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筋”理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1
作者 钱婷婷 孙培养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1期2261-2266,共6页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医中统称为“筋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来研究基于“经筋”理论治疗此病的发展状况,发现中医中多采用针刺或针刺联合中医的其他治疗方式治疗,此外,也验证了临床多采用的以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的疗效较显著。存在的...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中医中统称为“筋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来研究基于“经筋”理论治疗此病的发展状况,发现中医中多采用针刺或针刺联合中医的其他治疗方式治疗,此外,也验证了临床多采用的以中西医联合方式治疗的疗效较显著。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经筋”理论最早出现时间、没有明确挖掘出其治疗的实质和作用机制等。解决了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经筋”理论的推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动静结合针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2
作者 彭节庆 何宇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998-1001,共4页
目的 观察动静结合针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步态改善情况。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动静结合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三维步态分析时... 目的 观察动静结合针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步态改善情况。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动静结合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的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tinetti步态量表分值。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步行周期、步幅、步宽、步频、摆动时相及总支撑时相)、tinetti步态量表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 <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三维步态分析时空参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动静结合针法及普通电针均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步态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且动静结合针法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电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结合 三维步态分析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普通电针
下载PDF
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梁智跃 周光辉 +3 位作者 杜佳睿 谢淦全 邓嘉威 吴文婷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0期44-47,共4页
目的探究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7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给予... 目的探究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7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针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关节改善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关节恢复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治疗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性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改善患者关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 关节改善情况
下载PDF
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尹中懿 林宇煌 +1 位作者 李长君 陈伟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三亚市中医院治疗的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靳三针疗法)和观察组(56例,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疗法),对比... 目的探讨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三亚市中医院治疗的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靳三针疗法)和观察组(56例,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gl-Meyer评测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和运动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分级及血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ate,Glu)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Glu和GABA水平、FAC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两组在心悸、胸闷等总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阴阳平衡针法联合靳三针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缓解下肢痉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平衡针法 靳三针 脑卒中 下肢痉挛性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解痉平衡针刺法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5
作者 徐慧娟 杨耀忠 王茜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期11-12,16,共3页
目的:分析解痉平衡针刺法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分析解痉平衡针刺法对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宝山区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接受解痉平衡针刺法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和下肢的肢体功能(FMA)、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分级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中使用解痉平衡针刺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协助患者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平衡针刺法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后遗症 康复 中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0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邢雪梅 杨波 +2 位作者 李方 吴疆 王妍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5-597,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指数变化情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指数变化情况。结果: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痉挛指数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康复训练 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及其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49-2351,共3页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颞三针 挛三针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从“络病辨证六要”论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病机证治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婷婷 吕晓东 +3 位作者 庞立健 臧凝子 刘创 刘烨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7期1216-1218,1234,共4页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为临床难治性疾病,该病属"筋痹"范畴,从络治痹具有一定优势,该病符合络病发病特点,因此可以从络病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吴以岭院士提出络病辨证六要,认为络病辨证应从辨发病因素、辨病程久暂、辨阴阳表里、辨...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为临床难治性疾病,该病属"筋痹"范畴,从络治痹具有一定优势,该病符合络病发病特点,因此可以从络病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吴以岭院士提出络病辨证六要,认为络病辨证应从辨发病因素、辨病程久暂、辨阴阳表里、辨寒热虚实、辨气病血病、辨络形络色6个方面进行。本文从这6个方面出发,分析探讨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络病病机,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络病辨证 筋痹 通络
下载PDF
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武平 梁繁荣 +2 位作者 杨玲 罗伦 李安宏 《针灸临床杂志》 2009年第6期8-10,5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疗效,寻找临床治疗的较好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疗效,寻找临床治疗的较好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为64.7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急性期入组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恢复期入组患者,针刺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且早期针刺介入治疗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肢体痉挛 针刺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顾陈长 石艳 陈士云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6期55-57,共3页
目的:比较蜡疗、火针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30例)、火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目的:比较蜡疗、火针治疗以及联合应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蜡疗组(30例)、火针组(30例)、联合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对患者上肢肌张力、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蜡疗配合火针组MAS评分低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FMA评分、BI评分高于蜡疗组和火针组(P<0.01);蜡疗组FMA评分高于火针组(P<0.05)。蜡疗配合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蜡疗组的83.3%和火针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蜡疗配合火针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优于单纯蜡疗、单纯火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 蜡疗 火针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 被引量:20
11
作者 鞠露 任超 +3 位作者 陈士炯 倪凌雁 王诗波 吴晓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4期628-634,共7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上从建库至2020年5月5日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上从建库至2020年5月5日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针灸处方,利用SPSS 24.0、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36篇。治疗方法频次最高的是针刺,其次是针刺+康复锻炼。频次应用较高的腧穴:主穴是合谷、三阴交、肩髃等,配穴是丰隆、太溪、太冲等。用穴频次较高的经脉:主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经穴等,配穴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经穴等。用穴频次较高的部位:主、配穴均是下肢、上肢、头颈部等。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主穴是合谷-曲池,配穴是太冲-丰隆、太溪-丰隆;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主穴是三阴交-阴陵泉,配穴是地仓-颊车。聚类分析:主穴分为2类,尺泽、极泉、内关、三阴交、阴陵泉、照海、大陵、血海为第一类,合谷、曲池、外关、肩髃、手三里、阳陵泉、足三里为第二类;配穴分为3类,丰隆、太冲、太溪、气海、内庭、血海、风池、足三里为第一类,地仓、颊车、廉泉为第二类,合谷、丘墟、肩髃、曲池为第三类。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以阳经选穴为主,尤其是手、足阳明经,阳经或者阴经取穴大多单独使用,取穴部位多是四肢。主穴多选用特定穴,应用最多的是合穴,其次为交会穴、八脉交会穴、络穴,且多位于拮抗肌(群)肌腹或肌腱之间。配穴多是辨证取穴、随症取穴及按部位取穴,而辨证取穴多从风、痰、虚致病因素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腧穴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经筋理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郑蒙 俞晓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39-42,共4页
从经筋的释义、生理作用、病理表现,经筋与卫气、大脑的关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与经筋病的关系,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康复的原则、方法等角度,阐述经筋理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筋理论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BOBATH疗法
下载PDF
从筋论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探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席志远 周鸿飞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9期24-26,共3页
笔者通过研究筋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医家的论述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筋有着连接并约束关节,主持运动的功能,生理上与肝、肾、脾等脏腑及十二正经联系密切。当其在感受外邪,或体质虚弱,或过度劳损,或脏腑疾病,或饮食不节,或情志所伤,... 笔者通过研究筋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医家的论述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筋有着连接并约束关节,主持运动的功能,生理上与肝、肾、脾等脏腑及十二正经联系密切。当其在感受外邪,或体质虚弱,或过度劳损,或脏腑疾病,或饮食不节,或情志所伤,或失治误治等致病因素影响时,筋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形成筋病,筋病主要有筋急与筋纵两种状态。笔者发现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筋急极为相似,所以笔者认为筋急的致病因素应当同样适用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在解除致病因素,使筋脉恢复濡养之后,其病理状态会得到改善。且有笔者的临床经验及诸多临床案例对笔者观点有着很好的支持。因此,笔者认为医者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时,可以“扶正祛邪,舒筋缓急”为治疗原则,准确辨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祛除致病因素,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筋急 致病因素 治疗原则
下载PDF
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季樾 张连城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第7期78-79,共2页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肢体和行为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常引发焦虑、抑郁等社会心理问题。因此改善患者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帮助其回归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通过中医特色火针疗法结...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后常见的肢体和行为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常引发焦虑、抑郁等社会心理问题。因此改善患者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帮助其回归家庭、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通过中医特色火针疗法结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温通气血、解痉止挛以促进肢体功能状态恢复,颇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芍药甘草汤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头针疗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 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头针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循经取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 目的探讨头针疗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效果。方法 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头针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循经取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4.50±0.28)、(4.11±0.25)、(4.24±0.68)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6±0.23)、(3.41±0.14)、(3.25±0.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取头针疗法联合循经取穴的方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疗法 循经取穴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针刺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鞠露 任超 +4 位作者 倪凌雁 邓爱华 章喆 李婧 郑学峰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1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本院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针刺疗法 盐酸乙哌立松片 肌张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金宝 陈晓英 邱雪娜 《基层中医药》 2022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针刺跷脉穴位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020.1-2021.8),随机分成对照(盐酸替扎尼定片)和观察(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法)2组,每组50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Ashwort...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针刺跷脉穴位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020.1-2021.8),随机分成对照(盐酸替扎尼定片)和观察(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法)2组,每组50例。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CSI、MAS、综合康复效果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及BI指标、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疾病治疗中应用针刺跷脉穴位治疗方法,疾病康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针刺跷脉穴位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肌张力
下载PDF
灵龟八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晏杰 毛楠 杨亚龙 《大众科技》 2019年第7期85-86,123,共3页
目的:研究灵龟八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及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辩证后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之前运用灵龟八法开穴,以Fugl-Meyer评定量表和Ash... 目的:研究灵龟八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及诊断标准的90例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辩证后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常规针刺之前运用灵龟八法开穴,以Fugl-Meyer评定量表和Ashworth痉挛量表为参考标准,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量表数值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77.7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的数值结果分析显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优于常规针刺,并可改善患者痉挛状态,缓解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针刺 灵龟八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雷新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PN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应用PN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可有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解痉振瘫汤联合穴位刺络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薛大伦 冯琬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4期134-135,共2页
目的观察解痉振瘫汤联合穴位刺络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解痉振瘫汤并穴位刺络治疗,... 目的观察解痉振瘫汤联合穴位刺络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肌痉挛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解痉振瘫汤并穴位刺络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解痉振瘫汤联合穴位刺络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肌痉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痉振瘫汤 穴位刺络 脑卒中偏瘫 肢体肌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