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tech functional score: A novel scoring system to assess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
1
作者 Geeta Shroff Jitendra Kumar Barthakur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17年第2期68-72,共5页
AIM To develop a new scoring system, nutech functional scores(NFS) for assessing the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SCI).METHODS The conventional scal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s(ASIA) impairment scal... AIM To develop a new scoring system, nutech functional scores(NFS) for assessing the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SCI).METHODS The conventional scal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s(ASIA) impairment scale is a measure which precisely describes the severity of the SCI.However, it has various limitations which lead to incomplete assessment of SCI patients.We have developed a 63 point scoring system, i.e., NFS for patients suffering with SCI.A list of symptoms either common or rare that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SCI was recorded for each patient.On the basis of these lists, we have developed NFS.RESULTS These lists served as a base to prepare NFS, a 63 point positional(each symptom is sub-graded and get points based on position) and directional(moves in direction BAD → GOOD) scoring system.For non-progressive diseases, 1, 2, 3, 4, 5 denote worst, bad, moderate, good and best(normal), respectively.NFS for SCI has been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the affected part of the body being assessed, i.e., motor assessment(shoulders, elbow, wrist, fingers-grasp, fingers-release, hip, knee, ankle and toe), sensory assessment, autonomic assessment, bed sore assessment and general assessment.As probability based studies required a range of(-1, 1) or at least the range of(0, 1) to be useful for real world analysis, the grades were converted to respective numeric values.CONCLUSION NF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unique tool to assess the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SCI as it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s of ASIA impairment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injury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s Impairment Scale Nutech functional score Comparison of assessment Positional scoring system
下载PD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long-term efficacy 被引量:14
2
作者 Liqing Yao Chuan He +6 位作者 Ying Zhao Jirong Wang Mei Tang Jun Li Ying Wu Lijuan Ao Xiang 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97-403,共7页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an promote functional restoration following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injury time 〈 3 months), but the safety and long-term efficacy of this treatment need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is st...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an promote functional restoration following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injury time 〈 3 months), but the safety and long-term efficacy of this treatment need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is study, 25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injury time 〉 6 months) were treated with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via intravenous and intrathecal injection.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2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found that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s were restored and the latent period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was reduced. There were no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following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PARAPLEGIA American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 scor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ECRETIO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PASM safety photographs-containing paper neurogeneration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3
作者 季现忠 孟祥波 孟宪庆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内固定手术)和研究组(n=60...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内固定手术)和研究组(n=60,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脊柱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5)。术前,两组脊柱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以及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脊柱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Oswestry功效障碍指数以及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脊柱功能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员阳 齐华光 +2 位作者 张信 闫博 闫亮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6期2756-2760,共5页
目的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 目的研究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在脊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提升脊柱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红会医院和西安大兴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200例拟行脊柱手术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以电脑编号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术中监测组及参考组各100例。术中监测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32~74(58.92±10.35)岁;体重指数(BMI)为18~30(23.15±2.09)kg/m^(2)。参考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33~73(59.14±10.62)岁;BMI为18~30(23.27±2.15)kg/m^(2)。两组均开展常规脊柱手术,术中监测组术中应用IONM技术,而参考组术中不应用IONM技术。对比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脊髓神经功能(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7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评估时机为术前1 d及术后1 d)、术后并发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术中监测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10.84±1.56)h比(15.20±2.30)h、(3.84±0.69)d比(5.71±0.83)d、(9.47±1.66)d比(12.84±2.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9、17.33、11.88,均P<0.05)。两组术后7 d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均较术前1 d高(均P<0.05),且术中监测组高于参考组[(25.94±2.30)分比(21.50±2.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P<0.05)。术中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6.00%(6/100)比20.0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虽均较术前1 d高,但术中监测组均较参考组低(均P<0.05)。结论在脊柱手术中应用IONM技术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髓损伤 脊髓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
下载PDF
基于SINS评分的手术治疗对于脊柱转移癌患者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志松 邢栋 +6 位作者 杨朝旭 左静 王玉栋 王龙 冯莉 齐永霞 李瑞晓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4-547,共4页
目的对于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7分的脊柱转移癌患者,评估采用手术治疗与否对其脊髓功能、体力状态和疼痛等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15例SINS评分≥7分、预计生存期>6月且ECOG活动状... 目的对于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7分的脊柱转移癌患者,评估采用手术治疗与否对其脊髓功能、体力状态和疼痛等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收治的115例SINS评分≥7分、预计生存期>6月且ECOG活动状态评分≤3分的脊柱转移癌患者,根据是否行脊柱手术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评估两组患者的脊髓功能、体力状况及骨转移相关疼痛程度。手术组评估时间为术前1周内及术后6月、非手术组评估时间为首次判定SINS评分≥7分和首次评估后6月。结果首次评估时手术组患者脊髓功能(P=0.033)和体力状况(P=0.007)明显差于非手术组,疼痛程度较非手术组严重(P=0.029)。二次评估时手术组患者的脊髓功能和体力状况明显优于非手术组患者(均P<0.00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对于SINS评分≥7分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脊髓功能、缓解疼痛,对于维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 手术 脊髓功能 体力状态 疼痛
下载PDF
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海燕 贾连顺 +1 位作者 陈宣维 桂斌捷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TMP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胸段脊髓打击模型,HE染色观察伤后4周伤段脊髓残存组织的面积,采用斜板试验和...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TMP治疗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胸段脊髓打击模型,HE染色观察伤后4周伤段脊髓残存组织的面积,采用斜板试验和运动功能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1~4周,TMP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伤后4周,TMP组伤段残存脊髓组织的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TMP能明显减少脊髓损伤后伤区的坏死和萎缩,并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B评分 盐酸川芎嗪 脊髓损伤 功能
下载PDF
矢状面有限矫形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
7
作者 唐翔宇 张西峰 +1 位作者 王征 张永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 探讨矢状面有限矫形策略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接受脊柱手术的37例老年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脊柱矢状面腰椎前凸角(LL)恢复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矢状面有限矫形策略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DS)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接受脊柱手术的37例老年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脊柱矢状面腰椎前凸角(LL)恢复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矢状面有限矫形组[骨盆入射角(PI)-18°≤术后LL<PI-9°,n=20]和对照组(PI-9°≤术后LL≤PI+9°,n=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影像学参数及临床功能疼痛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矢状面有限矫形组患者的出血量减少(P=0.07)、手术时间缩短(P=0.09),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的LL、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腰椎侧凸Cobb角、 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等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矢状面有限矫形策略应用于老年DS患者,在冠状面矫形、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及JOA下腰痛评分方面可同样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 外科手术 退行性 功能评分
下载PDF
超早期高压氧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童敏 伍贤平 +1 位作者 陈军 刘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12-215,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模型血液生化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15只)、B组(模型组,20只)及C组(高压氧组,20只),A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2组均行T10椎板水平脊髓完全横向切断术。B、C组均予常规护理,C组于术后3 h置于动物舱内开始高压氧治疗,10 d一疗程,共3疗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第1~6周末,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并比较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术后第6周过量麻醉处死大鼠,以40 g/L多聚甲醛行心室-主动脉灌注,取脊髓损伤区标本,光镜观察损伤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钙(Ca)、血磷(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改变情况。结果 B、C两组大鼠术后第1~6周BBB运动功能评分逐渐增高,C组在3~6周末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B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1、3周高于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术后1、3周低于A组;C组血钙、血磷在术后5、6周低于B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C组较B组组织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结论超早期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降低血钙、血磷含量,对脊髓完全横断损伤大鼠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BBB评分 血液生化
下载PDF
β-干扰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世强 徐杰 林文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β-干扰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成A组(脊髓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C组(β-干扰素干预组)、D组(假手术组)各10只,用改良的Allen装置撞击大鼠脊髓胸9~10节段建立... 目的初步探讨β-干扰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40只随机分成A组(脊髓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干预组)、C组(β-干扰素干预组)、D组(假手术组)各10只,用改良的Allen装置撞击大鼠脊髓胸9~10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各组予相应干预处理。采用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方法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于术后第1、3、7、14和21天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段的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和斜板实验分值均近0,随着时间进展评分逐渐升高,B、C组升高明显,干预治疗的B、C组与A组相比7d内无显著变化(P>0.05),14d时有显著变化(P<0.05);但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β-干扰素应用有利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干扰素 大鼠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评分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伟 王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3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目的:研究分析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采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49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为49例,予以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要获得显著改善,要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脊髓功能改善评分,均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颈椎管狭窄并颈椎损伤患者实施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后路 手术治疗 颈椎管狭窄 颈椎损伤 JOA评分 脊髓功能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研究
11
作者 顾兵 王烁宇 +2 位作者 李华南 王俊 张水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与行为学改变。方法:采用BenchmarkTM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并在伤后30min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0UI.kg-1.BW)或者生理盐水。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评价动...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早期治疗大鼠脊髓挫伤的形态学与行为学改变。方法:采用BenchmarkTM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大鼠脊髓挫伤,并在伤后30min腹腔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5000UI.kg-1.BW)或者生理盐水。斜板试验和BBB评分法评价动物后肢运动功能。采用Harris氏HE染色法结合尼氏染色、Luxol固蓝染色观察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应用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监测红细胞增生作用。结果:EPO组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大鼠在斜板上维持的角度和BBB评分逐渐增大,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7、14、28d,脊髓损伤中心及邻近部位囊腔区域面积明显减小;距损伤中心前后3、5mm处灰质部前角神经元存活数量较多,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14、28d,脊髓损伤中心及前后3、5mm处髓鞘面积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伤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伤后14d开始,全血低切黏度、中切黏度有显著提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EPO治疗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存活、减少髓鞘脱失而减轻继发性损伤,最终改善后肢运动功能,但是增加了血源性不良反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运动功能评分 神经元 髓鞘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特点及生存状态分析
12
作者 张培训 薛峰 +4 位作者 王静 徐海林 张殿英 付中国 姜保国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特点及生存状态。方法对2006年12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62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病历查询、现场随访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受伤后救治情况和经济状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特点及生存状态。方法对2006年12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62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病历查询、现场随访及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取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受伤后救治情况和经济状况。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制定的感觉、运动评定标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生存状态评估。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男60例,年龄16~45岁,平均26.9岁;女2例,年龄24和36岁。高处坠落或重物砸伤42例(占67.75%),交通创伤18例(占29%),摔伤2例(占3.25%)。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伤残分级标准划分:A级完全损伤33例,(占53.3%); B级不完全损伤25例(占40.3%),C级2例(占3.2%),D级2例(占3.2%)。受伤后送至救治医院的时间为4~28 h,平均11 h。颈椎损伤42例(占68.75%),胸椎损伤20例(占32.25%)。A级损伤的33例患者中,8例行减压内固定手术,6例行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6例行单纯减压手术,13例采取保守治疗。B级损伤的25例患者中,5例行减压内固定手术,7例行减压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4例行单纯减压手术,9例采取保守治疗。4例C级和D级损伤的患者全部采用保守治疗。受伤至手术时间8~32 h,平均10.4 h。手术时间1.5~6 h,平均3.2 h。术后随访时6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占9.67%),44例完全需要护理人员(占70.97%),12例均不同程度地需要护理。62例患者中社会保险覆盖率不足5%。患者受伤后患者的家庭年收入1800~8000元,平均3460元,与受伤前相比家庭总收入平均下降80%以上。结论ASIA伤残分级A级损伤患者首先应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B级损伤患者应尽早进行减压手术。脊髓损伤患者主要涉及年轻人,96%的患者来自社会低收入层次。脊髓损伤患者及其家属目前生存状态困难,心理焦虑程度比较严重,应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辅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功能独立性评分 随访
下载PDF
脊伤颗粒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波 丁建辉 +3 位作者 曾淑芳 罗巨利 邝涛 周长征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2-25,72,共5页
目的研究脊伤颗粒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大鼠3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118只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作大鼠SC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96只大鼠随机分... 目的研究脊伤颗粒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大鼠32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118只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打击器制作大鼠SC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9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下称甲强龙组)、脊伤颗粒组。分别给予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甲强龙组尾静脉注射药物,脊伤颗粒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在给药后1、3、7、14 d的4个不同时间点采用BBB行为学功能评分;再分批处死大鼠,取出SCI组织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 (1)BBB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评分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脊伤颗粒组、甲强龙组评分高(P<0.05);与甲强龙组比较,SCI后1、3 d,脊伤颗粒组评分偏低,(P<0.05),SCI后7、14 d脊伤颗粒组评分偏高(P<0.05)。(2)在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和细胞凋亡率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数值偏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强龙组、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低(P<0.05);与甲强龙组比较,SCI后1、3 d,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偏高(P<0.05),SCI后7、14 d,脊伤颗粒组平均数值偏低(P<0.05)。结论脊伤颗粒能部分恢复SCI后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可明显抑制细胞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伤颗粒 半胱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 运动功能评分 大鼠
下载PDF
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燕 谢明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7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叩击法排尿训练,对比两...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叩击法排尿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24小时排尿次数、留置导尿时间、膀胱恢复情况(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的差异。结果(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升高,其有效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膀胱残余尿量、24小时排尿次数均降低,而膀胱容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者住院天数明显下降,而生活质量评分、感觉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早期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训练 扣击法排尿 生活质量 感觉评分 膀胱残余尿
下载PDF
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腰椎功能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培 戴春宏 +2 位作者 彭和兵 王伟 吕昊 《医学综述》 2020年第7期1402-1406,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腰椎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骨科收治的98例DLSS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腰椎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骨科收治的98例DLSS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8),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管扩大成形术+神经根松解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板切除减压术+椎管扩大成形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Q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4±0.4)h比(1.1±0.3)h](P<0.01),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1±0.5)d比(4.2±0.7)d,(5.8±1.5)d比(10.6±3.1)d](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48.5±14.2)mL比(240.6±57.6)mL](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0%(4/50)比27.1%(13/48)](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47/50)比81.2%(39/48)](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JOA、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创椎间孔镜技术治疗DLSS,可准确摘除病变腰椎髓核,快速、彻底地减压、松懈神经根,缓解腰腿疼痛,提高临床疗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椎间孔镜 腰椎功能评分
下载PDF
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来华 侯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8期2069-2073,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脊髓空洞症患者均采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4例,稳定4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新的神经症状1例,临...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治疗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9例脊髓空洞症患者均采用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a,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4例,稳定4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新的神经症状1例,临床有效率94.7%。复查MRI均提示空洞明显缩小。结论脊髓空洞-胸腔分流术是治疗脊髓空洞症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 空洞胸腔分流 神经症状 脊髓功能评分标准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从安 张峰 +1 位作者 孙铁锋 师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将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将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3例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针灸、拔罐、推拿、牵引每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2 d,药物持续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时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阳性症状及体征、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及收缩峰值流速(Vs)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结果2组疗程结束时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积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疗程结束3个月时均明显高于治疗结束时(P均<0.05),治疗组各时间点颈性眩晕症状和功能积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2组椎动脉扭曲试验、颈肩部疼痛、肌肉紧张痉挛和颈后压痛阳性率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治疗组肌肉紧张痉挛和颈后压痛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疗程结束后,2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m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Vs均未见明显改变(P均>0.05);2组疗程结束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m及V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灸、拔罐、推拿、牵引、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三维平衡正脊手法治疗,可通过调整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小关节紊乱,恢复颈椎的内外力学平衡,缓解肌痉挛,减少对交感神经和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提高显效率,且远期效果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三维平衡正脊手法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 血流速度
下载PDF
刺腰夹脊联合四指推脊柱调整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王华 王峰 +1 位作者 金诚久 项张义 《陕西中医》 202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目的:研究刺腰夹脊联合推拿(四指推脊柱调整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LDH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遵循随机信封法等分成联合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腰椎牵引联合常规推拿治疗,联合组则实施针刺... 目的:研究刺腰夹脊联合推拿(四指推脊柱调整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LDH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遵循随机信封法等分成联合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腰椎牵引联合常规推拿治疗,联合组则实施针刺腰夹脊联合推拿(四指推脊柱调整手法)治疗。评价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及对照组的PR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腰椎最大活动度及肌力正常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腰夹脊联合推拿(四指推脊柱调整手法)可显著改善LDH患者腰椎功能,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缓解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夹脊穴 四指推脊柱调整手法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PRI评分
下载PDF
脑红蛋白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皮燕燕 何霞 +1 位作者 胡岚翔 余化龙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各12只,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不予以特殊处理(不处理组);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30min予以腹腔注射EPO治疗(EPO组);在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立即予以10μL Ngb修饰的BMSCs悬液局部注射,造模术后30min予以腹腔注射EPO(BMSCs悬液局部注射组)。统计分析造模后3、7d的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IL)-6、脊髓组织丙二醛(MDA)水平。结果BMSCs悬液局部注射组造模后3、7d的脊髓损伤行为学评分(BBB)[(5.33±0.77)分、(6.72±0.81)分]显著高于EPO组与不处理组[(5.18±0.80)分、(5.87±0.82)分和(4.09±0.77)分、(5.47±0.89)分,P<0.05],EPO组造模后7d的BBB评分显著高于不处理组(P<0.05)。BMSCs悬液局部注射组造模后3、7d的脊髓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EPO组与不处理组(P<0.05),造模后7d EPO组与不处理组对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组与BMSCs悬液局部注射组造模后3、7d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脊髓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低于不处理组(P<0.05),BMSCs悬液局部注射组造模后7d的MD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PO组(P<0.05)。结论Ngb修饰的BMSCs在EPO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与脂质过氧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脑红蛋白 炎症因子 功能评分 细胞凋亡 大鼠
下载PDF
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在脊柱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虹 《蛇志》 2022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FAS)在脊柱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NRS进行疼痛管理,研... 目的探讨四等级功能活动评分法(FAS)在脊柱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NRS进行疼痛管理,研究组采用四等级FAS进行疼痛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疼痛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48、72 h进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直腿抬高的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等级FAS应用于脊柱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等级 功能活动评分法 脊柱手术 疼痛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