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scintillation detector for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space proton effective dose
1
作者 Shou-Jie Zhang Xin-Biao Jiang +4 位作者 Da Li Xiao-Ren Yu Liang-Liang Miao Xiao-Jing Song Yan Ma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8-58,共11页
In this study, a scintillation detector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space proton effective dose for astronauts based on the proton effective dose conversion coefficients provided by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 In this study, a scintillation detector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space proton effective dose for astronauts based on the proton effective dose conversion coefficients provided by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 Report No. 116. In the Monte Carlo N-Particle Transport Code X(version 2.6.0) simulation process, by modulating the depth and solid angle of truncated conical holes in an iron shell from lower-energy protons to higher-energy protons, the energy deposited in the scintillator by isotropic protons was 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ive dose, with a maximum relative deviation of 13.28% at thirteen energy points in the energy range of 10–400 MeV. Therefore, the detector can monitor proton effective dose indirectly in real time by measuring the deposited energy. We calibrated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detector at the cobalt source, tested the response of the detector in the energy range of 30–100 MeV in unidirectional proton field, and validated the simul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ive DOSE space proton Scintillation DETECTOR ICRP Report No. 116 DEPOSITED energy
下载PDF
Light and Entanglement Velocities for the Electron and the Proton in Minkowskian Space Require Surface Areas that Approximate the Human Cerebrum: Implications for Excess Correlations
2
作者 Michael A. Persinger Nicolas Rouleau 《Journal of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2016年第2期98-104,共8页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locality and non-locality as well as causality and excess correlation may be related to coupling between increments of space-time or to the total space-time within the universe as a unit. The ...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locality and non-locality as well as causality and excess correlation may be related to coupling between increments of space-time or to the total space-time within the universe as a unit.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s for the latter are the proton and the electron when related by Minkowski’s space-time. When two velocities: light in a vacuum for locality and the “entanglement” velocity based upon parameters that define the universe for non-locality, are considered the two times required to produce identities for the -v<sup>2</sup>t<sup>2</sup> components are frequencies whose energies approximate the neutral hydrogen line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shifts in electron spin direction) and the mass equivalence of a proton. The values for the additional three spatial dimensions required to produce a solution whose square root is not imaginary and greater than zero are within the domains of the surface areas of the human cerebrum. Detailed calculations converge to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energy that represent the electron’s Compton energy and the proton’s mass equivalent may be central to the condition of excess correlation within the cerebral volume. Proton channels within the neuronal cell plasma membranes whose pH-dependent specific currents produce the required magnetic field strengths could be the physical substrates by which excess correlations between brain activities of human subjects separated by non-local distances might occur. If protons are considered as the basic Eddington (number) units of the universe then Mach’s principle that any component of the universe is determined by all of its components may be testable empir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ss Correlation ENTANGLEMENT proton Channels Neutral Hydrogen Wavelength Minkowski space Causality’ Non-Locality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泽胤 万成安 +5 位作者 郑莎 李静波 唐程雄 郭帅 李元锋 陈永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3-438,共6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可以提供较高的功率/能量密度,是未来空间探索最有前途的动力设备之一,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反应物的传输和水管理。气体扩散层(GDL)作为燃料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与燃料电池的质量、水、热和电的多相传输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可以提供较高的功率/能量密度,是未来空间探索最有前途的动力设备之一,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反应物的传输和水管理。气体扩散层(GDL)作为燃料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件,与燃料电池的质量、水、热和电的多相传输紧密相关,是反应物和液态水的主要传输场所。因此,要提高燃料电池性能,合理的气体扩散层的设计至关重要。从提升空间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的角度出发,综述了气体扩散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并介绍了多种改性方法,包括疏水性、结构和新型一体式GDL以及其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为未来空间燃料电池高性能GDL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应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水管理
下载PDF
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被引量:1
4
作者 安琪 张钦和 +7 位作者 仲林 马长军 张瀚月 李军 王思齐 林良杰 田士峰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 imaging,APTw)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病例及影像资料66例。所有患者均行盆腔3.0 T MRI检查,包括轴位T2WI、矢状位T2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3D-APTw序列扫描。在APTw-T2WI融合图像上对肿瘤实质区域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并记录APT值。在APT重建图像上进行肿瘤病灶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选取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复测信度好的影像组学特征(ICC>0.900)。采用递归特征消除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和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分类器构建临床模型、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临床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APTw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癌LVSI的效能高于临床模型(AUC=0.826 vs.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Long检验P<0.05)。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值分别为0.838和0.825。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术前评估LVSI的效能显著高于临床模型和APTw影像组学模型(P均<0.05)。决策曲线显示APTw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APTw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联合临床因素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有望为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血管间隙侵犯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术前预测
下载PDF
不同能量质子辐照CMOS图像传感器的单粒子瞬态效应研究
5
作者 李钰 文林 郭旗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针对空间环境宽能谱质子辐射导致的CMOS图像传感器单粒子效应问题,开展了不同能量质子辐照试验,研究了质子辐照导致CMOS图像传感器单粒子效应的异常现象、图像特征及参数性能变化规律。试验表明,质子辐照主要导致CMOS图像传感器出现明... 针对空间环境宽能谱质子辐射导致的CMOS图像传感器单粒子效应问题,开展了不同能量质子辐照试验,研究了质子辐照导致CMOS图像传感器单粒子效应的异常现象、图像特征及参数性能变化规律。试验表明,质子辐照主要导致CMOS图像传感器出现明显的单粒子瞬态(single event transient,SET)效应现象,包括SET亮斑和亮线。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质子能量、积分时间等变化对SET亮斑覆盖像素情况、信号水平的影响规律,并结合TCAD仿真工具,分析了SET亮斑的产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SET亮斑灰度水平和覆盖像素数目均随辐照质子能量增加而增大;SET亮斑覆盖像素最大灰度值、平均灰度值随CMOS图像传感器积分时间增加而增大,通过调节CMOS图像传感器的积分时间,可以明显改变SET亮斑的特征和器件成像性能;从TCAD软件仿真的微观物理过程获得了SET亮斑随积分时间变化的机制,支持了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研究结果可为CMOS图像传感器空间辐射效应评估、抗辐射加固提供试验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辐照 空间环境 CMOS图像传感器 单粒子效应 瞬态效应
下载PDF
怀柔质子/电子加速器设施典型辐射效应测试及应用进展
6
作者 李宏伟 韩建伟 +7 位作者 蔡明辉 马英起 韩瑞龙 陶孟泽 寇彬 胡紫楠 张龙龙 徐振宇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地面模拟试验是空间辐射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析测试评估和解决航天工程中辐射环境效应问题的关键和重要基础。针对中高轨卫星面临的突出的内部与深层充放电效应问题和空间科学系列卫星中选用的高性能光电部件与高性能科学载... 地面模拟试验是空间辐射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分析测试评估和解决航天工程中辐射环境效应问题的关键和重要基础。针对中高轨卫星面临的突出的内部与深层充放电效应问题和空间科学系列卫星中选用的高性能光电部件与高性能科学载荷面临的空间辐射效应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近年来在怀柔先后建立了怀柔5 MeV电子直线加速器设施和怀柔50 MeV质子回旋加速器设施。本文对上述设施的技术特点和能力指标等进行简单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上述装置开展的典型和特色空间辐射环境效应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环境效应 电子加速器 质子加速器 单粒子效应 充放电效应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MRI研究进展
7
作者 韩赢 孙美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220,234,共6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I)被认为是早期EC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前对于L...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I)被认为是早期EC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前对于LVSI进行准确评估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常规MRI仅能通过形态学对LVSI进行评估,MRI功能序列可以通过定量参数评估LVSI状态。本文介绍了多模态MRI在LVSI评估中展现出的临床价值,旨在通过查阅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多模态MRI评估LVSI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通过多模态MRI评估局灶性或弥漫性LVSI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扩散加权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和扩散峰度成像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被引量:3
8
作者 田士峰 孟醒 +5 位作者 朱雯 李烨 王楠 林良杰 王家正 刘爱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和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评估子宫内膜癌(EC)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EC,其中有LVSI者15例,无LVSI者31例... 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PTw)和扩散峰度成像定量参数评估子宫内膜癌(EC)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2年4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EC,其中有LVSI者15例,无LVSI者31例,术前MR扫描序列包括APTw和扩散峰度成像,经后处理获得APT、平均扩散峰度(MK)和平均扩散系数(MD)图。由2位医师分别测量两组的APT、MK和MD值,检验2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单独及联合评估LVSI的效能,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2位医师测量各参数的一致性良好(ICC>0.75)。有、无LVSIEC的APT、MK和MD值分别为(2.970±0.501)%、(2.534±0.363)%,0.753(0.650,0.775)、0.655(0.484,0.708),和(0.884±0.201)μm^(2)/ms、(0.848±0.207)μm^(2)/ms,有LVSIEC的APT、MK值高于无LVSI者(Z/t=3.367、-2.355,P<0.05),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MK、APT+MK值评估LVSI的AUC分别为0.781、0.716、0.852,两者联合后的AUC高于MK单独的AUC(Z/t=1.998,P=0.046)。结论APTw和扩散峰度成像均可有效评估EC的LVSI,联合应用可提升评估效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下载PDF
激光加速质子束空间电荷力研究
9
作者 朱军高 赵媛 +4 位作者 赖美福 古永力 徐世祥 周沧涛 卢海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26,共8页
激光加速器可以输出具有独特品质的质子束,例如μm尺寸、ps脉冲长度和高峰值电流。强流粒子束的空间电荷力效应较强,对面向应用的束流传输提出了挑战。通过二维PIC模拟研究了激光加速后与质子速度接近的电子的影响。采用椭球模型估算空... 激光加速器可以输出具有独特品质的质子束,例如μm尺寸、ps脉冲长度和高峰值电流。强流粒子束的空间电荷力效应较强,对面向应用的束流传输提出了挑战。通过二维PIC模拟研究了激光加速后与质子速度接近的电子的影响。采用椭球模型估算空间电荷力的影响,比较不同电荷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每束团质子数超过1010后空间电荷力显著影响质子束传输,甚至严重破坏束流品质。空间电荷力的影响在20 ps后显著减弱,离开靶约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速 质子束 空间电荷力 高亮度
下载PDF
天和核心舱高能质子南大西洋异常区方向分布差异分析
10
作者 王春琴 常峥 +3 位作者 张焕新 张珅毅 孙莹 侯东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6-1863,共8页
地球辐射带南大西洋异常区是空间站轨道运行过程中遭遇的最重要的粒子辐射区域,这一区域集中了大量具有强穿透性的高能质子,会显著影响空间站舱内器件的正常工作,危害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地球辐射带南大西洋异常区是空间站轨道运行过程中遭遇的最重要的粒子辐射区域,这一区域集中了大量具有强穿透性的高能质子,会显著影响空间站舱内器件的正常工作,危害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核心舱配置了空间环境监测载荷,可实时获取沿轨高能质子通量监测数据.伴随核心舱姿态变化探测器可监测来自不同入射方向的高能质子,为初步开展异常区高能质子方向分布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核心舱空间环境监测载荷的高能质子方向观测数据,通过重构不同入射方向条件下高能质子SAA(South Atlantic Abnormal)区分布,研究分析不同能量高能质子SAA区方向分布位置边界和方向峰值强度,给出高能质子异常区方向分布的初步结果,弥补利用辐射带模型仅能得到全向辐射结果的不足,为高效规避和应对辐射危害,保障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舱 南大西洋异常区 高能质子 方向分布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高能质子空间传输精确控制
11
作者 申诗雨 杨晓虎 +2 位作者 张国博 赵子琦 马燕云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综合考虑地磁场、高能质子的相对论效应以及同步辐射的影响,建立了质子在空间传输的单粒子运动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利用贝叶斯优化方法,实现给定质子能量下,质子从空间初始点传输到目标点的精确控制方法,获得了出射方向随出射位置的... 综合考虑地磁场、高能质子的相对论效应以及同步辐射的影响,建立了质子在空间传输的单粒子运动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利用贝叶斯优化方法,实现给定质子能量下,质子从空间初始点传输到目标点的精确控制方法,获得了出射方向随出射位置的变化规律,当位置径向角取0°和180°时,位置轴向角的取值不会改变粒子的最优出射方向。研究结果为质子束在空间环境中的长程传输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质子 传输控制 空间传输 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空间质子直接和非直接电离引发单粒子效应的地面等效评估试验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庆奎 王贺 +11 位作者 曹爽 孙毅 罗磊 吕贺 梅博 莫日根 张洪伟 唐民 刘淑芬 韩金华 郭刚 罗尹虹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1-357,共7页
以40 nm和65 nm CMOS工艺SRAM为样品,进行质子辐照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以建立空间质子引起单粒子效应的地面等效评估试验方法。分别进行低能质子直接电离、高能质子核反应和重离子直接电离引起的单粒子翻转试验;根据获得的试验数据,分... 以40 nm和65 nm CMOS工艺SRAM为样品,进行质子辐照单粒子效应试验研究,以建立空间质子引起单粒子效应的地面等效评估试验方法。分别进行低能质子直接电离、高能质子核反应和重离子直接电离引起的单粒子翻转试验;根据获得的试验数据,分析讨论给出空间质子引起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的地面等效评估试验方法:对低能质子直接电离引起的单粒子效应,基于LET等效采用重离子进行试验;对高能质子非直接电离引起的单粒子效应,采用高能质子进行试验;根据地面质子和重离子辐照试验数据,结合空间辐射环境模型,预计由空间质子辐射引起的器件在轨单粒子翻转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器件 空间质子 单粒子效应 单粒子翻转 辐照试验 等效性评估
下载PDF
宇宙高能质子致单粒子翻转率的计算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同权 戴宏毅 +2 位作者 沈永平 张若棋 肖亚斌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通过简化半导体器件灵敏单元 ,计算得到了宇宙高能质子在器件灵敏单元内产生的能量沉积。然后利用地面重离子实验单粒子翻转数据得到的Weibull函数 ,计算了CRRES卫星轨道、 33mm铝屏蔽壳体内几种器件的单粒子翻转率 ,并与已有结果进行... 通过简化半导体器件灵敏单元 ,计算得到了宇宙高能质子在器件灵敏单元内产生的能量沉积。然后利用地面重离子实验单粒子翻转数据得到的Weibull函数 ,计算了CRRES卫星轨道、 33mm铝屏蔽壳体内几种器件的单粒子翻转率 ,并与已有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 单粒子翻转率 计算 高能质子 空间辐射 单粒子翻转 航天器 半导体器件
下载PDF
百太瓦飞秒激光驱动复合靶产生质子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翠明 谷渝秋 +2 位作者 周志坚 洪伟 王剑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在SILEX-I激光装置上实验研究了超强超短激光与Au/CH复合靶相互作用中在靶背法线方向发射的质子束的空间分布特征。保持复合靶前表面的Au厚度不变,质子束流随着后表面的C8H8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质子空间分布呈现环状、成丝和圆盘状... 在SILEX-I激光装置上实验研究了超强超短激光与Au/CH复合靶相互作用中在靶背法线方向发射的质子束的空间分布特征。保持复合靶前表面的Au厚度不变,质子束流随着后表面的C8H8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同时质子空间分布呈现环状、成丝和圆盘状分布。实验没有发现高于2.75MeV的高能质子产生。实验进一步完善了超短超强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超强激光 质子 质子空间分布 质子产额 辐射变色膜片
下载PDF
氧化锌质子辐照效应的SRIM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旭东 程远 +3 位作者 孟惠民 俞宏英 樊自拴 顾鹏飞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利用SRIM-2003软件模拟10~110 keV质子辐照下质子与氧化锌之间的微观交互作用,并计算了质子的能量传递、能量损失、射程以及氧化锌的阻止本领。结果表明,质子与氧化锌之间的交互作用主要源于质子与氧化锌核外电子之间的非弹性碰撞过程... 利用SRIM-2003软件模拟10~110 keV质子辐照下质子与氧化锌之间的微观交互作用,并计算了质子的能量传递、能量损失、射程以及氧化锌的阻止本领。结果表明,质子与氧化锌之间的交互作用主要源于质子与氧化锌核外电子之间的非弹性碰撞过程,氧化锌的辐照损伤以电离效应为主;辐照损伤区主要集中在90~700 nm的射程范围内,10~110 keV质子辐照能够模拟氧化锌在外空间的光学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辐照损伤 电离 质子 外空间应用
下载PDF
低能质子对卫星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冯伟泉 王荣 +2 位作者 丁义刚 曾一兵 刘宇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7,共6页
空间低能质子由于沉积能量在表层对卫星外露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参数有较大影响,文章首次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6种热控涂层进行低能质子辐照试验研究,试件是S781有机白漆、SR107-ZK有机白漆、ACR-1有机白漆、OSR二次表面镜、F46二次表面镜... 空间低能质子由于沉积能量在表层对卫星外露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参数有较大影响,文章首次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6种热控涂层进行低能质子辐照试验研究,试件是S781有机白漆、SR107-ZK有机白漆、ACR-1有机白漆、OSR二次表面镜、F46二次表面镜和Kapton二次表面镜。试验采用能量48keV的质子,在真空条件下累积辐照360h,累计注量达到2×10^(15)p/cm^2。在辐照过程中原位测量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率参数。这些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率参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上升。其中,有机白漆类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率参数上升最快,其次是塑料薄膜类热控涂层(F46二次表面镜和Kapton二次表面镜),最稳定的是玻璃类热控涂层(OSR二次表面镜)。对试验前后试件的SEM分析和XPS分析表明,热控涂层中的颜料结构和聚合物结构在辐照下发生变化,形成不饱和链发色团和色心,使原来透明聚合物和高反射的颜料对太阳光产生吸收,从而引起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参数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涂层 质子辐照 太阳吸收率 空间环境 卫星
下载PDF
中短期任务的太阳质子事件通量预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延美 师立勤 刘四清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6期597-602,共6页
太阳质子事件通量的预测对航天器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和宇航员的出舱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1年以下的中短期航天任务,对太阳活跃年和太阳平静年分别统计了太阳质子事件和大于10 Me V质子事件通量的发生概率,分析得到太阳质子事件通量分布... 太阳质子事件通量的预测对航天器的抗辐射加固设计和宇航员的出舱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1年以下的中短期航天任务,对太阳活跃年和太阳平静年分别统计了太阳质子事件和大于10 Me V质子事件通量的发生概率,分析得到太阳质子事件通量分布基本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了一定置信度下1年以下不同航天任务期内的质子事件通量分布,为执行中短期航天任务提供了太阳质子事件通量预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质子通量 航天任务 预报
下载PDF
65nm工艺SRAM低能质子单粒子翻转错误率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安林 郭刚 +2 位作者 沈东军 刘建成 史淑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6-372,共7页
质子单粒子效应是纳米工艺集成电路空间应用面临的主要辐射问题之一。本文开展了一款商业级65 nm工艺4 M×18 bit随机静态存储器(SRAM)质子单粒子翻转实验研究。针对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使用Space Radiation 7.0程序,预估了... 质子单粒子效应是纳米工艺集成电路空间应用面临的主要辐射问题之一。本文开展了一款商业级65 nm工艺4 M×18 bit随机静态存储器(SRAM)质子单粒子翻转实验研究。针对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使用Space Radiation 7.0程序,预估了低能质子、高能质子和重离子引起的错误率。错误率预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轨道及环境模型下低能质子错误率占总错误率的比例范围为1%~86%,其中太阳质子事件、地球俘获带等环境模型中低能质子单粒子翻转引起的错误率占主导,建议空间应用的元器件对低能质子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单粒子翻转 空间辐射环境 错误率预估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的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蓉 崔延美 +1 位作者 贺晗 王华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15期3649-3654,共6页
应用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预报因子包括黑子面积、磁分型、McIntosh分型、太阳射电流量、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流量。太阳质子事件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质子有无模型和质子峰值流量模型。质子有无... 应用支持向量机和k近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太阳质子事件预报模型。预报因子包括黑子面积、磁分型、McIntosh分型、太阳射电流量、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流量。太阳质子事件模型包括两个子模型:质子有无模型和质子峰值流量模型。质子有无模型能对未来24小时是否发生质子事件给出预报,质子峰值流量模型对已发生的质子事件预报峰值流量等级。用2002年和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模拟预报,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高的报准率,同时显示出活动区位置和软X射线通量是比较敏感的预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耀斑 特征空间 支持向量
下载PDF
星载电子系统高能质子单粒子翻转率计算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玉雄 曹洲 杨世宇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5年第4期192-201,共10页
文章对星栽电子系统空间高能质子单粒子翻转率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13种主要计算质子单粒子翻转率的方法,并对各种算法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比对分析。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实现了高能质子单粒子翻转率计算模型软件化,... 文章对星栽电子系统空间高能质子单粒子翻转率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13种主要计算质子单粒子翻转率的方法,并对各种算法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比对分析。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实现了高能质子单粒子翻转率计算模型软件化,为高能质子单粒子效应加固设计和验证评估提供技术依据。计算了几种典型轨道上的质子单粒子翻转率;在此基础上,与在轨观测数值进行比对分析验证,并分析了质子单粒子翻转率与空间轨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轨道 高能质子 单粒子翻转 单粒子翻转截面 单粒子翻转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