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 in cerebral palsy spasticity-a newly established operative technique in Sloveni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Tomaz Velnar Peter Spazzapan +2 位作者 Zoran Rodi Natasa Kos Roman Bosnjak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10期1133-1141,共9页
BACKGROUND Spasticity affects a large number of children,mainly in the setting of cerebral palsy,however,only a few paediatric neurosurgeons deal with this problem.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until 1979,when F... BACKGROUND Spasticity affects a large number of children,mainly in the setting of cerebral palsy,however,only a few paediatric neurosurgeons deal with this problem.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fact that until 1979,when Fasano has published the first series of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neurosurgeons were able to provide such children only a modest help.The therapy of spasticity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since then.Today,peroral drugs,intramuscular and intrathecal medicines are available,that may limit the effects of the disease.In addition,surgical treatment is gaining importance,appearing in the form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peripheral nerve procedures and SDR.All these options offer the affected children good opportunitie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CASE SUMMARY A 15-year old boy is presented that was surgically treated for spasticity as a result of cerebral palsy.Laminotomy at L1 level was performed and L1 to S1 nerve roots were isolated and divided in smaller fascicles.Then,the SDR was made.CONCLUSION We describe a patient report and surgical technique of SDR that was performed in Slovenia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palsy spasticITY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 Oper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Combination of selectiv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hizotomy with orthomorphy stage II in treating severe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2
作者 彭仲双 李树民 +4 位作者 尹庆水 权日 郑伟雄 叶为华 周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6期2499-2499,共1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eral design and practice instages of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al pals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electiv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hizotomy with orthomorphy stage II of the lower extremiti... Objective To study the general design and practice instages of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cerebral pals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electiv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hizotomy with orthomorphy stage II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disability of the cases, calculate the expectant value and design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stages before selectiv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hizotomy orthomorphy, force line recovering , extremities banlancing, joints stabilization and muscle force rebuilding. Result After treatment in stages the 15 children of cerebral palsy could walk without support. Conclusion It’s most important to practic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perations in order in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s severe cerebral pal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型脑性瘫痪 下肢H形矫形术 选择性脊神经前后根切断
下载PDF
The anesthesia for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at lumbar and sacral regions on juvenile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3
作者 王强 王增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期291-292,共2页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nesthesia techniques performed in the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 at lumbar and sacral regions(L&R)on juvenile cerebral palsy(CP) patients. Method 144 CP patients below 10 years ...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nesthesia techniques performed in the 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 at lumbar and sacral regions(L&R)on juvenile cerebral palsy(CP) patients. Method 144 CP patients below 10 year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SPR at L&R under combined intravenous and inhalation anesthesia (CIIA) in prone position with threshold values of each nerve root being measured by means of nerve root electric stimulus (NRES). Result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SPR and NRES successfully although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NRES. Conclusion CIIA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juvenile CP patients to be performed SPR at 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脑性瘫痪 腰骶段选择性后根神经切断术 麻醉
下载PDF
The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cerebral palsy with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 (SDR) 被引量:1
4
作者 Qi Sun Wenling Huang +4 位作者 Bowen Deng Jingpei Ren Yi Zhao Xiaohong Mu Lin Xu 《Brain Science Advances》 2020年第1期42-55,共14页
Spasticity is the main disabl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CP).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has been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CP in Asia for quite some time from 1990.The p... Spasticity is the main disabl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CP).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has been perfor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CP in Asia for quite some time from 1990.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discuss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DR.Our goal here is to identify the current patient selection criteria for SDR and to point out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based on the patients with CP,age from 2 to 18 years-old,over 6000 cases,who received SDR surgery with spasticity of muscle tension more than 3 degrees in our center.We also discuss 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on how to evaluate postoperative patient outcomes of SDR and how complications can be avoided.Finally,we mention progress made in terms of SDR technical advances and how improvements can be made in the future.In conclusion,SDR surgery is a reliable way to improv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CP and can be done carefully in patients as long as stringent selection criteria are used.However,more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are needed to help address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palsy(CP) COMPLICATIONS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 spasticITY technical advance
原文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5
作者 利雪阳 吴安石 +3 位作者 昝京伟 徐凯 刘国凯 任惠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患儿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SPR的脑瘫患儿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2岁,BMI 13~24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1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给予TEAS双侧合谷穴及内关穴,持续至手术结束。C组在相同的穴位放置电极片,但不予电刺激。所有患儿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入室时、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的HR、MAP。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15 min的Wong-Baker面部疼痛表情(FPS-R)评分和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估量表(PAED)评分,并计算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入室时比较,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MAP明显升高(P<0.05);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 min 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15、30 min 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FPS-R评分、PAED评分和EA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和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EAS可有效预防行SPR的脑瘫患儿EA发生,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快麻醉复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瘫 儿童 苏醒期躁动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6
作者 姜煜 刘港 +6 位作者 霍路遥 白惠中 任敬佩 赵毅 胡传宇 徐林 穆晓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不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等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纳入有关SPR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由至少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估文献质量,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结果共检索到2726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GMFCS各级脑性瘫痪患者的粗大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在术后均改善,肌张力在术后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SPR术前和术后的粗大运动能力改善情况,Ⅱ级、Ⅲ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Ⅰ级患者,Ⅳ级、Ⅴ级患者获益较少;在提高自理能力方面,Ⅰ级患者获益最佳,其次为Ⅲ级患者,Ⅱ级、Ⅳ级患者获益较小。既往文献均未报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PR对于脑性瘫痪患者是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GFMCSⅡ、Ⅲ级患者SPR的获益最佳,术前身体状态较差的GFMCSⅣ、Ⅴ级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 META分析 自理能力
下载PDF
内镜下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炎冰 张黎 +6 位作者 伍成奇 马延山 李伟 冯利东 张文伟 郭京 左焕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 5 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 ,全部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并在术中应用软性神... 目的 探讨内镜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 5 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 ,全部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并在术中应用软性神经内窥镜。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10个月。10 0 %患者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缓解 ,随访期间缓解率为 94 .3%。术后 6周内步态功能改善率为5 6 .6 % ,随访期间为 90 .6 %。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 94 .3%。术后发生下肢感觉障碍 2 0例(37.7% ) ,肌力下降 5例 (9.4 % ) ,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无一过性尿失禁及尿潴留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术中应用内窥镜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创伤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内窥镜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庆玖 马骏 +6 位作者 张玉海 杨纶先 常义 张岩松 陈永严 杨坤 罗正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69-27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104例痉挛性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2006年3月以前83例采用L2-S1椎板切开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其中3例同时行C5-T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104例痉挛性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2006年3月以前83例采用L2-S1椎板切开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其中3例同时行C5-T1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3月以后21例患者行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31.2月,肢体痉挛缓解率95.2%,步态功能改善率81.7%,生活质量提高率88.5%。术后并发症:肢体痉挛状态复发6.7%,一过性肢体感觉障碍4.8%,一过性肌无力3.8%,腰椎不稳或前凸2.9%,一过性尿潴留2.9%。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下肢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改良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脊椎不稳或腰椎前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痉挛状态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下载PDF
影响痉挛性脑瘫SPR术后行走能力的因素及其意义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波 王海军 +3 位作者 徐林 洪毅 王业华 周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响SPR术后行走功能的预后因素 ,为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12 8例无独立行走能力的痉挛性脑瘫患儿术前及术后进行肌张力检查、步态评分、判定爬行能力、蹲位起立能力、双踝背伸能力及脑瘫分类 ,并进行统计分... 目的 :研究影响SPR术后行走功能的预后因素 ,为痉挛性脑瘫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12 8例无独立行走能力的痉挛性脑瘫患儿术前及术后进行肌张力检查、步态评分、判定爬行能力、蹲位起立能力、双踝背伸能力及脑瘫分类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爬行能力、起立能力、脑瘫类型和踝背伸能力与术后行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 ,而术前肌张力水平与术后行走能力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爬行能力、起立能力和脑瘫类型是SPR术后行走能力强有力的预后因素。功能训练对术后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切断术 行走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脑脊液中兴奋与抑制性氨基酸及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新 徐鹏 +1 位作者 张大光 张吉亭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49-350,共2页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脊液中各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定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及12例SPR术后脑瘫患儿脊液中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水平。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脑... 目的研究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脊液中各种神经递质的变化。方法采用丹酰氯—聚酰胺薄膜层析法,测定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非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及12例SPR术后脑瘫患儿脊液中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水平。采用改良的Ellman法测定脑脊液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水平。结果SPR术前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GABA)、AchE低于对照组(P<0.01),谷氨酸(GA)和天冬氨酸(Asp)高于对照组(P<0.01)。SPR术后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Gly)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低于对照组(P<0.01),AhcESPR术后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SPR术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下降,抑制性氨基酸上升及胆碱能神经元功能增强与肌痉挛解除和全身症状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脊液 神经递质 儿童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智勇 朱家恺 +4 位作者 刘均墀 劳镇国 刘小林 许扬滨 程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84-1686,共3页
目的 :探讨SPR术对腰椎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 1992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在本科行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 195例。结果 :术前常规行腰椎X线检查 ,发现胸腰椎侧弯 1例 ,L5峡部裂 2例。在 61例来院复诊的患者中 ,有 10例行走... 目的 :探讨SPR术对腰椎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 1992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在本科行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 195例。结果 :术前常规行腰椎X线检查 ,发现胸腰椎侧弯 1例 ,L5峡部裂 2例。在 61例来院复诊的患者中 ,有 10例行走时表现为明显腰前凸行走姿势 ,与术前相比 ,腰前凸角有增大。术后出现L5~S1椎体不稳者 4例 ,表现为Ⅰ度滑脱 ;腰后凸畸形 1例。结论 :脑瘫患者有脊柱发育异常 ,SPR术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和髂腰肌挛缩等因素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腰前凸角的增大及腰椎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腰椎 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联合有限度的腱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博 李长胜 +1 位作者 牛丰 张新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22期3328-3329,共2页
目的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SPR)联合有限度的腱松解术(LSTR)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选择性的切断L5、S1脊神经后根,同时对下肢软组织挛缩畸形行有限度的腱松解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 目的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SPR)联合有限度的腱松解术(LSTR)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选择性的切断L5、S1脊神经后根,同时对下肢软组织挛缩畸形行有限度的腱松解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双下肢痉挛及挛缩状态明显缓解;术后2年以上随访31例,步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该疗法可有效的解除痉挛并一次性纠正肢体挛缩畸形,同时最大限度的避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 腱松解术 治疗 下肢痉挛型脑瘫
下载PDF
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痉挛性脑性瘫痪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佳坤 陈国志 +1 位作者 林小聪 常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4~12岁下肢痉挛性脑瘫儿童,应用电刺激及显微技术,按不同脊神经节段,不同比率选择性切除脊神经后根,观察术后肌张力缓解情况。结果25例儿童术后...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4~12岁下肢痉挛性脑瘫儿童,应用电刺激及显微技术,按不同脊神经节段,不同比率选择性切除脊神经后根,观察术后肌张力缓解情况。结果25例儿童术后双下肢痉挛消失,7例好转,排尿费力者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9例随访6个月~4年,未见痉挛再现。结论应用显微技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是治疗儿童脑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痉挛 治疗 显微技术
下载PDF
椎板开门回植成形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庆水 昌耘冰 +4 位作者 权日 邓建业 章莹 章凯 张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5-376,共2页
目的 :探讨椎板开门回植成形在SAR和SPR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12具胸腰段脊柱标本上模拟手术椎板单开门、内板及棘突纵开槽、横行掰开回植成形 ,分别测量成形前后的椎管横、矢径。选 12具胸腰椎椎板成形的的标本 ,用MTS 85 8实验... 目的 :探讨椎板开门回植成形在SAR和SPR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 12具胸腰段脊柱标本上模拟手术椎板单开门、内板及棘突纵开槽、横行掰开回植成形 ,分别测量成形前后的椎管横、矢径。选 12具胸腰椎椎板成形的的标本 ,用MTS 85 8实验机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将此椎板开门回植成形术应用于临床 2 5例SAR和SPR手术中。结果 :成形术后的椎管内径均略大于术前。成形术后的椎板的所能承受垂直压应力平均为 78.5 4kg ,远远大于仰卧位时脊柱所需要承受的压应力。临床随访平均 2年 6个月 ,临床效果良好 ,无脊柱不稳和椎管狭窄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依据。结论 :椎板开门回植成形既满足了SAR和SPR手术的显露要求 ,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 ,又达到了微创效果 ,值得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回值 解剖学 脑性瘫痪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神经前根选择性切断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哨军 徐庆中 +5 位作者 徐开河 李建新 卢开柏 张东印 张纯 武林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了解脊神经前根选择性切断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探讨在痉挛性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健康家犬左侧L5、L6及L7脊神经前根分束选择性切断。对痉挛性脑瘫患者L2、L4、L5及S1按50%、25%、40%及75%行选择性切... 目的了解脊神经前根选择性切断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探讨在痉挛性脑瘫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健康家犬左侧L5、L6及L7脊神经前根分束选择性切断。对痉挛性脑瘫患者L2、L4、L5及S1按50%、25%、40%及75%行选择性切断。结果脊神经前根选择性切断与肌肉有较好对应性,术后共济运动、平衡功能尚好,对应肌张力下降。临床应用3例,近期疗效满意。结论脊神经前根可接受分束选择性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前根 选择性切断 痉挛性脑瘫 治疗 脑瘫
下载PDF
预防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宾尧 应忠追 +2 位作者 陆勇 王毳 史文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455-456,共2页
报告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型脑瘫46例,获随访34例,优良率97.1%。对手术的机理、并发症预防和几项改进作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脑瘫 脊神经后根切断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桑林 马延山 +5 位作者 郑重 周峰 解飞 葛留锁 于炎冰 张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SPR治疗和康复训练,并采用相应量表评估病人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406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8....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6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SPR治疗和康复训练,并采用相应量表评估病人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 406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8.8个月。随访期间,痉挛状态缓解378例(93.3%),维持术前水平28例(6.7%);肌张力缓解362例(89.2%),维持术前水平44例(10.8%);步态功能改善370例(91.3%),维持术前水平36例(8.7%);生活质量提高378例(93.3%),无明显改善28例(6.7%)。术后发生下肢感觉障碍54例(13.3%),肌力下降72例(17.7%),一过性尿潴留9例(2.2%),一过性体温升高31例(7.6%)。结论 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的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严格掌握适应证且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选择性
下载PDF
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长期随访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江 于炎冰 +4 位作者 李锐 徐晓利 许骏 刘红举 张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痉挛型脑瘫合并TCS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即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硬脊膜囊尾端松解术及内外终... 目的探讨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痉挛型脑瘫合并TCS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Ⅰ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即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PR)、硬脊膜囊尾端松解术及内外终丝切断术。结果所有病人随访36-130个月,平均65个月。下肢痉挛缓解率为100%,步态功能改善率为92%,小便功能改善率为77.4%,大便功能改善率为73.7%,生活质量提高率为100%。术后并发症:下肢感觉障碍18侧,肌无力15侧,长期腰痛5例,随访期间均好转;大小便功能障碍加重2例,随访期间稍改善。结论显微外科Ⅰ期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合并TCS,可同时缓解下肢痉挛状态和改善大小便功能,是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神经后根部分切除术 选择性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30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南开 周波 +3 位作者 车善理 秦大川 张建蓉 杨学权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目的 了解SRP治疗挛性脑瘫的疗效、适应症、并发症。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7月期间 ,在显微镜下利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 3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 ,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肌力、肌张力及肢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选择... 目的 了解SRP治疗挛性脑瘫的疗效、适应症、并发症。方法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7月期间 ,在显微镜下利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 3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 ,随访并比较术前、术后肌力、肌张力及肢体功能的变化。结果 选择性腰骶神经后根切断术后 2 7例 :术前不能独立行走的 2 0例中 ,术后 14例已可独立行走 ,4例的行走能力和步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2例功能改善不明显。术前能够跛行行走的 7例 ,术后步幅增大 ,步态明显改善。颈神经后根切断术后 3例 ;上肢的痉挛解除 ,关节功能改善 ,爪形手消失。本组没有发现严重的并发症 ,家属满意为 93 3%。结论 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效果确切 ,无严重的并发症 ,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手术患者应为肌力在Ⅲ~Ⅴ级 ,肌张力在Ⅱ~Ⅳ级范围内 ,而且能够配合术后的功能训练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 适应症 并发症 病例报告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治疗 痉挛性脑瘫
下载PDF
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车善理 周南开 +1 位作者 邓中锵 周波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183-118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采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术后肌张力均有明显下降,痉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改良... 目的探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采用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的痉挛性脑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术后肌张力均有明显下降,痉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改良式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疗效确切;同时可以明显减少脊柱滑脱或脊柱侧凸、后凸、前凸畸形、双下肢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改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