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微
1
作者 张宏达 张庭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36期88-91,共4页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身体运动类文化遗产,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对树立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带动民族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以及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基于湘西南地区视角,深度剖析湘西南地区体...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的身体运动类文化遗产,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对树立传统体育文化自信、带动民族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以及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基于湘西南地区视角,深度剖析湘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并论述了湘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湘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对策,包括依托网络时代,拓宽体育非遗宣传渠道;融合生态旅游,打造体育非遗旅游品牌;进入学校教育,培育体育非遗传承力量;联动优势资源,推动体育非遗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南地区 体育非遗 传统文化 传承
下载PDF
湘西南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卫 戴塔根 游先军 《地质与资源》 CAS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湘西南金矿主要有石英大(单)脉型和石英细(网)脉型2类,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火山-沉积含金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地质-遥感成矿特征表明,该区金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除石英脉型金矿外,还应加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找... 湘西南金矿主要有石英大(单)脉型和石英细(网)脉型2类,赋存于新元古界板溪群火山-沉积含金建造中.金矿化严格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地质-遥感成矿特征表明,该区金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除石英脉型金矿外,还应加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的找矿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南 金矿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下载PDF
湘西南高涧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湘滨 戴塔根 何绍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3-662,共10页
湘西南高涧群主要是一套浅变质沉积碎屑岩系。由变质泥岩、板岩和变质粉砂岩组成,原岩颗粒小。变质作用对岩石化学成分没有大的改变,岩石具有相近的风化蚀变指数(平均CIA=75),风化蚀变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白云母-蒙脱石组合。主要化学成... 湘西南高涧群主要是一套浅变质沉积碎屑岩系。由变质泥岩、板岩和变质粉砂岩组成,原岩颗粒小。变质作用对岩石化学成分没有大的改变,岩石具有相近的风化蚀变指数(平均CIA=75),风化蚀变矿物主要为伊利石-白云母-蒙脱石组合。主要化学成分反映沉积物来源于中性和基性火成岩区。浅变质沉积岩中大多数微量元素亏损,元素Cu、Zn、Co、Ti、Cr等在研究区的南部和北部具有相似的共生组合。并且稀上元素的分布模式基本相同,稀土的总量与岩性有关。上述特点显示了高涧群沉积物来源相同,亲石元素共生组合相似;Au、Ag、As、Sb、Sr、Ba等存在一定的分异。Ba/Co比值、Sr/Ba比值和δCe值表明,它是主要在浅深海-深海相还原环境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沉积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湖南 变质作用 风化蚀变指数 稀土元素
下载PDF
湘西南山地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海燕 陈烈 邓培雁 《热带地理》 2004年第1期83-86,96,共5页
通过对以山、云山和南山3山为代表的湘西南山地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现实意义、机遇和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湘西南山地旅游开发区域合作前景广阔,并探讨了区域合作的策略,为湘西南山地旅游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区域合作 生态旅游 湘西南山地
下载PDF
湘西南侗族青少年足型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京琼 皮建辉 张惠春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64,共4页
为了解湘西南侗族青少年足型及其发展趋势 ,按活体测量要求 ,对湖南省通道和靖州侗族自治县 1343名侗族青少年 (7~ 18岁 )的足长、足宽进行了测量 ,并按足宽足长指数进行分类 ,结合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 为了解湘西南侗族青少年足型及其发展趋势 ,按活体测量要求 ,对湖南省通道和靖州侗族自治县 1343名侗族青少年 (7~ 18岁 )的足长、足宽进行了测量 ,并按足宽足长指数进行分类 ,结合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侗族青少年的足长、足宽分别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16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足长与足宽之间存在正相关 ;足型以中间型最多 ;侗族与汉族青少年足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青少年 足型 湘西南
下载PDF
湘西南震旦地层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含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湘滨 戴塔根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2001年第3期40-45,共6页
湘西南震旦系是在“江口裂谷”作用下形成的一套特殊地层。长安组 (长安冰期 )、富禄组 (富禄间冰期 )和洪江组 (洪江冰期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元素组合 (Cu、Pb、Zn、Co、Ni、V、Ti等元素组合正相关 )。他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和主要组合特... 湘西南震旦系是在“江口裂谷”作用下形成的一套特殊地层。长安组 (长安冰期 )、富禄组 (富禄间冰期 )和洪江组 (洪江冰期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元素组合 (Cu、Pb、Zn、Co、Ni、V、Ti等元素组合正相关 )。他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和主要组合特征对基底岩石 (高涧群 )具有继承性。从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 ,元素Ag、As的相关模式基本相同 ,并且与元素Ba的相关模式曲线相似。还反映了大离子半径元素的热沉积的信息。V/Ni比值升高 ,Au、Ag趋向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系 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湘东南瑶岗仙岩体岩石化学特征、成因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健 倪艳军 +1 位作者 柏道远 马铁球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9年第3期12-18,共7页
湘东南燕山早期瑶岗仙岩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SiO2和K2O平均含量分别为75.83%和4.78%,Na2O+K2O平均8.02%,K2O/Na2O比值平均为1.53,Al2O3平均为12.98%。总体属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εNd(t)值为-11.13^-9.13;t2DM为1.70... 湘东南燕山早期瑶岗仙岩体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SiO2和K2O平均含量分别为75.83%和4.78%,Na2O+K2O平均8.02%,K2O/Na2O比值平均为1.53,Al2O3平均为12.98%。总体属弱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εNd(t)值为-11.13^-9.13;t2DM为1.70~1.86Ga,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1.8~2.4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1.7~2.7Ga)相吻合。上述特征表明,瑶岗仙岩体岩浆来源为中地壳结晶基底,属典型S型花岗岩。氧化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反映瑶岗仙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化学特征 后造山 瑶岗仙 湘东南
下载PDF
湘西南金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彭建堂 戴塔根 《湖南地质》 1998年第1期41-44,共4页
作者对湘西南主要的金矿床进行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区金矿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其成矿物质均来自赋矿地层;并探讨了该区基性脉岩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
关键词 金矿床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湘西南
下载PDF
湘西南民间木雕与徽州木雕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汪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虽然湘西南民间木雕和徽州民间木雕都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品木雕中的精品,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受文化传承的差异,两者有着各自突出的特点。同时也因为同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两者也有着相当多的共性。从文化背景、情感表达方... 虽然湘西南民间木雕和徽州民间木雕都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品木雕中的精品,但是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受文化传承的差异,两者有着各自突出的特点。同时也因为同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两者也有着相当多的共性。从文化背景、情感表达方式、技术手法以及材料的使用、雕刻题材以及造型方式等多个角度对湘西南民间木雕和徽州民间木雕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其文化背景和艺术手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对这两者进行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便于人们对这两种木雕精品进行深入了解和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 湘西南 徽州
下载PDF
湘西南地区杂字文献俗字的类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喜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5-60,共6页
《三字杂》《杂字便读》《新增分类杂字》《君莫笑读本》是迄今发现的民国时期流行于湘西南地区的杂字文献。杂字文献具有通俗性,表现在记录语言的文字上,就是广泛运用俗字。这四部杂字文献俗字丰富,可分为简化俗字、繁化俗字、类化俗... 《三字杂》《杂字便读》《新增分类杂字》《君莫笑读本》是迄今发现的民国时期流行于湘西南地区的杂字文献。杂字文献具有通俗性,表现在记录语言的文字上,就是广泛运用俗字。这四部杂字文献俗字丰富,可分为简化俗字、繁化俗字、类化俗字、换旁俗字、易位俗字、变易俗字、借用俗字、新造俗字、避讳俗字等九种类型,其中类化俗字是杂字文献富有特色的俗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南地区 杂字文献 俗字 类化俗字 类型
下载PDF
湘西南-桂北交界地区加里东期基性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安汉 覃小锋 +5 位作者 王宗起 宫江华 黄杰 宋炯 杨文 文件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5,共7页
湘西南-桂北交界地区属于江南造山带(或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关的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但至今还没有加里东期基性岩存在的报道。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湘西南—桂北交界地区首次发... 湘西南-桂北交界地区属于江南造山带(或称之为钦杭结合带)西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有关的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但至今还没有加里东期基性岩存在的报道。采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湘西南—桂北交界地区首次发现的加里东期变辉长辉绿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变辉长辉绿岩形成于(421.9±7.8)Ma,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基性岩的发现及其年龄的确定;并结合区域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结合带(钦杭结合带)西南段可能存在有从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双向洋陆俯冲-碰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加里东期 基性岩 锆石U-PB年代学 湘西南—桂北交界地区
下载PDF
湘西南冬枣引种筛选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旭 周晓勤 王成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73,104,共6页
通过从陕西、山西、山东沾化、浙江义乌引进5个北方枣品种与溆浦鸡蛋枣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历经10年的引种、比对、筛选。从中筛选出品质优良、晚熟、抗性强、产量高的山东沾化冬枣作为湘西南晚熟优质鲜食枣品种。进行了该品种的试验研究... 通过从陕西、山西、山东沾化、浙江义乌引进5个北方枣品种与溆浦鸡蛋枣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历经10年的引种、比对、筛选。从中筛选出品质优良、晚熟、抗性强、产量高的山东沾化冬枣作为湘西南晚熟优质鲜食枣品种。进行了该品种的试验研究,并系统组装了冬枣在湘西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南 冬枣引种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湘西南苗儿山岩体北段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因: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云 郭爱民 +5 位作者 卢友月 田磊 王敬元 周立同 樊晖 罗小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40-1561,共22页
苗儿山岩体位于湘西南与桂北交界处,为由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构成该复式岩体的主体,可划分为六个侵入次。本次通过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第一、第二、第六侵入次的年龄分别为(4... 苗儿山岩体位于湘西南与桂北交界处,为由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加里东期花岗岩构成该复式岩体的主体,可划分为六个侵入次。本次通过锆石LA-ICP-MS测年,获得第一、第二、第六侵入次的年龄分别为(428.1±3.6)Ma、(420.3±3.4)~(421.3±3.2)Ma和(408.3±3.5)Ma。加里东期花岗岩的(^(87)Sr/^(86)Sr)_(i)为0.71765,ε_(Nd)(t)为-9.7,δ^(18)O值为9.8‰,总体属壳源弱过铝-强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碰撞挤压峰期之后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其早期和晚期的源区岩石类型和形成温度有所区别:早期花岗岩的上地壳源区成分较为复杂,不仅存在泥岩,还有砂屑岩和/或变质火成岩,其形成温度较高(>875℃);晚期花岗岩的源岩为上地壳泥岩,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其形成温度较低(<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加里东期 苗儿山岩体 湘西南 地质调查工程 江西省
下载PDF
南岭西段加里东期苗儿山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6
14
作者 柏道远 钟响 +2 位作者 贾朋远 熊雄 黄文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7-423,共17页
苗儿山岩体位于南岭西段,主体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少量印支期和早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具块状构造,由早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晚期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对中期斑... 苗儿山岩体位于南岭西段,主体为加里东期花岗岩,少量印支期和早燕山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具块状构造,由早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晚期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以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对中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晚期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各进行了1个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得到428.5±3.8 Ma、409±4 Ma的年龄值,反映出早志留世末、志留纪末-泥盆纪初2期岩浆事件。中期主体花岗岩具有富硅(SiO2=70.09%~76.59%)、中铝(Al2O3=12.71%~14.72%)、高钾(K2O=4.48%~5.73%)、中碱(Na2O+K2O=7.24%~7.91%)、高ASI(平均1.15)的特点,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主体花岗岩微量元素中Ba、Nb、Sr、P、Ti表现为明显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稀土总量中等(179.8×10-6~270.6×10-6),轻稀土富集[(La/Yb)N=5.07~14.33],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5~0.46)。岩体具有较高的ISr值(0.70660~0.72082)和较低的εNd(t)值(-8.29^-7.94),两阶段Nd模式年龄(t2DM)为1.81~1.84 Ga。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为变质泥质岩和碎屑岩。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岩石。花岗岩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加里东期苗儿山花岗岩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陆内强挤压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压力降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上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并向上侵位。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苗儿山地区在奥陶纪末-志留纪初北流运动和志留纪后期的广西运动中均产生过强烈的陆内挤压和地壳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S型花岗岩 后碰撞构造环境 北流运动 广西运动 苗儿山 湘西南
下载PDF
湘西南印支期五团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背景 被引量:21
15
作者 柏道远 陈必河 +2 位作者 钟响 贾朋远 熊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02-2018,共17页
五团岩体位于湘西南,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具块状构造。用SHRIMP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试,其中9颗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5±4.4)Ma,该年龄被解释为岩体的形... 五团岩体位于湘西南,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具块状构造。用SHRIMP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试,其中9颗锆石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20.5±4.4)Ma,该年龄被解释为岩体的形成年龄,表明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中期。岩石高硅、富铝、高钾、中碱,Si O2含量70.64%~75.32%,平均72.33%;Al2O3含量13.24%~16.37%,平均14.47%;K2O含量4.27%~6.66%,平均5.10%;全碱(Na2O+K2O)含量为6.71%~8.46%,平均7.65%;K2O/Na2O比值为1.54~5.34,平均2.23。ASI值平均为1.24,总体属铁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Ba、Nb、Sr、P、Ti表现为明显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ΣREE含量为84.35~222.90μg/g,平均156.81μg/g;δEu值0.17~0.52,平均0.39;(La/Yb)N值为1.81~17.12,平均10.57。ISr值为0.71813~0.72110,εSr(t)值为193.5~235.6,εNd(t)值为-9.78^-9.70,t2DM为1.78~1.79Ga。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为变质泥质岩和碎屑岩。强过铝花岗岩样品的Al2O3/Ti O2比值大部分小于100。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酸性岩石。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主要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五团岩体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在中三叠世印支运动之后挤压应力相对松弛、深部压力降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下,因地壳增厚而升温的中、上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并向上侵位;此外,深部软流圈上涌和热量的向上传递对五团花岗质岩浆的形成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SHRIMP 地球化学特征 S型花岗岩 后碰撞构造环境 五团 湘西南
下载PDF
南岭西段加里东期越城岭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29
16
作者 柏道远 钟响 +2 位作者 贾朋远 熊雄 黄文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42,共16页
越城岭岩体位于南岭西段,主体为南部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北部为印支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自早至晚依次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中粒斑状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斑状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 越城岭岩体位于南岭西段,主体为南部的加里东期花岗岩,北部为印支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岩自早至晚依次为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细中粒斑状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细粒斑状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东部和西部花岗岩分别具块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岩体西缘尚叠加了燕山期左行走滑-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对中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糜棱岩化)细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各进行了1个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得到(436.6±4.8) Ma、(430.5±4.3) Ma的年龄值,反映花岗岩形成于早志留世晚期。岩石高硅、富铝、高钾、中碱, SiO2含量68.35%~78.10%,平均73.29%;Al2O3含量11.95%~15.55%,平均14.18%; K2O 含量4.12%~5.62%,平均4.95%;全碱(Na2O+K2O)含量为6.18%~8.30%,平均7.58%;K2O/Na2O值在1.36~2.82之间,平均1.94。ASI值1.04~1.66,平均1.23。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大多数样品Ba、Nb、Sr、P、Ti表现为较强烈亏损, 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则相对富集;∑REE含量为50.43~328.81μg/g,平均173.39μg/g;δEu值0.21~0.68,平均为0.40;(La/Yb)N值为0.54~14.04,平均7.93;ISr值为0.71912和0.72415,εSr(t)值为208和279,εNd(t)值为–11.76~–7.80, t2DM为1.80~2.12 Ga。A/MF-C/MF图解显示源岩为泥质岩和碎屑岩。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是陆壳碎屑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岩氧化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指示岩体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加里东期越城岭花岗岩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奥陶纪末—志留纪初的北流运动导致地壳增厚、升温,早志留世中晚期在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减压构造环境下,中、上地壳酸性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并向上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定年 S型花岗岩 北流运动 后碰撞构造环境 越城岭 湘西南
下载PDF
湘西南印支期瓦屋塘岩体年代学、成因与构造环境 被引量:15
17
作者 柏道远 吴能杰 +3 位作者 钟响 贾朋远 熊雄 黄文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5-1091,共17页
瓦屋塘岩体位于湘西南,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少量黑云母花岗闪长岩。2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16.4±2.4 Ma、215.3±3.2 Ma,属晚三叠世。岩石具有富硅(SiO_2=68.39%~77.77%)、富... 瓦屋塘岩体位于湘西南,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少量黑云母花岗闪长岩。2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16.4±2.4 Ma、215.3±3.2 Ma,属晚三叠世。岩石具有富硅(SiO_2=68.39%~77.77%)、富铝(Al_2O_3=12.39%~16.43%)、高钾(K_2O=4.27%~6.02%)、中碱(Na_2O+K_2O=7.08%~8.57%)、高ASI(平均1.19)的特点,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花岗岩类。微量元素中Ba、Nb、Sr、P、Ti表现为明显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相对富集,稀土总量较低(ΣREE=81.72~216.23μg/g),轻稀土富集((La/Yb)_N=1.91~12.18),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09~0.78)。岩体具有较高的I_(Sr)值(0.71061~0.71786)和较低的ε_(Nd)(t)值(–8.63~–4.82),两阶段Nd模式年龄(t_(DM2))为1.38~1.69 Ga。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为泥质岩和碎屑岩。多数样品Al_2O_3/TiO_2〈100,少量〉100。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酸性岩石,并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岩石氧化物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主要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基于上述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瓦屋塘岩体的形成机制为:中三叠世印支运动导致地壳增厚、升温,晚三叠世中期进入挤压应力相对松弛、深部压力降低的后碰撞构造环境,中上地壳岩石减压熔融并向上侵位;此外,软流圈上涌和热量的向上传递可能对瓦屋塘花岗质岩浆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构造环境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强过铝质花岗岩 瓦屋塘 湘西南
下载PDF
从更新到复兴——湘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可婧 何峰 《中外建筑》 2017年第3期58-61,共4页
传统聚落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承载体,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建筑风格,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结构单元。湘南传统村落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特别的地理环境和浓郁的文化传统特色,其保护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且特殊。本文... 传统聚落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承载体,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建筑风格,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结构单元。湘南传统村落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特别的地理环境和浓郁的文化传统特色,其保护与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且特殊。本文从湘南地区地理及人文环境着手,结合传统村落的空间及文化特征,透彻地分析了在城市化和信息化加快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湘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间存在的矛盾和困境;通过走访、调查与研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本文从微观的住宅、中观的建筑肌理、宏观的整体村落格局等三方面,提出了保护的具体措施,并结合"自组织"理论,着重研究了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从更新到复兴"的具体保护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湘南地区 自组织理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湘西南苗儿山岩体北段新元古代晋宁期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7
19
作者 杜云 罗小亚 黄革非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苗儿山岩体位于湘西南与桂北交界处,其北段处于湖南省境内,南段主要位于广西省境内,岩体总出露面积约1 600km2。该岩体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与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 苗儿山岩体位于湘西南与桂北交界处,其北段处于湖南省境内,南段主要位于广西省境内,岩体总出露面积约1 600km2。该岩体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与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晋宁期花岗岩可划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侵入期次,分别对应猫儿界岩体群、谭家坳岩体群和报木坪岩体群,其成岩年龄分别为811.3,(807±11),(806±9)Ma,不同侵入期次间隔时间短,岩浆活动连续,并在空间上具有从北东往南西依次侵入的特点。晋宁期花岗岩经加里东早期动力变质作用后,已经全部变为糜棱岩化花岗岩或花岗质糜棱岩,按化学成分主要属花岗闪长岩。晋宁期花岗岩属铝过饱和的钙碱性酸性花岗岩类,其Al_2O_3含量高,铝饱和度(A/CNK)和铝饱和指数(ASI)均大于1.1,富集Rb、K、Th、U和稀土元素,强烈亏损Ba、Nb、Sr、P、Ti元素,Nb/Ta比值(9.36)较小,显示出地壳物质熔融形成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但其SiO_2质量分数(69.38%)较低,K/Na比值(0.85)小于1,且铁镁质成分TFeO和MgO质量分数(4.04%和2.34%)偏高,与典型的华南壳源花岗岩略有不同,暗示可能有少量幔源物质混入。Rb/Sr-Rb/Ba图解表明晋宁期花岗岩的源岩主要是难熔的低成熟度的砂屑岩。多组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晋宁期花岗岩为与洋壳俯冲有关的岛弧型花岗岩,暗示华南洋俯冲板片的折断和拆沉引发深部地幔上涌致使基底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形成花岗质岩浆活动,同时有少量幔源成分的加入。晋宁期花岗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于郁南运动和北流(崇余)运动之中,反映在加里东早、中期的造山运动中,除了强烈的碰撞挤压作用外,还兼具水平方向的韧性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新元古代 晋宁期 苗儿山岩体 湘西南
下载PDF
湘西南苗儿山岩体北段印支期花岗岩成因:来自地球化学、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云 罗小亚 +3 位作者 黄革非 田磊 王敬元 周立同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7年第3期229-242,共14页
苗儿山岩体北段处于湖南境内,南段主要位于广西境内,岩体总出露面积约1600 km2。该岩体按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与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印支期花岗岩的... 苗儿山岩体北段处于湖南境内,南段主要位于广西境内,岩体总出露面积约1600 km2。该岩体按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与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其中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10.6±1.6 Ma。印支期花岗岩Si O2含量(74.72%)较高,铁镁质成分TFe O和Mg O含量(1.16%和0.24%)低,K/Na比值(1.41)大于1,铝饱和度(A/CNK)大于1,富集Rb、K、Th、U和稀土元素,强烈亏损Ba、Nb、Sr、P、Ti元素,Nb/Ta比值(3.98)、Zr/Hf比值(29.83)及δEu值(0.15)较小。分异指数(92.74)大,固结指数(2.47)。(87Sr/86Sr)i为0.725717,大于大陆地壳(87Sr/86Sr)i平均值0.719,εNd(t)(-10.8)较小。t2DM(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87 Ga。印支期花岗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共同显示其为过铝质壳源S型花岗岩,与典型的华南壳源花岗岩的特征相符。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碰撞挤压峰期之后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构造背景 印支期 苗儿山岩体 湘西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