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江南陆内造山带的基本特征与中生代造山过程 被引量:77
1
作者 朱光 刘国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3-111,共9页
皖南地区的江南隆起带 ,在震旦纪—中三叠世与周边一样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环境。印支—早燕山期 ,该带成为陆内造山带 ,其中发育了一系列近东西向、向北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 ,使基底岩系相互叠置、强烈隆升。江南陆内造山带属板内叠... 皖南地区的江南隆起带 ,在震旦纪—中三叠世与周边一样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环境。印支—早燕山期 ,该带成为陆内造山带 ,其中发育了一系列近东西向、向北逆冲的逆冲—推覆构造 ,使基底岩系相互叠置、强烈隆升。江南陆内造山带属板内叠置山系 ,不具阿尔卑斯式远程推覆体。地球物理资料表明 ,该陆内造山带下的地壳和岩石圈曾显著加厚。江南陆内造山带形成于北部华北与扬子板块发生陆—陆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陆内造山带 逆冲-推覆构造 中生代 造山过程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南段电性结构特征及地学意义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毛星 叶高峰 +2 位作者 张雨轩 金胜 魏文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43-4059,共17页
华南板块是中国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认为其由华夏和扬子地块沿江南造山带拼合而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华南板块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采用一条始于扬子地块内部并南东向穿越江南造山带南段、华夏... 华南板块是中国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认为其由华夏和扬子地块沿江南造山带拼合而成,之后又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华南板块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采用一条始于扬子地块内部并南东向穿越江南造山带南段、华夏地块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反演与模型验证等工作后,获得了可靠的岩石圈二维电阻率模型,并对江南造山带南段的边界、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与江南造山带的接触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电阻率模型显示扬子地块、江南造山带南段和华夏地块之间电阻率差异明显,其中华夏地块岩石圈整体表现为大范围的高阻,扬子地块由浅至深表现为高-低-高阻的层状结构,而两者之间的江南造山带南段深部表现为明显的低阻.根据电阻率模型的特征,得出如下主要结论:江南造山带南段西界为开远—平塘断裂,东界为萍乡—茶陵断裂;江南造山带南段深部的大范围低阻区域是二叠纪沉积岩的电性反映;华夏地块下方南东向倾斜低阻区解释为早三叠纪右江盆地持续下沉导致江南造山带俯冲到华夏地块之下的电性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南段 岩石圈电阻率模型 俯冲 大地电磁测深 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
下载PDF
皖南黄山区坞石垄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章贤能 郝国胜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219-226,共8页
坞石垄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与下扬子台坳接合部,沿江南深断裂侵入,岩性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构成的杂岩体,系燕山晚期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石类型属同熔型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铝、偏碱岩石化学特征,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 坞石垄岩体位于江南造山带与下扬子台坳接合部,沿江南深断裂侵入,岩性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构成的杂岩体,系燕山晚期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石类型属同熔型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铝、偏碱岩石化学特征,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与周边同类型太平岩体、洪田都岩体、旌德岩体等相比,Mo、W元素丰度值高。中型规模的萌坑钼矿产于坞石垄岩体中,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下扬子台坳 江南深断裂 坞石垄岩体 萌坑钼矿 黄山 皖南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印支事件地质表象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术召 余心起 +1 位作者 陈子微 刘秀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746,共9页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构造事件形成的构造变形并没有引起重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阅读和野外实地观察,阐述了皖南地区若干印支构造事件的相关证据。在安徽休宁流塘一带共识别...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构造事件形成的构造变形并没有引起重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阅读和野外实地观察,阐述了皖南地区若干印支构造事件的相关证据。在安徽休宁流塘一带共识别出三期明显的构造变形形迹,其中第一期上三叠统与下三叠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是印支期(中三叠世)构造事件的响应;兰田残留向斜中发育的NE向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具有先走滑后滑覆的特点;东坑口石英斑岩(年龄为245.2 Ma)暗示印支运动初期皖南地区曾出现过局部拉张;三阳断裂中绢云母40Ar-39Ar年龄((230.5±2.3)Ma)表明晋宁期断裂受到印支运动的叠加。基于上述发现,初步探讨了皖南地区印支运动的演化规律,为深入了解皖南地区甚至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期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断裂 皖南 江南造山带东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