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紫云晚二叠世生物礁及其演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林启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01-307,共7页
紫云晚二叠世长兴期生物礁是发育于黔南、桂北的典型堤礁之一。紫云礁相及相邻相有7种岩石类型,即硅质岩、串管海绵骨架岩、海绵障积岩、藻海绵粘结岩、二叠钙藻有孔虫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和白云岩。该礁的造礁生物多种多样,主... 紫云晚二叠世长兴期生物礁是发育于黔南、桂北的典型堤礁之一。紫云礁相及相邻相有7种岩石类型,即硅质岩、串管海绵骨架岩、海绵障积岩、藻海绵粘结岩、二叠钙藻有孔虫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和白云岩。该礁的造礁生物多种多样,主要造架生物为串管海绵,包括7属11种。其它造礁生物还有纤维海绵、板海绵、古石孔藻、管壳石以及水螅和珊瑚等。紫云礁自下而上可分出5个造礁旋回,每个旋回均从礁核相演变为礁后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晚二叠世 串管海绵 演化
下载PDF
广西西部二叠纪生物礁中的海绵、水螅动物化石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嘉松 王予卯 吴亚生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4-348,共15页
广西西部田林、凌云、凤山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造礁生物———海绵、水螅化石保存完美。文中描述串管海绵 7属 :Stylothalamia ,Lichuanospongia ,Tebagathalamia ,Imbricatocoelia ,Intrasporeocoelia ,Rhabdactinia ,Lingyunocoelia;... 广西西部田林、凌云、凤山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造礁生物———海绵、水螅化石保存完美。文中描述串管海绵 7属 :Stylothalamia ,Lichuanospongia ,Tebagathalamia ,Imbricatocoelia ,Intrasporeocoelia ,Rhabdactinia ,Lingyunocoelia;纤维海绵 3属 :Peronidella ,Intratubospongia ,Cavusonella ;水螅 1属Radiotrabeculopora以及海托盘类Calathium。其中Lingyunocoeliaspherica为新属新种 ,Lichuanospongiaguangxiensis为新种 ,其它均为中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内常见分子。Senowbari Daryan(1990 )提出以Discosiphonella来代替Cystauletes,Ascosymplegma ,Lichunospongia 3属 ,但Lichuanospongia的房室形状和中央腔缺失横板 (泡沫板 )显然不同于Discosiphonella ,因此文中仍把Lichuanospongia视作独立属。Lingyunocoeliagen .nov .与Sollasia ,Girtyocoelia相似 ,但房室外壁缺乏任何种类的穿孔 ,因此明显不同于后两属。作者仍把Radiotrabeculopora视为水螅纲内的一属 ,而没有归于纤维海绵目 ,因为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发育分布较规则的放射状支柱 (不能视为骨纤构造 ) ,且那些纵向分布的出水管实际上应视为支柱之间的沟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西部 二叠纪 生物礁 海绵 水螅动物 化石
下载PDF
贵州云干生物礁房室海绵重现率研究与蕾妮亚科leinidae蕾妮亚属leinia发现
3
作者 刘冬洋 喻美艺 《贵州地质》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贵州罗甸云干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岩发育,尤其在云干地区出露丰富的、保存完好的造礁海绵化石,笔者初步野外观察和采样后将剖面划为A、B、C、D四段,由下至上分别为含有孔虫泥晶海绵骨架岩、泥晶海绵骨架岩、亮晶海绵骨架岩和含叶状藻海绵... 贵州罗甸云干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岩发育,尤其在云干地区出露丰富的、保存完好的造礁海绵化石,笔者初步野外观察和采样后将剖面划为A、B、C、D四段,由下至上分别为含有孔虫泥晶海绵骨架岩、泥晶海绵骨架岩、亮晶海绵骨架岩和含叶状藻海绵障积岩。初步共鉴定出纤维海绵纲下4科6个属和房室海绵纲下8科11属;其中,发现的雷妮亚科Leiniidae的雷妮亚属Leinia,为国内首次发现报道,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另通过对造礁海绵房室海绵属统计,将本礁和贵州紫云、广西隆林的二叠世生物礁进行房室海绵相同属重现率进行计算比较,发现本礁和紫云礁重现率更高,说明他们的造礁生物群团相关性更加密切,群落结构相似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房室海绵 重现率 雷妮亚科Leiniidae 雷妮亚属Leinia 二叠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柯坪地区上奥陶统凯迪阶串管海绵类化石及其滤食选择性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安琦 李启剑 +3 位作者 那琳 冯文谦 毛颖颜 李越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0-270,共11页
奥陶纪是串管海绵早期演化的一个关键阶段,记录了该类群的首次大规模辐射演化事件(属级分类单元达15个)。然而,现有大部分奥陶系串管海绵的报道来自澳大利亚东部和北美等地,在中国至今仅发现了两个属,与前述地区相比研究程度偏低。早期... 奥陶纪是串管海绵早期演化的一个关键阶段,记录了该类群的首次大规模辐射演化事件(属级分类单元达15个)。然而,现有大部分奥陶系串管海绵的报道来自澳大利亚东部和北美等地,在中国至今仅发现了两个属,与前述地区相比研究程度偏低。早期研究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对串管海绵进行系统分类描述,对其滤食策略知之甚少,因此制约了对此类海绵在奥陶纪底栖生态系统作用的相关探讨。本文系新疆塔里木柯坪地区奥陶纪串管海绵的首次系统古生物学报道,详细描述凯迪阶(上奥陶统)印干组中保存完好的阔室丛花海绵(Corymbospongia amplia)化石的形态学特征,并通过研究标本外壁微孔孔径的大小分布,探讨其滤食选择性。海绵外壁微孔孔径的分析表明:小型和微型浮游生物可能是其食物的主要来源,而多细胞浮游动物因个体尺寸大于海绵外壁微孔,不能被阔室丛花海绵捕获。本研究为奥陶纪串管海绵古生态学及其地球生物学意义的探讨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管海绵 高钙化海绵 印干组 塔里木板块 系统古生物学
原文传递
江西玉山上奥陶统凯迪阶三衢山组的丛花海绵(Corymbospongia)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启剑 那琳 +2 位作者 毛颖颜 于深洋 李越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0-529,共10页
串管海绵在中–晚奥陶世经历了的首次辐射演化事件,在北美、新南威尔士、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中国西北等地的上奥陶统地层中皆有报道,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系华南奥陶系串管海绵首次系统古生物学的报道,详细描述江西玉山上奥陶统凯... 串管海绵在中–晚奥陶世经历了的首次辐射演化事件,在北美、新南威尔士、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中国西北等地的上奥陶统地层中皆有报道,但研究程度较低。本文系华南奥陶系串管海绵首次系统古生物学的报道,详细描述江西玉山上奥陶统凯迪阶三衢山组的Corymbospongia(丛花海绵属)化石,并基于C.amplia Rigby,Karl,Blodgett&Baichtal,2005和C.mica Rigby&Potter,1986的标本展示该属化石外壁的微孔等特征性结构,这2个种具有跨板块的生物地理分布。综合串管海绵产出层的碳酸盐岩微相以及伴生钙藻和珊瑚化石等群落分子的指相参照,识别C.amplia和C.mica均具有明显的生态专属性:C.amplia为造礁生物,在小型微生物岩中出现;C.mica则代表适应于更浅水生境的平地群落代表。本研究将为从底栖生物群落角度开展扬子区生物地层学及古地理重建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赣台地 串管海绵 高钙化海绵 微生物岩 系统古生物学
原文传递
贵州罗甸干田坳晚二叠世生物礁基本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冬洋 喻美艺 Daniel J Lehrmann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13,共13页
通过综合岩相和生物群落特征对贵州罗甸干田坳晚二叠世生物礁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划分出三期造礁旋回。对造礁海绵在三个造礁阶段,以及礁前砾屑岩的成分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出各阶段的造礁成分组成状况,还原当时的造礁群落。共鉴定出纤维海... 通过综合岩相和生物群落特征对贵州罗甸干田坳晚二叠世生物礁进行分析,将研究区划分出三期造礁旋回。对造礁海绵在三个造礁阶段,以及礁前砾屑岩的成分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出各阶段的造礁成分组成状况,还原当时的造礁群落。共鉴定出纤维海绵纲3科4属,房室海绵纲9科10属和硬海绵纲2科2属。数据表明自始至终纤维海绵纲的小领针海绵属都为造礁群落里的优势生物,其中S1阶段房室海绵纲的多囊腔海绵属种、叠瓦腔海绵属种和泡腔海绵属种为造礁主体;S2阶段小领针海绵和一纤维海绵未知属种为造礁主体,S3阶段房室海绵的多囊腔海绵占造礁主导地位。统计表明造礁海绵群团的分异度由S1至S3期降低明显。同时着重对本礁点主体的S2阶段骨架礁岩各个部分的结构特征进行细致分析,尤其是RFC的形成历史进行探讨,碳氧同位素测试得到的数据表明S2阶段古水温经历了高达16℃左右的波动,而RFC形成时的古水温为37.86℃,它是一种高温海水的反映;最后通过与南盘江盆地同期的紫云礁和茅口期的广西隆林礁进行对比,揭示它们的成礁模式和演化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架礁岩 纤维海绵 房室海绵 造礁生物群落 胶结物RFC 古水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