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经典哲学教科书与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
1
作者 孟令蓉 余国强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学习苏联经典哲学教科书掌握分析新形势的理论思维工具,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为逻辑起点,实现认识逻辑从文本逻辑向实践逻辑的转向,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逻辑;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认识论观点和对...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学习苏联经典哲学教科书掌握分析新形势的理论思维工具,以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为逻辑起点,实现认识逻辑从文本逻辑向实践逻辑的转向,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建构逻辑;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认识论观点和对立统一的矛盾论观点,形成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建构的哲学方法;建构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核心话语,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政策话语,及抗日战争战略战术话语为内容的革命话语体系,由此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对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建构的考察,可以镜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经典哲学教科书 中国共产党 革命话语 建构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苏联“专家治国运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樊玉红 万长松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20世纪20年代"专家治国运动"在苏联的兴起主要缘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当时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只能是来自旧政权的资产阶级技术专家,"新经济政策"为提高知识分子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地位提供了... 20世纪20年代"专家治国运动"在苏联的兴起主要缘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在当时能够胜任这一任务的只能是来自旧政权的资产阶级技术专家,"新经济政策"为提高知识分子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地位提供了可能。帕尔钦斯基和恩格迈尔是这场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为了能让工程师在国家恢复和建设中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最终在苏联实现专家治国的目标殚精竭虑。"专家治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局对技术专家的不信任,一系列冤假错案不仅导致国家建设人才匮乏,也使苏联工业化走了不少弯路。如何客观认识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和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苏联"专家治国运动"的兴衰为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彼得·帕尔钦斯基 专家治国论 技术哲学
下载PDF
解读马克思的三种模式——我国理论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探索及我们的新见解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东 王晓红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4,共8页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观点的是三种不同的解读模式:"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以苏解马"的解读模式、"以马解马"的解读模式;在版本结构上应当区分出相对独立的"第四手稿"或"哲学手稿";《手稿》的深层哲学主线是从异化观走向实践观;《手稿》的哲学底蕴可以称之为新唯物主义实践观论纲;《手稿》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创新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马克思 模式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西解马 以苏解马 以马解马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中美苏三国在中国新疆的博弈 被引量:4
4
作者 史宏飞 白建才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7,78,共10页
20世纪40年代,在由二战走向冷战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和中美苏三国角逐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二战期间在中苏争夺中息事宁人,到冷战期间企图扶持新疆地方势力,在新疆建立反苏反共政权,但最终遭... 20世纪40年代,在由二战走向冷战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和中美苏三国角逐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二战期间在中苏争夺中息事宁人,到冷战期间企图扶持新疆地方势力,在新疆建立反苏反共政权,但最终遭到失败,退出新疆;苏联二战期间一度被中国逐出新疆,冷战期间与美国争夺新疆,最终支持中共解放了新疆;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共在这一时期为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最终确保了中国国家的统一和对新疆的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中国 美国 苏联 冷战
下载PDF
20世纪美国的文化渗透与苏联剧变 被引量:10
5
作者 武卉昕 弥沙 《西伯利亚研究》 2010年第5期75-81,共7页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文化渗透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思想源头上推行意识形态弱化论、在文化源头上动摇传统俄语语言规范、在学术研究上推动全球化理论问题研究热潮、在大众生活领域抢占文化生活空间、在国家政治策略上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战略...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文化渗透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思想源头上推行意识形态弱化论、在文化源头上动摇传统俄语语言规范、在学术研究上推动全球化理论问题研究热潮、在大众生活领域抢占文化生活空间、在国家政治策略上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战略,是美国对苏联文化渗透的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其突出特点是形式温和、手段细腻、影响广泛、过程持久、途径便捷、外呼内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美国 苏联
下载PDF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苏联工业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万长松 张引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4-209,共6页
苏联的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大事件,它开辟了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从而实现快速工业化的崭新道路。从历史上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但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面认识苏联工业化,特... 苏联的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大事件,它开辟了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政府的强力干预从而实现快速工业化的崭新道路。从历史上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但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面认识苏联工业化,特别是从苏联技术哲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工业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总结苏联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技术哲学 工业化 技术与社会
下载PDF
努力开拓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边疆 被引量:3
7
作者 易显飞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42-48,共7页
在技术“社会化”与社会“技术化”并行的时代,技术与人类命运已经息息相关。“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愈来愈成为显学,其中分“国别”的技术哲学研究也备受学界关注。《苏联的技术哲学与工业化:历史·经验·启示》... 在技术“社会化”与社会“技术化”并行的时代,技术与人类命运已经息息相关。“技术哲学”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愈来愈成为显学,其中分“国别”的技术哲学研究也备受学界关注。《苏联的技术哲学与工业化:历史·经验·启示》是一部对苏联(俄罗斯)的技术哲学和工业化以及二者之间错综复杂关系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刻分析的学术著作,实现了技术哲学理论研究与工业化应用研究的交叉融合,开拓了技术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边疆。该书对跨越320年以工业化为中心的苏联(俄罗斯)现代化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概括,着重分析了苏联时期,特别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以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经验和教训,是一部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俄罗斯) 技术哲学 工业化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美国分化中苏同盟的核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凌胜利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22,共7页
核武器是影响冷战的重要因素,在美苏互动、联盟关系等方面,核武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苏同盟在冷战期间被美国视为重大威胁,为此采用了"以压促变"的对抗性楔子战略,主要表现为安全施压和经济施压两条路径。核威慑是美国对华... 核武器是影响冷战的重要因素,在美苏互动、联盟关系等方面,核武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苏同盟在冷战期间被美国视为重大威胁,为此采用了"以压促变"的对抗性楔子战略,主要表现为安全施压和经济施压两条路径。核威慑是美国对华安全施压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中国发展核武器的重要原因,通过反事实推理与过程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检验美国核威慑对于分化中苏同盟的作用。核武器具有巨大杀伤力和高度敏感性,对于联盟关系的影响深刻而复杂。中苏核合作与中苏同盟互为影响,中苏在核合作方面存在供需矛盾,苏联对中国发展核武器既援助又限制的态度导致双方在核武器合作方面矛盾不断,成为中苏同盟关系恶化的重要根源。随着中苏同盟关系的恶化,核武器又扮演了重要的助推因素。尽管美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对华核威慑对分化中苏同盟的重要作用,但却产生了巨大的非意图性后果,由此也使得冷战期间核武器在中美苏战略互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武器 中美苏 中苏同盟 楔子战略 核威慑
下载PDF
试析《论十大关系》蕴含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春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4,共4页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论十大关系》就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矛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论十大关系》就是阐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矛盾。经济建设和政权建设问题是《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两条主线;"以苏联为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I处理好"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关系蕴含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十大关系》 以苏联为鉴 科学发展观
下载PDF
人民利益代表的蜕变——苏联共产党在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教训与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立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9,22,共6页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在于曾经作人民利益代表的苏共蜕变成由少数人组成权贵集团,他们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利益实现的全过程看,共产党要真正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利益表达制度...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在于曾经作人民利益代表的苏共蜕变成由少数人组成权贵集团,他们谋取私利,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利益实现的全过程看,共产党要真正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建立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利益表达制度、政治参与制度、监督制约制度。从根本说,只有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改变党的领导高度集权的现象,才能始终保证党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利益 苏联共产党 利益表达制度 政治参与制度 监督制约制度 政治体制
下载PDF
从所有权法向物权法的转型——以“《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完善计划”为向度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建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7-144,共8页
自"前苏联解体"20多年以来,俄罗斯物权立法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权观念,不断地向着传统物权法的类型与体系回归。通过渐次的多级转换,俄罗斯物权立法从"所有权中心主义的物权立法"向"他物权日益凸显的物... 自"前苏联解体"20多年以来,俄罗斯物权立法逐渐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权观念,不断地向着传统物权法的类型与体系回归。通过渐次的多级转换,俄罗斯物权立法从"所有权中心主义的物权立法"向"他物权日益凸显的物权立法"转化。近年来通过"《俄罗斯联邦民法典》完善计划"的实施使之具有了与大陆法系之德国法传统的物权法相类似的体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俄罗斯物权立法 苏联所有权法 苏俄所有权法 俄罗斯联邦民事立法的发展
下载PDF
苏联哲学史范式的生成与反思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惠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85,共7页
苏联哲学史范式是指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苏联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思维方式。作为苏联哲学史范式的斯大林哲学体系,经历了萌芽、雏型、定形、完善的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导论》才最终突破了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有关唯物辩证法... 苏联哲学史范式是指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苏联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哲学思维方式。作为苏联哲学史范式的斯大林哲学体系,经历了萌芽、雏型、定形、完善的阶段,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哲学导论》才最终突破了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有关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应用的问题成为主导苏联哲学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而关于哲学思维与现实生活、政治意识的关系则成为苏联哲学史范式的另一主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哲学史 哲学思维 范式转换 逻辑批判
下载PDF
论苏联哲学体系中的“人学空场”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学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68-73,共6页
萨特认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非人"的哲学,因为它完全将主体的能动性排除在历史进程之外,苏联哲学体系中存在着一块"人学空场"。要想清楚人是什么,就必须先解决人指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即对象指谓的方法... 萨特认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非人"的哲学,因为它完全将主体的能动性排除在历史进程之外,苏联哲学体系中存在着一块"人学空场"。要想清楚人是什么,就必须先解决人指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即对象指谓的方法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苏联哲学界和西方哲学界分歧甚大。实际上,是否存在不是问题,是否同一才是问题。和谐总是和差异相伴的,只有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才可能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学 前苏联 存在主义 文化差异 人本主义
下载PDF
孙慕天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40年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长松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3-57,共5页
孙慕天教授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他初涉这一研究领域,至今整整40载。在国内,他首创"苏联自然科学哲学"这一研究方向,创建了第一个研究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学术共同体;他率先阐发了20世纪60年... 孙慕天教授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他初涉这一研究领域,至今整整40载。在国内,他首创"苏联自然科学哲学"这一研究方向,创建了第一个研究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学术共同体;他率先阐发了20世纪60年代中叶以来,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研究重心由本体论向认识论和科学逻辑转移这一重大变化;他首倡开展比较哲学特别是比较科学哲学研究,并以科学动力学为例,对西方和俄苏科学哲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孙慕天敢为天下先的学术创新精神值得自然辩证法业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慕天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 苏联自然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81-86,共6页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以下简称为马哲形成史)研究预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片面规定了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真理性的维护。前苏联马哲形...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以下简称为马哲形成史)研究预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片面规定了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真理性的维护。前苏联马哲形成史研究虽然在20世纪50至8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囿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僵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以及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意义问题始终没有明确地呈现出来。这不仅影响了前苏联马哲形成史研究学术水平的提升,更妨碍了马哲形成史研究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哲形成史 前苏联 研究意义
下载PDF
从历史哲学到文学——马列文论研究中应该澄清的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祖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92,155,共9页
将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单纯地解释为现实主义文学观,这是前苏联马列文论家的片面解读。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原貌,有必要澄清它的历史哲学视角及其相关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将"美学的"... 将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单纯地解释为现实主义文学观,这是前苏联马列文论家的片面解读。为了恢复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原貌,有必要澄清它的历史哲学视角及其相关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性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恩格斯将"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说成是"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也是其历史哲学用语在文学理论中之应用。此外,澄清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历史视野,还可以帮助我们描绘以"世界文学"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及其主要理论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苏式马列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学观 误读与新解
下载PDF
苏联技术哲学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夜昕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年第7期72-74,共3页
从静态角度分析前苏联时期技术哲学的特色,从动态角度研究前苏联技术哲学与西方技术哲学关系的历史演化,可以看出苏联技术哲学在世界技术哲学界所处的独特地位,也能够描绘和揭示出当今世界技术哲学的整体图景。
关键词 苏联 技术哲学 研究纲领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苏联妇女角色及性别关系变迁——以“妻子运动”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子晖 刘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8-112,共5页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其主要由精英阶层妇女们发起、其他阶层妇女广泛参与,参与者被称为"女性社会活动家"。她们...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苏联兴起了一场广大妇女志愿从事教育、文化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所谓"妻子运动"。其主要由精英阶层妇女们发起、其他阶层妇女广泛参与,参与者被称为"女性社会活动家"。她们举行集会、出版刊物、开展促进社会公益和家庭福祉的各类活动,承担了作为母亲、妻子及"苏维埃新女性"的多重妇女角色。"妻子运动"使广大妇女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逐步实现了独立和解放;也使女性在两性分工合作中的参与范围得到拓展,剩余劳动力得以合理利用,男性工作负担也得以减轻,夫妻彼此能够共同进步,从而调解和重构了性别关系,促进了社会性别观念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妻子运动” 妇女角色 性别关系
下载PDF
对十七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曙豪 《韶关学院学报》 2004年第11期17-21,共5页
十七年文学在精神上是延安文学的延续。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主题上都保留了延安文学的特点。同时,十七年文学也受到苏联文学的深刻影响,这种特点使得十七年文学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从历时的角度来比较,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五四"文... 十七年文学在精神上是延安文学的延续。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主题上都保留了延安文学的特点。同时,十七年文学也受到苏联文学的深刻影响,这种特点使得十七年文学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从历时的角度来比较,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五四"文学,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十七年文学落后于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现代性被解构。而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提法也失妥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疑是集体想像的结果,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延安文学 苏联文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前史”的流变
20
作者 黎学军 蒙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38,共5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前史"指的是1979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源自马克思对自己哲学体系创建的回忆中,途经恩格斯的提炼和放大、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根据时代的精神的解读。在此进程中...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前史"指的是1979年以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源自马克思对自己哲学体系创建的回忆中,途经恩格斯的提炼和放大、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家根据时代的精神的解读。在此进程中,"剧中人"按照自己所处时代精神实践并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后世学者的描述又带着描述者所处时代的精神痕迹,每一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奔泻流淌至我国后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