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苏区红军模范制度建设述论
1
作者 谢庐明 何清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红军模范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时期开展英模表彰的最早实践探索,是人民军队先进模范工作的历史源头,在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央苏区红军模范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必然要求,是红军发展的... 红军模范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时期开展英模表彰的最早实践探索,是人民军队先进模范工作的历史源头,在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央苏区红军模范制度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必然要求,是红军发展的内在要求。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红军模范表彰的指导和实践,红军指战员的积极参与是红军模范制度建立的重要条件。中央苏区红军在建立模范组织、表彰模范个人、宣传模范事迹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促进了“政治建军”和“支部建在连上”思想在红军中的实践,整顿了地方武装,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红军模范制度 政治建军
下载PDF
中央苏区模范支部建设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庐明 干学豪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模范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先进党支部建设的历史源头,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央苏区模范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红军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内在要求,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模范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先进党支部建设的历史源头,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央苏区模范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红军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内在要求,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模范支部的培育和指导,苏区党员的积极参与,是模范支部形成的重要条件。模范支部建设的内容体现在党员教育管理的模范、党员先锋作用发挥的模范、战斗堡垒构建的模范。模范支部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局部执政时期进行党的先进性建设最早实践探索,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红军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红军的政治建军;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促进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保证党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任务的完成,支持苏维埃的革命和建设。在加强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创造第一等工作方面提供了经验启示,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中国共产党 模范支部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吕雪 叶长盛 《江西科学》 2016年第2期245-256,共12页
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SDA分析方法及冷热点分析方法对原中央苏区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区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基于GWR模型深入探讨原中央苏区区域经济差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3年,原... 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泰尔指数、ESDA分析方法及冷热点分析方法对原中央苏区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区域经济发展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并基于GWR模型深入探讨原中央苏区区域经济差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3年,原中央苏区人均GDP从1 207元上升到33 311元,极差、标准差逐年扩大,变异系数先升后降,从1990年的0.555 3增至2013年的0.573 2,泰尔指数从1990年的0.063 2增至2013年的0.107 9,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东西差异显著,区域差异整体呈持续扩大趋势;2)Moran's I指数值由1990年的0.534 4增加到2013年的0.587 3,原中央苏区经济差异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较高的空间集聚性;3)热点区范围由南向北、先扩大后缩小,冷点区范围总体趋向扩大,沿着武夷山脉一线向西北及东南方向大面积集聚;冷点区面积相对较大,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负向增长;4)投资水平对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消费水平、政府支持因素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因素对原中央苏区经济差异驱动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中央苏区 经济差异 空间自相关 GWR模型
下载PDF
论中央苏区“三位一体”儿童教育治理模式的初步实践
4
作者 石玉昌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7-82,共6页
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在极其艰苦的办学条件下,组建了较为完备的教育行政机构,出台了系列教育法规,建设了一批新式学校,编写了大量的教材,用"外引"和"内培"的方式完善师资队伍。这些举措维持、推动了学校教学活... 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府在极其艰苦的办学条件下,组建了较为完备的教育行政机构,出台了系列教育法规,建设了一批新式学校,编写了大量的教材,用"外引"和"内培"的方式完善师资队伍。这些举措维持、推动了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鉴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客家人重视教育尤其是注重家庭教育的做法成为苏区教育的必要补充。活跃的群团组织检验了苏维埃政府的办学成效。中央苏区时期形成了苏维埃政府主导、家庭教育补充、群团组织检阅的"三位一体"的儿童教育模式,可视为"教育治理"的初步实践。这种教育模式启示我们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协调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动员社会力量为教育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儿童教育 治理模式 初步实践
下载PDF
苏区模范:《红色中华》中的才溪形象塑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游海华 《苏区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37-49,共13页
政治宣传与动员工作向来是中共革命的重要一环,而模范塑造和政治引领则是苏区革命时期中共革命动员的重要方法。1932年5月至1934年9月的29个月中,《红色中华》一共刊发了66篇关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的新闻报道。才溪的苏区模范形象,是1933... 政治宣传与动员工作向来是中共革命的重要一环,而模范塑造和政治引领则是苏区革命时期中共革命动员的重要方法。1932年5月至1934年9月的29个月中,《红色中华》一共刊发了66篇关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的新闻报道。才溪的苏区模范形象,是1933年4月以后《红色中华》采用正面报道、专题报道、高频度报道、全方位报道、借用政治权威发声等多种方法逐步塑造成功的,是中共党报性质催生和革命战争需要的产物。《红色中华》的苏区模范塑造和政治引领模式,是局部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现代报纸和大众传播进行政治宣传和革命动员工作的有益尝试,已成为今天中共“宣传口”的传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模范 《红色中华》 才溪形象 塑造 革命动员
下载PDF
从影片《闪闪的红星》看苏区精神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希楠 曲德煊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在"八大样板戏"一统天下的"文化大革命"时代,《闪闪的红星》却在政治和艺术之间达到平衡,成功实现了突围。回顾该片的拍摄过程,重新探索其艺术价值,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红色电影中的苏区精神,也能反观特殊时代的艺术... 在"八大样板戏"一统天下的"文化大革命"时代,《闪闪的红星》却在政治和艺术之间达到平衡,成功实现了突围。回顾该片的拍摄过程,重新探索其艺术价值,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红色电影中的苏区精神,也能反观特殊时代的艺术表现魅力。新世纪拍摄了同题材动画片,通过比较分析,看到了苏区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的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力 样板戏 苏区精神 艺术创新
下载PDF
劳模运动缘起及其在苏区的实践
7
作者 赵薇 《工会理论研究》 2022年第4期48-65,共18页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基本论述为劳动模范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苏联建立后,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应用于国家治理当中,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由此出现,劳模运动开始初步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劳模运动伴随着劳动竞赛的开展,在中央... 马克思关于劳动的基本论述为劳动模范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苏联建立后,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应用于国家治理当中,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由此出现,劳模运动开始初步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劳模运动伴随着劳动竞赛的开展,在中央苏区正式发轫。劳模运动在苏区的实践中形成了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构建适应苏区社会的竞赛体系、初步形成劳动模范标准、建立劳动模范表彰机制等经验。这些经验的取得源自工农民主政权的社会制度基础,党、政与群众组织有力协作的社会支持,以及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的思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劳动竞赛 劳模运动 实践经验
下载PDF
苏区经济合作化的光荣模范——基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考察
8
作者 周雪香 江冰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1-46,共6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临国民党当局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解决劳动力紧缺、剪刀差、谷贱伤农等严峻问题,才溪苏区先后创立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闽西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以及粮食合作社、犁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它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临国民党当局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了解决劳动力紧缺、剪刀差、谷贱伤农等严峻问题,才溪苏区先后创立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闽西苏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以及粮食合作社、犁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它们把全乡的经济生活组织起来,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使才溪得以最大人力、物力支援革命战争,成为“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溪苏区 经济合作化 光荣模范 《才溪乡调查》
下载PDF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初模式及基本特点(1949—1965年)
9
作者 陈磊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64-78,158,共16页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初模式是在1949—1965年间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是照搬苏联模式,而是老解放区高等教育经验的延续,主要表现在:在人才培养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又红又专”劳动者为教育目的,以广大工农群众为教...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初模式是在1949—1965年间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是照搬苏联模式,而是老解放区高等教育经验的延续,主要表现在:在人才培养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又红又专”劳动者为教育目的,以广大工农群众为教育对象;在体制上,实行国家统一办学,高校由教育部与中央有关业务部门对口管理,内部采用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在结构上,以单科性专门学院为主要高校类型,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培养层次。该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向工农大众开门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高等教育工作坚持党的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高等教育模式 老解放区 苏联经验
原文传递
重拾革命遗产:新中国新闻教育的曲折探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向芬 《新闻春秋》 2019年第5期59-69,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创办新型社会主义新闻教育过程中,一度强调苏联模式,并组织翻译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随着院系调整,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有计划的发展。苏共二十大以来一系列国际共产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创办新型社会主义新闻教育过程中,一度强调苏联模式,并组织翻译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随着院系调整,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有计划的发展。苏共二十大以来一系列国际共产主义变局,以及中国反右派斗争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得中共不得不对教条主义、修正主义抱有高度警惕,新闻教育和实践学习苏联模式也随之终结,转而重回老解放区传统。虽然这一段新闻教育历经曲折,但老一代新闻学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或无产阶级新闻学体系总体上始终具有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新闻教育 新闻学 苏联模式 解放区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