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ent activity of Chihe segment of Tanlu fault zone 被引量:1
1
作者 YAO Da-quan(姚大全) +1 位作者 LIU Jia-can(刘加灿)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6期678-685,共9页
By means of differenti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field seismo-geological survey, analysis on drilling explora- tion materials, sampling and dating of rock samples, combined with seismicity and microscopic tectoni... By means of differenti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field seismo-geological survey, analysis on drilling explora- tion materials, sampling and dating of rock samples, combined with seismicity and microscopic tectonic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cent activity of Chihe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hihe fault segment undergoes the deformation alternately in the mode of stick slip and creep during Late Quaternary, and its recent activity is mainly cr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lu fault zone Chihe segment structure resolution recent activity
下载PDF
Co-seismic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caused by the Tohoku-Oki M_(W)9.0 earthquake 被引量:1
2
作者 Fei Chen Tai Liu +2 位作者 Yawen She Xing Huang Guangyu Fu 《Earthquake Science》 2020年第1期11-22,共12页
Based on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and a fault slip model of the Tohoku-Oki M_(W)9.0 earthquake,the co-seismic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s(ΔCFS)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at depths of 0–40 km a... Based on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and a fault slip model of the Tohoku-Oki M_(W)9.0 earthquake,the co-seismic Coulomb failure stress changes(ΔCFS)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at depths of 0–40 km are calculated.By comparing two sets of results from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and the semi-infinite space one,the effect of earth curvature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First,w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previous researches related to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divide the fault zone as detailed as possible,give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each segment,and establish a segmented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Second,we calculate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by using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The result shows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s are no more than 0.003 MPa,which proves the great earthquake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fault zone.Finally,we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disparitie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semi-infinite space dislocation theory and the spherical earth one.The average disparity between them is about 7.7%on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and is 16.8%on the Fangzheng graben,the maximum disparity on this graben reaches up to 25.5%.It indicates that the effect of earth curvature can not be ignored.So it’s necessary to use the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instead of the semi-infinite space one to study the Coulomb stress change in the far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orthern tanlu fault zone segmented structural model spherical earth dislocation theory the Tohoku-Oki M_(W)9.0 earthquake co-seismic Coulomb stress change(△CFS)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浅层地壳速度结构研究
3
作者 李军辉 姚华建 +1 位作者 黄显良 李玲利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5-9,共5页
1研究背景很多学者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对郯庐带中南段及邻区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郑现等(2012)利用中国东部494个台2009-2010年的观测波形,提取了频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大陆东部8-40 s的群速度分布,讨论了波速分布与地质构... 1研究背景很多学者使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对郯庐带中南段及邻区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郑现等(2012)利用中国东部494个台2009-2010年的观测波形,提取了频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大陆东部8-40 s的群速度分布,讨论了波速分布与地质构造的相关性。Luo等(2012)利用国家地震台网40个固定台站2008-2009年的噪声数据提取了8-35 s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了大别造山带地壳高分辨率三维速度结构和径向各向异性,揭示了与造山运动有关的地壳特征。吴萍萍等(2015)利用连续2年的波形记录,获得了华东地区10-25 s的瑞利波群速度结构,高速和低速区域与地表构造单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泗洪—明光段 背景噪声成像 地壳浅层结构 方位各向异性
下载PDF
渤海辽中凹陷南洼走滑断裂带成藏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奎 余一欣 张江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2,共10页
基于辽中凹陷南洼油田实钻等资料,对处于同一构造带的东部走滑断裂带和西部走滑断裂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合两个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等分析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控因素,最后总结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东部走滑断裂带主力含油层系为新... 基于辽中凹陷南洼油田实钻等资料,对处于同一构造带的东部走滑断裂带和西部走滑断裂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合两个断裂带的构造特征等分析油气成藏差异性的主控因素,最后总结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东部走滑断裂带主力含油层系为新近系馆陶组,为重质原油,油品性质较差;西部走滑断裂带油层主要集中分布在东营组,整体为中—轻质原油,油品性质较好。②东部走滑断裂带长期活动且晚期构造活动强度较大,油气突破东二下亚段厚层泥岩沿断裂运移至浅层储盖组合较好的馆细段富集成藏,馆细段组合表现为“薄泥盖厚砂”,相对开放的地质环境,后期水洗氧化和生物降解致使油品性质较差;西部走滑断裂带为早断早衰型断裂,消亡于古近系,晚期活动强度弱,油气主要被封存于东二下亚段厚层泥岩下伏的东三段,“厚泥盖薄砂”优质储盖组合呈相对封闭的地质环境,油品性质较好。③东部走滑断裂带属于“早期成藏—中期调整—晚期富集”的油浅层气成藏模式;西部走滑断裂带属于“早期充注—中期富集—深部成藏”成藏模式。本项研究成果对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辽中凹陷南洼 郯庐断裂 走滑断裂带 成藏差异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壳厚度与泊松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立艺 王未来 蔡光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6-1049,共14页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密切相关,研究其深部结构对于了解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过程、强震的孕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密集台阵波形资料,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获得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地壳厚度和...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密切相关,研究其深部结构对于了解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过程、强震的孕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密集台阵波形资料,采用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获得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地壳厚度分布以庐江和新沂为分段点呈现出与地质构造相关的南北向分段特征:南段的断裂带西侧的地壳厚度比东侧厚约5 km,中段的断裂带两侧厚度差异减小至约3 km,而北段则表现为断裂带下方隆起特征.郯庐断裂带沿线的地壳泊松比较高,推测是地幔物质的热侵蚀和化学侵蚀所致.根据艾里地壳均衡理论,南段地壳厚度与地表高程相关,基本符合艾里地壳均衡模型;而中段两侧地表高程基本相同,两侧地壳厚度差异表明不符合艾里地壳均衡模型,可能与断裂带西侧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比东侧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具有更高密度有关,高密度岩石圈产生向下“拖拽力”导致莫霍面相对理论值偏深;北段的莫霍面也偏深,与中段断裂带西侧情况类似,该区域基本位于华北克拉通块体.在郯城地震破裂范围内,存在莫霍面的不平滑过渡、活动块体的边界带以及断裂的分叉与交汇这三类结构特征.在上述结构特征的区域应力更集中,从而孕育产生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H-κ叠加 地壳厚度 泊松比 郯城8.5级地震
下载PDF
重力异常反映的郯庐带中南段构造边界与应力场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益民 余腾 +1 位作者 王鑫 张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1,共11页
为解决传统基于重力场数据一阶导数定义的总水平导数和解析信号振幅存在无法均衡深浅异常振幅的问题,应用重力全张量梯度数据,提出改进的倾斜导数地质体边界识别方法NTD_(M)。经模型验证,NTD_(M)在收敛性、抑噪性和边界识别精度方面均... 为解决传统基于重力场数据一阶导数定义的总水平导数和解析信号振幅存在无法均衡深浅异常振幅的问题,应用重力全张量梯度数据,提出改进的倾斜导数地质体边界识别方法NTD_(M)。经模型验证,NTD_(M)在收敛性、抑噪性和边界识别精度方面均有提升。利用NTD_(M)将郯庐带中南段及邻区划分为14个边界较为清晰的构造单元,借助垂线偏差数据对郯庐带中南段的构造应力场和壳幔密度差进行反演。结果显示,二者在水平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空间上显著相关,构造应力最大差异值约为16 MPa,壳幔密度差约为0.2 g/cm^(3),构造应力等值线密集处与构造单元划分的边界以及地震分布情况对应较好。郯庐带中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EW,南段主应力方向以EW-NWW为主,总体呈EW向,与震源机制解、地应力测量和GPS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全张量梯度 边界识别 重力垂线偏差 构造应力场 郯庐带中南段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鹏 李丽梅 +3 位作者 冉勇康 曹筠 许汉刚 蒋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2-1176,共15页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因缺少可信的地质证据,前人对于该断裂江苏段的全新世活动情况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根据对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成果,结合... 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内活动时代最新、地表形迹最明显,地震危险性最大的断裂。因缺少可信的地质证据,前人对于该断裂江苏段的全新世活动情况存在较大争议。文中根据对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开展的野外调查工作成果,结合在宿迁市地区开展的断层活动性鉴定工作成果,对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次发现的多个断裂剖面及宿迁地区的断层活动性鉴定成果都表明安丘-莒县断裂的南马陵山—宿迁段在全新世中期发生过1次古地震事件;而后陈村探槽表明该断裂重岗山段无全新世活动迹象。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晚第四纪活动总体以右旋走滑兼挤压逆冲为特征,局部地区则以走滑正断为主。安丘-莒县断裂江苏段自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活动,在全新世也有明显活动,其地震活动具强度大、频度低的特点,其活动性总体自北向南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安丘-莒县断裂 江苏段 晚第四纪活动性 野外调查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的分段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8
作者 熊振 李清河 +2 位作者 张元生 毕雪梅 金淑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33-2443,共11页
本文采用天然地震近震走时反演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附近地壳(30°N—37°N,113°E—122°E)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郯庐断... 本文采用天然地震近震走时反演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附近地壳(30°N—37°N,113°E—122°E)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浅层35.3°N以北,34.5°N—35.3°N间,33°N—34.5°N间呈现的速度分段和地表出露地层有关,与地质上安丘段、莒县—郯城段,新沂—泗洪段三个破裂单元相对应,且和各段的地震活动相呼应,表明郯庐带新沂到泗洪段可能是断裂的闭锁段.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自浅至深分为三段,大体位置是:南段(32.5°N—33°N以南),中段(32.5°N—33°N至35°N—35.3°N),北段(35°N—35.3°N以北).上地壳分段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的插入有关,中、下地壳速度分段则可能和火山岩滞留有关.地壳各层速度结构不同段的速度差异反映了构造块体的速度差异,表明各构造块体在地壳下部仍有差异,郯庐带西侧速度总体高于东侧,反映了不同构造块体的形成和组成差别,也说明了该断裂带可能延伸到莫霍面.而不同深度的分段性可能反映了不同地质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 地壳三维速度结构 速度分段特征 地震活动 活动断裂分段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闭锁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腊月 李玉江 +3 位作者 张风霜 陈长云 尹海权 贾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7-479,共13页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2013~2017两期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分别反演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不同段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结合地表应变结果,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前后两期的变形差异特征,并探讨了其与日... 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2013~2017两期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采用块体负位错模型,分别反演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不同段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分布;结合地表应变结果,综合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前后两期的变形差异特征,并探讨了其与日本3·11地震间的可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地震后,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郯城以北的段落闭锁程度有所减弱,中南段东部地区主张应变率增强,处于拉张状态;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应变积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2013~2017最新一期反演结果显示莒县以北断层闭锁程度仍较高,闭锁深度较深,为右旋挤压亏损,是1668年郯城地震的未破裂段;莒县以南到泗洪附近断层闭锁程度较低,无滑动亏损积累;泗洪以南到嘉山段断层闭锁程度较高,是历史地震的未破裂段,同时该地区小震不活跃,易于应力积累,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断层闭锁 滑动亏损 应变积累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安丘-莒县断裂全新世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10
作者 曹筠 冉勇康 +6 位作者 许汉刚 李彦宝 马兴全 梁明剑 李西 张鹏 李丽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28-2844,共17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和边界构造带,其鲁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古地震序列是地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准确评价区域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郯庐断裂带地表地貌现象明显且有强震记录的山东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活动断裂带和边界构造带,其鲁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空间展布和古地震序列是地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准确评价区域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参数.以往研究工作多集中在郯庐断裂带地表地貌现象明显且有强震记录的山东段,而江苏段则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有关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范围和古地震序列问题存在争议.本文利用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以及古地震探槽等多层次综合方法,重点开展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断层的分布和古地震序列研究.结果显示全新世时期,安丘-莒县断裂是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主要活动断层,且江苏全段该断层都是全新世活动断层.通过对比宿迁闸-皂河镇断裂南北安丘-莒县断裂的断层地貌和断层最新活动时间,并结合宿迁闸-皂河镇断裂在第四纪没有活动过等证据,推测该断层在全新世时期并不是区域阻碍破裂的断层.探槽揭示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两次古地震事件,事件Ⅰ限定在(6.2±0.3)-(13.4±0.7)ka B.P.之间,而事件Ⅱ限定在(2.5±0.1)ka B.P.到现今,全新世两次古地震间隔较长.基于构造类比法,安丘-莒县断裂具有深部孕震的构造特点,是区域未来强震的潜在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 安丘—莒县断裂 全新世活动断层 古地震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中段嶂山东侧断裂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源源 郑海刚 +3 位作者 姚大全 疏鹏 赵朋 沈小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2-595,共14页
目前对于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该段北侧构造地貌条件较好的嶂山段开展研究,充实了该段的晚第四纪活动证据与古地震事件序列。嶂山段总体位于宿迁市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长约7km。构造地貌研究显示嶂山段晚第四纪... 目前对于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对该段北侧构造地貌条件较好的嶂山段开展研究,充实了该段的晚第四纪活动证据与古地震事件序列。嶂山段总体位于宿迁市晓店镇至井头乡一带,长约7km。构造地貌研究显示嶂山段晚第四纪活动具有逆冲右旋的运动性质。古地震探槽研究揭示:1)郯庐断裂在该段具有分期活动特征,上新世期间为拉张正断,第四纪以来表现为逆冲;2)1次古地震发生在15.12~11.82ka BP;3)断裂最新活动年代可能为3500a BP左右。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郯庐断裂带新沂—泗洪段已揭露的古地震事件年代序列可归纳为:9.6×10~4a以前,晚更新世早、中期,15.12~11.82ka BP,(11.76±0.05)^(10.53±0.05)ka BP,(10.15±0.05)^(8.16±0.05)ka BP,4960~3510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古地震 新沂 泗洪 嶂山
下载PDF
郯庐断裂南段走滑和伸展断裂的深部结构及位置关系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交东 杨长春 +5 位作者 刘成斋 刘德良 杨晓勇 刘传鹏 黄松 任凤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4-873,共10页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涉及断裂带内部精细结构、走滑与伸展断裂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其中的嘉山庐江段为对象,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EMAP)和人工地震剖面及航磁异常资料,剖... 郯庐断裂带是亚洲东部著名的断裂活动带,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涉及断裂带内部精细结构、走滑与伸展断裂体系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其中的嘉山庐江段为对象,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EMAP)和人工地震剖面及航磁异常资料,剖析了断裂带内部精细结构,明确了伸展和走滑断裂体系组成和平面位置,认为该段由多条主干断裂组成,具有断裂属性横向分区的特征:以池河太湖断裂为界,东侧主要发育池河—太湖(隐伏)、嘉山—庐江和古河—散兵等断裂,组成正花状构造样式,主要呈现压剪性走滑活动特征;西侧主要发育五河—合肥、石门山和池河—太湖(浅部)等断裂,呈现半地堑结构,其中2条断裂往南伸入合肥盆地而消失,只有池河—太湖断裂继续南延为合肥盆地的东部边界,主要呈现伸展活动特征.本文提出的断裂带横向分区等认识,既融合了前人有关"裂谷论"和"平移论"的重要成果,又弥合了二者的认识分歧,为今后精细研究郯庐断裂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嘉山-庐江段 走滑断裂体系 伸展断裂体系 深部结构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力状态与强震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123
13
作者 易桂喜 闻学泽 +3 位作者 辛华 乔慧珍 王思维 宫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2-1120,共9页
龙门山断裂带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中-北段.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否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倍受关注.利用1977—2012年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资料,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图像以及汶川... 龙门山断裂带可分为南段、中段和北段,2008年汶川M8.0级地震发生在该断裂带中-北段.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否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倍受关注.利用1977—2012年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资料,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图像以及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差值Δb图像.同时,根据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2007年以来南段及附近区域ML≥3.8级地震的视应力.结果表明,2008年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天全—芦山、泸定和宝兴北部等区域应力增强,而靠近汶川余震区南端的大邑地区应力水平降低.天全至宝兴段应力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条件.鲜水河断裂带康定以南段应力水平低,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B值 地震视应力 相对应力水平 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地震折射和反射方法研究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浅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秦晶晶 刘保金 +4 位作者 许汉刚 石金虎 谭雅丽 何银娟 郭新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5-516,共12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宿迁段是一个由多条断裂以及凹陷和隆起构成的复杂构造带,且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地震波速分布明显受到断裂的影响与控制.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为基底隆起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呈现为明显的高速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小于200m.郯庐断裂带总体显示为低速凹陷结构,新生代地层厚度在300~600m之间变化,最厚处位于宿迁市的陵城镇附近.郯庐断裂带宿迁段主要由5条断裂构成,从这些断裂的上断点埋深和第四纪活动特征来看,郯庐断裂带的东边界断裂F1和西边界断裂F4的活动性相对较弱,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断裂F2和F3控制了郯庐断裂带内部的新生代凹陷,两者的活动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安丘-莒县断裂F5位于断裂F1和F2之间,由2条相向而倾的分支断层F5和F5-1构成,其活动时代分别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特征及其活动性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 初至波成像 浅层地震勘探 安丘-莒县断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徽太湖段第四纪新活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朋 郑海刚 +3 位作者 姚大全 杨源源 黄显良 方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51-1255,1316,共6页
郯庐断裂带太湖段位于东大别的东侧,为东大别与山前盆地的构造界线,遥感影像上断层线性特征清晰。在太湖-桐城一带开展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探槽工作,其中太湖小池镇殷家上屋探槽显示,断层带发育有较软的断层泥,断层向上延伸入中更新世... 郯庐断裂带太湖段位于东大别的东侧,为东大别与山前盆地的构造界线,遥感影像上断层线性特征清晰。在太湖-桐城一带开展了多次野外地质调查和探槽工作,其中太湖小池镇殷家上屋探槽显示,断层带发育有较软的断层泥,断层向上延伸入中更新世棕红色蠕虫状亚粘土中,OSL和ESR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有过较强的活动。桐城挂车河镇洪老屋断层剖面显示断层错断了早中更新世砾石层,断层下部发育有新鲜的断层泥,ESR样品测试结果同样表明断层在中更新世有过较强活动。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太湖段在早中更新世仍有过较强活动,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Q2),这或是该地区地震活动以中小地震为主的一个构造背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太湖段 地质探槽 断层泥 中更新世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大红山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新活动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朋 姚大全 +2 位作者 杨源源 郑海刚 方良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0-560,共11页
活动断裂的最新活动与地震事件的关系至关紧要。以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处的泗洪县峰山乡大红山段开挖的探槽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工作的对比分析,识别编录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现象,分析其活动习性。2个探槽剖面均揭示了明显的断层现象... 活动断裂的最新活动与地震事件的关系至关紧要。以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处的泗洪县峰山乡大红山段开挖的探槽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前人工作的对比分析,识别编录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现象,分析其活动习性。2个探槽剖面均揭示了明显的断层现象,显示断层错断了晚更新世含砾石黏土层,表现为张扭运动形式。结合地层年代样品测试结果,分析认为该断层段所在地区第四纪以来发生过多次地震活动,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最近1次地震事件发生在12~2.5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大红山段 晚更新世晚期 地质探槽
下载PDF
基于青衣江变形河流阶地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构造活动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苏鹏 田勤俭 +2 位作者 梁朋 李文巧 王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3-545,共23页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第四纪沉积差,断层出露不明显,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资料零星。为了提高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构造活动性的认识,探索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文中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貌以及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跨盐井-五龙断裂、大川-...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第四纪沉积差,断层出露不明显,晚第四纪构造活动性资料零星。为了提高对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构造活动性的认识,探索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文中在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貌以及构造演化的基础上,对跨盐井-五龙断裂、大川-双石断裂和芦山盆地的青衣江不同段的6级河流阶地进行了差分GPS连续测量和细致研究,结合对高分辨率航拍影像的地质解译,得到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青衣江各段的河流阶地横剖面,通过不同河段河流阶地的对比分析,建立了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青衣江河流阶地纵剖面。通过对河流阶地的变形分析,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晚第四纪以来,盐井-五龙断裂的平均垂向断错速率为0.6~1.2mm/a,大川-双石断裂没有明显的垂向活动,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控制的山前褶皱最新活动。结合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壳深部结构资料和芦山地震的精定位余震资料等,认为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不是大川-双石断裂,而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山前盲逆断层和反冲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芦山Ms7.0地震 河流阶地纵剖面 构造活动性 发震构造 盐井-五龙断裂 大川-双石断裂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震源参数及应力状态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鹏 郑建常 +2 位作者 刘希强 徐长朋 李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6-981,共16页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7—2014年的郯庐断裂带山东段ML≥1.0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值,借助三角形图解法和平均力轴张量法,并结合b值等参数,综合分析了该区近年的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主应力场方向为N...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07—2014年的郯庐断裂带山东段ML≥1.0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和视应力值,借助三角形图解法和平均力轴张量法,并结合b值等参数,综合分析了该区近年的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的主应力场方向为NEE-SWW向,是受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作用的共同影响的结果;震源错动类型以走滑型为主,逆冲型和正断型次之;通过视应力的时空演化图像看到郯庐断裂带山东段视应力值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呈现总体减弱的趋势,而空间上视应力分布很不均匀,高应力主要集中在安丘段和郯城—莒县段,尤其是安丘段出现了小震级高视应力的情况,同时安丘段的b值也显示同样的高应力,低b值反映高应力,低频度反映低应力释放,表明安丘段可能正在积累较高的应力,处于断层闭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视应力 三角形图解法 力轴张量法 郯庐断裂带山东段 应力状态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断裂活动差异性对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宗奕 邹华耀 滕长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7-239,242,共4页
采用断裂活动速率方法对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主干断裂活动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活动差异性对该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渤中段南部和莱州湾段主干断裂晚期活动性较强(>20m/Ma),晚期较强烈的主干断裂活动为油气... 采用断裂活动速率方法对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主干断裂活动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活动差异性对该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渤中段南部和莱州湾段主干断裂晚期活动性较强(>20m/Ma),晚期较强烈的主干断裂活动为油气晚期充注提供了垂向运移的条件,围绕主干断裂分布了一系列新近系油田;而辽东湾段主干断裂晚期活动速率较低(<20m/Ma),不利于油气从古近系烃源岩向上发生垂向运移,因而在新近系尚未有大中型油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渤海段 断裂活动速率 差异性 新近系 油气成藏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南段天全段的新活动特征与1327年天全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明剑 陈立春 +2 位作者 冉勇康 王虎 李东雨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6-559,共14页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之后,仅过5a时间,2013年在汶川以南的芦山发生了7.0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成为关注的热点。通过地震地质调查和古地震研究,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双石-大川断裂(芦山地震震区以南段)在全新世有过...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之后,仅过5a时间,2013年在汶川以南的芦山发生了7.0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危险性成为关注的热点。通过地震地质调查和古地震研究,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双石-大川断裂(芦山地震震区以南段)在全新世有过新活动,主要表现为断续展布的槽谷地貌,探槽揭露断层断错了晚第四纪地层。综合历史地震史料分析认为,1327年天全地震震中应在四川天全一带,与双石-大川断裂新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其震级可定为6^(1/2)~7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27年天全地震 历史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发震构造 双石-大川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