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a drill energy utilization index for aiding selection of drill machines in surface mines 被引量:1
1
作者 Kumar Suraj Rahul Talreja Murthy V.M.S.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393-399,共7页
Drill machines used in surface mines, particularly in coal, is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poor utilization (around 40%) and low availability (around 60%).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drill selec- t... Drill machines used in surface mines, particularly in coal, is characterized by a very poor utilization (around 40%) and low availability (around 60%).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drill selec- tion methodology and simultaneously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drill cuttings produced and drilling rate achieved. In all 28 blast drilled through were investigated. The drilling was accomplished by 5 different drill machines of Ingersoll-Rand and Revathi working in coal mines of Sonepur Bazari (SECL) and Block-II (BCCL). The drills are Rotary and Rotary Percussive type using tri- cone rock roller bits. Drill cuttings were collected and sieve analysis was done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Rosin Ramler Diagram, coarseness index (CI), mean chip size (d), specific-st trace area (SSA) and charac- terist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for all the holes drilled were plotted. The predictor equation for drill penetration rate established through multiple regressions was found to have a very good correlation with an index of determination of 0.8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rill efficiency. The suggested approach utilises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fter the point of trend reversal and brittleness ratio of the respective bench to arrive at drill energy utilization index (DEUI), for mapping of drill machine to bench, The developed DEU1 can aid in selecting or mapping a right machine to right bench for achieving higher penetration rate and util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ll cutting parameter Coarseness index Mean chip size Specific surface area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s Drill energy ptilization index
下载PDF
Comparative morphological and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of copper powder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electrolysis conditions 被引量:4
2
作者 Nebojsa D. NIKOLIC Ljiljana AVRAMOVIC +3 位作者 Evica R. IVANOVIC Vesna M. MAKSIMOVIC Zvezdana BASCAREVIC Nenad IGNJATOVIC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275-1284,共10页
Production of copper powders by the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under different hydrogen evolution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Copper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ray diffract... Production of copper powders by the potentiostatic electrolysis under different hydrogen evolution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Copper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ray diffraction(XRD),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 and by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SA) of the formed powders. Depending on quantity of hydrogen generated during electrolysis, the two types of particles were formed: dendrites and cauliflower-like particles. The dendrites were formed without, while cauliflower-like particles with the quantity of evolved hydrogen enough to achieve strong effect on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in the near-electrode layer. Although macro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s was very different, they showed similar micro structure. Namely, both types of the particles consisted of smalal agglomerates of approximately spherical Cu grains at the micro level. The existence of the spherical morphology was just responsible for random orientation of Cu crystallites in both types of particles. The SSA of cauliflower-like particles was more than two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dendrites, while their size was considerab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dendritic particles. In this way, the useful benefit of Cu powder formation in the conditions of vigorous hydrogen evolution is sh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YSIS copper particleS specific surface area(SSA)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PSD)
下载PDF
钼粉粒度与比表面积的关系
3
作者 王波 左烨盖 行亚宁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4年第7期18-22,共5页
对钼粉的费氏粒度、粒度分布、颗粒尺寸、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测量,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钼粉的粒度与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钼粉的比表面积与平均粒度成反比例函数关系,颗粒尺寸与实测比表面积规律大致符合理论计算的趋势... 对钼粉的费氏粒度、粒度分布、颗粒尺寸、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测量,并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钼粉的粒度与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钼粉的比表面积与平均粒度成反比例函数关系,颗粒尺寸与实测比表面积规律大致符合理论计算的趋势;当钼粉颗粒形状为球形时,颗粒尺寸越均匀、团聚程度越低,实测的比表面积结果越接近理论计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粉 费氏粒度 微观形貌 粒度分布 比表面积
下载PDF
Unravel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surface properties for purple soil and yellow soil 被引量:2
4
作者 Ying Tang Hang Li +2 位作者 Xinmin Liu Hualing Zhu Rui T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81-89,共9页
Soils contain diverse colloidal particles whose properties are pertinent to ecological and human health, whereas few investigations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se particles. The objective of th... Soils contain diverse colloidal particles whose properties are pertinent to ecological and human health, whereas few investigations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these particl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lucidate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ithin targeted size ranges(i.e. 〉 10, 1-10, 0.5-1, 0.2-0.5 and 〈 0.2 μm) for a purple soil(Entisol) and a yellow soil(Ultisol) using the combined determination method. The mineralogy of corresponding particle-size fractions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We found that up to 80%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85% of the surface charge of the entire soil came from colloidal-sized particles(〈 1 μm), and almost half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urface charge came from the smallest particles(〈 0.2 μm). Vermiculite,illite, montmorillonite and mica dominated in the colloidal-sized particles, of which the smallest particles had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vermiculite and montmorillonite. For a given size fraction, the purple soil had a larg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stronger electrostatic field, and higher surface charge than the yellow soil due to differences in mineralogy.Likewise, the differences in surface properties among the various particle-size fractions can also be ascribed to mineralogy.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il surface properties were essentially determined by the colloidal-sized particles, and the 〈 0.2 μm nanoparticles made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soil properties. The composition of clay minerals within the diverse particle-size fractions could fully explain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surfac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oil colloids surface charge number Specific surface area Clay minerals
原文传递
水泥颗粒变化对性能影响的研究综述
5
作者 崔云鹏 杨启乐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5期26-29,共4页
水泥的颗粒变化对水泥性能有重要影响,水泥生产企业采取提高粉磨细度的方法使水泥性能达标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的颗粒分布、颗粒均匀性、颗粒形貌和堆积状态等对水泥的性能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文中着重分析水泥颗... 水泥的颗粒变化对水泥性能有重要影响,水泥生产企业采取提高粉磨细度的方法使水泥性能达标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的颗粒分布、颗粒均匀性、颗粒形貌和堆积状态等对水泥的性能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文中着重分析水泥颗粒变化与水泥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水泥粒度分布、比表面积、颗粒形状、粉磨时间的影响进行总结,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布 比表面积 颗粒形状 粉磨时间
下载PDF
石灰消化条件对高比表面积Ca(OH)_(2)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闫东杰 赵佳璇 +1 位作者 李灶渊 玉亚 《中国粉体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46-60,共15页
在烟气干法脱硫过程中,由于普通Ca(OH)_(2)比表面积小,孔容和孔径小,导致脱硫效率低,因此制备高比表面积的Ca(OH)_(2)粉体对烟气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消化条件是影响Ca(OH)_(2)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制备高比表面积的Ca(OH)_(2),... 在烟气干法脱硫过程中,由于普通Ca(OH)_(2)比表面积小,孔容和孔径小,导致脱硫效率低,因此制备高比表面积的Ca(OH)_(2)粉体对烟气净化具有重要意义。消化条件是影响Ca(OH)_(2)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制备高比表面积的Ca(OH)_(2),对水与石灰的质量比(水灰比)、消化时间、去离子水的初始温度、生石灰初始粒径、搅拌速度等消化条件进行研究,利用比表面积分析仪、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石灰消化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a(OH)_(2)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疏松多孔及晶粒小的特点,不同的消化条件对Ca(OH)_(2)的性能影响均不同;当水灰比为0.6、消化时间为15min、去离子水的初始温度为90℃、生石灰初始粒径为>75~150μm、搅拌速度为120r/min时,石灰消化产物Ca(OH)_(2)的比表面积为26.990m^(2)/g,比孔容积为0.908cm^(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石灰消化 比表面积 粒度分布
下载PDF
不同细度铁铝酸盐水泥的粒度特征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汪智勇 吴升国 +4 位作者 齐冬有 郑静 张钰 王小可 蒙传刚 《水泥》 CAS 2023年第9期8-13,共6页
采用筛分法、透气法和激光粒度法测试了不同细度铁铝酸盐水泥的颗粒特征参数,并对不同方法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细度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铝酸盐水泥勃氏比表面积与激光粒度法计算比表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采用筛分法、透气法和激光粒度法测试了不同细度铁铝酸盐水泥的颗粒特征参数,并对不同方法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细度对水泥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铝酸盐水泥勃氏比表面积与激光粒度法计算比表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激光粒度法计算筛余与负压筛测定筛余结果之间没有对应关系.不同细度铁铝酸盐水泥颗粒符合RRSB分布,勃氏比表面积与特征粒径与均匀性系数的乘积之间呈幂函数关系.铁铝酸盐水泥凝结时间随细度增加而减小,强度随细度增加而增加,凝结时间及强度与比表面积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铝酸盐水泥 比表面积 颗粒分布 强度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PSZ-3Y粉末的粒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振汉 张玲秀 +2 位作者 林钢 林红 吴亮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用激光衍射法和BET法 (Brunner Emmett TellerMethod)研究了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PSZ 3Y粉末的粒度性能。用喷雾干燥法能制得粒度均匀性好的球状PSZ 3Y粉末。影响粉末粒度的主要因素是料液中 (ZrO2 +Y2 O3)的浓度 ,其次是送料速度。从颗... 用激光衍射法和BET法 (Brunner Emmett TellerMethod)研究了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PSZ 3Y粉末的粒度性能。用喷雾干燥法能制得粒度均匀性好的球状PSZ 3Y粉末。影响粉末粒度的主要因素是料液中 (ZrO2 +Y2 O3)的浓度 ,其次是送料速度。从颗粒形貌图看出 ,颗粒表面布满了裂纹 ,所以这样的粉末经二次处理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 粒度分布 比表面 PSZ-3Y粉末 部分稳定氧化锆
下载PDF
颗粒分布、比表面积、化学组成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双喜 陈益民 +2 位作者 张文生 朱晓燕 秦守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水泥的化学组成、细度决定着水泥的力学性能。根据已有的关于水泥颗粒的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的数学模型,对4个不同水泥厂的水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数据与模型之间没有很好的对应。利用120组数据建立了水泥颗粒的粒度分布与比表面积... 水泥的化学组成、细度决定着水泥的力学性能。根据已有的关于水泥颗粒的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的数学模型,对4个不同水泥厂的水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数据与模型之间没有很好的对应。利用120组数据建立了水泥颗粒的粒度分布与比表面积新的数学模型及28 d抗压强度与4种矿物组成的数学关系式,并把水泥的抗压强度用水泥颗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化学纽成表示出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布 比表面积 化学组成 水泥强度
下载PDF
大同煤的表面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任庚坡 张超群 +1 位作者 姜秀民 于立军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研究了大同煤的表面微观结构及颗粒粒度对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生产的ASAP2020型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颗粒粒度大同煤的低温氮吸附试验.分析表明,大同煤具有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且部分孔为狭缝毛细... 研究了大同煤的表面微观结构及颗粒粒度对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生产的ASAP2020型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颗粒粒度大同煤的低温氮吸附试验.分析表明,大同煤具有连续的完整的孔系统,且部分孔为狭缝毛细孔;孔体积主要由大孔和中孔构成,比表面积主要由小孔和中孔构成;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煤粉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致使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均增大,平均孔直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粒度 比表面积 孔径分布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分解过程氢氧化铝产品粒度变化机理及规律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玉胜 毕诗文 +1 位作者 李文成 杨志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60-2065,共6页
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粒度依然存在着周期性细化现象,严重影响到拜耳法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周期性爆发性细化问题,模拟工业条件对种分过程产品的周期性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氢氧化铝粒度变化的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晶... 在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粒度依然存在着周期性细化现象,严重影响到拜耳法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解决周期性爆发性细化问题,模拟工业条件对种分过程产品的周期性细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氢氧化铝粒度变化的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随晶种量的增加而延长;粒度波动的振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晶种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其它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于分解的晶种粒度分布出现断层造成其分布不平衡,特别是细粒子减少,粗粒子增多,导致种子的比表面积变小,以至于分解后期种子的比表面积小于某一临界值,从而导致产品粒度的爆发性细化。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粒度周期性细化的机理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铝 周期性细化 粒度分布 比表面积 晶种分解
下载PDF
颗粒分布对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笑梅 樊粤明 郭文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7-131,共5页
采用Marsh筒法与净浆流动度法研究了用相同熟料粉磨制得的颗粒分布不同的水泥样品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分别探讨了粉体比表面积、均匀性系数(n)、特征粒径(x′)、堆积孔隙率与相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比表面积、n和堆积空隙率越大,x′越... 采用Marsh筒法与净浆流动度法研究了用相同熟料粉磨制得的颗粒分布不同的水泥样品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分别探讨了粉体比表面积、均匀性系数(n)、特征粒径(x′)、堆积孔隙率与相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样品比表面积、n和堆积空隙率越大,x′越小,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越差;当比表面积与x′相近时,n越大,浆体的流动性越差,饱和点掺量越大或饱和点Marsh时间越长,流动度经时损失越小;随着样品比表面积的增大,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变差;对于n大的样品,比表面积增大对相容性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降低堆积空隙率能使水泥颗粒分布连续而较宽;自身需水性较低的微细粉体有利于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分布 相容性 均匀性系数 比表面积 Marsh时间
下载PDF
破碎后微小煤颗粒分布与破碎功关系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罗甲渊 黄滚 +1 位作者 熊阳涛 张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54-3061,共8页
对突出/非突出原煤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破碎实验,将碎煤分筛后分析粒级分布规律及比表面积与破碎比功之间关系。实验表明:〈0.075 mm煤颗粒所占质量比不多,却占有相当大的表面积;突出煤〈0.075 mm颗粒筛上质量分布服从Gauss分布而非突出... 对突出/非突出原煤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破碎实验,将碎煤分筛后分析粒级分布规律及比表面积与破碎比功之间关系。实验表明:〈0.075 mm煤颗粒所占质量比不多,却占有相当大的表面积;突出煤〈0.075 mm颗粒筛上质量分布服从Gauss分布而非突出煤服从正态分布;在相同块度前提下,比表面积随能量增加而增加;当时间相同能量时,突出煤的比表面积是非突出煤的1-2倍;新增表面积随能量增加呈指数增长,增加的速率却随能量增加而减小。揭示煤材料破碎后粒径分布规律与破碎功之间关系,为煤瓦斯突出过程中能量耗散分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破碎 粒径分布 破碎功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微粒团聚的尺度效应及其分形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洪涛 葛世荣 朱华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29,共4页
利用全自动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乙醇分散液中羟基磷灰石微粒团聚过程中粒径分布、微粒的平均团聚粒径和比表面积随微粒团聚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微粒质量分数对平均团聚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对微粒团聚平均粒径、比表面积及团聚速率... 利用全自动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乙醇分散液中羟基磷灰石微粒团聚过程中粒径分布、微粒的平均团聚粒径和比表面积随微粒团聚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微粒质量分数对平均团聚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对微粒团聚平均粒径、比表面积及团聚速率与微粒质量分数及微粒团聚时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形表征。结果表明:随微粒团聚时间的延长,所测微纳米微粒的最大分布粒径值、最小分布粒径值逐渐增大,分布曲线有逐渐向正态分布发展的趋势;随团聚时间增加,或微粒质量分数的增大,微粒团聚平均粒径逐渐增大,而比表面积逐渐减小,并都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动态平衡;微粒团聚速率分形维数可以客观地描述微粒团聚基本规律,当微粒质量分数一定时,微粒团聚分形维数越大,其团聚速度越大,当微粒团聚分形维数一定时,微粒质量分数越大,团聚速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分布 微粒团聚 分形 比表面积
下载PDF
球磨处理对鲢鱼骨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范露 陈加平 +1 位作者 熊善柏 杨卫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0-73,共4页
以鲢鱼骨为原料,研究球磨处理对鱼骨粉的粒度分布、比表面积、钙提取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随着球磨处理时间延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球磨30h时鱼骨粉平均粒度(Dav)和中位径(D50)最小,分别为9.33μm和7.05μm... 以鲢鱼骨为原料,研究球磨处理对鱼骨粉的粒度分布、比表面积、钙提取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度随着球磨处理时间延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球磨30h时鱼骨粉平均粒度(Dav)和中位径(D50)最小,分别为9.33μm和7.05μm,当球磨处理时间超过30h后继续延长球磨时间则因二次团聚而使粒度增大。而比表面积、钙提取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球磨处理时间延长呈现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球磨30h时鱼骨粉比表面积、钙提取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分别为94314m2/m3、13.96%和42.70mg/g,延长球磨处理时间其值则呈轻微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鱼骨粉 粒度分布 比表面积 钙提取率
下载PDF
混合石英砂粉磨对水泥粒度分布及砂浆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保国 王景然 +1 位作者 李相国 何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6,共4页
采用标准石英砂作为低尺寸石英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粉磨。分析掺不同石英砂粉磨后,水泥的比表面积、密度、45μm和80μm筛余及粒度分布的变化。对粉磨水泥的粒度分布数据进行RRSB拟合,并研究粉磨后水泥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 采用标准石英砂作为低尺寸石英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粉磨。分析掺不同石英砂粉磨后,水泥的比表面积、密度、45μm和80μm筛余及粒度分布的变化。对粉磨水泥的粒度分布数据进行RRSB拟合,并研究粉磨后水泥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石英砂掺量的增加,粉磨水泥密度呈直线减小;比表面积呈现曲线变化。石英砂改善了水泥的颗粒分布情况,粉磨后的水泥粒度分布RRSB拟合情况很好。添加石英砂后,粉磨水泥的砂浆强度均比空白样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砂 粉磨 比表面积 粒度分布 性能
下载PDF
粉煤灰特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平 王选仓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8,共8页
为研究粉煤灰自身特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低温氮吸附等方法,研究了石灰石矿粉和4种粉煤灰的粒度分布、物相组成、孔隙分布和比表面积等技术指标,并采用体积置换的方法制备了对应的沥青混合料,通... 为研究粉煤灰自身特性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低温氮吸附等方法,研究了石灰石矿粉和4种粉煤灰的粒度分布、物相组成、孔隙分布和比表面积等技术指标,并采用体积置换的方法制备了对应的沥青混合料,通过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性能与填料(矿粉和粉煤灰)自身特性的关系。研究表明:粉煤灰密度、粒度分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和比表面积等差异,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粉煤灰密度与粒度分布情况影响沥青混合料设计与级配组成,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影响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则影响粉煤灰与沥青的化学作用关系。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粉煤灰在沥青混料中的微集料效应、微胶结效应和多孔隙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粉煤灰改性沥青混合料 粒度分布 孔隙结构分布 比表面积
下载PDF
粉磨稻壳灰的颗粒特征和团聚现象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宇翼 周国庆 +4 位作者 李锦柱 佘跃心 曹茂柏 苏运河 张恒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92,共4页
稻壳灰的颗粒粒径对其火山灰活性和稻壳灰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显著。为获得粉磨稻壳灰的颗粒特征变化规律,开展了不同粉磨时间、不同存放时间稻壳灰比表面积和粒径分布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状稻壳灰呈蜂窝状多孔结构,导致其具有超高活... 稻壳灰的颗粒粒径对其火山灰活性和稻壳灰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显著。为获得粉磨稻壳灰的颗粒特征变化规律,开展了不同粉磨时间、不同存放时间稻壳灰比表面积和粒径分布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状稻壳灰呈蜂窝状多孔结构,导致其具有超高活性;随着粉磨时间的增加,稻壳灰的比表面积非线性增大并趋于稳定,细颗粒逐渐增多,粗颗粒相应减少;稻壳灰的粉磨过程分为快速粉磨和缓慢粉磨阶段,中粒径D50在快速粉磨阶段迅速下降,而后缓缓降低直至平稳;稻壳灰粉磨后短期存放和长期存放均出现了颗粒团聚现象,短期存放较长期存放的团聚更为明显;粉磨过程引起的静电库仑力、范德华力和极大表面能是稻壳灰粉磨后颗粒团聚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粉磨 比表面积 粒径分布 团聚
下载PDF
TEA和TIPA对水泥粉磨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勇 史才军 +1 位作者 王小刚 贾陆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14-2120,共7页
本文通过对TEA和TIPA两种单体助磨剂进行助磨实验,研究两种单体助磨剂对水泥粉磨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磨物料的比表面积与粉磨时间的平方根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单体助磨剂均能显著提高粉磨效果,主要体现在对水泥比表面积、... 本文通过对TEA和TIPA两种单体助磨剂进行助磨实验,研究两种单体助磨剂对水泥粉磨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磨物料的比表面积与粉磨时间的平方根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两种单体助磨剂均能显著提高粉磨效果,主要体现在对水泥比表面积、颗粒级配及粉磨能耗的改善等方面。加入TEA或TIPA之后,水泥的比表面积大幅提高,粉磨30min时,0.09%掺量的TIPA使水泥的比表面积增加18.8%;对强度发展起关键作用的3—32μm颗粒含量明显增多;通过对比达到相同比表面积所需要粉磨的时间发现,加入助磨剂能够大大缩短粉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助磨剂 比表面积 粒径分布 粉磨能耗
下载PDF
磷渣颗粒级配与磷渣水泥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皮艳灵 程麟 朱成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7-21,31,共6页
将3个工厂的磷渣,按粉磨时间序列处理成若干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配制成一系列磷渣硅酸盐水泥(磷渣掺量均为30%),进行胶砂强度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磷渣各粒径范围颗粒含量与水泥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渣中含磷量不同,... 将3个工厂的磷渣,按粉磨时间序列处理成若干不同颗粒级配的试样,配制成一系列磷渣硅酸盐水泥(磷渣掺量均为30%),进行胶砂强度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磷渣各粒径范围颗粒含量与水泥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磷渣中含磷量不同,磷渣的颗粒分布对水泥各龄期强度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即磷(P2O5)质量分数为3.5%,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强度有削弱作用;磷(P2O5)质量分数为1.44%,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强度有增强作用;磷(P2O5)质量分数为2.64%,粒径<10μm的磷渣颗粒对3d强度有削弱作用,而对28d强度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渣 颗粒级配 强度 灰色关联 比表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