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 Cenozoic Geomorphology, Geochronology and Physiography of Yuntaishan in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 North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WU Zhonghai ZHAO Xitao +4 位作者 MA Yinsheng ZHAO Xun ZHAO Ting YANG Shouzheng GAO Linzh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30-239,共10页
The late Cenozoic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geochronologic data of the Zhingfang River catchment in the Yuntaishan World Geopark are studied. Several quarternary geochronologic methods, including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The late Cenozoic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geochronologic data of the Zhingfang River catchment in the Yuntaishan World Geopark are studied. Several quarternary geochronologic methods, including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thermo-luminescence (TL) and U-seri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two planation surfaces, named as the Taihang surface which is a peneplain of Taihang stage formed during Oligocene or Oligocene to early-middle Miocene period, and Tang-hien surface which is a mature wide valley of Tang-hien stage formed during late Miocene-Pliocene or Piiocene-early Pleistocene period and probably ended prior to 2.2-2.6 Ma based on ESR dating. After the Tang-hien stage, the incision and aggradation of the river formed six stream terraces with heights of 3-5 m, 8-12 m, 22-24 m, 28-38 m, 50-62 m and 80-85 m above the river bottom, respectively. The dating results of the alluvium sediments suggest that these terraces were formed during Holocene, 20-23 ka B.P., 110-120 ka B.P., 200-240 ka B.P., 840-1200 ka B.P. or ~450 ka B.P. and 1600-1800 ka B.P. or -1100 ka B.P.,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episodic incision of the river, which controls the formation of the scenery in the Yuntaishan World Geopark,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periodic dry-wet climate change during late Cenozoic mountain upl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ORPHOLOGY GEOCHRONOLOGY planation surface river terrace late Cenozoic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 North China
下载PDF
Response to Hydrothermal Change of Tree Radial Growth since 1990s in the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 in Hebei Province 被引量:1
2
作者 Yajun W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2期2826-2827,2833,共3页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 ring width of Pinus tabulaeformis in the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 in Hebei Province and climate factors, such as mean temperature,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mean minimum...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e ring width of Pinus tabulaeformis in the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 in Hebei Province and climate factors, such as mean temperature, mean maximum temperature, mean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 find that tree-ring width correlate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with mean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in March and Spring, and with minimum temperature in March, April, Spring and Autumn. The sampling tree radial growth responds sensitively to spring temperatur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 in Hebei Province TREE radial growth HYDROTHERMAL condition
下载PDF
Response of Vegetation Cover to Climate Changein the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 in HebeiProvince
3
作者 Yajun W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3期456-457,463,共3页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1981-2006) in growing season and precipitation, NDVI and mean temperature(T_(mean)), NDVI and maximum temperature(T_(max)), NDVI and minimum 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1981-2006) in growing season and precipitation, NDVI and mean temperature(T_(mean)), NDVI and maximum temperature(T_(max)), NDVI and minimum temperature(T_(min)), and NDVI and 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DVI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was mostly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recipitation last month and the month before last, and mostly negatively with temperature. There were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NDVI in June and July and T_(mean)and T_(max)in May respectively, between April NDVI and T_(min)in February and March, and between June NDVI and T_(min)in April, May and June. Vegetation cover in growing season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PDSI, especially those last month and the month before last at 0.05 significance level, even 0.01 level.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from March to July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vegetation co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taihang MOUNTAINS in Hebei PROVINCE NDVI HYDROTHERMAL condition
下载PDF
山西黎城地区长城系沉积时代及源区分析: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漾 祝禧艳 +2 位作者 张瑞英 赵太平 张成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12,共18页
长城系是华北克拉通统一结晶基底形成后的首套沉积盖层,其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Hf同位素特征分析对探讨地层形成时代、源区特征以及基底演化均具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黎城地区长城系下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 长城系是华北克拉通统一结晶基底形成后的首套沉积盖层,其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Hf同位素特征分析对探讨地层形成时代、源区特征以及基底演化均具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对华北克拉通中部黎城地区长城系下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城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呈现了2.55~2.45Ga、2.15~2.0Ga和~1.92Ga等三个主峰期,同时存在3.5~3.1Ga和2.9~2.7Ga的年龄次峰期。最年轻碎屑锆石的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限定了该区长城系沉积发生于1.76Ga之后。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和Hf同位素特征与华北克拉通中、南部基底物质记录的地质事件高度相似,区内长城系地层与南部熊耳地区长城系地层可对比性强,证明太行山南段在1.76Ga后已与南部熊耳裂谷盆地相连,其沉积物质均主要来自华北克拉通中、南部地区。其中,3.5~3.4Ga的古老碎屑锆石εHf(t)=-8.6~-4.6,揭示中、南部地区存在古太古代地壳物质。新太古代早期2.9~2.7Ga的锆石εHf(t)以正值为主(占比85%),它们的t C DM=3190~2774Ma,与其结晶年龄相同或接近,证明华北克拉通南部在新太古代早期以新生地壳生长为主。新太古代晚期2.55~2.45Ga峰期的锆石也以正的εHf(t)值为主(占比69%),而2.15~2.0Ga峰期锆石的εHf(t)值大多偏负(占比56%),说明华北克拉通南部地区从新太古代末期的新生地壳增生为主伴有陆壳再造转变为古元古代中期以古老陆壳物质再造为主,并有少量新生陆壳增生;古元古代晚期~1.92Ga年龄峰期的碎屑锆石εHf(t)=-11.9~+2.0,揭示至古元古代末期华北克拉通中南部进入到以古老陆壳物质再造为主的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早期 碎屑岩 物源分析 地壳演化 太行山南段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面产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
作者 欧会迪 张锦豪 +2 位作者 李建菲 唐武 张志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8,276,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面土壤产流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和自然荒坡为研究对象,测定草本、灌木、乔木群落下坡面产流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地... [目的]通过研究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面土壤产流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和自然荒坡为研究对象,测定草本、灌木、乔木群落下坡面产流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地理探测器统计学方法量化各因素单独和交互作用对坡面产流的影响力。[结果]①鱼鳞坑坡草本、灌木、乔木群落的平均径流深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自然荒坡灌木群落和草本群落的平均径流深显著大于乔木;与自然荒坡相比,鱼鳞坑坡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的平均径流深分别减少了56.61%,72.80%,39.58%;平均径流深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呈减少趋势;砾石覆盖度对坡面产流的控制作用有一个阈值,当砾石覆盖度为6%~9%时,坡面径流深最小。②太行山南麓鱼鳞坑坡面产流单因子影响力最大的是砾石覆盖度(0.31),其次是植被盖度(0.29)。③坡面产流影响因子交互作用后大多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作用;降雨因子与非降雨因子交互后均表现为非线性增强作用。[结论]大量砾石的存在导致了太行山南麓坡面产流过程的复杂性,增加植被盖度是减少该地区鱼鳞坑坡面产流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麓 坡面产流 地理探测器 砾石 植被盖度 鱼鳞坑
下载PDF
太行山中南段测鱼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
6
作者 张祥信 申方乐 +2 位作者 李伟 王芳 秦巨富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太行山中南段测鱼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强烈,构造形迹以断裂构造为主。以测鱼地区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断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构造观测和解析基础上,应用共轭剪节理统计和断层滑动矢量数据分析,对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进行... 太行山中南段测鱼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强烈,构造形迹以断裂构造为主。以测鱼地区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断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构造观测和解析基础上,应用共轭剪节理统计和断层滑动矢量数据分析,对研究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构造解析表明,测鱼地区中新生代经历了3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分别是中晚侏罗世NW-SE向挤压、早白垩世NW-SE向伸展和古新世-始新世NE-SW向挤压。根据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中晚侏罗世NW-SE向挤压应力场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由NW向亚洲大陆东部俯冲消减有关;早白垩世NW-SE向伸展应力场与东亚活动陆缘的弧后伸展有关,形成于华北克拉通破坏阶段;古新世-始新世NE-SW向挤压应力场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向由NNW向往NWW向逆时针偏转有关。测鱼地区的上述3期构造应力场记录了太行山中南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动力学背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构造应力场 构造演化 中新生代 太行山中南段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以济源站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辉 郑昌玲 +1 位作者 张劲松 孟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蒸发皿蒸发量(PE)是估算陆地蒸发量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参数之一。太行山南麓是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分,研究该区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维护我国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河... 蒸发皿蒸发量(PE)是估算陆地蒸发量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参数之一。太行山南麓是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分,研究该区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维护我国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太行山南麓济源市为研究区,基于近34 a逐日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气象要素及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济源市气候变化趋势整体为趋于暖湿化,升温变化率为-1.966 mm/a春夏季增温幅度高于秋冬季。该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存在明显的“蒸发悖论”现象,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041℃/a。春季PE为增加趋势,其余季节为下降趋势,并且秋冬季PE下降趋势比夏季显著。PE在2002—2003年左右发生显著性的突变,发生突变年份前后2个时段PE均表现为在冬季略有下降,从全年尺度来看突变前后2个时段PE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且发生突变后增加速率高于发生突变前。气温日较差减小是近34 a济源PE下降的主要原因。蒸发的能量供给(温度条件)是济源蒸发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在冬春季节水汽输送条件(饱和差、风速、日照时间等)也对蒸发有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气温日较差 太行山南麓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锐齿槲栎-油松混交林竞争关系与空间格局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晨一 李镇江 +4 位作者 孙怡洁 杨柳 任迎丰 栾科 王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5,共9页
【目的】探究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内植物的竞争关系及空间格局,以期更好地理解针阔混交林种内、种间相互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hm2锐齿槲栎-... 【目的】探究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内植物的竞争关系及空间格局,以期更好地理解针阔混交林种内、种间相互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1 hm2锐齿槲栎-油松混交林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DBH≥2 cm)的物种名、胸径、坐标等。通过计算可知样地内锐齿槲栎和油松的重要值较高且平均胸径较大,进一步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和g(r)函数分别研究混交林内优势种锐齿槲栎和油松的竞争强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混交林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径级结构呈倒“J”型曲线,且在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大尺度上随机分布;2)锐齿槲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J”型曲线,不同径级个体在样地内都呈随机分布,平均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平均种间竞争强度,且小径级(DBH≤5 cm)个体所受竞争压力最大,平均种内、种间竞争指数CI分别为13.47和10.08;3)油松种群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全部个体在样地内呈聚集分布,油松的平均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平均种间竞争强度,小径级(DBH≤5 cm)个体所受竞争压力最大,其平均种内、种间竞争指数CI分别为18.95和1.01。【结论】样地内锐齿槲栎和油松的分布格局不同,锐齿槲栎呈随机分布,主要受种内竞争作用的影响;油松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可能是受环境异质性影响;两个种群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都随着径级的增加而降低,且种内竞争强度大于种间竞争。本研究通过对太行山南麓针阔混交林的竞争关系和空间格局进行相关研究,可以为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竞争 径级结构 针阔混交林 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河南南太行山区蝴蝶群落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9
作者 王帅兵 贺春玲 +4 位作者 方全博 胡俊杰 栾科 任迎丰 肖治术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3-585,共13页
为了解河南南太行山区的蝴蝶的群落组成和分布特点,本研究于2020-2021年对该地区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记录到蝴蝶2688头,隶属于5科55属79种。蛱蝶科的种类数(44种)和个体数(1329头)均为最多,是保护区... 为了解河南南太行山区的蝴蝶的群落组成和分布特点,本研究于2020-2021年对该地区不同生境的蝴蝶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记录到蝴蝶2688头,隶属于5科55属79种。蛱蝶科的种类数(44种)和个体数(1329头)均为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玉斑凤蝶Papilio helenus是该地区首次记录的新种。不同生境间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天然林中蝴蝶的物种数、个体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最高。不同生境间蝶类的相似性有所差异,天然林和次生林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6849,天然林和农田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3971。区系组成主要以广布种(59.49%)为主,古北种(30.38%)次之。蝴蝶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不同生境的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南太行山区 蝴蝶 群落组成 多样性 区系
下载PDF
当代南太行村落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重构初探--以林虑山地区高家台村为例
10
作者 张苗 《华中建筑》 2023年第4期163-168,共6页
聚居人群社会结构的建立以特定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投射在物质空间层面表现为聚落空间的营造。随着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景区成为带动周边乡村聚落产业结构转型的有力抓手,村落社会结构和物质空间相应... 聚居人群社会结构的建立以特定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投射在物质空间层面表现为聚落空间的营造。随着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景区成为带动周边乡村聚落产业结构转型的有力抓手,村落社会结构和物质空间相应重构。该文以景区带动下,产业结构转型村落的典型代表--南太行林虑山地区高家台村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建筑测绘分别获得人群社会关系数据和村落物质空间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人群社会结构转变和物质空间重构的量化关联;以期窥探当代乡村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物质空间重构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空间重构 社会网络 南太行 林虑山 高家台
下载PDF
明清时期冀南太行山区女娲信仰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变迁——以女娲庙宇及碑刻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霞 贾建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河北省涉县是冀南太行山区女娲信仰的核心区域,女娲庙宇分布广泛,常建于山顶或山村最高处,称之为“顶”或“奶奶顶”。涉县女娲庙宇以中皇山娲皇宫为中心区域,由西向东呈条状分布,距离娲皇宫越近,分布越密集,越远则相对稀疏。冀南太行... 河北省涉县是冀南太行山区女娲信仰的核心区域,女娲庙宇分布广泛,常建于山顶或山村最高处,称之为“顶”或“奶奶顶”。涉县女娲庙宇以中皇山娲皇宫为中心区域,由西向东呈条状分布,距离娲皇宫越近,分布越密集,越远则相对稀疏。冀南太行山区女娲奉祀起源较早,至迟在唐末宋初之时,女娲信仰已有一定规模,及至明清时期,在地域文化传统、女娲护佑事项与信众所求高度吻合、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女娲信仰达到兴盛。就碑志来看,这一时期女娲信仰的内容也有一定变化,原有补天“文化英雄”的神格逐渐失落,其“始祖母”神格成为主导,在这一转变中,女娲作为生育、护佑子嗣的独立女神的身份越来越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娲信仰 冀南太行山区 庙宇 碑刻 明清
下载PDF
南太行典型区小流域土壤铅含量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马泉来 万小强 +6 位作者 杨崇科 高凤杰 杨延伟 田鹏州 田玉慧 周浩 冯朝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6-233,共8页
为揭示小流域尺度土壤铅(Pb)含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机制,提高土壤污染修复与管控效率。该研究以蟒河小流域为研究区,采集121份土壤表层(0~20 cm)样品和15份环境辅助样品,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对土壤Pb空... 为揭示小流域尺度土壤铅(Pb)含量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机制,提高土壤污染修复与管控效率。该研究以蟒河小流域为研究区,采集121份土壤表层(0~20 cm)样品和15份环境辅助样品,利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方法对土壤Pb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蟒河小流域土壤Pb含量的平均值为110.40 mg/kg,高于区域背景值,部分点位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存在污染风险;2)土壤Pb含量变异程度为强变异,且不同方向均存在较强的变异程度,南-北(0°)和东北-西南(45°)变异在空间变异中占主导作用,变异程度受成土母质、地形等结构性因素影响大。3)经验贝叶斯克里金空间插值显示土壤Pb含量整体由西南向东北带状逐步增加,局部特征明显,东北部山前平原和中部平原区域是土壤Pb污染风险监测的重点区;4)地质类型和土地利用对土壤Pb含量空间分布差异具有最强解释力,叠加距矿山距离和工业距离等因素后,其交叉作用影响程度显著增加,地质地形、大气等自然因素叠加工矿企业及农业生产等复杂环境下区域重金属污染综合研究是未来面临并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可为南太行典型区复杂环境下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治理提供精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南太行典型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奥陶纪岩浆活动——来自河南安阳岭头地区白垩纪闪长岩中继承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13
作者 杨长青 巴燕 +2 位作者 王艳慧 何凯 白国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0-1160,共11页
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在太行山南段河南安阳县岭头一带白垩纪闪长质侵入岩中获得一批443.6±6.1 Ma(MSWD=6.3)的年龄数据,相当于晚奥陶世晚期,这是在华北克拉通内部发现的首例反映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的高精... 通过高精度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在太行山南段河南安阳县岭头一带白垩纪闪长质侵入岩中获得一批443.6±6.1 Ma(MSWD=6.3)的年龄数据,相当于晚奥陶世晚期,这是在华北克拉通内部发现的首例反映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的高精度锆石U-Pb定年数据,为揭示华北克拉通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依据。结合区域上同期构造岩浆事件的特点,认为443.6±6.1 Ma的锆石可能为华北克拉通板内裂解拉张作用的产物,它是奥陶纪晚期(440 Ma前后)古劳亚大陆分裂,华北克拉通漂离加拿大地盾和北美内陆地台,同时形成北太平洋———这一影响全球的构造地质事件在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响应。鉴于稳定克拉通地区奥陶纪岩浆侵入活动与金刚石原生矿存在极高的关联度,本次发现也为在鹤壁地区寻找金刚石原生矿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奥陶世 锆石U-PB年龄 华北克拉通 古劳亚大陆 太行山南段 鹤壁地区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拆沉陆壳物质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的结果 被引量:39
14
作者 许文良 杨德彬 +1 位作者 裴福萍 于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47-1961,共15页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对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和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符山闪长岩体是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对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和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符山闪长岩体是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含橄榄岩包体的寄主岩——角闪闪长岩中的锆石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代表寄主岩浆结晶的锆石:内部结构均匀、呈条带状吸收、自形-半自形晶形,具有较高的Th/U比值(1.10~4.08),其^(206)Pb/^(238)U年龄介于123~128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25±1Ma,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二是捕获或继承锆石:具有核边结构、吸收程度不均匀、呈浑圆状和自形-半自形两种,它们的Th/U比值介于0.32~2.03之间,构成了3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03±11Ma、2181±26Ma和1778±36Ma。该类岩石的SiO_2和MgO含量分别介于56.69%~59.21%和3.60%~6.33%之间;且以高Mg~#(0.51~0.64)、富Na(Na_2O/K_2O大于1)、高Cr(93.1×10^(-6)~420×10^(-6))、Ni(35.1×10^(-6)~137×10^(-6))为特征。该类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_i、ε_(Nd)(t)值和(^(206)Pb/^(204)Pb)_i分别变化于0.70581~0.70641、-8.30~-16.56和17.052~17.512之间。综合上述特征,同时结合地慢橄榄岩包体的特征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大量存在,认为符山高镁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拆沉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其后经历了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南 高镁闪长岩 成因 物质 熔融 熔体 地幔橄榄岩 橄榄岩包体 岩反应 结果 North China Craton central southern continental crust partial melting peridotite XENOLITHS high field strength rare earth elements crystallization time lithospheric mantle
下载PDF
南太行山闪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岩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53
15
作者 彭头平 王岳军 +2 位作者 范蔚茗 郭锋 彭冰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53-1262,共10页
南太行山符山和东冶角闪闪长岩岩体的精细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符山角闪闪长岩体形成于126.7±1.1Ma,东冶角闪闪长岩体形成于125.9±0.9Ma,与区内基性侵入岩和北太行地区侵入杂岩具有相似的形成年... 南太行山符山和东冶角闪闪长岩岩体的精细SHRIMP锆石U-Pb定年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符山角闪闪长岩体形成于126.7±1.1Ma,东冶角闪闪长岩体形成于125.9±0.9Ma,与区内基性侵入岩和北太行地区侵入杂岩具有相似的形成年龄,表明晚中生代(±130Ma左右)太行山地区经历了与华北陆块同期的重要构造岩浆事件。区内闪长质岩石SiO_2=54.84%~65.75%,MgO=1.31%~3.89%,K_2O+Na_2O=6.53%~11.40%,mg值=0.36~0.58,(La/Yb)_(cn)=9.86~22.77,(Gd/Yb)_(cn)=1.51~2.00;Eu/Eu=1.00~1.23,以富集LREE、LILE元素和明显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87)Sr/^(86)Sr(t)=0.705363~0.706165,ε_(Nd)(t)=-13.8~-16.8,源自于EMI型富集岩石圈地幔,可解释为新生地幔底侵物质熔融后经过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与华北克拉通内部其他地区一样,早白垩世南太行山地区处于软流圈上涌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质岩体 SHRIMP U-PB定年 富集岩石圈地幔 南太行山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茹文明 张桂萍 +1 位作者 张金屯 张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6-1042,共7页
分别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对山西太行山南段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2)落叶阔叶林中各群系... 分别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对山西太行山南段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2)落叶阔叶林中各群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漆树+青麸杨林>鹅耳枥+青榨槭林>青檀林>辽东栎林>栓皮栎林>白桦林>红桦林>山杨+白桦林.(3)温性针叶林中各群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南方红豆杉林>油松林>白皮松林>侧柏林.(4)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多样性指数的趋势则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各群落灌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大于乔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均匀度与草本层相差不明显.(5)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呈单峰曲线变化,即中等海拔高度上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高海拔和低海拔多样性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在中海拔(大约1 500 m)地段水热条件组合较好、人类活动干扰较少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丰富度 均匀度 森林群落 太行山南段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成因: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3 位作者 陈正乐 陈柏林 彭素霞 门文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4-471,共18页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主要由橄榄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测年显示,橄榄角闪辉长岩体和闪长岩体年龄分别为123.4±1.7 Ma和125.3±2.3 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平顺杂岩体SiO2含量介于42.82...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主要由橄榄角闪辉长岩,角闪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测年显示,橄榄角闪辉长岩体和闪长岩体年龄分别为123.4±1.7 Ma和125.3±2.3 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平顺杂岩体SiO2含量介于42.82%~63.54%之间,以高 Mg#,富 Na,高 Sr、Cr、Ni,以及富集 LILE、LREE,亏损 HFSE、HREE 为特点,并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和明显偏低的εNd(125 Ma)值,表明岩浆具有壳幔双重属性。结合辉长岩中地幔包体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辉长岩是由富硅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橄榄岩经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高 Mg 闪长岩起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一定规模的幔源岩浆发生混合;角闪辉长-闪长岩形成于辉长质岩浆与高Mg闪长质岩浆的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顺杂岩体 太行山南段 岩石成因 锆石U-PB年龄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矽卡岩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3 位作者 刘淑文 戈小红 李旭芬 薛旭平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9,共7页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化蚀变带明显,钠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化蚀变带特征和黄铁矿矿物(^206Pb/^204Pb=17.741~18.301,平均...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化蚀变带明显,钠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化蚀变带特征和黄铁矿矿物(^206Pb/^204Pb=17.741~18.301,平均值17.993;^207Pb/^204Pb=15.433~15.551,平均值15.495)与早期侵入岩(^206Pb/^204Pb=17.859~18.474;^207Pb/^204Pb=15.429~15.431)以及晚期侵入岩(^206Pb/^204Pb=17.959~18.223,平均值18.088;^207Pb/^204Pb=15.434~15.566,平均值15.536)的Pb同位素组成均说明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超基性-基性侵入岩通过被晚期中性侵入岩交代同化,大量铁质进入晚期中性岩浆之内,间接为铁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晚期侵入体的岩浆热液不仅是成矿物质的载体,而且所产生的压应力和热能成为成矿流体运移的驱动力。在成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 矽卡岩型铁矿 早晚两期侵入岩体 成矿模式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北洺河铁矿S、Pb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艳娟 胡援越 +4 位作者 申俊峰 曲凯 殷娜 于洪军 马广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6-852,共7页
北洺河铁矿是太行山南段邯邢地区主要铁矿床之一,属于二长闪长岩侵入中奥陶统石灰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针对北洺河矿区矽卡岩和磁铁矿矿石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岩体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行了成矿物质来源探... 北洺河铁矿是太行山南段邯邢地区主要铁矿床之一,属于二长闪长岩侵入中奥陶统石灰岩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铁矿床。针对北洺河矿区矽卡岩和磁铁矿矿石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研究,并结合前人对岩体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行了成矿物质来源探讨。结果表明,北洺河铁矿成矿物质来源复杂,其中硫同位素δ34 S变化范围为12.2‰~16.5‰,明显偏离陨石硫范围,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围岩有关。特别是深部成矿流体在自下而上运移过程中,受围岩石灰岩地层中膏盐层的混染,体现出混合硫来源特点。铅同位素组成中,206Pb/204Pb=17.840~18.793,平均值为18.419;207Pb/204Pb=15.46~15.62,平均值为15.56;208Pb/204 Pb=37.927~39.301,平均值为38.730,表明铅的来源以下地壳铅源为主,兼混有少量幔源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 北洺河铁矿 太行山南段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洪山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权瑞 董国臣 +3 位作者 李玉成 刘昕曜 杨洋 任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4-1295,共12页
洪山岩体是太行山南段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碱性岩特征。洪山岩体南北两侧尚出露有火山岩类,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少。首次报道了洪山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 洪山岩体是太行山南段中生代侵入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碱性岩特征。洪山岩体南北两侧尚出露有火山岩类,在以往的研究中涉及较少。首次报道了洪山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洪山火山岩形成年龄为(132.8±1.1)Ma,与洪山正长岩基本同期。其岩石类型为粗面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具有富Al_2O_3(15.13%~16.78%)、高TFeO(5.61%~8.69%)、富碱(K_2O+Na_2O=9.72%~11.13%)的含量特征,无Eu异常(δEu=0.97~1.02),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8.61~12.30),富集Rb、Sr、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洪山凝灰岩锆石测得εHf(t)值变化范围为-20.51^-12.34,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CDM)为1.9~2.5 Ga。洪山凝灰岩与洪山正长岩是同期-同源的岩浆作用的产物,形成于早白垩世由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的构造格局,是EMI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富碱的基性幔源岩浆上升,提供的热量诱发古老下地壳物质重熔,又与该壳源熔体混合形成母岩浆,再经历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洪山火山岩 太行山南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