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4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分析预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预后:Southern印迹法与PCR法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Juarez T. Isenhath S.N. +2 位作者 Polissar N.L. J.E. Olerud 焦婷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4期35-36,共2页
Objective: To extend previous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nalyzing lymph node DNA from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for the presence of a monoclonal T- cell population by Southern blot ... Objective: To extend previous ob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nalyzing lymph node DNA from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for the presence of a monoclonal T- cell population by Southern blot v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methods. Design: Inception cohort study from 1982 to 1998. Recruitment of new patients ended in 1994. Setting: A tertiary care referral center in Seattle, Wash. Patients: Fifty- five uniformly staged patients with the diagnosis of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who underwent a lymph node biopsy, 21 with clinically abnormal nodes and 34 with normal nodes. Interventions: Lymph nodes were evaluated for T- cell receptor (TCR) γ -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by 2 PCR method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d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he same lymph nodes were evaluated by Southern blot analysis for TCR β -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and examined histopathologic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lymph node classification system. Patients were observed clinically for a mean of 9.5 years. Main Outcome Measures: Skin stage, clinical lymph node examination, lymph node histologic examination, Southern blot analysis, and PCR analyses were evaluated as potential prognostic predictors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 The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of TCR analysis and clinical outcome was determined among all patients. Hazard ratios (HRs) by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risk of a poor clinical outcome.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analyzed by the Kaplan- Meier method. Results: A skin stage of T3 (tumors) or T4 (erythroderma) was the most powerful predictor of a poor clinical outcome (HR, 31.3 vs T1; P< .001). Patients with detectable TCRγ -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in lymph node DNA by PCR also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poor outcome (HR, 5.1; P< .001), but it was a less powerful predictor than skin stage. Even when the skin stag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ymphadenopathy, and histologic lymph node score were known for the patient, Southern blot analysis still added to prediction of a poor outcome (HR, 9.3; P=.007), whereas PCR provid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outcome. Conclusions: Detection of a monoclonal T- cell population by PCR in lymph nodes of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does not enhance prediction of clinical outcome and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beyond what can be determined from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histologic lymph node scores. Skin stage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ymphadenopathy remain the most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clin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患者 基因重排 PCR southern印迹法 T细胞受体基因 淋巴结活检 肿瘤期 三级护理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在过敏性疾病过敏源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方锦文 严良烽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56-459,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测定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IgE)、过敏源特异性IgE在过敏性疾病过敏源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本院确诊的3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IBT法测定患者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比...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IBT)测定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IgE)、过敏源特异性IgE在过敏性疾病过敏源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1月本院确诊的3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IBT法测定患者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比较不同类型的过敏源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检查结果;分析IBT法检测IgE对筛查过敏源的效果。结果3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IBT法检测显示,血清总IgE阳性共计246例,占73.43%;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共计124例,占37.01%。33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中,有106例患者对两种或以上过敏源显示阳性,占31.64%。IBT检查结果显示,吸入性过敏源中,户尘、屋尘、猫毛皮屑、花粉、矮豚草的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率排名在前五,血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11.94%、8.36%、6.87%、5.37%、5.67%;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8.96%、7.46%、6.27%、4.48%、3.88%。食物性过敏源中,牛奶、鸡蛋、虾、黄豆、芒果的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率排名在前五,血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10.45%、8.66%、6.87%、5.97%、5.37%;过敏源特异性IgE阳性率分别为7.46%、5.67%、5.37%、4.48%、3.88%。结论IBT测定血清总IgE、过敏源特异性IgE可准确筛查过敏性疾病过敏源,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过敏源 免疫印迹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3
作者 汤滨滨 程思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94-97,共4页
目的比较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6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根据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SLE组(SLE患者,144例)和非SLE组(非SLE患者,162例);选... 目的比较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06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根据明确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SLE组(SLE患者,144例)和非SLE组(非SLE患者,162例);选取同期非自身免疫疾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及WB检测AnuA。分别统计两种检测方法的AnuA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AnuA的诊断价值,包括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SLE组:ELISA检测AnuA阳性120例、阴性24例,WB检测AnuA阳性109例、阴性35例;非SLE组:ELISA检测AnuA阳性76例、阴性86例,WB检测AnuA阳性71例、阴性91例;对照组:ELISA检测AnuA阳性17例、阴性83例,WB检测AnuA阳性11例、阴性89例;两种检测方法在SLE组、非SLE组和对照组的AnuA检测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的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SLE组和对照组,且非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AnuA的敏感度87.4%(180/206)高于WB检测的80.1%(165/206)(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总符合率为90.1%,判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值=0.516)。结论ELISA及WB检测AnuA在SLE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可在AnuA初步检测中运用WB,如有必要可在复检中运用ELISA,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为临床诊断SLE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蛋白质免疫印迹 酶联免疫吸附
下载PDF
一种简捷的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华晨 许新萍 李宝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在综合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简捷、灵敏、廉价、效果可靠的Southern印迹杂交方案。使用0 4mol LNaOH溶液将琼脂糖凝胶上的DNA在变性的同时转移到尼龙膜上,晾干膜后无需固定就可以直接用于杂交。预杂交液和杂交液选用Church缓冲系... 在综合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简捷、灵敏、廉价、效果可靠的Southern印迹杂交方案。使用0 4mol LNaOH溶液将琼脂糖凝胶上的DNA在变性的同时转移到尼龙膜上,晾干膜后无需固定就可以直接用于杂交。预杂交液和杂交液选用Church缓冲系统,该缓冲系统中仅需10g LBSA作为封闭剂即可。整个洗膜过程可简化为一种溶液、2~3次洗涤。碱变性及转移后的尼龙膜,也可以用于地高辛(DIG)等非放射性检测系统,并可耐多轮杂交和洗脱。本方法可适用于包括高等植物基因组在内的多种生物材料的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印迹 DNA 杂交 植物基因组
下载PDF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斑点免疫印迹法的建立与评价
5
作者 岳燕 杨笑涵 +5 位作者 何小魁 杨本善 管鑫龙 敬彤昕 闫昕 刘向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504-507,共4页
目的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AChR),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致病机制导致组织结构改变,AChR密度或功能降低,神经肌肉传递减少,导致严重肌无力。本文初步建立斑点免疫印迹... 目的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AChR),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致病机制导致组织结构改变,AChR密度或功能降低,神经肌肉传递减少,导致严重肌无力。本文初步建立斑点免疫印迹法(DIB)检测AChR-Ab,并对该方法的分析性能及对MG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方阵滴定法选择DIB法检测AChR-Ab的最佳实验条件,并用该法检测2018年至2020年来我院就诊的MG患者102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108例,并选择100例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MG患者设为MG组,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为疾病对照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同时用ELISA法测定3组的AChR-Ab水平,比较不同方法的分析性能、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对测得的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显示DIB法与ELISA法之间高度一致(Kappa值>0.75)。同时经过配对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DIB法灵敏度、特异性均低于ELISA法。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AChR-Ab检测的DIB法,该方法需进一步优化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斑点免疫印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Southern印迹杂交方法
6
作者 李建平 张燕红 +1 位作者 王冬梅 黄全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B11期116-118,共3页
在综合前人方法的基础上,改良了一种简捷、灵敏、廉价、效果可靠的Southem印迹杂交方案,使用0.4moL/L NaOH溶液将琼脂糖凝胶上的DNA在变性的同时转移到尼龙膜上,紫外交联固定后用于杂交。预杂交液和杂交液选用Church缓冲系统,该... 在综合前人方法的基础上,改良了一种简捷、灵敏、廉价、效果可靠的Southem印迹杂交方案,使用0.4moL/L NaOH溶液将琼脂糖凝胶上的DNA在变性的同时转移到尼龙膜上,紫外交联固定后用于杂交。预杂交液和杂交液选用Church缓冲系统,该缓冲系统中仅需10g/LBSA作为封闭剂即可。整个洗膜过程可简化为一种溶液、2-3次洗涤。碱变性及转移后的尼龙膜,也可以用于地高辛(DIG)等非放射性检测系统,并可耐多轮杂交和洗膜。方法可适用于包括高等植物基因组在内的多种生物材料的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印迹 DNA 杂交 植物基因组
下载PDF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检测转移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整合 被引量:1
7
作者 阳小卫 王玮 +1 位作者 夏学鸣 陈子兴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 (Southernblot)证实转移基因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DNA。方法 酚氯仿法提取基因转导的PA317/AIM及K5 6 2 /AIM细胞基因组DNA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转移基因片段 ;随机引物法标记3 2 P -DNA探针 ,与经... 目的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法 (Southernblot)证实转移基因整合至宿主细胞基因组DNA。方法 酚氯仿法提取基因转导的PA317/AIM及K5 6 2 /AIM细胞基因组DNA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转移基因片段 ;随机引物法标记3 2 P -DNA探针 ,与经BamH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转移至尼龙膜的基因组DNA进行Southern杂交反应 ,检测转移基因的整合。结果 PCR反应和Southernblot分析证实转移基因存在于受体细胞基因组DNA中。结论 Southern印迹杂交法证实转移基因稳定整合至逆转录病毒生产细胞PA317/AIM及靶细胞K5 6 2 /AIM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印迹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转移基因 基因组 肿瘤 基因治疗 宿主细胞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鱼样品中痕量环境激素
8
作者 操江飞 朱东湖 +3 位作者 韦寿莲 谢春生 陈志胜 姬鸿鹤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9-286,共8页
以题示方法测定鱼样品中痕量的双酚A(BPA)、苯胺(AN)、二苯胺(DPA)、4-氯-二甲基苯胺(CMAN)、3-氨基酚(3-AP)、苯酚(PH)等6种环境激素。以双酚A&苯胺双模板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D-MIP)为固相萃取剂,甲醇及乙酸混合溶液为洗脱剂,萃取... 以题示方法测定鱼样品中痕量的双酚A(BPA)、苯胺(AN)、二苯胺(DPA)、4-氯-二甲基苯胺(CMAN)、3-氨基酚(3-AP)、苯酚(PH)等6种环境激素。以双酚A&苯胺双模板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D-MIP)为固相萃取剂,甲醇及乙酸混合溶液为洗脱剂,萃取鱼样品中6种环境激素;乙腈为分散剂,正辛醇为萃取剂,液液微萃取洗脱液,等体积甲醇稀释萃取液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鱼样品经处理后基质干扰已消除,6种环境激素能有效分离。对固相萃取及液液微萃取进行了条件优化,优化结果为:洗脱剂甲醇与乙酸用量为3 mL(V甲醇∶V乙酸=8∶2),洗脱时间2 min,D-MIP用量30 mg,固相萃取时间10 min,鱼样品溶液体积50 mL;液液微萃取剂为正辛醇,正辛醇用量90μL,乙腈为分散剂,乙腈用量0.5m L,5 mL10%NaCl溶液,pH=7。在优化的条件下,6种环境激素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50μg/L,检出限(3S/N)为0.1~0.5 ng/L;对空白鲫鱼肉样品进行2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6种环境激素的回收率为86.1%~92.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3)均小于1.8%;方法用于6种鱼样品的分析,只有鲫鱼鳃含有BPA 0.1μg/kg,其他均未检出。此方法将为鱼类中环境激素的含量检测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液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 环境激素
下载PDF
改良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心肌肥厚模型
9
作者 郝永明 郭磊 +3 位作者 周程辉 裴汉军 李莉 赵哲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缩窄大鼠腹主动脉,比较构建心肌肥厚模型,探讨改良腹主动脉缩窄法(AAC)较传统AAC的优势。方法实验大鼠45只,分3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在左肾上方分离腹主动脉,不做处理;传统组,经腹正中线切口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70 ...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缩窄大鼠腹主动脉,比较构建心肌肥厚模型,探讨改良腹主动脉缩窄法(AAC)较传统AAC的优势。方法实验大鼠45只,分3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在左肾上方分离腹主动脉,不做处理;传统组,经腹正中线切口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70 mm,持续4周;改良组,在左肾上方缩窄腹主动脉直径至0.45 mm,持续1周。术后测量大鼠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取心脏标本测量心脏指数(HW/BW)及左心室指数(LVW/BW);经HE染色、Masson染色的病理切片,测量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胶原面积及心肌胶原面积分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钠肽(BNP)表达水平。结果相比假手术组,改良组和传统组大鼠IVSs、LVPWs、心脏指数、左心室指数、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心肌胶原面积、心肌胶原面积分数和BNP表达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在改良组和传统组组间,这些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腹主动脉缩窄法用时短,稳定,模型均一,易复制,心肌肥厚相关指标水平表型相似,可作为建立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更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改良腹主动脉缩窄 超声心动图 免疫印迹 大鼠
下载PDF
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凌青 文振华 +1 位作者 王敏 唐小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3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探讨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269例AID患者作为AID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及51例非AID(消化系统疾病、呼... 目的探讨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269例AID患者作为AID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及51例非AID(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采用流式荧光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的抗核抗体谱,进行一致性评价,分析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以免疫印迹法作为金标准,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各组360例样本的灵敏度为92.64%,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0.00%,Kappa值为0.755;AID组中不同抗体的准确度为72.12%~98.51%,Kappa值为0.281~0.874。结论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流式荧光免疫法检测抗核抗体谱诊断AID的准确度较高,可同时检测不同抗体并精准定量,大大减少了实验室工作量,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抗核抗体谱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荧光免疫 免疫印迹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谱
下载PDF
基于数码成像法的分子印迹纸芯片测定槐花中芦丁的含量
11
作者 乐薇 崔昂 +2 位作者 段凤琪 刘诗诗 胡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基于数码成像法,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和微流控纸基分析芯片,制备了一种对芦丁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纸芯片。用激光打印机将直径为6 mm的微流控通道打印在滤纸上,于170℃加热1.5 h后获得含亲水、疏水区的纸芯片。以芦丁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 基于数码成像法,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和微流控纸基分析芯片,制备了一种对芦丁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纸芯片。用激光打印机将直径为6 mm的微流控通道打印在滤纸上,于170℃加热1.5 h后获得含亲水、疏水区的纸芯片。以芦丁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超声聚合45 min后得到预聚液。在亲水区中滴加14μL预聚液,以0.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脱后,得到芦丁分子印迹纸芯片。称取2.00 g槐花,用10 mL 4 g·L^(-1)沸腾的硼砂溶液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加水稀释,得到芦丁待测液。在芦丁分子印迹纸芯片检测区中滴加5μL芦丁待测液和5μL 10%(质量分数)氯化铝溶液,室温下反应40 min,于365 nm紫外灯下用手机进行拍照,获得荧光图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获得R(红)、G(绿)、B(蓝)值。结果显示:芦丁质量浓度在0.010 0~0.200 0 g·L^(-1)内与R、G、B值之和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7 9 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2.6%~105%;方法用于3个槐花样品分析,芦丁的质量分数为6.07%~6.5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3.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纸芯片 芦丁 快速测定 数码成像
下载PDF
配体辅助Ni(Ⅱ)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付冬雪 赵莉 +2 位作者 姚星月 王琪 成会玲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9,88,共6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邻氨基吡啶为配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系统优化印迹条件,制备一系列Ni(Ⅱ)离子印迹聚合物Ni(Ⅱ)-IIP_(1-20)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Ⅱ)-NIP_(1-20)。采用SEM(扫描电镜)、FT-IR(红外光谱)等对...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邻氨基吡啶为配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系统优化印迹条件,制备一系列Ni(Ⅱ)离子印迹聚合物Ni(Ⅱ)-IIP_(1-20)及相应的非印迹聚合物Ni(Ⅱ)-NIP_(1-20)。采用SEM(扫描电镜)、FT-IR(红外光谱)等对较优条件下制备的Ni(Ⅱ)-IIP_(3)及Ni(Ⅱ)-NIP_3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动力学吸附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等进一步探究其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i(Ⅱ)-IIP_3对Ni(Ⅱ)离子的平衡吸附量达109.48 mg/g,印迹因子为3.70,是典型的介孔材料。其表面存在吸附Ni(Ⅱ)离子的特异性印迹孔穴,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此外,在“竞争离子”Co(Ⅱ)离子存在的条件下,Ni(Ⅱ)-IIP_3对Ni(Ⅱ)离子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良好的吸附选择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Ⅱ)离子 沉淀聚合 离子印迹聚合物 邻氨基吡啶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恩诺沙星
13
作者 李明 白静 +1 位作者 崔丽伟 石宏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37,共6页
以恩诺沙星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和邻氨基苯酚作为复合功能单体,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修饰的玻碳电极,制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制得的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恩诺沙星溶液的浓度为0.1~15 nmol/L... 以恩诺沙星为模板分子,邻苯二胺和邻氨基苯酚作为复合功能单体,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修饰的玻碳电极,制备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制得的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恩诺沙星溶液的浓度为0.1~15 nmol/L时,制得的传感器与电流强度的变化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3.61×10-11mol/L。将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牛奶和鸡蛋液中对恩诺沙星进行检测,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80%~108.80%。分子印迹传感器对恩诺沙星具有良好的识别检测能力,可用于恩诺沙星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分子印迹 电化学分析 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双功能单体的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洪玉文 汪鑫 +3 位作者 付冬雪 王贵芳 罗甘滨 成会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7,共7页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α-甲基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实验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制备了16种Ni(Ⅱ)离...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Ni(Ⅱ)离子为模板离子,α-甲基丙烯酸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实验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制备了16种Ni(Ⅱ)离子印迹复合膜[Ni(Ⅱ)-IICMs]和相应的非印迹复合膜(NICMs),得出制备Ni(Ⅱ)-IICMs的较优实验条件。采用平衡吸附实验对Ni(Ⅱ)-IICMs和NICMs进行吸附量和印迹因子评价,结果表明:在较优实验条件下制备的Ni(Ⅱ)-IICM_(8),平衡吸附量为1.286mmol/g,印迹因子为1.737。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对Ni(Ⅱ)-IICM_(8)和相应NICM_(8)的内部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使用动力学吸附和等温吸附实验对Ni(Ⅱ)-IICM_(8)和NICM_(8)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Ⅱ)-IICM_(8)对Ni(Ⅱ)离子的吸附,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快速达到吸附平衡,且在不同浓度的溶液中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不同温度下,探究Ni(Ⅱ)-IICM_(8)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i(Ⅱ)-IICM_(8)具有良好的“温度响应性”。综上所述,说明实验研究制备的Ni(Ⅱ)-IICM_(8),有望用于实际样品中Ni(Ⅱ)离子的分离和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 Ni(Ⅱ)离子 双功能单体 离子印迹复合膜 温度响应性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用于过敏性皮肤病诊断的价值
15
作者 朱菊英 贺爱平 +1 位作者 尹梅丹 刘仁荣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7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究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用于过敏性皮肤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来永新县皮肤病防治所就诊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20例,入院后均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记录吸入性过敏原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度IgE抗体阳性率,并分析... 目的探究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用于过敏性皮肤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来永新县皮肤病防治所就诊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120例,入院后均进行免疫印迹法检测,记录吸入性过敏原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度IgE抗体阳性率,并分析不同性别及不同季节的过敏原特异度IgE抗体阳性率情况。结果本研究中吸入性过敏原排名前三的是: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31.7%、树花粉(柳树/杨树/榆树)19.2%、猫毛皮屑17.5%;食入性过敏原排名前三的是:牛奶20.0%,鸡蛋白16.7%,鱼虾蟹15.0%;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树花粉(柳树/杨树/榆树)、艾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6.009、5.428,P=0.020、0.014、0.020),而两者在猫毛皮屑、狗毛皮屑、普通豚草、蟑螂、真菌混合组及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的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艾蒿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0、8.750,P=0.011、0.033),而不同季节的树花粉(柳树/杨树/榆树)、猫毛皮屑、狗毛皮屑、普通豚草、蟑螂、真菌混合组及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可准确查找过敏原,可为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不同性别、季节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可为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接触性 免疫印迹 变应原 特异度 IGE抗体
下载PDF
基于表面印迹技术的双酚A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16
作者 郭峰 赵秋瑞 +3 位作者 耿春辉 孙琛 靳雅楠 高学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95-203,共9页
目的制备双酚A(bisphenol A,BPA)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MIPs)并研究其吸附性能和在奶粉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APTES)为... 目的制备双酚A(bisphenol A,BPA)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MIPs)并研究其吸附性能和在奶粉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APTES)为功能单体,采用反向微乳法和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核壳型SiO2包裹Fe3O4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Fe3O4@SiO2 MMIPs),并对其进行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振动样品磁强计表征,并研究Fe3O4@SiO2 MMIPs的吸附性能和在奶粉检测中的应用。结果制备出的双酚A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好,吸附性能好,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成功应用于奶粉中双酚A的检测。双酚A在5~200μg/k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为1.67μg/kg,回收率为89.9%~92.3%,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4.0%。结论Fe3O4@SiO2 MMIPs是一种较好的双酚A富集材料,可用于奶粉中双酚A检测的前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双酚A 表面印迹技术 反向微乳 吸附性能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IgE抗体的临床应用分析
17
作者 代稳 陈北方 +1 位作者 李点 尚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11期8-10,19,共4页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不同季节过敏原检测人群差异及过敏原分布差异,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IgE抗体应用价值,为过敏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郑州地区914例患者血清中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对不同季节...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不同季节过敏原检测人群差异及过敏原分布差异,探讨免疫印迹法检测IgE抗体应用价值,为过敏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郑州地区914例患者血清中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对不同季节的患者性别、年龄及过敏原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4例患者中,男性598例(春193例/夏103例/秋174例/冬128例),女性316例(春103例/夏51例/秋79例/冬83例),不同季节过敏原患者男女数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患者年龄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患者人数居多.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过敏原阳性共607例,阳性率66.41%;过敏原阳性前5位分别为尘螨组合(11.82%)、艾蒿(11.16%)、鸡蛋白(5.36%)、树组合(4.48%)、牛奶(4.38%).多种过敏原在不同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地区春、秋季节过敏性疾病人群增多,主要由吸入性过敏原引起.本研究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的IgE抗体分布特征,免疫印迹法过敏原血清学检测简便快捷,可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免疫印迹 IGE抗体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分析
18
作者 陈红儒 黄晓 黄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65-67,共3页
进一步评估并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与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住院申请双抗链DNA抗体滴度检测的标本共计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诊为系统... 进一步评估并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价值与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中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住院申请双抗链DNA抗体滴度检测的标本共计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计95例,确诊为其他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计135例。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阳性/线性免疫印迹法检出阳性患者共94例,占比为40.90%;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阳性/线性免疫印迹法检出阴性患者共57例,占比为24.80%;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阴性/线性免疫印迹法检出阴性患者共42例,占比为18.3%。总符合率方面,阳性结果符合率为69.10%,阴性结果符合率为39.40%。对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95例患者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阳性/线性免疫印迹法检出阴性患者共17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出阴性/线性免疫印迹法检出阳性患者共1例。滴度1:100时,非自身免疫疾病组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组,另2组滴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组高于非自身免疫疾病组;在各个滴度间进行对比,组间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中,单独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均存在漏检的可能性,两种方法具有独特优势,不能相互替代。考虑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偏低的问题,可以尝试联合同步检测,以面向抗核抗体检测提供可靠结果,配合间接免疫荧光法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的联合应用,使临床检测结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间接免疫荧光 线性免疫印迹 检测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阳性常见条带模式与AIDS检出效果的研究
19
作者 吴华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83-85,共3页
研究分析HIV抗体阳性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的常见条带模式以及AIDS检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本单位检测的120例HIV抗体阳性患者资料,均对所有受检者应用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期,并对免疫印迹条带HIV抗体... 研究分析HIV抗体阳性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的常见条带模式以及AIDS检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本单位检测的120例HIV抗体阳性患者资料,均对所有受检者应用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分期,并对免疫印迹条带HIV抗体阳性常见条带模式以及常见条带模式中的AIDS检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见的HIV抗体阳性常见条带模式包括全条带(gp160、Gp120、P66、P55、P51、gp41、P39、P31、P24、P17)占比为12.50%,P39条带缺失占比为45.00%,P55与P39条带缺失占比25.83%,P55、P39以及P17条带缺失占比12.50%,P55、P39以及P17条带缺失占比6.67%,P55、P51、P39条带缺失占比4.17%。全条带模式在 HIV感染早中期的出现频率要高于AIDS期出现频率,比对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55、P39以及P17条带缺失模式在AIDS期的出现频率要高于HIV感染早中期,比对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IV抗体阳性,不同分期患者之间的免疫印迹条带模式有一定差异,而P55、P39以及P17条带缺失模式在AIDS期中的出现频率较高,可作为临床判断AIDS的辅助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HIV抗体阳性 常见条带模式 AIDS检出率
下载PDF
LiCA800光激化学发光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清抗体检测中的评价
20
作者 丁雨 夏文昕 +1 位作者 吴婕 屈晨虹 《当代医学》 202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评价LiCA800光激化学发光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送检的临床血液标本中,符合检测要求并通过LiCA800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结果S/CO≥1的标本53例。... 目的评价LiCA800光激化学发光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送检的临床血液标本中,符合检测要求并通过LiCA800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HIV抗体,结果S/CO≥1的标本53例。以疾控中心反馈的WB结果为HIV抗体检测结果的金标准,分析LiCA800的检测结果。结果LiCA800检测有反应性结果(S/CO≥1)样本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RT方法进行初筛试验:两种初筛方法均为阴性24例,对其余29例初筛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WB抗体确证试验,WB条带阴性6例(11.32%),WB条带不确定7例(13.21%),WB条带阳性16例(30.19%)。WB条带阳性样本的S/CO值在30.31~223.97,S/CO值>100的病例占比75.00%。WB条带阳性样本S/CO值明显高于WB条带不确定、WB结果阴性和ELISA和RT法初筛阴性标本S/C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阳性结果中,gp160、gp120、p24出现率为100.00%,p55出现率较最低为43.75%。结论LiCA800检测血清HIV抗体时阳性符合率不高,仅为30.19%,S/CO值与血清HIV抗体WB确证结果相关,实验人员应对S/CO值和WB结果予以关注,避免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 光激化学发光 免疫印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