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associated myelopathy/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pathophysiology
1
作者 Jean-Pierre Louboutin 《World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5年第3期68-73,共6页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HTLV-1)-associated myelopathy/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HAM/TSP) is a slowly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in which les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use progre...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HTLV-1)-associated myelopathy/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HAM/TSP) is a slowly progressive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in which les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use progressive weakness, stiffness, and a lower limb spastic paraparesis. In some cases, polymyositis, inclusion bodymyositis, or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like syndromes are associated with HTLV-1. TSP was first described in Jamaica in 1888 and known as Jamaican peripheral neuritis before TSP was related to HTLV-1 virus, the first retrovirus being identified, and the disease is since named HAM/TSP. There is no established treatment program for HAM/TSP. Prevention is difficult in lowincome patients(i.e., HTLV-1 infected breast feeding mothers in rural areas, sex workers). Thus, there is a need for new therapeutic avenues. Therapeutic approaches must be based 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not only of clinical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but also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affection. Consequentl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xisting or newly developed animal models of HAM/TSP is a prerequisite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spastic PARAPARESIS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1 Polymyositis Animal models Retroviruses MYELOPATHY 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1-associated MYELOPATHY Pathogenesis
下载PDF
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联合3D矫形鞋垫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生物力学及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
2
作者 黄绍雄 马竞 +5 位作者 周信波 王琛琰 宋伟 王子聪 罗秋 刘海婷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53-159,216,共8页
目的:观察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联合3D矫形鞋垫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生物力学及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6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联合3D矫形鞋垫对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生物力学及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62例痉挛型双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3D矫形鞋垫,观察2组在观察1组基础上加用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三组患儿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的D功能区、E功能区评分和下肢生物力学评估[包括立姿跟骨休息位(RCSP)角度、腓肠肌平均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测三组患儿三维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行周期、步速、步长、单支撑时间及髋、膝、踝关节最大屈曲度)。结果:量表评分方面,观察2组GMFM的D功能区和E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观察2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生物力学方面,观察2组左、右侧RCSP角度、腓肠肌RMS以及SWE腓肠肌Emean值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维步态时-空参数方面,观察2组步长以及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最大屈曲度均大于其他两组(P<0.05),单支撑时间短于其他两组(P<0.05);步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联合3D矫形鞋垫可以通过纠正下肢力学分布、缓解痉挛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肾通督健脑法推拿 3D矫形鞋垫 脑瘫 痉挛型 下肢生物力学 三维步态时-空参数
下载PDF
石蜡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3
作者 马梅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石蜡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比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对比组基... 目的探讨石蜡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比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对比组基础上采用石蜡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比组,步行10 m所用时间短于对比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家长总满意率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石蜡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疗法 痉挛型脑瘫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髋关节活动管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马梅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4期125-128,共4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活动管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0例,常规管理)、研究组(30例,常规管理+髋关节活动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 目的分析髋关节活动管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0例,常规管理)、研究组(30例,常规管理+髋关节活动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髋关节各角度活动度、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Berg平衡测定量表评分、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接受髋关节活动管理可促进髋关节功能发育,使平衡功能、动作潜能得到显著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活动管理 痉挛型脑瘫 髋关节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高频超声与电刺激联合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郑直 程伟波 +3 位作者 韩雨农 朱林丽 李文 李杜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探讨徒手定位、高频超声引导、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目的探讨徒手定位、高频超声引导、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徒手定位组(即触诊定位后盲穿,n=5)、高频超声引导组(即在高频超声引导下穿刺,n=7)和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组(即先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进针再用电刺激仪确认位置,n=8)共三组。所有患者均注射A型肉毒素于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进行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orm分级、改良Ashworth量表(MAS),ADL评分。结果组内比较,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组在治疗4周时Brunnstorm分级、改良Ashworth量表(MAS)、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三组在治疗8周时Brunnstorm分级、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ADL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徒手定位组与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组之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ADL评分的改善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ADL评分的改善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9,P<0.01);高频超声引导组与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组之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及8周后ADL评分的改善值比较有显著差异(4周:P=0.04,8周:P<0.01)。结论三种注射方法均可以改善患者的上肢痉挛性偏瘫状态,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的疗效优于徒手定位和高频超声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电刺激 A型肉毒素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improved voluntary motor control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pasticity 被引量:7
6
作者 Shuo-Hsiu Chang Gerald E Francisco Sheng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8期1436-1439,共4页
The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 on voluntary grip control was examined in a 53-year-old female, who sustained a hemorrhagic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roke 3 years previously, which resulted in fing... The effect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 on voluntary grip control was examined in a 53-year-old female, who sustained a hemorrhagic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roke 3 years previously, which resulted in finger flexor spasticity and residual weak finger/wrist extension. The patient received 50 units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jection each to the motor points (2 sites/muscle) of the left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and flexor digitorum profundus, respectively.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led to weakness and tone reduction in the spastic finger flexors, but improved grip release time in grip initiation/release reaction time tasks. Improved release time was accompanied by shortened extensor electromyography activity, and improved release time likely correlated with blocked co-contraction of finger flexors during voluntary finger extension. This case report demonstrated that 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 improved voluntary motor control of the hand in a chronic stroke patient with residual finger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ulinum toxin type A spasticITY GRIP STROK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钰 热米拉·卡玛力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探究温阳通络针灸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以温阳通络针灸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 目的:探究温阳通络针灸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以温阳通络针灸法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痉挛指数、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智力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升高,CSI评分降低,治疗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RI、PI值均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语言发育能力、个人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DQ值提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取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痉挛程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智力状况,从而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痉挛型 温阳通络针灸法 穴位埋线 运动功能 痉挛程度
下载PDF
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及整体运动平衡能力的影响
8
作者 王浩 吴洁 +5 位作者 王栋 暨佳依 郭明慧 郑婷婷 赵敏 蓝宇翔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全身振动疗法,干预时...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坐位平衡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痉挛型脑瘫患儿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全身振动疗法,干预时间总计3个月,5次/周,15 min/次。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粗大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D区(站立位)和E区(行走、跑、跳)评分,儿童平衡量表总得分(PBS),5次坐立试验(FTSST),10 m步行时间(10 MWT),竖脊肌肌电值(aEMG)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 D区和E区评分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治疗后GMFM D区[(39.93±4.33)分]和E区[(64.53±12.81)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FTSST和10 MWT有所下降,观察组PBS评分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FTSST[(9.31±3.41)s]和10 MWT[(0.95±0.12)s]均低于对照组,PBS评分[(51.40±3.74)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左右侧竖脊肌aEMG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竖脊肌aEMG[左侧(68.13±13.89)μV,右侧(65.95±12.33)μV]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全身振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提高核心肌群及下肢肌力,增强核心稳定性,提高患儿的坐位及整体运动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疗法 痉挛型 脑性瘫痪 坐位平衡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溶于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光青 兰月 +4 位作者 赵江莉 何小飞 张群 张涛 黄东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7-241,250,共6页
目的:本文通过评价和比较A型肉毒毒素(BTXA)溶入利多卡因与溶入生理盐水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探讨BTXA联合利多卡因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B... 目的:本文通过评价和比较A型肉毒毒素(BTXA)溶入利多卡因与溶入生理盐水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肌痉挛,探讨BTXA联合利多卡因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BTXA+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BTXA+生理盐水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d、2周、4周和12周进行功能评价,包括: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等。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12周时,上肢痉挛、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d,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评价就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反,对照组治疗后1d,肘关节痉挛却加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局部注射BTXA后,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12周时,两组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TXA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偏瘫上肢的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疗效维持更久,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利多卡因 上肢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虹 袁华 +4 位作者 牟翔 刘卫 田永峰 惠楠 单守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36-940,共5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治疗组、常规治疗+r TMS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r TMS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A组)采用各种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常规治疗+BTX-A组(B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还对下肢痉挛肌肉进行BTX-A注射;常规治疗+r TMS治疗组(C组)则除了常规康复训练,还进行r TMS治疗;而常规治疗+BTX-A+r TMS组(D组)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注射BTX-A外,还给予患者r TM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分别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评定。结果:1肌张力变化情况:4组患者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8周后,A组肌张力有所回升,而B组、C组以及D组未见明显回升;12周时,A组肌张力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B组也有所回升,而C组与D组仍与8周时无显著差异,同时D组肌张力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2运动及ADL能力变化情况:4组患者治疗4周后,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8周后,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再次出现下降,而其余3组患者未见下降;而12周时,与8周时相比,B组也出现下降,C组与8周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组则有进一步改善并优于其余3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较持久地降低患者肌张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痉挛 A型肉毒毒素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超声引导和徒手肌肉定位法用于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下垂内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9
11
作者 欧海宁 沈建虹 +2 位作者 陈红霞 詹乐昌 李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8-733,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注射和徒手肌肉定位法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38例完成本研究。A组(n=18),接受徒手定位注射;B组(n=20),接受超声引...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注射和徒手肌肉定位法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38例完成本研究。A组(n=18),接受徒手定位注射;B组(n=20),接受超声引导注射。两组均注射A型肉毒毒素300U到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在患者注射前,注射后第2、4、8、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医生评价量表(PRS)、步速、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外翻)评价临床效果。结果:组内比较,注射后各评价指标比注射前进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的进步值,B组在第4周时MAS、PRS、步速、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外翻)比A组明显进步(P<0.05);第8周时,MA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比A组明显进步(P<0.05);第12周时,MAS、步速、踝关节被动活动度(外翻)比A组明显进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两组间各测量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症状,超声引导注射比徒手肌肉定位法在某些方面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超声波引导 徒手肌肉定位法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联合冲击波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虹 赵晨光 +4 位作者 袁华 刘卫 袁鸿儒 惠楠 牟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3-778,共6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小腿三头肌痉挛为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脑卒中后下肢肌肉痉挛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均伴有下肢肌肉痉挛(小腿三头肌痉挛为主),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治疗组、常规治疗+BTX-A+ESWT治疗组,每组各2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A组)采用各种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4周;常规治疗+BTX-A组(B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还对小腿痉挛肌肉进行BTX-A注射;而常规治疗+BTX-A+ESWT组(C组)除了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局部注射BTX-A外,还给予患者小腿三头肌进行EWST治疗,每周1次,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4周和16周分别进行踝关节跖屈肌群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结果:(1)肌张力变化情况: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相比,A组和B组略有下降、但是C组肌张力显著性降低(P<0.05)。4周后,A、B、C组肌张力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B组、C组较A组效果更为佳(P<0.05)。16周随访,A、B、C组肌张力均有所回升,但B、C组肌张力较治疗前仍降低(P<0.05),且C组优于B组(P<0.05)。(2)运动及ADL能力变化情况: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A、B、C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无明显改善;4周后,三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所改善(P<0.05),B组、C组改善较A组更好(P<0.05)。而16周时,A组、B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出现下降,B组、C组相比虽有下降,但仍优于A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冲击波疗法可以迅速并且较持久地降低患者肌张力,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状态 A型肉毒毒素 体外冲击波疗法
下载PDF
不同定位技术引导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的效果 被引量:21
13
作者 欧海宁 黄彬 +3 位作者 周凯欣 黄卓群 邓万溪 卢伟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6-712,共7页
目的比较徒手定位、超声定位和肌电图定位下进行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徒手定位组(n=19)采用徒手触诊引导技术,超声定位组(n=21)采用彩色超声引导技... 目的比较徒手定位、超声定位和肌电图定位下进行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徒手定位组(n=19)采用徒手触诊引导技术,超声定位组(n=21)采用彩色超声引导技术,肌电图定位组(n=19)采用肌电引导技术,三组患者均接受BTX-A 300 U腓肠肌、比目鱼肌和胫骨后肌注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进行以下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AS)、医生评价量表(PRS)、步行速度、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被动活动范围(PROM)。结果组内比较:三组患者的MAS评分、PRS评分、步行速度、踝关节背屈和外翻的PROM,在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超声定位组在4周的MAS评分,4周和12周时的踝外翻PROM改善优于肌电图定位组(P=0.046,P=0.008,P=0.038);超声定位组在4周时MAS评分(P=0.015)、PRS评分(P=0.01)、踝背屈和外翻PROM(P=0.003,P=0.011),8周时的MAS评分(P=0.002)、踝背屈PROM(P=0.022),12周时的MAS评分(P=0.011)以及踝外翻PROM(P=0.018)改善优于徒手定位组;肌电图定位组在4周时的PRS评分、4周和8周时的踝背屈PROM改善优于徒手定位组(P=0.048,P=0.08,P=0.026)。但三组间各评价指标随时间改变的趋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定位技术引导下注射BTX-A均能改善患者痉挛和步行能力,超声引导比肌电图引导在改善足内翻方面稍有优势,均优于徒手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注射 徒手定位 肌电图定位 超声定位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协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罗曙光 王进 +2 位作者 吴小平 程道宾 龙耀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下肢瘫痪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用肉毒毒素A注射。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下肢瘫痪的效果。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治疗组对痉挛肌肉加用肉毒毒素A注射。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和5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后,MAS、FMA、BBS和MBI等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明显改善(P<0.05),治疗5个月时情况与之相仿;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MAS评分明显下降(P<0.05),FMA、BBS和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3个月后,MAS评分有所反弹,但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比较,MAS、BBS和MBI评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5个月后,治疗组的MAS及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此时BBS和MBI指标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痉挛性下肢瘫痪的肌肉痉挛、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协同局部肉毒毒素A注射其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痉挛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下载PDF
中医推拿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A型肉毒毒素干预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秦茵 崔利华 +3 位作者 郭健红 高辉 丁晶晶 吴基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A型肉毒毒素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接受中医推拿;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治...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对A型肉毒毒素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及运动功能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组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接受中医推拿;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治疗前,治疗后2、4、8、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P<0.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但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痉挛 推拿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痉挛型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邵银进 吴桂华 曾康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3-884,共2页
目的探讨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共选取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 目的探讨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共选取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 BTX-A注射1周后,MAS评分显著降低,并维持至6个月时(P<0.001)。与治疗前相比,注射1周后,GMFM-88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和6个月时显著增加(P<0.001)。结论外周神经电刺激引导下BTX-A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外周神经电刺激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长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建军 纪树荣 +3 位作者 吴卫红 张雁 曾凡勇 李南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7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A型肉毒毒素(BTX-A)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痉挛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接受BTX-A阻滞术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和修改的Ashworth量表(MAS)评分确定BTX-A剂量。A组每天进行康复训练2 h以上,B组进行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A型肉毒毒素(BTX-A)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痉挛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接受BTX-A阻滞术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和修改的Ashworth量表(MAS)评分确定BTX-A剂量。A组每天进行康复训练2 h以上,B组进行康复训练2 h以下或无训练。1年后评定其粗大运动功能(GMFM)。结果 A、B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的MAS、GM-FM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肉毒毒素作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GMFM均较术前提高(P<0.05)。A组GMFM分数提高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 BTX-A阻滞术后有肯定的长期疗效。阻滞术后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长期疗效 神经阻滞 康复
下载PDF
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壮苗 吴燕华 +3 位作者 黄美玲 陈岚榕 李霞 杨颖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08例恢复期脑卒中上肢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予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干预4周后评价... 目的探讨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108例恢复期脑卒中上肢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予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对照组49例、干预组48例完成全程研究进入结果分析。干预后干预组上肢痉挛缓解程度、运动功能提高程度、临床结局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生命体征变化及局部损伤。结论四子散盐熨手三阴经筋可有效缓解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及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四子散 盐熨 三阴经筋 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
下载PDF
肌构筑学原理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远滨 屈亚平 王茂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1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观察肌构筑学原理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伴有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3级以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屈腕肌和小腿三头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观察组应用肌构筑学... 目的观察肌构筑学原理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伴有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3级以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屈腕肌和小腿三头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观察组应用肌构筑学原理对肌群之间的药物剂量进行分配和注射点数确定,对照组是依照常规注射参考剂量和注射点数。均以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进行注射,并注射后2周对比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及支具穿戴情况。结果肉毒毒素注射后改良Ashworth评分:上肢掌屈肌观察组为(1.3±0.9234),对照组为(1.9±0.8522);下肢小腿三头肌观察组为(1.6±0.8826),对照组为(2.25±0.786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上肢不用支具观察组为10例,对照组为6例;下肢不用支具观查组为8例,对照组为4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肌构筑学原理确定各肌群的A型肉毒毒素剂量和注射点数较以常规注射方法能更有效缓解肌张力,但对支具的穿戴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A型肉毒毒素(BTX-A) 肌构筑学 治疗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过强 被引量:16
20
作者 胡兴越 吕文 +1 位作者 王谨 程源深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各型头颈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治疗面肌痉挛250例(1028轮次),有效率100%,作用持续16wk&...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各型头颈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痉挛肌肉,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治疗面肌痉挛250例(1028轮次),有效率100%,作用持续16wk±s4wk;睑痉挛78例(260轮次),有效率93.9%,作用持续15wk±4wk;口颌肌痉挛53例(181轮次),有效率85.1%,作用持续14wk±4wk;痉挛性斜颈28例(79轮次),有效率81%,作用持续14wk±4wk。副作用轻微、可逆。结论:该疗法安全、有效,可作为面肌痉挛及各型头颈部肌张力障碍的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A型 肌痉挛 肌张力过强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