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graphical Vari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Expansion Rate in Coastal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 Danhua HU Yuanman +2 位作者 LIU Miao CHANG Yu SUN Lishu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27-141,共15页
Biological invasion poses a huge threat to ecological security.Spartina alterniflora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979,and its arrival corresponded with negative effects on native ecosystems.To explore geographical va... Biological invasion poses a huge threat to ecological security.Spartina alterniflora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1979,and its arrival corresponded with negative effects on native ecosystems.To explore geographical variation of its expansion rate in coastal China,we selected 43 S.alterniflora sites from Tianjin Coastal New Area to Beihai.The area expansion rate,expansion rate paralleling and vertical to the shoreline were analysed based on Landsat images and field survey in 2015.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and climate data were collected to statistically analys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expansion rate.Results show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alterniflora area expansion rate among different latitude zones(P<0.01),increasing from 6.08%at southern(21°N–23°N)to 19.87% in Bohai Bay(37°N–39°N)along latitude gradient.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ansion rate vertical to shoreline in different latitude zones(P<0.01)with the largest occurring in Bohai Bay(256m/yr,37°N–39°N),and showed an decreasing tendency gradually from north to south.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latitudinal clines in expansion rate paralleling to shoreline were observed.Expansion rate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mean seawater temperature,the lowest seawater temperature,current zonal velocity and meridional velocity and presented a reducing trend as these biotic factors increased;however,the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highest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mean seawater salinity.We identifi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expansion rate and annual mean temperature,the lowest temperature in January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but there was little correlation with annual diurnal difference in temperature an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July.The rapid expansion rate in high-latitude China demonstrated a higher risk of potential invasion in the north;dynamic monitoring and control managemen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soon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ical variation biological invasion spartina alterniflora expansion rate coastal wetlands China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Carbon, Nitrogen, and Sulfur in Coastal Wetlands Dominated by Native and Invasive Plants in the Yan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WAN Siang LIU Xingtu +1 位作者 MOU Xiaojie ZHAO Yongq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2期202-216,共15页
The rapid invasion of the plant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coastal wetland areas can threaten the capacity of their soils to store carbon(C),nitrogen(N),and sulfur(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 The rapid invasion of the plant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coastal wetland areas can threaten the capacity of their soils to store carbon(C),nitrogen(N),and sulfur(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N and S of both soil and(native and invasive)plants in four typical coastal wetlands in the core area of the Yanche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asive S.alterniflora greatly influenced soil properties and increased soil C,N and S storage capacity:the stock(mean±standard error)of soil organic carbon(SOC,(3.56±0.36)kg/m^3),total nitrogen(TN,(0.43±0.02)kg/m^3),and total sulfur(TS,(0.69±0.11)kg/m^3)in the S.alterniflora marsh exceeded those in the adjacent bare mudflat,Suaeda salsa marsh,and Phragmites australis marsh.Because of its greater biomass,plant C((1193.7±133.6)g/m^2),N((18.8±2.4)g/m^2),and S((9.4±1.5)g/m^2)storage of S.alterniflora was also larger than those of co-occurring native plants.More biogenic elements circulated in the soil-plant system of the S.alterniflora marsh,and their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also changed by the S.alterniflora invasion.Soil properties changed by S.alterniflora’s invasion thereby indirectly affected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C,N and S in this wetland ecosystem.The SOC,TN,and TS conten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moisture,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 and bulk density of soil.Together,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alterniflora invasion altered ecosystem processes,resulted in changes in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litter decomposition,and increased the soil C,N and S storage capacity in the invaded ecosystems in comparison to those with native tallgrass communities in the coastal wetlands of 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wetland plant invasion spartina alterniflora SOIL CARBON SOIL NITROGEN SOIL SULFUR
下载PDF
Spatial Variations in Depth-distribution of Trace Metals in Coastal Wetland Sediments from Quanzhou Bay,Fuji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6
3
作者 WANG Aijun CHEN Ji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9年第1期62-68,共7页
Four short cor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oastal wetland of the Quanzhou Bay,Fujian Province,China,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a Mastersizer 2000 for grain size analysis and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 Four short cor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oastal wetland of the Quanzhou Bay,Fujian Province,China,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analyzed with a Mastersizer 2000 for grain size analysis and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ICP-AES) for trace meta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grain siz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wetland sediment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ilt and clay,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edian grain size is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obviously. The results of trace met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wetland sediments mainly originate from terrestrial materials in the Luoy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from contaminants discharged from adjacent rivers in Shuitou area. Th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Luoyangjiang estuary decreased from 1984 to 2004 due to industry transformation,but has increased since 2004 because of the discharge of contaminants to the Jinjiang River and much living sewerage to the bay,and a large number of trace metals are trapped within Spartina alterniflora mar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湿地 金属 颗粒尺寸 泉州湾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物量时空差异的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寿兵 魏思洁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互花米草作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其生物量大小数据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通过收集分析我国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研究数据,得到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物量时、空分异特征及相关分析结果:①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作为C4植物,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其生物量大小数据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通过收集分析我国互花米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研究数据,得到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生物量时、空分异特征及相关分析结果:①互花米草的地上生物量7月至10月较高,4、5月最低;地下生物量6月至10月较高,2月至4月最低,即互花米草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夏秋季较高,春季最低。互花米草生物量的这种季节变化格局可能是由互花米草本身的生命活动规律决定的。②在不同省份、同一省份不同区域和同一区域不同生境,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均存在差异。互花米草生物量的空间差异可能与潮汐作用、纬度差异、根际土壤微生物作用、种群入侵年限和互花米草种类有关。③江苏的地上生物量低于上海、浙江和福建(上海>浙江>福建>江苏),而地下生物量却最高,此外江苏的地下生物量高于本省的地上生物量。这种生物量分配格局可能是由江苏的生长条件不利造成的,互花米草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繁殖来适应逆境环境,并且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可利用的资源是一定的,分配到生殖构件的生物量多,就必然导致分配到营养构件的生物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滨海湿地 互花米草 生物量 时空差异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整治对潮滩湿地防灾功效和沉积动力的影响
5
作者 高翔 王柯萌 +2 位作者 武国相 梁丙臣 张树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6-1596,共11页
互花米草作为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物种,2010年开始爆发式蔓延,2020年面积最大时可超6000 hm2,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自2020年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始大规模的互花米草整治与盐地碱蓬生态修复工作。互花米草具有较强的... 互花米草作为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物种,2010年开始爆发式蔓延,2020年面积最大时可超6000 hm2,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自2020年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始大规模的互花米草整治与盐地碱蓬生态修复工作。互花米草具有较强的消浪、缓流、促淤、固滩能力,短期内、大范围的植被去除,可能导致波流和沉积动力环境的突变。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和考虑植被作用的浪、流、沙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分析了互花米草整治和盐地碱蓬修复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动力过程的影响,重点关注风暴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沉积效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可有效抵御极端风暴潮,最大风暴潮位衰减率可达15 cm/km。互花米草整治将导致湿地防灾减灾能力显著下降,堤前风暴潮峰值可抬升10~30 cm,同时潮间带的泥沙捕集能力大幅下降。受限于植被密度、高度,盐地碱蓬完全修复后湿地衰减风暴潮、捕集泥沙的能力显著低于原互花米草湿地。研究建议,互花米草整治工程应考虑短期内植被去除导致的近岸风暴潮抬升、侵蚀加剧等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盐沼 互花米草 湿地整治 风暴潮
下载PDF
盐城滨海滩涂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组成与结构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钰祺 任玉蓉 +2 位作者 廖安邦 董倩 刘茂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6-2347,共12页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盐城滩涂典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江苏盐城滩涂互花米草、藨草、盐地碱蓬、芦苇及淤泥质光滩5种典型群落为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0—10 cm(表层)...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盐城滩涂典型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以江苏盐城滩涂互花米草、藨草、盐地碱蓬、芦苇及淤泥质光滩5种典型群落为对象,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0—10 cm(表层)、10—30 cm(中层)、30—60 cm(深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几种植物群落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古菌群落结构差异相对较小。光滩与植物群落间,在土壤细菌种类及相对丰度上差异相对较大,互花米草群落与本土植物群落间,在微生物群落的细菌种类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藨草群落土壤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互花米草群落相似,深层与盐地碱蓬、芦苇群落相似。(2)同一群落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差异小于不同群落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差异性;不同群落对应层次间,表深层土壤中五种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中层土壤中五种群落微生物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植物群落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土壤深度;与本土植物群落相比,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主要优势门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小,但部分优势门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改变,微生物群落功能群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土壤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互花米草
下载PDF
中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群落甲烷通量研究的综述
7
作者 魏思洁 王寿兵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0-547,共8页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了解互花米草群落的甲烷通量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净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的总体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具有较强的固碳作用,了解互花米草群落的甲烷通量可为评估互花米草的净碳汇功能提供重要参数。本文分析了我国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的总体特点和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无明显规律且差异较大。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环境因子对CH4排放有综合调控作用,其中很大部分是通过影响土壤中与CH4产生有关的微生物影响CH4通量。(2)互花米草群落CH4通量夏季最高、冬春较低;日通量则处于不规则的波动中,但总体白天通量高于夜晚。CH4通量季节差异与温度、生物量和光照呈正相关,温度影响参与CH4生成的微生物的活性,生物量为CH4产生提供有机质原料,光照则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有机质的合成;日通量差异除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外,最主要还受到潮汐变化的影响。(3)无潮水覆盖时CH4通量远大于有潮水覆盖时。有潮水覆盖时互花米草下部作为CH4排向大气的重要通道受阻,同时CH4被储存于土壤或排放到潮水中,落潮后才进入大气,因此CH4通量更低。(4)刈割会降低CH4通量。互花米草植株为CH4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原料,同时利用通气组织将CH4排放到大气,刈割切断了CH4传输途径并减少了地上生物量,因此降低了CH4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滨海湿地 互花米草 甲烷通量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盐城淤泥质潮滩湿地潮沟系统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宗影 阳佳伶 +3 位作者 刘红玉 李玉凤 张英蕾 吴炎慧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潮沟既是滨海湿地特有的地貌因子,也是输送水分与盐分的重要通道,对植被的生长与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盐城滨海湿地潮沟系统演变的影响,本文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分析... 潮沟既是滨海湿地特有的地貌因子,也是输送水分与盐分的重要通道,对植被的生长与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对盐城滨海湿地潮沟系统演变的影响,本文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分析了1989年至2020年江苏盐城典型淤泥质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沼泽时空变化过程与潮沟系统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互花米草扩张经历了入侵初期的斑块阶段、中期连续带状分布阶段及现状阶段过程,入侵影响的景观类型也从光滩转变为碱蓬沼泽;②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潮沟系统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潮沟平均宽度与长度减小、互花米草内潮沟的数量与分支增多;③潮沟系统的变化与互花米草的平均面积、平均周长等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表明互花米草的入侵是潮沟系统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扩张 潮沟系统 江苏盐城 滨海湿地
下载PDF
联合时间序列相干性和后向散射系数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分类
9
作者 李振今 王志勇 +2 位作者 叶凯乐 刘晓彤 田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57,71,共7页
针对后向散射系数难以完成高精度湿地分类问题,本文以16景VH极化的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源,构建了一种联合时间序列相干性和后向散射系数的分类方法。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后向散射系数和相干性分析,选择互花米草易与其他地物混淆的3个时... 针对后向散射系数难以完成高精度湿地分类问题,本文以16景VH极化的Sentinel-1A影像为数据源,构建了一种联合时间序列相干性和后向散射系数的分类方法。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后向散射系数和相干性分析,选择互花米草易与其他地物混淆的3个时相(6月27日(R)、11月18日(G)、11月30日(B))的后向散射系数图为合成数据源,引入11月18—30日相干图代替11月30日后向散射系数图。采用SVM和随机森林分类器,探究相干性引入前后黄河三角洲湿地分类精度变化。研究表明,相干性引入后,SVM和随机森林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分别提升了3.07%和3.85%,互花米草的分类精度分别提升了9.39%和1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分类 相干性 后向散射系数 黄河三角洲 互花米草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0
作者 张婧怡 刘亮 吴姗姗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4期43-47,共5页
滨海湿地是多水环境共同发育下形成的生态过渡区,对于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互花米草引入我国后逐渐形成入侵种群,受海平面上升、海水富营养化、全球变暖、人为引入与干扰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呈扩散式地增长。梳理了互花米草入侵... 滨海湿地是多水环境共同发育下形成的生态过渡区,对于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互花米草引入我国后逐渐形成入侵种群,受海平面上升、海水富营养化、全球变暖、人为引入与干扰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呈扩散式地增长。梳理了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得出互花米草的入侵改变了原有生境土壤条件,特别是土壤含水量、土壤C、N含量等理化特性,导致植被群落结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不利于维持原有系统生物多样性平衡,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从而威胁生态功能的稳定性。指出了应进一步加强对已有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限制互花米草群落的扩张,提高生态修复工程适宜性,维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滨海湿地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以山东省为例
11
作者 陈方涛 刘国宁 +1 位作者 李秋霞 于亮辰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8期109-113,117,共6页
作为一种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从国外引入我国,用来抵御台风、保滩护岸。互花米草具有广盐性和耐淹性,耐重金属环境,适应性强,在山东省沿海增长十分迅速,在互花米草入侵严重的滩涂上,难以看到本土植物的生存迹象,严重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多... 作为一种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从国外引入我国,用来抵御台风、保滩护岸。互花米草具有广盐性和耐淹性,耐重金属环境,适应性强,在山东省沿海增长十分迅速,在互花米草入侵严重的滩涂上,难以看到本土植物的生存迹象,严重威胁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入侵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必须对其进行治理和控制。2020年,山东省印发《山东省互花米草防治实施方案》,启动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它是全国首个全面启动互花米草联防联控机制的省份。控制互花米草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资源化利用法等,要根据互花米草生长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最大限度地保护渤海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湿地生态环境 入侵 环境影响 治理
下载PDF
温州湾湿地互花米草地下芽功能性状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常宇欢 王福京 杨小兵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4期2-7,共6页
地下芽是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基础,研究其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可为掌握互花米草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处温州湾滨海湿地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地下芽功能性状和环境调控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芽形态性状... 地下芽是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种群扩散的基础,研究其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可为掌握互花米草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处温州湾滨海湿地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地下芽功能性状和环境调控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芽形态性状及生物量均表现为乐清湾>鳌江口>瓯江口,且根茎芽密度、芽长度与直径比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乐清湾与鳌江口湿地地下芽全氮含量及氮磷比较高且两地差异不显著,而瓯江口湿地则显著低于其它两地(P<0.05)。3)土壤含水率是互花米草地下芽形态性状及生物量(解释度为17.8%)、化学计量(解释度为27.4%)的主控因子。维护和控制湿地水环境是沿海地区大范围防治互花米草扩散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滨海湿地 地下芽 功能性状
下载PDF
河北省滦南湿地人工岸线生态修复
13
作者 周建中 王军中 《河北渔业》 2023年第7期30-32,共3页
滦南湿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沿海区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备受国际环保组织关注的省级重要湿地。但是,近年来滦南湿地及附近海域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不断扩增,入侵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造成... 滦南湿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沿海区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备受国际环保组织关注的省级重要湿地。但是,近年来滦南湿地及附近海域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不断扩增,入侵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造成了底栖生物的减少,破坏了鸟类的栖息生境。为此,滦南湿地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采用物理法清除互花米草18.3 hm 2,海堤生态化改造2.7 km。生态监测结果显示,2021年均无互花米草复长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修复前的2020年共观测到鸟类8目17科30属46种,共计26899只次,修复后的2021年共观测到鸟类10目19科34属57种,共计43109只次;鸟类的栖息范围和面积均得到有效提升,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明显的恢复,生态效益指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 滦南 湿地 生态修复 鸟类栖息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14
作者 张鑫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2期49-52,共4页
互花米草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其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湿地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野外调查收集了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入侵程度的互花米草土壤,并测定了土壤绝对含水率、pH值、电导率和容重4种理化指标... 互花米草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其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湿地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野外调查收集了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同入侵程度的互花米草土壤,并测定了土壤绝对含水率、pH值、电导率和容重4种理化指标和总碳含量、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3种养分含量指标,结果表明:就理化性质而言,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绝对含水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影响土壤pH值、电导率和容重;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pH值显著下降,土壤电导率显著升高,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就养分含量而言,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总碳含量、土壤总氮含量和土壤总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影响;完全入侵阶段土壤的总碳含量、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均最高;从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学特征来看,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C/N和土壤N/P均存在显著影响,完全入侵阶段的土壤C/N最大,未入侵阶段和初步入侵阶段的N/P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含量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营养盐与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 被引量:22
15
作者 全为民 李春鞠 +5 位作者 沈盎绿 钱蓓蕾 平仙隐 韩金娣 施利燕 陈亚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324-3331,共8页
测定了崇明东滩湿地盐沼植物和沉积物中TN、TP、重金属Cu、Zn、Pb和Cd的含量,阐明了它们在湿地中的分布与累积特征,评估3种盐沼植物对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并讨论了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海三棱镳草地... 测定了崇明东滩湿地盐沼植物和沉积物中TN、TP、重金属Cu、Zn、Pb和Cd的含量,阐明了它们在湿地中的分布与累积特征,评估3种盐沼植物对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并讨论了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海三棱镳草地上部分的TN、Cu、Pb和Cd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芦苇和互花米草(p<0·01),而地上部分TP和Zn却表现为:海三棱镳草和互花米草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芦苇(p<0·01)。东滩湿地沉积物中TN和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特征为:芦苇带>互花米草带>海三棱镳草带>光滩,即随着高程的增加,沉积物中TN和重金属的含量逐步上升;但沉积物中TP含量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0·06%左右。基于盐沼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估算了3种盐沼植物地上部分的营养盐和重金属库,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地上部分的养分库和重金属库均大于芦苇和海三棱镳草,表明收获互花米草对环境的净化效果最佳,特别对磷的去除效率是最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东滩湿地 养分 重金属 累积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布乃顺 杨骁 +6 位作者 郭昊 杨亚利 赵忆惠 马放 李博 方长明 闫卓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49-3958,共10页
为了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以及入侵至不同潮位对CH_4排放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其可能机制,采用邻近互花米草与土著植物群落相配对的试验设计,在长江口东滩湿地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各设置1条样线.结果表明,与土著植物相... 为了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以及入侵至不同潮位对CH_4排放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其可能机制,采用邻近互花米草与土著植物群落相配对的试验设计,在长江口东滩湿地的高潮滩和低潮滩各设置1条样线.结果表明,与土著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显著增加了长江河口湿地的植物生物量,显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微生物碳和氮含量.高潮滩互花米草群落年均CH_4排放强度为(0.68±0.08)mg/(m^2·h),显著高于芦苇群落(0.21±0.01)mg/(m^2·h),低潮滩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年均CH_4排放速率分别为(8.31±0.50)和(3.93±0.18)mg/(m^2·h),前者显著高于后者.此外,高潮滩互花米草与芦苇群落之间年均CH_4排放强度的差异为(0.47±0.08)mg/(m^2·h),显著低于低潮滩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藨草群落之间年均CH_4排放强度的差异(4.37±0.48)mg/(m^2·h).上述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通过改善CH_4产生所需底物的质和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微生物的量,从而显著增加了长江河口湿地CH_4排放量.互花米草入侵至低潮滩增加的CH_4排放量是互花米草入侵至高潮滩的10倍左右,表明互花米草入侵至长江河口湿地对CH_4排放的影响程度可能会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互花米草入侵至更厌氧的土壤环境可能会对CH_4排放的影响程度更大.本研究可为准确估算互花米草入侵对中国海岸带湿地CH_4排放的影响程度,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海岸带湿地资源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CH4排放 互花米草 长江河口湿地
下载PDF
互花米草对苏北滨海湿地表土有机碳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耀鸿 张富存 +4 位作者 周晓冬 谢晓金 王小巍 李强 雷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1-276,共6页
自互花米草引入苏北滨海湿地后,逐渐替代本土植物盐蒿并形成单一植被的互花米草湿地.选择苏北地区盐蒿湿地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互花米草湿地,采集其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全土和分离的土壤粒径组分中总有机碳及δ13C值,分析湿地土壤有机碳... 自互花米草引入苏北滨海湿地后,逐渐替代本土植物盐蒿并形成单一植被的互花米草湿地.选择苏北地区盐蒿湿地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互花米草湿地,采集其表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全土和分离的土壤粒径组分中总有机碳及δ13C值,分析湿地土壤有机碳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引入盐蒿湿地后,表层土壤有机碳浓度显著增加(增量达70%),且随着互花米草生长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与盐蒿湿地相比,互花米草湿地土壤中大团聚体(>250μm)和微团聚体组分(53~250μm)有机碳浓度均显著增加,而粉粒组分(2~53μm)则无明显变化.互花米草湿地土壤原状土及各粒径组分的δ13C值均明显高于盐蒿土壤,源于互花米草的新碳在各粒径组分中均有分布,但主要富集在大团聚体组分中,占该组分总碳的31%~43%,说明互花米草生长对土壤有机碳浓度增加主要反映在粗粒径组分中,而对粉、黏粒组分则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值 互花米草 滨海湿地 有机碳更新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河口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宝霞 曾从盛 +2 位作者 陈丹 王维奇 张林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5期114-118,共5页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选取芦苇和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根际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芦苇和互花米草0~60 cm根际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5.54和17.16 g/kg,表层...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选取芦苇和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根际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芦苇和互花米草0~60 cm根际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5.54和17.16 g/kg,表层(0~10 cm)有机碳质量分数最大,分别为19.69和22.02 g/kg;芦苇和互花米草0~60 cm根际土壤有机碳储量总和分别为6 794.20和8 231.48 t/km2,芦苇根际土壤有机碳储量在30~40 cm达到最大,而互花米草为0~10 cm有机碳储量最大;互花米草的入侵增加了芦苇湿地根际土壤碳质量分数和储量;2种植物根际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含水量和盐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从闽江河口互花米草入侵的角度提出了管理该湿地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芦苇 互花米草 湿地 入侵 闽江河口湿地
下载PDF
外来种互花米草对中国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32
19
作者 袁红伟 李守中 +1 位作者 郑怀舟 方舟易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互花米草是出于保滩护岸的目的被引入中国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滨海湿地重要的植被,对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介绍了互花米草的基本特征和在中国的引种扩散过程;从生物学条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互花米草是出于保滩护岸的目的被引入中国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滨海湿地重要的植被,对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介绍了互花米草的基本特征和在中国的引种扩散过程;从生物学条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角度分析其在中国的扩散原因;探讨互花米草在中国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评价其对滨海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总体等方面的影响;综诉当前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相应的对策。提出对互花米草生态功能的评价要因时因地进行,关于其生态效益、控制措施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海滨湿地 影响与评价 对策
下载PDF
互花米草对中国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金娥 苏海蓉 +3 位作者 徐杰 黄黄 王国祥 陈建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5-1092,共8页
1979年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被引入中国用于促淤造陆,经过30余年的引种扩张,已经在中国海滨湿地潮间带形成了优势植被,并对中国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产生影响,相关研究包括对土壤有机碳库规模、土壤有机碳库的输入过程、输... 1979年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被引入中国用于促淤造陆,经过30余年的引种扩张,已经在中国海滨湿地潮间带形成了优势植被,并对中国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产生影响,相关研究包括对土壤有机碳库规模、土壤有机碳库的输入过程、输出过程、土壤有机碳组分以及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等方面。文章从以上几方面概述了互花米草对中国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主要结论包括:不同区域互花米草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有差异。互花米草在江苏沿海的光滩及碱蓬(Suaeda salsa)生态系统的扩张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但是远低于其原产地美国的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福建红树林(mangrove)生态系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生态系统的入侵则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互花米草定居扩张总体上促进了盐沼CO_2、CH_4、DMS和CS_2气体排放和卤代烷烃吸收。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有机碳库的效应受到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包括入侵生态系统结构、环境物理因子变化、竞争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互花米草入侵年限等。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扩大研究尺度进行跨区域定位比较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积累动态积累机制研究;土壤有机碳库与植物碳库输入输出耦合关系研究;对土壤碳库能力的变化进行定量综合评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互花米草 海滨湿地 土壤碳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