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显微结构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伟东 李家治 +2 位作者 邓泽群 吴隽 郭景坤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45-251,共7页
选取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南宋和元代地层出土的青釉瓷片,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高温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从釉的析晶及分相的物理化学基础入手,研究了瓷釉... 选取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南宋和元代地层出土的青釉瓷片,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高温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从釉的析晶及分相的物理化学基础入手,研究了瓷釉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首次发现南宋和元代地层出土瓷釉都是析晶-分相釉,并探讨了釉呈色及玉质感形成与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晶 分相 能量色散 呈色 瓷釉 显微结构 相组成 物理化学 场发射 X射线荧光光谱仪
下载PDF
杭州凤凰山麓老虎洞窑出土瓷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家治 张志刚 +3 位作者 邓泽群 陈士萍 杜正贤 郎旭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97-304,共8页
研究了新近发现的杭州凤凰山麓万松岭附近老虎洞窑南宋及元代堆积层出土瓷片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工艺基础 ,解释了南宋官窑瓷釉玉质感的形成机理 .将所得老虎洞窑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数据与乌龟山郊坛下官窑、万松岭附近地面收集、所... 研究了新近发现的杭州凤凰山麓万松岭附近老虎洞窑南宋及元代堆积层出土瓷片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及工艺基础 ,解释了南宋官窑瓷釉玉质感的形成机理 .将所得老虎洞窑瓷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数据与乌龟山郊坛下官窑、万松岭附近地面收集、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出土哥窑型瓷片的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处理 ,并对其显微结构进行比较 ,从而指出老虎洞窑南宋堆积层很可能就是修内司官窑 ,并进一步推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很可能就是老虎洞窑在元代时烧制的制品 .因此可以说《坦斋笔衡》所记载的两个南宋官窑都已发现 ,而且也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提出了烧制窑址的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陶瓷工艺 对应分析 南宋官窑 传世哥窑
下载PDF
南宋官窑制胎原料的科技分析——兼谈制瓷工艺对锶同位素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合 侯佳钰 +3 位作者 丁银忠 金贵善 唐俊杰 王光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121,共6页
南宋老虎洞官窑遗址是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研究价值。鉴于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古代各种文物材料来源和工艺的重要方... 南宋老虎洞官窑遗址是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技研究价值。鉴于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古代各种文物材料来源和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拟采用元素组成和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方法对杭州老虎洞宋代官窑遗址周边的制瓷原料和老虎洞官窑青瓷标本胎体进行了测试分析,以期揭示老虎洞宋代官窑胎体制瓷原料的特征,并初步探讨制瓷工艺(淘洗处理)对元素组成和锶同位素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的当地原料样品可分为低铝、高硅和高铝、低硅两类,其中南宋官窑胎体采用的是高铝、低硅类原料;高铝、低硅类原料的锶同位素比值略高于官窑胎体,其原因可能与制瓷工艺(淘洗处理)和原料的风化程度有关。本文为科学认识制瓷工艺对锶同位素比值的影响以及评价锶同位素比值方法在古陶器产地溯源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 原料 制瓷工艺 锶同位素比值
下载PDF
杭州老虎洞南宋官窑的制釉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合 侯佳钰 +2 位作者 丁银忠 唐俊杰 王光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1,共6页
为进一步揭示杭州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的制釉技术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本文对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标本的釉以及杭州当地草木灰、石灰石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主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为进一步揭示杭州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的制釉技术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本文对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标本的釉以及杭州当地草木灰、石灰石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主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釉料为三元配方,即南宋时期老虎洞窑官窑青瓷釉料是以高硅质原料配以适量的草木灰、石灰石烧制而成;而高硅质原料、草木灰和石灰石三者之间的配比,关系导致了南宋早、晚期官窑青瓷釉料组成发生改变,即由钙釉向钙碱釉转变。2)南宋早期官窑青瓷和晚期官窑青瓷釉料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比值不同,表明锶同位素比值方法可用于南宋官窑青瓷的断代研究,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洞窑 南宋官窑 锶同位素 制釉技术
下载PDF
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卫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52,69,共3页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期,其中又以南宋官窑青瓷最具风神。文章以出土实物、传世品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官窑的缘起,探讨了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分析了南宋官窑青瓷艺术风格的成因。
关键词 南宋 官窑 青瓷 风格
下载PDF
具象与意象——汝窑与南宋官窑相关问题再认识
6
作者 邓禾颖 《杭州文博》 2019年第1期32-43,共12页
在古陶瓷学界,宋代的汝窑、官窑一直是热议话题,虽成果丰硕,但仍有许多未解之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杭州出土汝窑资料的整理研究认为,汝窑在金代仍在继续烧造类北宋风格的高质量产品。从社会、文化、审美及技术角度对南宋官窑玉质感特征... 在古陶瓷学界,宋代的汝窑、官窑一直是热议话题,虽成果丰硕,但仍有许多未解之难题。本文通过对目前杭州出土汝窑资料的整理研究认为,汝窑在金代仍在继续烧造类北宋风格的高质量产品。从社会、文化、审美及技术角度对南宋官窑玉质感特征形成的源流作了概括梳理,并通过分析南宋官窑的形制与功用,认为其重建的主要目的在于生产礼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窑 生产时间 南宋官窑 玉质感源流 形制与功用 重建目的
下载PDF
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于欢 李其江 +4 位作者 包启富 叶国珍 周方武 刘昆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54,共8页
随着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因其在外观特征上十分相似而难以区分,从而备受古陶瓷界的关注。为此,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和龙泉... 随着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资料不断增多,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因其在外观特征上十分相似而难以区分,从而备受古陶瓷界的关注。为此,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和龙泉大窑、溪口瓦窑特征瓷片进行测试表征,对比分析两地瓷片在化学组成、制瓷工艺与外观特征、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之间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南宋时期官窑青瓷与龙泉青瓷色度相近,但与龙泉青瓷相比,南宋官窑瓷釉玉质感较强,主要归因于烧成温度较低使得釉中气泡多而小,且Al2O3与SiO2含量分别处于0.4~0.55 mol及3.4~4.1 mol的较小范围内导致釉面多处于半无光的范畴,均增强了釉面的乳浊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 龙泉青瓷 玉质感 气泡 烧成温度
下载PDF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包启富 于欢 +6 位作者 董伟霞 肖卓豪 徐轶男 程志鹏 周健儿 陈猛 蔡仪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29,共8页
明代《遵生八笺》一文中提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近年来,随着杭州与龙泉两地出土考古资料不断丰富,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因外观特征相近而成为了当前古陶瓷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好区分两地青瓷,本文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 明代《遵生八笺》一文中提到"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近年来,随着杭州与龙泉两地出土考古资料不断丰富,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因外观特征相近而成为了当前古陶瓷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更好区分两地青瓷,本文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和龙泉大窑、溪口瓦窑垟特征瓷片的瓷胎进行测试表征,对比分析两地瓷胎在原料选取、化学组成、制瓷工艺与外观特征、显微结构、物理性能之间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化学组成上南宋官窑瓷胎的Fe_(2)O_(3)低于龙泉哥窑,但由于南宋官窑中存在一定量的TiO_(2)与Fe_(2)O_(3)混合呈色,使得两者瓷胎颜色相近;此外,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相比,胎质较为疏松且组成上呈现高硅低铝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 龙泉哥窑 对比分析 显微结构 化学组成
下载PDF
博物馆陶艺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春红 《杭州文博》 2017年第1期96-103,共8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陶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国内获得广泛认可。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建议将陶艺制作引入教学活动。为此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陶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国内获得广泛认可。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建议将陶艺制作引入教学活动。为此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充分发掘自身特有的陶瓷文化优势,在做好基本陈列的展览教育的同时,积极与学校、社区、建立共建关系,通过陶艺进学校、社区,举办中小学生陶艺大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本文以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为例,就目前中小学陶艺教育的实践和发展作一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博物馆 陶艺 教育 传承
下载PDF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釉面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欢 陈猛 +2 位作者 周健儿 董晓烽 程家太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2-1079,共8页
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和龙泉大窑、溪口瓦窑垟特征瓷片的瓷釉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瓷釉L^(*)值、a^(*)值、b^(*)值及Fe_(2)O_(3)含量的相近是造成两者釉色相近... 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杭州郊坛下南宋官窑和龙泉大窑、溪口瓦窑垟特征瓷片的瓷釉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瓷釉L^(*)值、a^(*)值、b^(*)值及Fe_(2)O_(3)含量的相近是造成两者釉色相近的主要原因。但南宋官窑釉中气泡密集分布,尺寸在10μm左右,结合釉中未熔细小石英晶体的叠加效应共同增强了釉层的漫反射效应,导致釉面处于半无光的范畴,均有效增强了釉面的玉质感;釉式中Al_(2)O_(3)与SiO_(2)大都处于0.40 mol~0.54 mol及3.70 mol~5.20 mol的较小范围内,用料考究。龙泉哥窑釉中气泡多处于几十微米至几百微米的较大尺寸范围而略显疏松,结合较佳的瓷釉玻化程度均导致釉面的光泽度较高;且因窑口众多,釉式中Al_(2)O_(3)与SiO_(2)多处于0.40 mol~0.63 mol及3.50 mol~6.00 mol较大范围内。同时,南宋官窑釉中MnO的含量比龙泉哥窑高约1000μg/g,差距较大,故Mn元素可以作为区分两者瓷釉的指纹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 龙泉哥窑 对比分析 显微结构 化学组成
下载PDF
清凉寺汝窑址、南宋官窑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相关出土器对比研究初探
11
作者 沈洁如 《杭州文博》 2019年第1期54-69,共16页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都证实南宋官窑有修内司、郊坛下两处窑场,但对两处窑场的建窑先后,学界尚无明确统一的定论。本文通过对清凉寺汝窑址、南宋官窑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出土器物的大类以及碗、盘、洗、瓶、盆、套盒、盏托、熏炉等十种具...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都证实南宋官窑有修内司、郊坛下两处窑场,但对两处窑场的建窑先后,学界尚无明确统一的定论。本文通过对清凉寺汝窑址、南宋官窑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出土器物的大类以及碗、盘、洗、瓶、盆、套盒、盏托、熏炉等十种具体器物的比较分析,整理出南宋官窑两处窑址主要产品及器类间存在的差异,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判断这两处窑址建窑时间的先后序列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寺汝窑址 南宋官窑郊坛下窑址 南宋官窑老虎洞窑址 出土器 品种对比
下载PDF
从南宋越窑到南宋官窑——以老虎洞窑早期产品为例
12
作者 沈洁如 《杭州文博》 2020年第2期26-33,共8页
南宋官窑老虎洞窑瓷片坑出土器物中部分器物与南宋越窑产品极为相似,这类产品是老虎洞窑最早烧制的产品。通过与南宋越窑产品的比对,结合南宋越窑产品实际使用情况和有关南宋宫廷烧制瓷器的文献记载,本文认为老虎洞窑址建立之初是在越... 南宋官窑老虎洞窑瓷片坑出土器物中部分器物与南宋越窑产品极为相似,这类产品是老虎洞窑最早烧制的产品。通过与南宋越窑产品的比对,结合南宋越窑产品实际使用情况和有关南宋宫廷烧制瓷器的文献记载,本文认为老虎洞窑址建立之初是在越窑工匠的主导下进行生产的,工匠们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南宋官窑产品粉青典雅、薄胎厚釉、紫口铁足、类如美玉的独特风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老虎洞窑 早期产品 越窑工匠
下载PDF
五代耀州窑与北宋汝窑及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对比 被引量:8
13
作者 施佩 王芬 +4 位作者 罗宏杰 张彪 朱建锋 王甜 杨海波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35-1943,共9页
对比分析了五代耀州窑、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玻璃相的分子结构、显微结构以及铁元素的化学状态等,并总结其色彩异化与地域特色形成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五代耀州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K2O和CaO含量,有利于绿蓝发色... 对比分析了五代耀州窑、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玻璃相的分子结构、显微结构以及铁元素的化学状态等,并总结其色彩异化与地域特色形成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五代耀州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K2O和CaO含量,有利于绿蓝发色和釉层中气泡的长大与排出,故釉色泛青且釉面透明度和光泽度高。北宋汝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Fe2O3和P2O5含量,正是由于P^5+对Fe^3+的反极化作用,增强了釉面的蓝色调。同时,釉层中密集的气泡、析晶和分相结构不仅提高了釉面的乳浊度,并形成了蛋白石效果。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基础釉组成与汝窑青瓷釉相近,显微结构也相似,但由于其SiO2含量高,促使釉熔体在非均相成核阶段气泡聚集体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乳浊度,并有利于釉面玉质感的形成。此外,烧成温度、埋藏土壤pH值以及制釉原料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差异,也会影响青瓷釉的外观,同时也是地域特色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瓷釉 五代耀州窑 北宋汝窑 南宋官窑
原文传递
试论汝官窑青瓷制釉技术的南传与发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银忠 李合 +3 位作者 王光尧 孙新民 唐俊杰 沈琼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2,110,共8页
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场为北宋末年官府设立的一处官窑,开创了烧制天青色、玉质感强的厚釉青瓷先河。宋室南迁之后在浙江上林湖地区和杭州分别烧制出类汝窑的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为了科学揭示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之间在... 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场为北宋末年官府设立的一处官窑,开创了烧制天青色、玉质感强的厚釉青瓷先河。宋室南迁之后在浙江上林湖地区和杭州分别烧制出类汝窑的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为了科学揭示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之间在制釉技术上的传承关系,本文对三座窑的釉层元素组成、制釉原料和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1)三座窑瓷器的青瓷釉层主、次量元素组成类似,制釉技术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2)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可能采用了高K2O低TiO2含量的瓷石或长石类原料,同时石灰石和草木灰类原料按特定比例配釉以达到与汝官窑青瓷极其类似的元素组成特征;(3)低岭头类官窑和老虎洞南宋官窑并未采用南方传统越窑青瓷的以草木灰和瓷石的配釉技术,而是承继了北方汝官窑青瓷的核心制釉技术,创造出与浙江传统透明青釉瓷迥异的青瓷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窑 老虎洞南宋官窑 低岭头类官窑 制釉技术 承继关系
原文传递
略谈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成龙 丁银忠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5,共10页
宋代官窑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理解不同以及考古发掘的局限性,致使在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何为北宋官窑,北宋朝廷是否在都城汴京设置过官窑,北宋官窑是否就是汝窑... 宋代官窑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理解不同以及考古发掘的局限性,致使在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何为北宋官窑,北宋朝廷是否在都城汴京设置过官窑,北宋官窑是否就是汝窑,河南汝州张公巷窑是否是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称谓是否准确,南宋官窑是否只有郊坛下官窑一处,何为文献上所说的内窑,老虎洞窑是修内司官窑还是文献上所说的续窑,等等。本文在对专家学者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指出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研究离不开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考古发掘资料,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开展综合研究,才能最终解决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官窑 北宋官窑 南宋官窑 修内司窑 郊坛下官窑 内窑 续窑 张公巷窑 老虎洞窑 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
原文传递
汝窑与南宋官窑制作工艺对比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静雪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9-136,共8页
本文将北宋汝窑、南宋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南宋乌龟山郊坛下官窑三个窑址的窑炉结构、装烧工艺、胎釉原料等因素进行对比,寻找三者之异同,揭示三者之间的承继关系,以此说明南宋官窑模仿汝窑同时因地制宜并逐步发展出自身风格。
关键词 汝窑 南宋官窑 修内司官窑 郊坛下官窑 制作工艺
原文传递
“澄泥为范”说汝窑 被引量:5
17
作者 小林仁 刘晶晶(译)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89,共17页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和发掘,可谓中国陶瓷考古学史上一件大事。现在,即便掌握了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所谓的"北宋官窑"仍是未解之谜,但是对于重新讨论,则是个很好的时机。作者将关注点置于清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发现和发掘,可谓中国陶瓷考古学史上一件大事。现在,即便掌握了汝窑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所谓的"北宋官窑"仍是未解之谜,但是对于重新讨论,则是个很好的时机。作者将关注点置于清凉寺汝窑出土品中的陶范。它们制作极为精致,马上令人联想起关于南宋官窑"澄泥为范"的著名描述。作者认为,南宋官窑"澄泥为范"的目的不单是实现产品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满足朝廷制定的规格——"样"(官窑)。"澄泥为范"应该作为考量官窑的一项重要指标。若看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出土的陶范,以碗、盘等器种的外模为代表,泥料极为致密,表面相当光滑,做工精细,生动诠释着"澄泥为范"的含义。实际上,南宋官窑的"澄泥为范"在北宋末期已经现身于汝窑,也就是说从汝窑开始到之后的官窑,构成了一个"澄泥为范"的谱系。汝窑窑址的发掘说明了当时生产不仅有陶范成型,还存在素烧成型、制品单一、满釉支烧、次品瘞埋(次品集中处理)等,都体现后世官窑的主要特征。《负暄杂录》、《坦斋笔衡》所记的北宋"官窑"仍是未解之谜,目前也无法结论,暂先不说北宋官窑的问题,重要的是,单看以上分析,汝窑实质上已经具足了作为官窑的条件。目前,虽无法断言汝窑的性质,但从本文所选的"澄泥为范"这一视角来看,至少可以确信,汝窑是宋代官窑青瓷谱系中应该靠前定位的一处重要窑场,真正意义上的宋代官窑青瓷发端于汝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窑 陶范 南宋官窑 “澄泥为范” 宋代官窑青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