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对不同部位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目的 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对不同部位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DWI序列高信号作为梗死标准,由人工智能软件基于CT的自动ASPECTS评分,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自动ASPECTS评分及溶栓3个月后mRS评分。结果 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35例,分为预后良好组(78例)与预后不良组(57例)。预后不良组豆状核、尾状核、岛叶及M1256区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入院NHISS评分、自动ASPECT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基于梗死位置中的豆状核(0R=0.249,95%CI:0.065~0.956,P=0.043)、尾状核(OR=6.036,95%CI:2.119~17.190,P=0.001)、岛叶(OR=0.280,95%CI:0.096~0.812,P=0.019)及M1区(OR=0.289,95%CI:0.704~6.038,P=0.032)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NHISS评分(OR=1.072,95%CI:1.004~1.144,P=0.038),ASPECTS评分(OR=0.520,95%CI:0.387~0.699,P<0.001)。结论 梗死位置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预后评估的重要预测指标,不同区域的自动ASPECTS评分对预后的预估存在差异,豆状核区、尾状核区、岛叶区或M1区梗死的预后较差,我们的发现对于识别溶栓治疗后有预后不良风险的患者具有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肺部超声B线评分联合膈肌功能相关参数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115例,针对符合撤机条件患者行肺超声检查计算B线评分,并用T管行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目的研究肺部超声B线评分联合膈肌功能相关参数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115例,针对符合撤机条件患者行肺超声检查计算B线评分,并用T管行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SBT 30 min时通过床旁超声获取右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计算呼吸浅快指数、膈肌呼吸浅快指数、膈肌厚度变化率。以患者撤机后48 h呼吸状况分为撤机成功组78例和撤机失败组3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撤机成功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肺部超声B线评分联合膈肌功能相关参数对撤机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失败组肺部超声B线评分、膈肌呼吸浅快指数大于撤机成功组,右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变化率小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失败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呼吸频率、呼吸浅快指数高于撤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时间少于撤机成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结果得出,肺部超声B线评分、膈肌呼吸浅快指数、右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变化率、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呼吸频率、呼吸浅快指数是撤机成功重要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出,肺部超声B线评分、膈肌呼吸浅快指数、右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变化率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31,优于单一预测结果(P<0.05)。结论肺部超声B线评分联合膈肌功能相关参数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较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肺部超声B线评分联合膈肌功能相关参数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115例,针对符合撤机条件患者行肺超声检查计算B线评分,并用T管行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SBT 30 min时通过床旁超声获取右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计算呼吸浅快指数、膈肌呼吸浅快指数、膈肌厚度变化率。以患者撤机后48 h呼吸状况分为撤机成功组78例和撤机失败组3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撤机成功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肺部超声B线评分联合膈肌功能相关参数对撤机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失败组肺部超声B线评分、膈肌呼吸浅快指数大于撤机成功组,右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变化率小于撤机成功组(P<0.05)。撤机失败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呼吸频率、呼吸浅快指数高于撤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时间少于撤机成功组(P<0.05)。经logistic回归结果得出,肺部超声B线评分、膈肌呼吸浅快指数、右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变化率、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呼吸频率、呼吸浅快指数是撤机成功重要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出,肺部超声B线评分、膈肌呼吸浅快指数、右侧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变化率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31,优于单一预测结果(P<0.05)。结论肺部超声B线评分联合膈肌功能相关参数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