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对比
1
作者 林斌珍 曹立颖 +4 位作者 尹小锋 陈开明 钟南 官奕云 吴清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 目的:分析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40例设为A组,采取侧后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将2021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设为B组,采取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评价两组疼痛程度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1周,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00%,高于B组的10.0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与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两种手术方案各有优劣,前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出血量更少,后者手术时间更短、腰椎功能恢复更快,两者并发症风险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后路椎间孔镜 后侧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 临床手术
下载PDF
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治国 沙西卡 +2 位作者 徐阔 张树文 王浩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下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二科,采用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6... 目的探讨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下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脊柱二科,采用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4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60~84岁,平均(72.6±4.3)岁。责任节段包括:L_(3~4)节段4例,L_(4~5)节段12例,L 5S 1节段8例。腰椎管狭窄中央型6例,侧隐窝型12例,中央型合并侧隐窝型6例。手术前和手术后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进行评估,改良MacNab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55~86 min,平均(65.3±10.4)min;术中透视3~5次,平均(3.2±0.2)次;手术切口长约10 mm;住院时间3~7 d,平均(4.1±0.3)d。术中1例患者发生硬膜囊撕裂,1例患者发生患侧肢体疼痛过敏,经对症治疗后均无明显后遗症。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3±2.1)个月。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相对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每个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改良MacNab评价疗效,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采用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大通道内窥镜 经皮椎板间入路 微创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钟镕伟 陈嘉裕 刘展亮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B组60例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C组60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手术疗效。结果C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B组(P<0.05);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比实施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效果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入路 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 经椎间孔入路 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治疗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芮立宁 费燕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18-22,26,共6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治疗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出现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治疗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出现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弧刃针组(n=36)与封闭针组(n=36)。弧刃针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封闭针组参照腰椎AP位X线片的体表投影进行定位,责任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徒手行局部封闭针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 d、1个月及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计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弧刃针组穿刺时间短于封闭针组,穿刺调整次数少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刃针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优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刃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封闭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弧刃针刀松解腰椎上下关节突周围组织并注射镇痛液缓解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术后腰椎关节源性疼痛的效果明显,具有持续性减轻疼痛的作用,在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弧刃针刀 封闭针 松解术 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 关节源性疼痛
下载PDF
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5
作者 缪志锐 陈陆平 +2 位作者 蔡学海 赖俊雄 黄光立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 研究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汕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25例... 目的 研究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汕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25例)、B组(采取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38例)和C组(采取后侧椎板间隙扩大成形或经椎板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35例)。对比3组治疗前、治疗半年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腰椎评分(JOA)评分。结果 3组治疗半年后的ODI评分中A组(15.63±3.58)分、B组(16.52±3.21)分、C组(15.98±2.98)分均低于治疗前,而JOA评分中A组(23.26±2.01)分、B组(22.98±2.41)分、C组(22.48±2.14)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ODI、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情况采取合适的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下 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间隙入路 后侧椎板间隙扩大成形或经椎板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ODI JOA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联合入路内窥镜下行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5
6
作者 蒋毅 吴磊 +4 位作者 左如俊 石岩 宋华伟 黄承 王艺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8-433,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联合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以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为主要表现的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5±11.6岁(46~86岁)...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及椎板间联合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以腰椎管侧隐窝狭窄为主要表现的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5年1月收治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65±11.6岁(46~86岁),病程4.7±2.9年,患者均有明确腰腿痛病史并伴单侧下肢神经症状及体征,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均小于500m。术前评估行全麻开放手术风险较高,均采用局麻下联合椎间孔及椎板间入路行内窥镜下减压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疼痛及腰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Nakai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手术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40min,平均107.7±16.4min。术中并发神经根外膜撕裂1例,椎管内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状。平均住院4.7±1.2d(3~7d),平均随访时间19.6±9.0个月(9~40个月)。末次随访时腰部及下肢VAS评分由术前的4.6±0.8分和4.7±0.9分降至1.8±0.9分和1.0±0.7分,ODI由术前的(32.7±6.9)%降至(10.5±3.0)%,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Nakai评价的优良率为76.9%(优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局麻下联合椎间孔及椎板间入路行内窥镜下减压术治疗混合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麻醉风险高的患者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窥镜 腰椎管狭窄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7
作者 崔冠宇 舒雄 +4 位作者 刘亚军 孙宇庆 何达 刘波 田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4333-4338,共6页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于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由于髂嵴的阻挡增加了手术难度和不确定性。目的:总结分析侧方入路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 背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于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由于髂嵴的阻挡增加了手术难度和不确定性。目的:总结分析侧方入路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A组31例为侧方入路的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B组33例为后方椎板间入路的伴有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组35例为侧方入路的非高髂嵴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各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下肢痛程度,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椎功能;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①A组和C组的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组和C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多于B组(P﹤0.05);A组的透视次数多于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组内术后各时间点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3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按照MacNab标准术后2年随访时,A、B、C组的优良率均为97%;⑤提示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侧方入路较后方入路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侧方入路较非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时间长,透视次数多,但无统计学差异;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用后方入路有一定优势,同时要综合考虑椎间盘突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 椎间孔镜 高髂嵴 侧方入路 后方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户小伟 张希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析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278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39例)和观察组(139例),对照组接受经椎间孔... 目的探析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诊的278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39例)和观察组(139例),对照组接受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手术时间、C臂X线照射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根据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判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C臂X线照射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LDH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优良率,减少C臂X线照射次数,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椎板间入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沈斐 黄开 +1 位作者 潘文明 吴建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6期77-79,共3页
目的对比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入手进... 目的对比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入手进行治疗,为常规组,一组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手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为(8.52±0.62)分,JOA评分为(28.34±0.62)分,腰骶最大前后屈伸角度为(37.71±4.22)°,腰椎侧曲活动角度为(40.65±1.12)°,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3 9、0.916 2、0.624 2、0.300 2,P>0.05)。观察组腰骶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与常规组(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 6,P>0.05)。结论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二者疗效相当,但从起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脊柱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手术的应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椎板间隙入路 经椎间孔入路 腰骶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局麻或全麻下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俭涛 李新友 +2 位作者 张小卫 李嘉 任志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局麻或者全麻下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入院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40例患者)和全麻组(38例患... 目的探讨局麻或者全麻下脊柱内镜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入院行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8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局麻组(40例患者)和全麻组(38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发症、手术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VAS疼痛评分等指标,评估两者围手术期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23/17 vs.20/18)、年龄[(38.45±13.59 vs.37.39±13.35)岁]、术前VAS疼痛评分(7.05±1.32 vs.6.95±1.47)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长为(83.57±13.24 vs.86.28±15.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局麻组在术后1 d、1个月及6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05±1.34、1.90±0.98与1.80±1.09,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组在上述3个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24±2.01、2.03±1.20与1.59±1.31,较术前也明显降低(P<0.001),但与局麻组在相同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的住院时间[(2.93±0.92)d]与住院费用[(29397.97±1398.09)元]较全麻组分别降低25.8%与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或全麻下行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均良好,局麻下手术患者的总体费用低于全麻组,住院时间也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脊柱内镜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椎板间入路
下载PDF
CT三维成像在颈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术中“V”点定位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简伟 徐聪 +3 位作者 艾雯 尹生江 毕振宇 吴泽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0-724,729,共6页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中“V”点确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行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并成功随...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中“V”点确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行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并成功随访的患者50例,均为单侧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且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发现颈椎失稳。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4.2(40~75)岁,C_(4/5)节段14例,C_(5/6)节段25例,C_(6/7)节段11例。患者分为两组,术中常规C臂X线机下定位“V”点为A组(26例),术前通过3D-CT技术确定“V”点为B组(24例),比较二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20±2.56)月(3~13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防评分、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稳定性,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手术中“V”点定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 经皮脊柱内镜 CT三维成像技术 V点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大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时空 高浩然 +6 位作者 高全有 张小平 袁一方 钱澍 宋扬 周程沛 钱济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大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科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大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LSS 36例。透视定位症状侧椎板间隙中心,建立工作通道,大通道...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大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科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大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LSS 36例。透视定位症状侧椎板间隙中心,建立工作通道,大通道内镜下显露骨性解剖标志,扩大椎板窗及骨性侧隐窝,咬除肥厚黄韧带,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完成硬膜囊及神经根腹、背侧减压。对于中央管狭窄的患者,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9.3±14.4)min,术中出血量(14.4±3.7)ml,住院时间(7.2±1.2)d。36例随访(19.6±5.3)月。术前、术后第1天、3个月、半年、1年、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1~3)、2(0~3)、1(0~3)、1(0~3)、1(0~2)、1(0~2)分,腿痛VA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6(4~8)、2(0~3)、1(0~2)、1(0~2)、1(0~2)、0.5(0~2)分;术前、术后3个月、半年、1年、末次随访时ODI分别为(64.13±16.39)%、(16.43±2.88)%、(13.70±2.90)%、(9.83±3.01)%、(7.84±3.25)%。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2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7%(33/36)。结论经皮椎板间入路大通道内镜下减压治疗LSS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透视少、镜下操作空间更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板间入路 大通道内镜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入路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3
13
作者 田力升 陈长胜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开展的122例PEID手术患者,均为L_(5)... 目的探究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开展的122例PEID手术患者,均为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男70例,女52例;年龄29~72岁,平均(42.9±11.3)岁;病程7~23个月,平均(11.2±3.1)个月;突出类型:中央型突出41例,旁中央型81例。术后获访1年,对患者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和术后1年的总体疗效进行评定;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处理对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PEID手术,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的V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2.18±0.52)vs.术前(7.26±1.83);t=44.841,P<0.001];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7例,良50例,中8例,差7例,优良率87.7%。术后发生14例并发症,发生率11.48%,包括神经根损伤1例,髓核残留3例,腹膜后血肿1例,椎间隙感染2例,术后感觉异常6例,脑脊液漏1例;上述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或翻修手术后康复。术后随访1年,5例(4.1%)患者再次复发,其中4例接受显微镜手术、1例接受腰椎融合术后康复。结论PEID手术治疗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腰腿痛症状,术后早期疗效稳定,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不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L_(5)-S_(1)节段 脊柱内镜 椎板间入路 并发症分析
下载PDF
脊柱内镜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鹏 沈忠达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减压范围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方式)与研究组75例(采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征、ODI评分、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ODI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末次随访MacNab优良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方式比椎间孔入路方式的作用更佳,对于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入路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范围 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镜
下载PDF
脊柱内镜ENDO-LOVE及PEID技术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欧光信 李文虎 +5 位作者 李义强 钟小兵 何国雄 胡争波 方晔 颜琳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ENDO-LOVE)及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技术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腰5/骶1椎LDH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ENDO-LOVE)及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技术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腰5/骶1椎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研究组接受ENDO-LOVE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PEID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1 d与术后10 d的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术后1、2、3、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1 d与术后1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两组的PCT、TNF-α、CRP水平及JOA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研究组的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JOA上肢、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PCT、TNF-α水平及JOA下肢、膀胱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EID比较,ENDO-LOVE手术治疗腰5/骶1椎LDH的稳定性更高,患者术后颈椎功能恢复效果更良好,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 全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 脊柱内镜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
16
作者 范少勇 于江涛 +1 位作者 陶志强 吴庭胜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天和3、6个月腰腿VAS评分...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天和3、6个月腰腿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和3、6个月腰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8.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隙入路 脊柱内镜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不同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7
作者 牟灿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31-635,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脊柱内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TED组(采用PTED治疗,46例)和PEID组(采用PEID治疗,46例)。比...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脊柱内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TED组(采用PTED治疗,46例)和PEID组(采用PEID治疗,4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ODI、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C-反应蛋白改变量PEID组均短(少)于PTED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两组术后3、6个月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腰椎间盘突出中央型、肩上型PTED组均高于PEID组(P<0.05),旁中央型、高度移位型、腋下型PTED组均低于PEID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与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PEID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治疗旁中央型、高度移位型、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佳。中央型、肩上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优先选择PTE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入路 经椎板间入路 脊柱内镜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伟 周志化 +3 位作者 巩陈 罗洋 胡海涛 李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1-03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在保留黄韧带的基础上进... 目的观察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操作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3—2021-03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6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在保留黄韧带的基础上进行脊柱内镜操作。比较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1个月腰痛NRS评分、腿痛NRS评分、ODI指数。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腰痛NRS评分、腿痛NR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较术后第2天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1例,良3例,可2例。1例术后6个月复发,1例术后7个月复发,均行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结论经椎板间入路保留黄韧带脊柱内镜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和安全的手术方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还需要术者掌握脊柱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经椎板间入路 保留黄韧带
原文传递
对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与椎板间入路选择的思考
19
作者 张学学 章勇 +2 位作者 罗凌云 谢夏华 钟凯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53-355,共3页
脊柱内镜技术在脊柱微创治疗中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针对椎间孔与椎板间脊柱内镜入路的选择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种入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及劣势,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原文传递
局麻单通道全脊柱内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临床应用
20
作者 谭海宁 于凌佳 +5 位作者 谢学虎 刘宁 张国强 李想 杨雍 祝斌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评价局麻单通道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技术(Uniportal full-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FE-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标准化手术技术要点、临床... 目的:评价局麻单通道全脊柱内镜下单侧入路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技术(Uniportal full-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FE-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标准化手术技术要点、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期间单中心临床确诊为LSS,且接受局部麻醉UFE-ULBD手术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改良Macnab分级。测量术前术后关节突关节切除角度、盘黄间隙减压率、骨性侧隐窝减压率以及硬膜囊横截面积等影像学参数。在术后1月、3月及末次随访时对上述指标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男31例,女22例),其中单节段狭窄者49例,双节段狭窄者4例,共计57个手术节段。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7.5±18.7)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5±0.7)d,平均随访10.5个月。至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1.2±2.1 vs.6.0±0.8,P<0.001)、腰痛VAS评分(1.3±1.9 vs.6.0±0.8,P<0.001)以及ODI评分(24.0±22.4%vs.71.2±6.2%,P<0.001)均较术前改善显著。术后硬膜囊横截面积较术前显著扩大(148.4±40.6 mm^(2) vs.56.0±21.1 mm^(2),P<0.001),平均扩大率为(190.4±101.4)%。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局部麻醉下UFE-ULBD技术治疗LSS可获得满意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全脊柱内镜 单侧入路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椎板间入路 麻醉 局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