 张源润 李生宝 蒋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9,共6页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与示范”专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态势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结合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半干旱退化山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与示范”专项,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雨水资源为研究对象,根据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雨水集蓄资料,计算了彭阳中庄小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结果表明:(1)示范区雨水资源最大理论潜力为5491000m3,目前就地利用、异地利用和叠加利用3种利用方式的比例分别为36.85%∶1.47%∶61.67%;(2)示范区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为5479732.3m3,占全流域雨水资源潜力的99.79%;(3)目前试区雨水资源现实潜力量为3863997m3,仅占可实现潜力量的73.43%。从试区雨水资源的可实现潜力来看,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资源潜力 丘陵干旱区 小流域 宁南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人工林地水分亏缺与调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段争虎 肖洪浪 宋耀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7-531,共5页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水分管理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及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林地的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下,有自然坡面集雨的林地植物水分亏...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水分管理人工林地植物水分亏缺度及植物水分亏缺补偿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林地的植物水分亏缺度最小,亏缺度大部分时间都在20%以下,有自然坡面集雨的林地植物水分亏缺状况好于不灌溉的林地,侧柏林地喷灌、自然坡面集雨和不灌三种处理方式下的植物水分亏缺度虽然稍有差异,但都处于水分极度亏缺的状况。补充灌溉除满足林地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外,对土壤水分也有一定的补偿,补偿度在70%左右。其他不灌溉地块补偿度都为负值,说明这些地块整个雨季没有对水分进行补偿,还将土壤以前贮藏的部分土壤水分利用。植物水分亏缺度在空间上的变化与植物根系的分布相一致。既在水平方向上,随着离树干距离的加大,植物水分亏缺度依次降低。在垂直方向上,表层植物水分的亏缺度最低,随着深度的增加,亏缺度逐渐增大,100~120cm深达到最大,以后又缓慢降低。植物水分补偿度是降雨与植物水分亏缺程度的反映,植物水分亏缺度越高,补偿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树造林 土壤水分亏缺 兰州市南北两山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作物种植制度改革途径调查研究
15
作者 张冀涛 李云毅 王建民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A01期157-160,共4页
本研究通过典型调查和数年基点监测,针对黄土高原南部在传统种植制度解体后,随着养地作物面积急剧减少,出现的小麦长期连作加化肥的弊端,总结果出以人均耕地多少为基础,改革以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套复种为主要内容的种植制度的... 本研究通过典型调查和数年基点监测,针对黄土高原南部在传统种植制度解体后,随着养地作物面积急剧减少,出现的小麦长期连作加化肥的弊端,总结果出以人均耕地多少为基础,改革以作物布局、轮作倒茬、间套复种为主要内容的种植制度的途径,并提出了农牧结合、粮经发展、旱水过渡和果粮问套等类型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种植制度 改革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流域分类及其综合治理模式
16
作者 黄勇 齐实 +1 位作者 李学明 郝志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4,317,共4页
以宁南山区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的48个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小流域内沟壑密度、人均耕地、立地类型(耕地、林地、牧草地)等作为指标,对研究区48个小流域进行聚类分析分为4个类型,即:低人口密度流域类型、中高人口密度... 以宁南山区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隆德县的48个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小流域内沟壑密度、人均耕地、立地类型(耕地、林地、牧草地)等作为指标,对研究区48个小流域进行聚类分析分为4个类型,即:低人口密度流域类型、中高人口密度流域类型、中人口密度流域类型Ⅰ、中人口密度流域类型Ⅱ。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类型区综合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小流域分类 综合治理模式
下载PDF
地缘结构与丝绸之路东段南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海洋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8-43,共6页
丝绸之路东段南道指历史上经陕甘黄土高原南缘、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抵达河西走廊或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通道。陕甘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位于中原农耕板块、大漠游牧板块、雪域耕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 丝绸之路东段南道指历史上经陕甘黄土高原南缘、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抵达河西走廊或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通道。陕甘黄土高原及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河湟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位于中原农耕板块、大漠游牧板块、雪域耕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独特的地缘结构对丝绸之路东段南道的兴衰及线路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汉中期至魏晋、隋至唐代前期、元时期,中原农耕力量大于游牧力量,秦陇南道与河西道组合通西域;战国至西汉初年、十六国、吐蕃、西夏时期,中原农耕力量小于游牧力量,秦陇南道与青海道组合通河西走廊或西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东段南道 地缘结构 黄土高原 河湟谷地 柴达木盆地 祁连山地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高原流域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斌 马琨 +3 位作者 何宪平 徐志友 罗登科 韩翠琴 《农业科学研究》 2006年第3期16-20,共5页
以退耕还林还草6a后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阳洼流域为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土... 以退耕还林还草6a后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阳洼流域为例,通过地统计学的半变异函数,定量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土壤速效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变异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均为球状模型.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属中等变异,变异系数为34.24%~36.62%,土壤速效磷变异属强变异,变异系数为178.08%.土壤速效钾具有中等相关性,c0/(c0+c)比值为54%,由施肥、作物、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起很大作用.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具有弱相关性,c0/(c0+c)比值分别为88%,76%,85%.其空间变异主要由施肥和母质、地形、土壤类型引起.4种速效养分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但它们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效氮变程最小,为144.11m,速效钾次之,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的变程较大。分别为209.93和399.0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效养分 空间变异 宁夏南部黄土高原
下载PDF
庆阳南部地区煤矿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睿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6期68-73,共6页
庆阳南部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甘肃)划定的煤炭重点开采区,内含矿区1个,在建和规划的矿井有6对。在研究区内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建设和开发中存在的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开发规模、资源损毁、次生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等主要... 庆阳南部地区为鄂尔多斯盆地(甘肃)划定的煤炭重点开采区,内含矿区1个,在建和规划的矿井有6对。在研究区内矿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建设和开发中存在的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开发规模、资源损毁、次生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运用建立的灰色综合评估模型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除子午岭生态保护区及外围,研究区其他地区地质环境影响程度都为较严重-严重。通过对上述矿山地质环境趋势的分析,提出未来环境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次生地质灾害、水环境和固体废物污染、土地资源损毁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阳南部 黄土高原 矿山地质环境 模糊综合评判 预测评估
下载PDF
基于最大能量耗散率原理的黄土本构模型参数的研究
20
作者 付成博 范文 +2 位作者 邓龙胜 马利锋 魏亚妮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36-42,共7页
基于最大能量耗散率原理的黄土弹塑性本构模型,设计出获取该模型参数的室内试验方案,并以泾阳南塬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含水率下Q_(3)马兰黄土本构参数的取值范围和硬化函数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泾阳南塬Q_(3)马兰黄土塑性剪应变的硬化... 基于最大能量耗散率原理的黄土弹塑性本构模型,设计出获取该模型参数的室内试验方案,并以泾阳南塬为研究区域,研究不同含水率下Q_(3)马兰黄土本构参数的取值范围和硬化函数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泾阳南塬Q_(3)马兰黄土塑性剪应变的硬化函数呈双曲线型,其参数a取值范围在0.002至0.02之间,参数b在0.01至0.05之间;塑性体应变的硬化函数呈三次函数型,其参数m_(1)、m_(2)、m_(3)取值在0.001至1之间;体积模量K取值在40 MPa至130 MPa之间,剪切模量G取值在20 MPa至60 MPa之间;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该本构模型通过试验方案取得的参数,可以准确地描述泾阳南塬Q_(3)马兰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本构模型 本构参数 室内试验 泾阳南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