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白晋锋 李国庆 +3 位作者 钱会 周金娜 王文文 申红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合并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SCI合并N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 目的探究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合并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SCI合并N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护理干预,均干预8周。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y-74,GQOLI-74)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膀胱安全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膀胱安全容量、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均有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期间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不仅可有效改善SCI合并NB患者的膀胱功能、自主排尿功能,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管理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对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周晓燕 吕开月 +6 位作者 程树锦 农瑾雯 付晶晶 李雨航 刘海兰 韦钰晴 刘海华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对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5例脊髓损伤患者作... 目的探讨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对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依从性、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5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干预。在干预1个月后采用间歇性导尿依从性评估量表(ICAS)评估患者的导尿依从性;在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分别采用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表(NB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负性情绪(焦虑、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ICA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38.55±3.10)分、(39.83±3.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77±3.75)分、(51.67±4.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BSS总分为(26.44±7.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71±1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总分为(51.12±5.8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98±7.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健康教育联合CICARE沟通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依从性,改善其负性情绪和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斯金纳强化 CICARE沟通 间歇性导尿 依从性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ICF理念下膀胱管理对间歇性导尿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3
作者 钱雪 杨玲 +3 位作者 王洁 谈雪梅 邓丽云 何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及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理念下膀胱标准化管理方案在间歇性导尿患者出院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指导临床决策、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及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理念下膀胱标准化管理方案在间歇性导尿患者出院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为有效指导临床决策、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优化出院指导质量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8月在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因脊髓损伤所致间歇性导尿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便利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最终收集到有效数据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膀胱管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基于ICF理念的膀胱标准化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出院准备度、自我效能水平,并调查2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膀胱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92(87.50,96.00)分,对照组为80(78.00,84.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86.58±5.49)分,对照组为(74.87±7.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自我膀胱管理知识掌握与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分别为(63.17±1.79)分、(83.21±4.0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2.52±3.23)分、(66.57±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CF理念的膀胱标准化管理方案可以提高间歇性导尿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膀胱管理能力,以获得最佳的出院准备度,促进患者完成从医院专业照护到自我照护的顺利过渡,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改善出院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 ICF理念 标准化膀胱管理 出院准备度 自我能效感
下载PDF
个性化膀胱安全容量指导下的有限冷热膀胱冲洗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
4
作者 肖家骥 杨双妍 +1 位作者 马帅 李柯岚 《内科》 202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膀胱安全容量指导下的有限冷热膀胱冲洗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个性化膀... 目的探讨个性化膀胱安全容量指导下的有限冷热膀胱冲洗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个性化膀胱安全容量指导下的间歇性导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个性化膀胱安全容量指导下的有限冷热膀胱冲洗,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尿路感染情况、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单次排尿量和尿失禁次数。结果干预4周后,研究组的尿路感染率、残余尿量、尿失禁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膀胱安全容量、单次排尿量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个性化膀胱安全容量指导下的有限冷热膀胱冲洗联合间歇性导尿可增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增加单次排尿量,减少尿路感染情况、残余尿量和尿失禁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膀胱冲洗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
下载PDF
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燕 张晓芳 王学宁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讨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措施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留置导尿、心理疏导... 目的 探讨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措施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留置导尿、心理疏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包括间歇导尿、饮水计划、膀胱功能训练3个方面,2组均干预4周。比较2组排尿情况,包括每次平均尿量、每天平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对比干预4周后膀胱功能指标,包括最大测压容积(MCC)、最大尿流率(MFR)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以及对4周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每次平均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而每天平均排尿次数和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MCC和MFR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神经源性膀胱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膀胱功能综合康复管理,可改善患者排尿障碍,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功能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 间歇导尿
下载PDF
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妙媛 何英 +4 位作者 彭敏 张蕾 刘姝颖 张长杰 孔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编制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第一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Delphi法,初步拟定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并招募1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第二阶段:选取266例患者进行问... 目的:编制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方法:第一阶段: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Delphi法,初步拟定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并招募1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第二阶段:选取26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最终形成的量表包括4个维度、37个条目。总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39,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4个公因子,4个维度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0.887%、61.291%、64.181%、66.764%。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69,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755—0.937,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12,各维度2周后重测信度为0.733—0.933。结论:编制的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价脊髓损伤清洁间歇导尿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清洁间歇导尿 自我管理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间歇导尿预防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海婷 张丽平 +5 位作者 可易弘 包利红 武雪瑞 张芳 方颖 宋淑华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3期1729-1734,共6页
目的:评价间歇导尿预防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 目的:评价间歇导尿预防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病人泌尿系统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从建库至2022年10月收录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RCT),包括1013例SCI后NB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歇导尿能降低SCI后NB病人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RR=0.31,95%CI(0.24,0.41),P<0.00001],减少膀胱残余尿量[MD=-81.99,95%CI(-112.69,-51.29),P<0.00001],增加膀胱容量[MD=86.48,95%CI(15.78,157.19),P=0.02],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MD=1.82,95%CI(0.58,3.06),P<0.01],同时降低了肾积水的发生率(P<0.05)。结论:间歇导尿不仅能降低SCI后NB病人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且在膀胱功能的恢复及提升病人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显著,由于研究中仅纳入中文文献且质量偏低,今后仍需纳入更多高质量文献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泌尿系统感染 META分析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谭柳梅 黄静 +2 位作者 周笋 张海花 韦淑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间歇性导尿联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膀胱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治疗前,两组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雷火灸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 尿潴留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珈妤 李洋洋 孙文文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及膀胱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24 h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尿残余量、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 LUT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有效率为84.0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可调节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排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经皮穴位电刺激 间歇导尿膀胱训练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万海方 罗宏 +4 位作者 汪国香 汪翼凡 曲丕盛 黄丽霞 陶凡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比较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Coopdech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双腔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7月在本院择期全麻下行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术联合胸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胸椎结核患者40例... 目的比较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Coopdech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双腔管)用于胸椎结核患者经胸入路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7月在本院择期全麻下行经胸入路病灶清除术联合胸椎后路内固定术的胸椎结核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Coopdech管组(A组)和双腔管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分别插入单腔加强气管导管和双腔管,A组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插入Coopdech管,两组均由纤支镜确定或调整导管位置。记录麻醉前(T1)、俯卧位后双肺通气15 min(T2)、侧卧位单肺通气15 min(T3)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气道峰压增加率;改变体位后导管移位率;术后由骨科医师评价肺萎陷和术野暴露情况,由麻醉医师记录术后患者咽痛、声嘶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PaO2、PaCO2及导管移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气道峰压增加率低于B组〔(0.15±0.02)%与(0.36±0.03)%,P<0.05〕。(2)术中A组肺萎陷和术野暴露优17例,良3例,差0例;B组优19例,良1例,差0例,两组患者肺萎陷和术野暴露程度间无差异(P=0.626)。(3)术后A组咽痛、声嘶发生率20.0%(4/20),低于B组55.0%(11/20)(χ2=5.227,P=0.022)。结论在胸椎结核经胸入路手术时,Coopdech管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单肺通气麻醉,且比双腔管能降低气道峰压增加率及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胸椎 导管插入术 麻醉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脊柱骨折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樊帆 汤爱玲 叶文琴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拔除导尿管情况、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及影响拔管后排尿的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脊柱骨折手术后患者124例进行病历回顾分析,提取患者基本情况、医嘱及护理项目...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导尿时间、拔除导尿管情况、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及影响拔管后排尿的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脊柱骨折手术后患者124例进行病历回顾分析,提取患者基本情况、医嘱及护理项目,分析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74例(59.7%)患者在出院前拔除尿管并成功排尿,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平均时间为在拔除后(5.28±1.96)h。住院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留置导尿时间、年龄和首次排尿量等5个因素联合解释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一次排尿时间变异的57.8%。结论 :ADL评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差)、焦虑、年龄越大、留置导尿时间越长、首次排尿量越少,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留置导尿 拔除尿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术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2
作者 张丽芬 王凤玲 代莉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5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适宜进行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教会其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方法以及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结果 95.00%患者及家属出院...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管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对适宜进行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教会其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的方法以及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结果 95.00%患者及家属出院前均掌握了正确的清洁间歇性导尿的方法,依从性较好。出院后随访3个月,15.07%的患者出现泌尿系统并发症,达到良好预期效果。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对清洁间歇性导尿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有效减少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清洁间歇性自我导尿 脊髓损伤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 被引量:55
13
作者 吴志文 刘雪梅 +1 位作者 刘根林 周红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护理管理。方法 72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3 7例采用清洁间歇导尿 (清洁组 ) ,3 5例采用无菌间歇导尿 (无菌组 ) ;所有患者在导尿前后做尿培养 2次 ,清洁组在导尿前做手培养 1次。结果导尿前...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护理管理。方法 72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3 7例采用清洁间歇导尿 (清洁组 ) ,3 5例采用无菌间歇导尿 (无菌组 ) ;所有患者在导尿前后做尿培养 2次 ,清洁组在导尿前做手培养 1次。结果导尿前后尿培养结果不一致的患者 ,清洁组有 10例 ,无菌组有 11例 ,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手培养结果阳性 5例 ,菌落数在正常范围 ;两组各出现泌尿系感染 1例 ;6个月后随访 ,能够定时排尿 ,残余尿量少于 5 0ml的患者 ,清洁组为 3 5例 ( 94.5 9% ) ,无菌组为 3 3例 ( 94.2 9% )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操作简便 ,效果可靠 ,是处理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清洁间歇导尿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自我效能理论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主间歇导尿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黄苑芬 曾秋华 +3 位作者 谢倍英 曾篇 张庆 吴惠平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主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间歇导尿情况,残余尿量,患者...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主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间歇导尿情况,残余尿量,患者及家属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第12周患者恢复自主排尿例数。结果:第4、6周,两组自主间歇导尿、被动接受间歇导尿、拒绝间歇导尿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及家属对间歇导尿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自我效能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自主间歇导尿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从而使患者自主实施间歇导尿,对帮助患者重拾自信、实施居家自我照护、回归社会、减轻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理论 神经源性膀胱 自主间歇导尿 胸腰段脊髓损伤 护理
下载PDF
鞘内置管技术在大鼠胸髓损伤模型中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向哲 谢财忠 +4 位作者 王娜 宋新建 吴勤峰 方露 王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T10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模型的鞘内置管法,为SCI模型提供更佳的蛛网膜下腔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L3~4置管组(T组)和L6~S1置管组(C组)。对比两组置管和SCI后致残率、死亡率、咬管率、利多卡因试验、体重变化和蓝墨水定位试验情况,并在SCI后1周行Alzet渗透压泵植入术,观察长期置管和渗透压泵植入对大鼠死亡率、体重和脊髓形态的影响。结果:置管及SCI后7 d,两组咬管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总淘汰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置管及SCI后两组大鼠体重均出现下降,置管后第35天T组大鼠体重高于C组(P〈0.05);蓝墨水定位试验显示,两组导管均通畅且位置未出现明显偏移;Alzet渗透压泵植入4周,组织相容性良好;HE染色显示,两组腰髓后角均受到轻度压迫。结论:经L3~4置管法致残率和咬管率低,且更易操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SCI模型鞘内置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鞘内置管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膀胱安全容量导尿法对骶上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大伟 朱红军 +4 位作者 冯晓燕 陈玉红 刘怡 陈康武 蔡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2-697,共6页
目的评估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性导尿对骶上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12月选取本院骶上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行间歇性导尿,导尿频率依据残余尿。观察... 目的评估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性导尿对骶上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12月选取本院骶上脊髓损伤后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行间歇性导尿,导尿频率依据残余尿。观察组行间歇性导尿,导尿频率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比较两组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膀胱安全容量、尿路感染情况和逼尿肌厚度。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减少,膀胱安全容量显著增加(t> 5.623, P <0.05),且均优于对照组(t> 2.242, P <0.05);逼尿肌厚度显著降低(t=7.871, P <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t=3.049, P <0.01),尿路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χ^(2)=4.320, P=0.038)。结论依据膀胱安全容量行间歇性导尿,可以改善骶上脊髓损伤患者下尿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间歇性导尿 膀胱安全容量
下载PDF
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尤佳 唐金树 +2 位作者 杨艳平 于宁 孙秀红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5期1145-1147,共3页
对间歇清洁导尿在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处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其引起的并发症尿路感染、忧虑症发生及其预防进行综述。
关键词 间歇清洁导尿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下载PDF
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沈娟 王文远 +3 位作者 阚正华 祁玉军 申曌 毕传昊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0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性导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性导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最大逼尿肌压)及膀胱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膀胱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膀胱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可纠正尿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性导尿 脊髓损伤
下载PDF
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在脊髓损伤行清洁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杰 赵慧 +1 位作者 张建梅 宁宁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8期2765-2767,共3页
目的探讨反馈式教育方法(Teach-back)在脊髓损伤行清洁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行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160例,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4... 目的探讨反馈式教育方法(Teach-back)在脊髓损伤行清洁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0月收治的脊髓损伤行清洁间歇导尿的患者160例,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剩余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相关护理技能培训。试验组则采用Teach-back健康教育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1、2及4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清洁间歇导尿操作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1周,试验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清洁间歇导尿操作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在健康教育掌握情况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清洁间歇导尿操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清洁间歇导尿操作评分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ach-back健康教育能使脊髓损伤患者更加快速地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及迅速规范其清洁间歇导尿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式教育 健康教育 脊髓损伤 清洁间歇导尿
下载PDF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 被引量:79
20
作者 时丽萍 徐海艳 +2 位作者 周端鹏 金彦 李巧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按住院时间将脊髓损伤出院行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按常规对间歇导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居家自...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按住院时间将脊髓损伤出院行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按常规对间歇导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即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尿路感染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出院后3个月内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14例(25.93%),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5例(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我间歇导尿 尿路感染 品管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