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9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浸式演艺的空间生产与价值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波 欧阳钰琳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1,共12页
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沉浸式演艺中的个体在空间中表现为“沉浸在场”这一新型在场方式,基于其形式、内容和作用特征,沉浸式演艺的复合媒介、叙事文本和互动体验这三大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构成介质空间、叙事空间和应答空... 以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沉浸式演艺中的个体在空间中表现为“沉浸在场”这一新型在场方式,基于其形式、内容和作用特征,沉浸式演艺的复合媒介、叙事文本和互动体验这三大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构成介质空间、叙事空间和应答空间“三位一体”的空间生产机制,在个体与空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建构起沉浸式演艺的空间价值,通过场景塑造、合理应用科技激发空间效能,内容表达、彰显空间的文化价值,主题IP培育、构建文化传播话语体系这三方面实现沉浸式演艺的价值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演艺 沉浸式演艺空间 空间生产 价值
下载PDF
基于梅山文化的空间艺术特色在乡土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2
作者 刘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0,共7页
针对湖南古梅山地区乡土食品包装设计现状,从梅山文化的空间艺术中提炼出造型结构特征、装饰元素特征、色彩特征、文化特征,将其解构赋予于乡土食品包装设计中,探索将梅山文化中蕴含的空间艺术精髓与乡土食品包装融合的设计思路与策略,... 针对湖南古梅山地区乡土食品包装设计现状,从梅山文化的空间艺术中提炼出造型结构特征、装饰元素特征、色彩特征、文化特征,将其解构赋予于乡土食品包装设计中,探索将梅山文化中蕴含的空间艺术精髓与乡土食品包装融合的设计思路与策略,提升食品附加值,展现地域特征,提升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乡土食品包装的融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文化 空间艺术 乡土食品 包装设计
下载PDF
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世伟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空间设计已成为图书馆更高质量发展的刚需。论文阐释了图书馆空间设计中的辩证统一观,包括普遍性与独特性、整体观与内外观、专业观与非专业观、静态区与动态区、空间设计功能的无限可能性等,并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十大要素(但不限于)分... 空间设计已成为图书馆更高质量发展的刚需。论文阐释了图书馆空间设计中的辩证统一观,包括普遍性与独特性、整体观与内外观、专业观与非专业观、静态区与动态区、空间设计功能的无限可能性等,并对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十大要素(但不限于)分别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包括宏观维度的城市地标、艺术演绎、文化传承和内外互动,中观维度的专业符号、色材选择和绿色低碳,微观维度的家具设计、灯光照明和安全关怀。论文指出,智慧图书馆新空间设计方案正在成为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图书馆空间设计 图书馆艺术设计 图书馆文化传承 图书馆绿色低碳发展 图书馆家具
下载PDF
沉浸式体验在数字艺术展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白羽 韩嘉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66-268,共3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日渐提升。数字技术运用在了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了公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公众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出现了数字化趋势,沉浸式的观展方式日渐风靡。沉浸式的观看方式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叙...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日渐提升。数字技术运用在了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了公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公众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出现了数字化趋势,沉浸式的观展方式日渐风靡。沉浸式的观看方式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叙事方式,强调观者的感受和能动性,解构了传统艺术的观看与审美方式。这种形式丰富了艺术的表达方式,为观者建构全新的审美体验。文章通过对沉浸式艺术展的解读,并结合经典案例分析其内在特征与目前现状,试图为未来沉浸式艺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体验 艺术展览 虚拟现实 空间
下载PDF
关怀与修复——基于美术馆空间的艺术疗愈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洪图 李思怡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67-269,共3页
美术馆作为城市与公共文化之间的连接,既是有形的物理空间,又是城市重要的精神空间与美学空间。美术馆空间的疗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本身所具有的疗愈性,二是基于美术馆空间所进行的艺术活动所具有的疗愈性。近年来,美术馆的... 美术馆作为城市与公共文化之间的连接,既是有形的物理空间,又是城市重要的精神空间与美学空间。美术馆空间的疗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本身所具有的疗愈性,二是基于美术馆空间所进行的艺术活动所具有的疗愈性。近年来,美术馆的发展正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文章探索了美术馆空间作为疗愈空间的可行性以及疗愈可视化表现,旨在为同类型美术馆艺术疗愈的规划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推进美术馆空间艺术疗愈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拓展美术馆功能的边界,使其发挥疗愈作用并构建公共空间疗愈的柔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疗愈 美术馆空间 疗愈可视化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艺术在数字展示空间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夏 肖思莹 张阔麒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2期98-100,共3页
沉浸式虚拟艺术作为一种新兴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引人入胜的艺术体验。文章通过对虚拟艺术的背景进行分析,从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和多感官体验4方面强调了虚拟艺术在数字展示空间的必要性。从技术实现、艺术表现、领域应用3... 沉浸式虚拟艺术作为一种新兴形式,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引人入胜的艺术体验。文章通过对虚拟艺术的背景进行分析,从沉浸感、交互性、构想性和多感官体验4方面强调了虚拟艺术在数字展示空间的必要性。从技术实现、艺术表现、领域应用3个方面总结了虚拟艺术在数字展示空间的应用状况,最终提出未来虚拟艺术在数字空间展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 虚拟艺术 数字展示空间
下载PDF
艺术博物馆空间的阈限性与社交潜能
7
作者 周术 乔纳森·黑尔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3,共10页
在网络城市公共空间持续阈限和公共生活缺失的现实下,本文以阈限理论为框架,梳理了艺术博物馆从“时间阈限”到“空间阈限”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分别在精神和身体层面的社交潜能。并以三个具有空间阈限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了介... 在网络城市公共空间持续阈限和公共生活缺失的现实下,本文以阈限理论为框架,梳理了艺术博物馆从“时间阈限”到“空间阈限”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分别在精神和身体层面的社交潜能。并以三个具有空间阈限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了介于“结构/反结构”“公共/私密”之间的空间布局和形态特征,指出其设计核心是为了弱化物质空间的存在,从而释放新的社交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空间 阈限性 社交潜能
下载PDF
环境艺术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哲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44-146,共3页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的生活、交往、娱乐场所,其与我国社会公众的生活品质、城市形象存在密切的关联,而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公共空间的生态品质。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美...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的生活、交往、娱乐场所,其与我国社会公众的生活品质、城市形象存在密切的关联,而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公共空间的生态品质。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美学效果和视觉效果、空间利用和功能优化、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影响因素,注重公园和绿地、广场和街道、公共艺术设施等在公共空间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考虑公共空间的使用目的和功能需求等有效措施提升公共空间的创造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公共空间 应用思考
下载PDF
环境媒介与具身交互:艺术疗愈空间的热点与趋势
9
作者 刘毅 谢尘沐 周安迪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在人们情绪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艺术疗愈以其创造性特征和非语言媒介帮助疗愈对象改善心理或身体状态,旨在讨论艺术疗愈空间中的环境媒介与疗愈过程中的具身交互关系、设计实践与价值。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近十年来的重要文... 在人们情绪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艺术疗愈以其创造性特征和非语言媒介帮助疗愈对象改善心理或身体状态,旨在讨论艺术疗愈空间中的环境媒介与疗愈过程中的具身交互关系、设计实践与价值。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近十年来的重要文献,揭示艺术疗愈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索环境媒介在艺术疗愈空间的应用,定义环境媒介的具身性、主体间性、沉浸性特征及三者间的关联;以具身交互理论为线索,结合设计案例分析疗愈空间中环境媒体的具身性实践与作用方式,以期进一步探索结合新兴技术的环境媒介未来在我国的应用发展。艺术疗愈空间的环境媒介能具身地影响疗愈对象的交互行为与认知,提高疗愈的效率和质量。环境媒介与具身交互能增进疗愈过程中的不同主体间的体验共享,并辅助疗愈对象沉浸地参与或融入艺术疗愈;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丰富环境媒介的形式,提高艺术疗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疗愈 疗愈空间 具身交互 环境媒介 视觉艺术
下载PDF
竹·藤·诗的协奏——朝阳区望京阜园景观改造提升
10
作者 李琳 杨晓昇 +2 位作者 梁志豪 武秀军 赵洪满 《城市设计》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阜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核心商业区,原为封闭低效的空地,通过拆除围墙、增设生态景观和艺术元素,该项目不仅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也促进了周边商业活动与社区间的互动。项目采纳了生态低干扰设计策略,保留现有植被,并引入了... 阜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核心商业区,原为封闭低效的空地,通过拆除围墙、增设生态景观和艺术元素,该项目不仅在美化城市环境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也促进了周边商业活动与社区间的互动。项目采纳了生态低干扰设计策略,保留现有植被,并引入了多样化的植物种类,以及在改造过程中使用生态材料,重点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通过鼓励公众参与和构建多方合作机制,阜园的改造不仅实现了社区的共建共享,还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并有效带动了周边商业与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城市环境与社区活力的同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社区参与 绿色空间 文化融合 环境艺术
下载PDF
异空间的想象与传承:新武侠“洞穴”意象研究
11
作者 陈卫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95,共7页
20世纪的中国新武侠作品营造了诸多“洞穴”意象。这类意象别有洞天,充满神秘感,具有空间的隐秘性、时间的悬置性、内涵的传奇性、主题的伦理性等特征,深受道家洞穴信仰、传统隐逸文化、佛家重生观念等的影响。作为江湖空间的一个特殊构... 20世纪的中国新武侠作品营造了诸多“洞穴”意象。这类意象别有洞天,充满神秘感,具有空间的隐秘性、时间的悬置性、内涵的传奇性、主题的伦理性等特征,深受道家洞穴信仰、传统隐逸文化、佛家重生观念等的影响。作为江湖空间的一个特殊构件,小小“洞穴”意味深长,负载着人类心灵进化史中沉淀下来的经验与模式,既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原型在艺术作品中的无意识表达,也是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的空间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武侠 “洞穴”意象 异空间 原型
下载PDF
宋代陈设“用具”与“用器”的关系话语体系
12
作者 韩荣 胡雨萍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3,共7页
宋代是中国古代陈设艺术的转型期,此时陈设空间被系统化规制,功能被逐渐细分。本文从宋代家具与器具的传统范畴中进一步划分出陈设用具与用器,探讨二者在空间感知维度的关系话语体系,凝练陈设规律,拓展宋代陈设固有定式。基于图像与文... 宋代是中国古代陈设艺术的转型期,此时陈设空间被系统化规制,功能被逐渐细分。本文从宋代家具与器具的传统范畴中进一步划分出陈设用具与用器,探讨二者在空间感知维度的关系话语体系,凝练陈设规律,拓展宋代陈设固有定式。基于图像与文本资料的互证,本文对用具与用器所形成的组合关系与结构关系进行二维图像解构与三维空间再塑,发现组合关系中形成了“聚焦性”“界域性”规约,结构关系中出表现“共振”“弹性”特征,共同体现空间连贯性与情感连带性。最终总结出陈设器具组合所透射规律定式,即群体认知主导的拟合定式,空间经验派生的依生定式以及物我感通引向的格物定式。本文不仅回应了宋代美学“精致寓理”的造物观念,更从陈设关系的新式解读中完成了动因式的原理揭示,为当代陈设领域产品设计内涵式、外延式发展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家具 陈设空间 关系话语 造物观念 器具 陈设艺术
下载PDF
苏州园林艺术在当代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应用
13
作者 黄胜英 《丝网印刷》 2024年第9期47-49,共3页
古典园林是苏州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园林艺术在苏州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应用的剖析,不但是对古城历史文化精髓的保护,也能通过新形式、新材料、新科技的转化,使古典园林艺术得到更新应用,更符合现代城市功能需求和审美趋向。
关键词 苏州园林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 更新应用
下载PDF
基于半影区域校正的边缘暗化美术绘画色彩校正方法
14
作者 张军 董千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0期25-28,共4页
由于美术绘画作品受设备性能与环境的影响,色彩发生变化或褪色,以及其边缘暗化情况通常细微,导致无法准确地捕捉和修复绘画作品中的微妙色彩变化。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半影区域校正的边缘暗化美术绘画色彩校正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 由于美术绘画作品受设备性能与环境的影响,色彩发生变化或褪色,以及其边缘暗化情况通常细微,导致无法准确地捕捉和修复绘画作品中的微妙色彩变化。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半影区域校正的边缘暗化美术绘画色彩校正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原始绘画色彩,并在Lab颜色空间内,判断暗化处的偏色情况。采取相应变换函数去除暗化处半影,采取均值方差法使本影区域的色彩分布与原始绘画保持一致。实验表明:从视觉上看所述方法校正后的颜色与原始绘画一致,且均方根误差低于传统方法,鲁棒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颜色空间 半影暗化 本影暗化 均值方差法 美术绘画
下载PDF
新媒体公共艺术中沉浸式设计的探索研究
15
作者 苏威霖 凌杰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当前,前沿科学技术已经涉入人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而新媒体公共艺术的形式也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产生变化。各类新技术新媒介融入传统的媒体艺术当中,产生更多新型的艺术形式,使得观众不局限于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其中成为作品的一部... 当前,前沿科学技术已经涉入人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而新媒体公共艺术的形式也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产生变化。各类新技术新媒介融入传统的媒体艺术当中,产生更多新型的艺术形式,使得观众不局限于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其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文章阐述沉浸式理论,并且在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浪潮中,新媒体公共艺术探究如何合理使用新的技术来加深观众的沉浸感,提出在沉浸式探索当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之上展望新媒体公共艺术沉浸式传播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沉浸式 装置艺术 虚拟空间 数字艺术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城市阅读空间跨界重构——以上海“阅读+演艺”空间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炜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71,共11页
跨界重构是文旅融合背景下阅读空间创新与业态升级的重要路径。上海阅读与演艺的跨界融合已探索出“书店+演艺”“图书馆+演艺”“文化馆阅读空间+演艺”“历史街区阅读空间+演艺”等四类空间模式。文章借鉴共生理论框架分析其生成机制... 跨界重构是文旅融合背景下阅读空间创新与业态升级的重要路径。上海阅读与演艺的跨界融合已探索出“书店+演艺”“图书馆+演艺”“文化馆阅读空间+演艺”“历史街区阅读空间+演艺”等四类空间模式。文章借鉴共生理论框架分析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阅读+演艺”空间是在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协同驱动下,由阅读单元、演艺单元、消费单元的多元主体,基于物理嵌合、社会衔接、场景耦合三位一体的共生介质进行能量交互,并通过经济互利、偏利寄生、培育服务、社会互惠等行为模式与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等结构模式实现空间共生的产物;初步显现出对宏观城市更新、中观文化生态优化、微观文化生产模式转型等的价值意义;下一阶段可通过政策工具引导、共生单元拓展、共生网络构建等措施推动“阅读+”空间的系统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演艺”空间 跨界重构 共生机制
下载PDF
建筑与音乐,空间与时间
17
作者 龚文君 李旭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272-274,共3页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议题在西方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乏学者对其进行讨论与思考,文章通过梳理建筑学科和音乐学科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深入剖析“以空间艺术为主体的建筑”和“以时间艺术为主体的音乐”这二者之间... 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议题在西方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乏学者对其进行讨论与思考,文章通过梳理建筑学科和音乐学科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深入剖析“以空间艺术为主体的建筑”和“以时间艺术为主体的音乐”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创作共性与物质规律。文章旨在通过对二者的客观联系研究,为艺术创作提供多样化的可能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与音乐 时空艺术 艺术创作 学科交叉
下载PDF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思想基础与时代关联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升级了的科学和哲学形成的新世界观的影响,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中的质能一体和时空一体观念。这两大特点从各类艺术特别是绘画中体现出来,后艺术时代的西方绘画,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如何在画中表现虚;二是如何在画中突出时间。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这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西方绘画大家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西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在体现虚实结构之“虚”和突出时空结构之“时”上,与中国和印度的古典绘画既有相同的一面,还有不同的一面,体现了西方对虚和时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自身的历史演进;二是中西印的文化比较。从西方的古今之变和中西印的艺术互鉴,可以更深地体悟西方后艺术时代中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艺术时代 质能一体 时空一体 中西印艺术 艺术互鉴
下载PDF
茶艺空间的设计研究
19
作者 韩卓雅 孙彤彤 《设计》 2024年第8期152-154,共3页
为研究当前传统茶文化中的元素对空间设计的影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出形式与功能统一,并且重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空间设计潮流。分析了随着我国政治不断稳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追... 为研究当前传统茶文化中的元素对空间设计的影响,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出形式与功能统一,并且重视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空间设计潮流。分析了随着我国政治不断稳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人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侧重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与心灵的休憩,同时将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从中提取、应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代的空间设计。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具备可行性。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茶文化元素,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可以提升大众生活水平,优化人们居住环境,激发城市经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 空间设计 吉祥纹样 文化继承与发扬 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下载PDF
黑白灰的空间变奏曲——泰康美术馆空间设计
20
作者 丁歆 秦曙 章明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以泰康集团大厦一、二层裙房的室内空间改造为例,设计尝试探索新的艺术展览模式,突破通常的白盒子展览模式,将现代艺术展示空间同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意蕴相结合,创造与日常生活交互的可能。
关键词 建筑室内改造 艺术空间 多义性 园林意蕴 美术馆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