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自尊和社会支持与病程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陈滢 刘青山 +3 位作者 颜浩 刘明禹 谢伟波 马兵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自尊和社会支持与病程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6例外观和功能部位深度烧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别于受伤7 d内(...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自尊和社会支持与病程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36例外观和功能部位深度烧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别于受伤7 d内(病程早期)、创面封闭时(康复早期)和创面封闭后3个月时(康复后期)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平时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查表(PCL-C)、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患者进行评估,收集数据并剔除无效资料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36例患者有效完成全部量表评估。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均存在焦虑、抑郁、PTSD症状,并且伴焦虑、抑郁、PTSD症状的患者例数随着病程推进均呈下降趋势。康复早期RSES得分与病程早期SAS得分(r_(s)=0.412,P=0.013)、SDS得分(r_(s)=0.347,P=0.038)、PCL-C得分(r_(s)=0.447,P=0.006)均呈正相关,而与康复早期及康复后期SAS、SDS、PCL-C得分无相关关系(均P>0.05)。康复早期PSSS得分与病程早期SAS、SDS、PCL-C得分及康复早期SAS、PCL-C得分无相关关系(均P>0.05),而与康复早期SDS得分(r=-0.430,P=0.009)及康复后期SAS得分(r=-0.467,P=0.004)、SDS得分(r=-0.483,P=0.003)、PCL-C得分(r_(s)=-0.351,P=0.036)均呈负相关。结论特殊部位深度烧伤患者病程中存在焦虑、抑郁、PTSD等心理问题。自尊越强的患者在烧伤病程早期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社会支持越高的患者在烧伤康复后期越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部位烧伤 康复 心理健康 自尊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二元到三元: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变迁 被引量:9
2
作者 卢福营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81,共10页
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成的特殊社会区是一种有别于城乡社会的独特社会样态,从社会形态上突破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重构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条件,并造成了当前特殊社会区治理的传统体制"失灵",要求基层社会治理的适应性调整与制度创新... 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成的特殊社会区是一种有别于城乡社会的独特社会样态,从社会形态上突破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重构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条件,并造成了当前特殊社会区治理的传统体制"失灵",要求基层社会治理的适应性调整与制度创新。融合型治理是新时代特殊社会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模式,其主要内涵与特点包括:治理主体的多元共治、治理方式的差等协同、治理结果的利益共享、治理体制的多制兼容、治理形态的多样统一,实质是有别于传统城镇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三类治理,促进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变迁。基层社会治理从二元结构到三元结构的变迁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取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结构转变;同时又是一个建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行动策略。应当消除特殊社会区融合型治理创新的制度障碍,创新特殊社会区融合型治理的制度体系,建构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一体三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特殊社会区 融合型治理 治理结构变迁 三元结构
下载PDF
中央苏区时期的社会救助事业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位志 唐艳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4-69,共6页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以拥军优属、灾民救助、劳工保障为主体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党在根据地的威信和影响力,有力配合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对社会救助...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以拥军优属、灾民救助、劳工保障为主体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党在根据地的威信和影响力,有力配合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在中央苏区时期对社会救助事业的开创和探索,也为后来党领导发展社会救助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劳动保障
下载PDF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晶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0期93-98,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运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相关政策,采用访谈法对特殊教育专家及用人单位(以天津市为例)关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以上三种途径分析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运用逻辑分析法分析相关政策,采用访谈法对特殊教育专家及用人单位(以天津市为例)关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以上三种途径分析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领域主要有普通幼儿机构、康复机构、特殊学校、普通学校、残疾人体育事业;在社会需求结构方面,社会对具有本科学历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更为青睐,更看重理论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 社会需求领域 社会需求结构
下载PDF
经济特区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互动关系
5
作者 许经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14,共5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特区的理论基础,发展经济特区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缩影。
关键词 经济特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互动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下载PDF
安徽农村社会保障地方性立法探析
6
作者 王凌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8-21,45,共5页
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正在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就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作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对构建和完善我省农村社保的立法工作提出了建议,认为应采取统一立法模... 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正在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就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作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对构建和完善我省农村社保的立法工作提出了建议,认为应采取统一立法模式,确立"全覆盖"、"低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原则,做到科学立法,程序公开公正。并在立法中注意做好农村社会保障的城乡衔接、地区衔接和新老衔接工作,关注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强化解决农村社会保障纠纷的救济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社会保障 地方性立法 特殊群体社会保障
下载PDF
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深圳四十年发展变迁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2
7
作者 苗大鹏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7-21,共5页
建立经济特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始终先行先试。从祖国边陲的一个小渔村到如今魅力无穷的国际都市,再到国家寄予厚望建设的全球标杆城市,深圳四十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率先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握时代之... 建立经济特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始终先行先试。从祖国边陲的一个小渔村到如今魅力无穷的国际都市,再到国家寄予厚望建设的全球标杆城市,深圳四十年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率先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握时代之维上“做什么”,解决实践之维上“怎么做”以及牢记价值之维上“为谁做”三个基本问题,既是深圳经济特区成功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先行示范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汕头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与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炯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8期61-65,共5页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在推动社工机构发展上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上,目前汕头社工机构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因此,...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在推动社工机构发展上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上,目前汕头社工机构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因此,汕头地方政府和社会需要结合本土场域,从政府制度、社会环境和机构内部治理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推动汕头社工机构的精细化、专业化和本土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汕头 社工机构 专业化 本土化
下载PDF
民族地区社会救助百年实践及逻辑阐释
9
作者 沈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共9页
社会救助是扶危济困、保障民生的重要政策。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并实践救助政策,关系到人民的获得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民族地区实施的社会救助经历百年探索,实现了“弱有所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充分利用有限条件实现了民族... 社会救助是扶危济困、保障民生的重要政策。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并实践救助政策,关系到人民的获得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民族地区实施的社会救助经历百年探索,实现了“弱有所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充分利用有限条件实现了民族地区的社会救助最优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个案式救济帮助各民族共同进入社会主义,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组织化救济并探索专门帮扶措施,在市场经济探索及发展时期建立了社会救助制度并优化民族地区专项救助,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将地区整体性救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消除了绝对贫困。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民族地区探索出常规救助与专项救助有机融合的模式,引导多主体协同参与,体现了补差、发展、共享的公平理念。党的二十大后,民族地区社会救助坚持党的领导,满足各族人民的发展性需求,巩固脱贫成果并衔接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夯实中华民族的福利共同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民族地区 社会救助 专项救助 逻辑
原文传递
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四区叠加”的历史逻辑及经验启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清和 张畅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40,共9页
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创办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深圳历经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功能定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突破口--"窗口和试验田"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建立社会... 2020年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创办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深圳历经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功能定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突破口--"窗口和试验田"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标杆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逻辑。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目的是为了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寻有利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是在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建立的,其目的是对经济特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主动展开的一场攻守兼备的试验,可谓经济特区的"升级版"。目前,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确立深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赋予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继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的历史使命。深圳从经济特区到自由贸易区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践诠释了中国改革开放路径与目标的演绎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经济特区 自由贸易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行示范区 “四区叠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