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液标本不同放置环境温度和时间对尿液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1
作者 韩蕾 《医师在线》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不同放置环境温度和时间对尿液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22年6~12月采集的64例住院健康体检人员的尿液标本64份,每份20 ml,各均分为2小份(每份10 ml),分别于室温下、4℃下保存待测。对比不同放置环...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不同放置环境温度和时间对尿液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22年6~12月采集的64例住院健康体检人员的尿液标本64份,每份20 ml,各均分为2小份(每份10 ml),分别于室温下、4℃下保存待测。对比不同放置环境温度和时间对尿液生化指标、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室温下放置2 h、3 h时,尿酸(UA)、尿肌酐(Ucr)、总蛋白(TP)水平均明显高于采样即刻、放置1 h时(P<0.05),尿钾(K+)、尿钠(Na+)水平、红细胞和大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采样即刻、放置1h时(P<0.05)。4℃下,各放置时间尿液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2h、3h时,红细胞和小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采样即刻、放置1 h时(P<0.05)。室温下放置2 h、3 h时,UA、Ucr、TP水平均明显高于4℃下放置2h、3h时水平(P<0.05),K+、Na+水平均明显低于4℃下放置2h、3h时水平(P<0.05),红细胞和大红细胞计数明显低于4℃下放置2 h、3 h时水平(P<0.05)。结论4℃下冰箱保存对尿液标本的影响小于室温下保存,但放置时间≥2 h同样都会影响尿液标本质量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放置时间 尿液标本 生化指标 细胞计数 红细胞形态
下载PDF
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
2
作者 魏晓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究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258例健康体检者2 ml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凝三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验,根据检验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 目的 探究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三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258例健康体检者2 ml的血液样本进行血凝三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检验,根据检验时间不同将其分为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每组43份。分别于采集即刻、采集后6 h、采集后12 h、采集后24 h、采集后36 h、采集后48 h进行血凝三项检验。样本储存温度均为20~25℃,比较六组血凝三项指标情况。结果 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的APTT水平分别为(33.24±1.88)、(34.02±1.96)、(35.57±1.77)、(37.32±1.30)、(38.29±1.42)、(39.11±1.53)s;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的PT水平分别为(15.34±1.02)、(15.36±1.48)、(15.39±1.58)、(15.41±1.77)、(15.96±1.33)、(16.62±1.38)s;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的FIB水平分别为(348.42±71.20)、(351.96±70.96)、(356.18±74.58)、(359.86±71.41)、(362.37±72.84)、(363.40±75.49)mg/dl。即刻组、6 h组、12 h组、24 h组、36 h组、48 h组的APTT、P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APTT水平高于36 h组、24 h组、12 h组、6 h组、即刻组,36 h组APTT水平高于24 h组、12 h组、6 h组、即刻组,24 h组APTT水平高于12 h组、6 h组、即刻组,12 h组APTT水平高于6 h组、即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和即刻组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PT水平高于36 h组、24 h组、12 h组、6 h组、即刻组,36 h组PT水平高于即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组、12 h组、6 h组、即刻组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凝血功能检验中,随血液样本储存时间延长,会出现明显凝血功能改变,尽管对FIB影响较小,但在对患者整体凝血功能分析中,需在采集血液样本后6 h内进行检测,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凝三项 标本存放时间 检验结果 常温
下载PDF
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佟海侠 陆春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40-141,共2页
目的 探讨温度和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血标本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检测全血粘度,另将2 0例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后测定其全血粘度。结果 全血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标本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 温度和血标... 目的 探讨温度和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血标本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检测全血粘度,另将2 0例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后测定其全血粘度。结果 全血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标本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 温度和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测定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以确保血粘度测定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标本存放时间 全血粘度
下载PDF
温度和时间对SD大鼠全血黏度的影响
4
作者 张延芳 许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温度和时间对SD大鼠离体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离体血液置于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时间段,检测其全血黏度。结果20℃和25℃各时间段的全血黏度都大于37℃下的黏度;43℃各时间段的全血黏度都小于37℃下的黏度;血液在体... 目的:探讨温度和时间对SD大鼠离体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离体血液置于不同的温度及不同的时间段,检测其全血黏度。结果20℃和25℃各时间段的全血黏度都大于37℃下的黏度;43℃各时间段的全血黏度都小于37℃下的黏度;血液在体外放置2.0 h、温度分别为20℃、25℃、30℃、37℃、43℃时全血黏度均大于0.5 h时的全血黏度。结论温度和时间对SD大鼠的全血黏度影响较大,为了确保全血黏度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避免温度和时间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时间 全血黏度
下载PDF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后蓉 田大斌 张金花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全血标本,每1例标本分为两份,分别于室温和4℃条件下存放,每份标本在0 h(即时检测)、2 h、4 h、8 h、12 h、24 h应用迈瑞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全血标本,每1例标本分为两份,分别于室温和4℃条件下存放,每份标本在0 h(即时检测)、2 h、4 h、8 h、12 h、24 h应用迈瑞518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即时检测比较,在室温条件下存放标本,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4 h后、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12 h后检测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存放标本,MPV在24 h后检测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室温存放与4℃冰箱存放标本检测结果相比,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8 h后结果降低,MCV在12 h后结果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4 h内,存放时间和条件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均有一定影响,全血细胞分析应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应保存在4℃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存放时间 存放温度 全血细胞分析
下载PDF
血常规标本存放条件对血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清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8期2179-2180,218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常规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所有全血标本室温或4℃条件下存放,连续5 d应用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下存放标本,白细胞(WBC)于48 h、红细胞(RBC)于96 h、血小板(PLT)... 目的探讨血常规标本存放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所有全血标本室温或4℃条件下存放,连续5 d应用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室温下存放标本,白细胞(WBC)于48 h、红细胞(RBC)于96 h、血小板(PLT)于24 h、血红蛋白(Hb)于120 h、血细胞比容(Hct)于48 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于72 h、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于4 h开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条件下标本长时间存放,WBC于96 h、RBC于120 h、PLT于18 h、Hct于96 h、RDW于96 h、MPV于3 h开始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于120 h与即刻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计数标本在常温下24 h内检测结果可靠,标本保存在4℃条件下,对PLT、MPV影响较大,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视临床需要进行分类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样采集 时间因素 温度 血细胞计数
下载PDF
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吴燕琴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12月12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体检者采集3份静脉血,分别置于32℃水溶箱、25℃温箱与4℃冰箱中保存,分别于不同时刻进行检测,以即时检测值作为... 目的:分析探讨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12月12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位体检者采集3份静脉血,分别置于32℃水溶箱、25℃温箱与4℃冰箱中保存,分别于不同时刻进行检测,以即时检测值作为对照组,对比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放置4 h后,25℃与32℃环境下RDW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2 h后,32℃环境下平均MCH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24 h后,25℃环境下HC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标本的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为获得最佳检测结果,应在血液标本采集2 h内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标本 血常规 保存时间 保存温度
下载PDF
标本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颜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标本不同的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3例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对采集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并编号,放置半小时后离心。一份置于4℃冰箱之中分别保存0、6、12及24 h后对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ALT及... 目的:探讨标本不同的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3例患者的静脉血进行采集,对采集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并编号,放置半小时后离心。一份置于4℃冰箱之中分别保存0、6、12及24 h后对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ALT及K+进行检测;另外一份于室温条件下保存0、6、12及24 h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采用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①4℃下,6~24 h总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0 h(P〈0.05);12 h、24 h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0 h及6 h(P〈0.05),且0 h与6 h清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4 h葡萄糖水平均显著高于0 h(P〈0.05);24 h ALT水平显著高于0 h、6 h及12 h(P〈0.05),0、6、12 h 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4 h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及24 h K+水平显著高于0 h、6 h,0、6 h 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室温条件下,0、6、12、24 h总蛋白、清蛋白、尿酸及葡萄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24 h ALT及K+水平均显著高于0 h(P〈0.05)。结论医院实验室应对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及保存温度进行规范,以确保血液筛查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保存时间 保存温度 血液筛查
下载PDF
血液采集后存放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粘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邓演超 王健 +1 位作者 李全双 吴燕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粘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9例标本在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存放时间进行血液粘度检测。结果全血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标本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温度和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粘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9例标本在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存放时间进行血液粘度检测。结果全血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标本随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温度和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测定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以确保血液粘度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存放时间 温度 血液粘度
下载PDF
全血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海云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6期64-65,共2页
分析在不同时间和温度下保存全血标本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随机采集九四〇医院临夏医疗区体检的78例健康人员的血液,将获得的全血标本分为两组,分别研究不同保存时间和不同保存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保存时间分别是... 分析在不同时间和温度下保存全血标本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随机采集九四〇医院临夏医疗区体检的78例健康人员的血液,将获得的全血标本分为两组,分别研究不同保存时间和不同保存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保存时间分别是0 h、12 h和24 h,保存温度设置为25℃室温保存和4℃冰箱保存。随着全血标本室温放置时间的增加,加大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放置24 h时对血小板的影响最为显著(P<0.05)。与25℃室温相比,保存48 h时,4℃冰箱保存可以维持全血标本的各项指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获得全血标本后需尽快检测,若样本量过大或其他特殊情况下未能及时检测,可选择在4℃的冰箱内暂存,但仍需尽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标本 血常规检测 保存时间 保存温度
下载PDF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琦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9期89-90,共2页
目的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与标本放置温度、放置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采集静脉血进行常规凝血四项检验,分析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四项、冰箱保存与室温保存下不同时间... 目的探究凝血真空采血管与标本放置温度、放置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这一期间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采集静脉血进行常规凝血四项检验,分析不同凝血真空采血管凝血四项、冰箱保存与室温保存下不同时间对凝血结果的影响。结果国产乙组的凝血酶时间水平比BD组低(P<0.05);与冰箱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与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室温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室温保存血液即刻相比,保存8 h凝血酶时间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箱保存8 h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与凝血时间较长,室温保存8 h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长,国产凝血真空采血管的凝血酶时间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真空采血管 标本放置温度 放置时间 凝血检验 影响
下载PDF
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庆侠 张然蓉 +2 位作者 周天祥 李江 胡锋兰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13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分析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的影响。方法:采用34例健康成人血标本分别放置于4℃~6℃、23℃~25℃和37℃,在即时、8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其血清L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4℃~6℃条件下,... 目的:分析血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清乳酸脱氢酶(LD)的影响。方法:采用34例健康成人血标本分别放置于4℃~6℃、23℃~25℃和37℃,在即时、8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其血清LD活性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4℃~6℃条件下,分别于即时和放置8 h、24 h、48 h、72 h及96 h测定血清LD活性结果为(127.2±8.7)U/L、(125.5±12.6)U/L、(130.2±14.2)U/L、(145.8±18.4)U/L、(161.3±24.7)U/L和(191.2±28.0)U/L.经统计学分析,标本放置8 h和24 h与即时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当标本放置48 h、72 h和96 h血清LD活性比即时测定结果明显升高(P<0.05、P<0.001);当标本放置24 h,冷藏组(4℃~6℃)、室温组(23℃~25℃)和温育组(37℃)血标本LD活性分别为(130.2±14.2)U/L、(141.9±15.1)U/L和(168.8±17.1)U/L,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冷藏组(P>0.05)无明显差异,而室温组(P<0.05)和温育组(P<0.01)血清LD活性明显升高。结论:随着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和放置温度的增加血清LD活性会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标本放置时间 温度 乳酸脱氢酶 测定
下载PDF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景红媛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月到卫辉市人民医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观察人员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位观察人员均抽取2份血液检验样本,将常温下保存的作为A组,-4℃下冷藏保存的作...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月到卫辉市人民医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观察人员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位观察人员均抽取2份血液检验样本,将常温下保存的作为A组,-4℃下冷藏保存的作为B组,两组检验样本均分别放置0.5 h、1 h、2 h、4 h、12 h以及24 h,而后根据要求实施血常规检验,就两组检验样本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放置时间下血常规各指标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血液标本在不同温度下放置12 h后实施检测,A组HCT水平高于B组,放置24 h以后,A组MCHC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其他指标在不同温度下检测值存在波动,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各检测结果和实际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种情况,为提高血液检测准确性,应根据检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血液检验样本,并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检验,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血液标本 时间 温度 检测
原文传递
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庆林 崔丽荣 +1 位作者 崔丽娟 陈兰 《中国伤残医学》 2012年第5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项目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生化项目结果的变化。结果:4℃下保存的标本,24小时后除尿酸值有明显变化(P<0.05)外,其余项目各时间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标本生化项目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的血液标本生化项目结果的变化。结果:4℃下保存的标本,24小时后除尿酸值有明显变化(P<0.05)外,其余项目各时间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25℃条件下标本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尿酸(UA)、甘油三脂(TG)以及肌酸激酶(CK)在不同时间段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标本于4℃条件下保存72小时,25℃保存12小时,大部分生化结果无明显变化,若能在12小时内完成检测,常温条件即可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温度 时间 生化项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