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寒武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显阳 魏柳斌 +4 位作者 刘宝宪 张雷 郭玮 张建伍 郑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1,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及其周缘形成的寒武系风化壳一直都是该盆地油气勘探重点关注的目标,并取得了重要的油气勘探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快该领域天然气勘探的进程,在系统分析该盆地西南部寒武系风化壳源储配置及圈闭类型的基础...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及其周缘形成的寒武系风化壳一直都是该盆地油气勘探重点关注的目标,并取得了重要的油气勘探突破。为了进一步加快该领域天然气勘探的进程,在系统分析该盆地西南部寒武系风化壳源储配置及圈闭类型的基础上,评价了该盆地西南部寒武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潜力以及有利的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①该盆地内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是主要的气源岩,与寒武系储层形成“上生下储”型源储匹配关系;②寒武系风化壳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以白云岩晶间(溶)孔型及岩溶缝洞型为主,其发育分别受控于颗粒滩沉积微相和风化壳期岩溶作用;③寒武系风化壳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地层圈闭,形成于燕山期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抬升的构造背景,上倾方向存在着岩性及地层遮挡的地质条件,有利于天然气近距离运移与聚集成藏。结论认为,该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东侧环县—正宁地区是寒武系风化壳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中寒武统张夏组及上寒武统三山子组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央古隆起西南部 寒武系 风化壳 气藏形成 岩溶作用 上生下储 岩性—地层圈闭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型古隆起斜坡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演化特征与天然气规模成藏模式 被引量:27
2
作者 杨跃明 王文之 +5 位作者 文龙 罗冰 张旋 陈曦 贾敏 龙虹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7,共10页
继2011年高石1井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近期角探1井又在该古隆起斜坡区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后者灯影组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灯影组的沉积演... 继2011年高石1井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核部高石梯—磨溪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之后,近期角探1井又在该古隆起斜坡区获得天然气勘探重大新发现。为了进一步明确后者灯影组油气勘探的目标和方向,分析了灯影组的沉积演化过程、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探讨了该斜坡区巨厚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灯影组沉积分异作用强,区域构造运动奠定了该区南高北低的沉积古地貌,川中至川北沉积环境由局限向开阔转变,沉积水动力条件较高石梯—磨溪地区更强,其次,在拉张背景下发育的大量同沉积断层控制该区微古地貌,在缓坡背景上形成似阶梯状沉积古地貌,进一步加剧了该区的沉积分异;②储层纵向跨度大,横向受古地貌或同沉积断层控制,蓝藻菌的趋光性促使微古地貌高部位的碳酸盐岩具有更高的沉积速率,古地貌高地的丘滩体厚度更大,低洼区以沉积低能细粒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沉积期内海平面周期性短暂下降,为丘滩体早期溶蚀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晚期台地大范围暴露,在低洼区形成汇水区,侵蚀掉低洼区顶部的储层,残留下致密层,为低部位的丘滩相储层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形成岩性圈闭;④生烃高峰期,该区处于古构造高部位,断裂系统发育,是古油藏聚集的有利区。结论认为,该区较强的沉积分异作用是岩性圈闭发育的主控因素;该古隆起斜坡区在四川盆地生烃高峰期处于古构造高部位,是天然气规模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中古隆起 斜坡区 震旦系灯影组 微生物碳酸盐岩 岩性圈闭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陕北气区的形成与中央古隆起 被引量:10
3
作者 安作相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年第3期150-153,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发现,揭示了盆地古生代的构造格局,陕北气区的形成与中央古隆起有密切关系,中央古隆起控制了气区的烃源条件和油气运移,此外,气区的形成还与其他因素有间接关系,但是,中央古隆起是否存在油气藏,尚待探...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发现,揭示了盆地古生代的构造格局,陕北气区的形成与中央古隆起有密切关系,中央古隆起控制了气区的烃源条件和油气运移,此外,气区的形成还与其他因素有间接关系,但是,中央古隆起是否存在油气藏,尚待探讨,对古隆起的含油气性必须具体地分析研究,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气区 中央古隆起 油气再次运移 石油裂解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