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豆菌核病可持续控制技术
被引量:
4
1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5 位作者
刘伟成
李宏宇
刘宝林
白鹏军
赵清阳
张尊贤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经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主推品种抗性差异极显著,北93-313和北92-28较抗病.在菌核病常发区,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的群体微生态不利于菌核病发生.实行豆-麦-麦的种植结构有益于控制菌核病.深翻将使菌核在耕层全层感染,92.73%的菌核分布于5...
经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主推品种抗性差异极显著,北93-313和北92-28较抗病.在菌核病常发区,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的群体微生态不利于菌核病发生.实行豆-麦-麦的种植结构有益于控制菌核病.深翻将使菌核在耕层全层感染,92.73%的菌核分布于5~20 cm土层中.耙茬和深松@耙茬使93.85%和95.04%的菌核分布于0~10 cm土层中.菌核在3 cm土层下几乎不能萌发.近10 a试验表明,将豆-麦-麦的种植结构与耙-松@耙-翻的耕作模式有机结合,可将菌核病控制在5%左右,为菌核病的可持续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可持续控制
种植结构
耕作方式
菌核分布
土传病害
可持续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菌核病可持续控制技术
被引量:
4
1
作者
潘洪玉
席景会
刘伟成
李宏宇
刘宝林
白鹏军
赵清阳
张尊贤
机构
解放军军需大学植物保护教研室
总后嫩江基地生产处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基金
总后军需部资助项目 (需 990 12 4)
文摘
经田间自然抗病性鉴定,主推品种抗性差异极显著,北93-313和北92-28较抗病.在菌核病常发区,大豆垄上双行栽培模式的群体微生态不利于菌核病发生.实行豆-麦-麦的种植结构有益于控制菌核病.深翻将使菌核在耕层全层感染,92.73%的菌核分布于5~20 cm土层中.耙茬和深松@耙茬使93.85%和95.04%的菌核分布于0~10 cm土层中.菌核在3 cm土层下几乎不能萌发.近10 a试验表明,将豆-麦-麦的种植结构与耙-松@耙-翻的耕作模式有机结合,可将菌核病控制在5%左右,为菌核病的可持续控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可持续控制
种植结构
耕作方式
菌核分布
土传病害
可持续防治
Keywords
soybeam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Sustainable control
Planting system
Tilling way
分类号
S435.65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74.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豆菌核病可持续控制技术
潘洪玉
席景会
刘伟成
李宏宇
刘宝林
白鹏军
赵清阳
张尊贤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