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Ⅱ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兴红 康绍兰 +4 位作者 李金云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0min即丧失萌发力;氧气促进冬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黑穗病 冬孢子 玉米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Bacillus 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制备及其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
2
作者 孙美红 王彩琴 +2 位作者 王蓉 白文斌 高振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7-1485,共19页
为筛选出可有效抑制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的生防微生物与天然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便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微生物悬浮种衣剂。本研究以晋杂2001号高粱为试验材料,选择试验室保藏的3株优秀抗病细菌和脂肽物质,首先通过种子... 为筛选出可有效抑制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的生防微生物与天然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便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微生物悬浮种衣剂。本研究以晋杂2001号高粱为试验材料,选择试验室保藏的3株优秀抗病细菌和脂肽物质,首先通过种子萌发和活体侵染率测定试验明确了不同拮抗细菌和脂肽物质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和较优使用浓度,随后以优选菌株和脂肽物质为活性成分进行了悬浮种衣剂配方优化、种衣剂较优使用量及贮藏稳定性研究,并在盆栽条件下测定了悬浮种衣剂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velezensis G-1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脂肽)对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具有良好抑制效果,较优使用浓度分别为1.0×10^(9)cfu mL^(–1)和600μg mL^(–1),且对晋杂2001号高粱种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较优配方为菌株G-1悬浮液(1.0×10^(11)cfu mL^(–1))5 mL、脂肽物质(8 mg mL^(–1))5 mL、羧甲基纤维素钠4 g、海藻酸钠0.6 g、分散剂MF 4 g、FeSO_(4)·7H_(2)O 0.2 g、MgSO_(4)·7H_(2)O 1 g、K_(2)HPO_(4)·3H_(2)O 0.5 g、色浆4 g,水补足100 g;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较优使用量为25 g包装1 kg高粱种子,且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盆栽侵染抑制率为87.74%;此外,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还对高粱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好促生作用,并具有良好贮藏稳定性,常温下避光贮藏12个月后防侵染效果仅下降1.63%。说明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在高粱丝黑穗病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丝黑穗病菌 抗病微生物 脂肽 生物悬浮种衣剂 防侵染效果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寄主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贺字典 高增贵 +3 位作者 庄敬华 陈捷 郑俊强 唐树戈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1,155,共3页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研究表明:当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后,激活寄主体内相关防御酶系,使PAL、SOD、EST和PPO四种酶活性明显提高,抗病品种新铁10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沈单16;而POD和...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研究表明:当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后,激活寄主体内相关防御酶系,使PAL、SOD、EST和PPO四种酶活性明显提高,抗病品种新铁10的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沈单16;而POD和CAT酶活性却下降,抗病品种新铁10的酶活性下降幅度大于感病品种沈单16。不同品种的成株期抗病性与其相关防御酶活性高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寄主 防御酶系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Ⅰ 被引量:14
4
作者 康绍兰 李兴红 +4 位作者 乔秀娟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8-84,共7页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用清水浸2d,再用0.05mol/L盐酸处理6h、12h的能显著的促进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64%和58%;对照仅为26.3%,0.4mol/L,0.6mol/L,0.8mol/L,lmol/L的...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用清水浸2d,再用0.05mol/L盐酸处理6h、12h的能显著的促进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64%和58%;对照仅为26.3%,0.4mol/L,0.6mol/L,0.8mol/L,lmol/L的盐酸处理6h、12h、24h、48h显著地抑制冬孢子的萌发、萌发率为0;0.05mol/L盐酸予处理6h、12h、24h、48h对冬孢子的萌发无影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予处理不同时间对冬孢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以天门冬氨酸、吲跺乙酸为培养液,以质量分数0.1%的抗坏血酸为培养液的冬孢于萌发率最高,为61.2%.冬孢子在不同的抗感玉米材料及植株的各器官上其萌发率有显著差异,感病材料“京黄417”(32.96%),抗病材料MO17(4.4%)、胚芽鞘(47.2%),根(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冬孢子 萌发
下载PDF
玉米苗期对丝黑穗病抗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兴红 康绍兰 +4 位作者 曹志敏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4,共6页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 以11个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种苗为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reiliana)抗性机制作了初探。结果表明:冬孢子在感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13.23%~18.81%)显著高于在抗病的玉米材料胚芽鞘上的萌发率(6.60%~7.10%);感病材料幼苗中维生素C(Vc)和总糖的含量分别为14.91~19.71mg/100g鲜重和4.23%~5.91%,显著高于抗病材料幼苗中Vc和总糖的含量(7.18~10.76mg/100g鲜重、2.52%~3.78%);且二者与冬孢子在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8476,0.8612),揭示了玉米幼苗期抗侵入的固有抗性;受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后,幼苗胚芽鞘内表皮在0.53mol/L高渗蔗糖溶液中感病的玉米材料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高干抗病的玉米材料,高感杂交种“京黄417”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最高(47.4%);抗病自交系Mo17最低(23%)二因此,冬孢子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上的萌发率,幼苗中Vc、总糖的含量,以及病菌侵入后胚芽鞘内表皮丧失质壁分离能力的细胞百分率可作为玉米早期抗丝黑穗病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 被引量:11
6
作者 康绍兰 李兴红 +2 位作者 郭华强 张国保 马跃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8-129,共2页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康绍兰,李兴红,郭华强(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张国保,马跃辉(河北省植保总站,石家庄050000)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叶片侵染TheInfectionofSpha... 玉米丝黑穗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染过程康绍兰,李兴红,郭华强(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张国保,马跃辉(河北省植保总站,石家庄050000)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菌;叶片侵染TheInfectionofSphacelothecaReili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叶片 侵染 线黑穗病
下载PDF
高粱乌米营养饼干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华 石太渊 +2 位作者 李莉峰 高雅 韩艳秋 《保鲜与加工》 CAS 2009年第2期54-56,共3页
以沙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高粱乌米粉为主要添加剂,研制出一种口感疏松、味道香美、营养丰富的高粱乌米营养饼干。以影响该种饼干品质及风味的高粱乌米粉添加量作为主要因素进行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适宜添加条件,并通过... 以沙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高粱乌米粉为主要添加剂,研制出一种口感疏松、味道香美、营养丰富的高粱乌米营养饼干。以影响该种饼干品质及风味的高粱乌米粉添加量作为主要因素进行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适宜添加条件,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饼干各因素的最佳工艺配方:以沙面粉为基数添加乌米粉3%、油脂20%、绵白糖20%、疏松剂0.6%、水15%、鸡蛋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乌米粉 饼干 工艺
下载PDF
烯唑醇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炳炎 陈海贵 +1 位作者 张惠芳 杨发荣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3-45,共3页
通过不同杀菌剂药效试验,从中筛选出烯唑醇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显著,优于三唑酮的防治效果。应用烯唑醇不同剂量拌种试验结果,以20克拌玉米种100公斤比较适宜,既有效又经济,且对玉米安全。烯唑醇乳油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通过不同杀菌剂药效试验,从中筛选出烯唑醇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显著,优于三唑酮的防治效果。应用烯唑醇不同剂量拌种试验结果,以20克拌玉米种100公斤比较适宜,既有效又经济,且对玉米安全。烯唑醇乳油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两种剂型比较试验,均用20克拌玉米种100公斤,防病、保产效果相仿,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处理方法试验结果,以烯唑醇20克湿拌闷种防病效果最好,0.02%浸种防效较差。大田示范结果表明,应用烯唑醇20克湿拌种100公斤,防病效果达89.5%,保产3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烯唑醇
下载PDF
高粱乌米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石太渊 李莉峰 +3 位作者 高雅 朱华 韩艳秋 于淼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5,共3页
对高粱乌米播期、播种方法、密度、化肥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适合种植乌米的时间是4月25日左右,即5mm地温稳定在1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5%~20%,最佳种植密度是每667m28000株~9000株,最理想的种植方法是穴播。在东北地... 对高粱乌米播期、播种方法、密度、化肥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适合种植乌米的时间是4月25日左右,即5mm地温稳定在1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5%~20%,最佳种植密度是每667m28000株~9000株,最理想的种植方法是穴播。在东北地区中等肥力的地中每667m2施农家肥3000kg作底肥、二铵10kg作种肥、尿素15kg作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乌米 高产配套技术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丝黑穗病原菌室内抑菌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兴印 仪美芹 +1 位作者 王开运 田文学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75-376,共2页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戊唑醇、三唑酮、多菌灵和福美双 4种杀菌剂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毒力。结果表明 ,戊唑醇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最强 ,EC50 为 0 0 36 9mg/L ,表现出非常高的毒力 ,显著高于其他 3... 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戊唑醇、三唑酮、多菌灵和福美双 4种杀菌剂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和毒力。结果表明 ,戊唑醇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孢子的萌发抑制作用最强 ,EC50 为 0 0 36 9mg/L ,表现出非常高的毒力 ,显著高于其他 3种药剂 ,是防治该病害非常优秀的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玉米丝黑穗病菌 毒力 孢子萌发
下载PDF
高粱丝黑穗病菌离体培养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雅 石太渊 +4 位作者 张华 韩艳秋 于淼 张锐 李莉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7-99,共3页
对高粱黑粉菌离体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高粱黑粉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为马铃薯+玉米粉的培养基,黑粉菌在20-35℃均能生长,最佳培养温度为28-30℃,黑粉菌细胞大约14d变成黑色。显微镜下观察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黑粉菌细胞形态... 对高粱黑粉菌离体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高粱黑粉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为马铃薯+玉米粉的培养基,黑粉菌在20-35℃均能生长,最佳培养温度为28-30℃,黑粉菌细胞大约14d变成黑色。显微镜下观察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黑粉菌细胞形态和自然生长的黑粉菌细胞形态,前者初始基本是以单个形态存在的,随后的细胞形态比自然生长的黑粉菌细胞形态要小,而且最终很难形成厚垣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梁丝黑穗病菌 离体培养
下载PDF
四种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宗志 刘洪涛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7-98,共2页
本试验利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 4种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对该病进行防治效果的对比性试验。结果表明 ,15 %黑穗净防效最高 ,达 81 9% ,17%吉农 4号次之 ,为 6 3 7% ,其余两种种衣剂效果则不足 5 0 %。
关键词 药效试验 种衣剂 玉米 丝黑穗病
下载PDF
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理化性质和与Cu^2+和Fe^3+的络合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明 史琳 +1 位作者 于淼 付欣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5,共9页
为明确高粱黑粉菌中黑色素的开发价值,采用盐酸水解和氢氧化钠碱溶液提取的方法制备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稳定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仪对高粱黑粉菌黑色素进行检测,并且应用红外光谱仪考察不同pH值的条件下... 为明确高粱黑粉菌中黑色素的开发价值,采用盐酸水解和氢氧化钠碱溶液提取的方法制备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稳定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红外光谱仪对高粱黑粉菌黑色素进行检测,并且应用红外光谱仪考察不同pH值的条件下高粱黑粉菌黑色素同Cu^2+和Fe^3+的相互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15nm;在pH值2.0~5.0的范围内呈现浅棕色;pH值7.0为时为棕红色;当pH值大于8.0时,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颜色变为深棕色;除还原剂以外,热、光、微波、氧化剂及常用食品添加剂对其无影响,金属离子Cu^2+、Mg^2+、Ca^2+、Zn^2+、A1^3+和Fe^3+对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稳定性都没有不良影响。红外光谱表明高粱黑粉菌黑色素含有OH、N-H、C=O、C=C、羧基、吡喃环、醇羟基和酚羟基。另外,还揭示Cu^2+和Fe^3+主要与高粱黑粉菌黑色素中的羧基和酚羟基发生了络合作用。这些结果说明,高粱黑粉菌黑色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天然色素,为其作为功能食品的进一步加工利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黑粉菌 黑色素 理化性质 红外光谱 金属络合
下载PDF
辽宁省春玉米主要病虫为害损失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亚臣 丛斌 +1 位作者 韩冰 孙文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297-300,共4页
采用在植株上接种不同浓度的丝黑穗病菌、弯孢菌叶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以及不同玉米螟虫量,研究不同病级和虫量对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损失的影响,同时对玉米螟(A)、弯孢菌叶斑病(B)、大斑病(C)、丝黑穗病(D)的复合发生为害(ABCD... 采用在植株上接种不同浓度的丝黑穗病菌、弯孢菌叶斑病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以及不同玉米螟虫量,研究不同病级和虫量对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损失的影响,同时对玉米螟(A)、弯孢菌叶斑病(B)、大斑病(C)、丝黑穗病(D)的复合发生为害(ABCD)损失和经济阈值进行简单探讨。研究表明,病虫为害主要影响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产量构成因素,病级和虫量与产量损失呈显著正相关;病虫之间存在复合为害关系,复合产量损失率占四者单独造成产量损失率之和的41.48%,其大小依次为:A<C<B<D<ABCD<(A+B+C+D),并组建了复合为害损失及复合经济阈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弯孢叶斑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螟 复合经济阈值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弯孢叶斑病、玉米螟危害损失及复合经济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金文 丛斌 李茂海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采取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及病虫3因素6水平全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条件下,随着虫量的增加,穗重的减少与每穗虫量呈曲线相关;同时对丝黑穗病(A)、弯孢叶斑病(B)、玉米螟虫伤株(C)的复合危害损失(ABC)的研究表明,病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 采取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及病虫3因素6水平全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条件下,随着虫量的增加,穗重的减少与每穗虫量呈曲线相关;同时对丝黑穗病(A)、弯孢叶斑病(B)、玉米螟虫伤株(C)的复合危害损失(ABC)的研究表明,病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并存在复合危害关系;复合危害的损失与品种无关,其大小依次为:C<B<A<ABC<(A+B+C)。最后组建了复合危害损失及复合经济阈值模型。经田间小区、大区大面积试验,能够符合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弯孢叶斑病 玉米螟 复合经济阈值
下载PDF
离体条件下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形态及三种药剂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健强 杨林格 李宝笃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54-58,共5页
玉米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reiliana)冬孢子在PDA平板上萌发产生先菌丝,生长缓慢,然后以小孢子(平均6.5μm×2.5μm)芽殖形成小菌落。在糖溶液中萌发产生先菌丝和有隔担子,最后发育成有... 玉米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reiliana)冬孢子在PDA平板上萌发产生先菌丝,生长缓慢,然后以小孢子(平均6.5μm×2.5μm)芽殖形成小菌落。在糖溶液中萌发产生先菌丝和有隔担子,最后发育成有分隔和分叉的菌丝,主菌丝直径4.75μm,分枝菌丝直径2.5μm。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对冬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加大了细胞膜渗漏;三唑酮对菌落、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加大细胞膜渗漏、抑制麦角甾醇合成;三唑酮与多菌灵等复配的种衣剂13号具有以上各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三唑酮 多菌灵 抑菌作用
下载PDF
高粱黑粉菌黑色素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良晨 王波 +3 位作者 石太渊 鲁明 迟吉捷 刘晓晶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为了探明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以HCl为提取剂的酸提法和以Na OH为提取剂的碱提法提取采摘的成熟高粱黑粉菌黑色素,并对两种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两种方法对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以Na OH作提取剂为... 为了探明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以HCl为提取剂的酸提法和以Na OH为提取剂的碱提法提取采摘的成熟高粱黑粉菌黑色素,并对两种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两种方法对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以Na OH作提取剂为佳,其最佳的提取黑色素组合为:提取剂Na OH浓度6mol/L、沉淀剂HCl浓度3mol/L、水浴温度60℃、水浴时间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黑粉菌 黑色素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克·福·戊醇干粉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连来 潘金菊 +2 位作者 魏光 刘彦良 刘峰 《现代农药》 CAS 2005年第6期37-39,共3页
在田间进行了63%克·福·戊醇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3%克·福·戊醇干粉种衣剂(药种比1:200~300)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均在9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达到18.15%,且对玉米种子安全性高,是防治玉米... 在田间进行了63%克·福·戊醇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3%克·福·戊醇干粉种衣剂(药种比1:200~300)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效均在90%以上,增产效果显著,达到18.15%,且对玉米种子安全性高,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理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百威 福美双 戊唑醇 玉米种衣剂 玉米丝黑穗病
下载PDF
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生成机理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太渊 于淼 +1 位作者 鲁明 高雅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年第8期56-58,共3页
高粱黑粉菌黑色素属于真黑色素类,是吲哚类大分子聚合体,由吲哚和酪氨酸氧化而来的中间产物构成。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步骤中,除了酪氨酸酶,还有多巴色素异构酶和DHICA氧化酶参与黑色素代谢,这3种酶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真黑色素的生物合成... 高粱黑粉菌黑色素属于真黑色素类,是吲哚类大分子聚合体,由吲哚和酪氨酸氧化而来的中间产物构成。在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步骤中,除了酪氨酸酶,还有多巴色素异构酶和DHICA氧化酶参与黑色素代谢,这3种酶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真黑色素的生物合成。主要从高粱黑粉菌黑色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理和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为高粱黑粉菌黑色素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黑粉菌黑色素 功能 机理
下载PDF
风仙等药用植物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聪莉 赵科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9种药用植物对玉米丝轴黑粉病原菌抑制、杀灭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风仙等4种药用植物药效显著。幼苗期室内观察,应用风仙,可使感病自交系埃及205和黄早4受病原菌侵入的幼芽鞘上活细胞数分别由对照的8.6%及12.4%提高到78.4%及62.7%。田... 9种药用植物对玉米丝轴黑粉病原菌抑制、杀灭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风仙等4种药用植物药效显著。幼苗期室内观察,应用风仙,可使感病自交系埃及205和黄早4受病原菌侵入的幼芽鞘上活细胞数分别由对照的8.6%及12.4%提高到78.4%及62.7%。田间试验的发病率,分别由对照的22.9%及27.1%减少到4.1%及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 防治 药用植物 风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