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蛋白1对大鼠脊髓损伤炎症因子表达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黄伟明 陈宏权 +2 位作者 张俊鑫 张清平 柳清洋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蛋白1(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protein1,MALT1)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炎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96只SD(Sprague Dawley)大... 目的 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蛋白1(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protein1,MALT1)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炎症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96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普通组及MALT1敲低组,普通组分为假手术组(n=24)、脊髓损伤组(SCI组)(n=24)。MALT1敲低组分为假手术组(n=12)、SCI组(n=12)、SCI注射慢病毒阴性对照组(SCI+NC组)(n=12)、SCI注射慢病毒MALT1敲除组(SCI+KD组)(n=12)。利用大鼠BBB(Basso、Beattie和Bresnahan,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能力,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明确SCI程度,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MALT1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CI组大鼠MALT1表达、神经炎症指标均较高,而运动能力较差(均P<0.05)。在SCI+KD组大鼠中,MALT1敲低在造模后10~28d改善大鼠BBB评分,减轻神经损伤(P<0.05),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下降(均P<0.05),但不影响IL-10表达(P>0.05)。结论 MALT1敲低通过抑制SCI炎症因子表达,可改善脊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易位蛋白1 脊髓损伤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Tumor Lysis Syndrome in the Course of Burkitt Lymphoma Revealed by Medullar Compression
2
作者 L. Boukassa S. B. Kinata Bambino +3 位作者 O. B. Ngackosso K. Mavoungou Biatsi H. B. Ekouele-Mbaki P. Mawanza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9年第4期429-435,共7页
Background: Tumor lysis syndrome is unknown to many neurosurgical teams. A dreaded compl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urse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like it was the case in two of our patients operated for spinal ... Background: Tumor lysis syndrome is unknown to many neurosurgical teams. A dreaded complic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urse of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like it was the case in two of our patients operated for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by Burkitt’s lymphoma. Ob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presentation of this potentially fatal complication, which can be improved by early preventive or curative treatments. Case Reports: Patient 1: A 49-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for vertebral and intercostal pain and paraparesis. Myelography revealed epidural medullary compression at the 7th thoracic vertebrae (Th7) level. Patient 2: A 67-year-old woman was admitted for cervico-thoracic pain and paraparesis. MRI showed posterior epidural medullary compression between the 1st thoracic vertebrae (Th1) and 5th thoracic vertebrae (Th5). In both cases, an urgent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was performed. They had also received postoperative corticosteroid therapy. The multi-visceral failure occurred on the 1st day (D1) and 3rd day (D3) postoperatively, respectively. In the absence of adequate management, the outcome was fatal for the two patients respectively at D3 and D5 postoperatively. This syndrome was retained in the presence of glucocorticoid (triggering factor) and the histological result in favor of Burkitt lymphoma (target disease). Conclusion: Malignant hemopathies is a common cause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s. From these two cases, th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surveillance emerges, with patients requiring urgent management for radiculo-medullar tumor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 LYSIS Syndrome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BURKITT lymphoma
下载PDF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of Cervical Spine
3
作者 Foot-Juh Lian Wen-Chiuan Tsai Cheng-Ta Hsieh 《Surgical Science》 2012年第2期96-99,共4页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is a rather uncommon non-Hodgkin’s lymphoma with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Herein, we reported a 74-year-old woman with sustained neck pain radiating into the ri...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is a rather uncommon non-Hodgkin’s lymphoma with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Herein, we reported a 74-year-old woman with sustained neck pain radiating into the right shoulder and arm and weakness of the right upper extremity. A mass that had invaded the C5 and C6 vertebral bodies, causing a kyphotic curvature and 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was discover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patient then underwent anterior corpectomy at C5 and C6,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a titanic rod and bone cement. The pathology confirmed a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after serial H & E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e recovered well from her profound neurological deficit. Both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were used postoperative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is indicated in these cases to decompress the cord, remove the majority of the tumor mass, stabilize the spine and obtain tissue f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VERTEBRAL NEOPLASM Cervical SPINE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
下载PDF
脊柱原发单灶淋巴瘤CT及MRI诊断 被引量:5
4
作者 于亮 江凯 +4 位作者 王玉涛 于志海 汪建华 邓生德 王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159-1163,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脊柱原发单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脊柱原发单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脊柱原发单发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其中术前经多层螺旋CT平扫12例,平扫及增强6例;20例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同时行CT及...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脊柱原发单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脊柱原发单发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脊柱原发单发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其中术前经多层螺旋CT平扫12例,平扫及增强6例;20例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30例脊柱原发单发淋巴瘤患者中女12例,男18例,年龄28~70岁,中位年龄53.4岁。发病部位分别为颈椎2例,胸椎16例,腰椎4例,骶椎8例。脊柱原发单发淋巴瘤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胸椎好发,其次骶椎,颈、腰椎相对少见,原发于椎体常见,附件少见。肿块体积常巨大,常伴骨质破坏,以溶骨性为主。肿瘤常累及椎管,伴椎管狭窄,CT可伴"云雾"征,"浮冰"征,MRI可伴"袖套"征,多不累及椎间盘,少见骨膜反应及椎间隙狭窄,部分可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云雾"征、"浮冰"征、"袖套"征对淋巴瘤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清荣 刘士辰 +1 位作者 张冬 夏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硬膜外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均行MRI及平片检查,MRI检查采用GESignaContour0.5TMR机扫描。结果:肿块呈均匀性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 目的:探讨脊柱硬膜外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患者,均行MRI及平片检查,MRI检查采用GESignaContour0.5TMR机扫描。结果:肿块呈均匀性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病灶有中度增强,脊髓可见受压。结论:MRI是脊柱硬膜外恶性淋巴瘤最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硬膜外 淋巴瘤 MRI
下载PDF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淋巴瘤影像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刚强 高德宏 +3 位作者 沈比先 熊伟 褚千琨 张大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2期140-142,148,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淋巴瘤影像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1例行CT平扫检查;余6例行MR平扫、增强检查。结果病灶发生部位均位于胸...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淋巴瘤影像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淋巴瘤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1例行CT平扫检查;余6例行MR平扫、增强检查。结果病灶发生部位均位于胸段。7例病变均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外肿块,其中6例矢状位呈梭形或长条形。1例跨椎间孔呈"哑铃样"生长;3例单侧椎间孔扩大。横断位4例病灶半环状包绕硬脊膜。硬脊膜、脊髓受压变扁,但密度或信号正常。3例椎体、附件可见骨质破坏。病灶CT表现为等密度;T1WI等信号5例,低信号1例,T2WI略高信号2例,等信号4例,病灶密度、信号均匀。MR增强扫描3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1例显著强化。未见明确液化坏死灶。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7
7
作者 周旭峰 张丽雅 +3 位作者 张璐 张薇 卢超 刘晓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分析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特点 ,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6例 ,男 4例 ,女 2例 ;所有病例均有MR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MR表现为长达数个椎体的椎管内硬膜外梭... 目的 :分析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特点 ,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6例 ,男 4例 ,女 2例 ;所有病例均有MR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MR表现为长达数个椎体的椎管内硬膜外梭形占位 ,呈等T1或略短T1,长T2信号 ;与脊髓间可见低信号硬脊膜线 ,3例环绕脊髓生长 ,3例为偏于一侧 ,2例穿破低信号硬脊膜线侵蚀脊髓 ,1例沿神经根向椎管外生长 ;增强扫描 ,占位呈均质或略显混杂重度增强。结论 :MRI能全面观察肿块及脊髓情况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恶性淋巴瘤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恶性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8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谨 龚向阳 胡兴越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包括脊柱X 线平片,椎管造影,CT和MRI检查) 。结果 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男性多...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包括脊柱X 线平片,椎管造影,CT和MRI检查) 。结果 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男性多见,常累及胸椎,有持续性腰背痛或脊柱叩击痛,脊髓压迫症进展迅速;CT和MRI显示硬膜外软组织影,包绕硬膜囊生长并使其向心性缩窄,病理为非何杰金淋巴瘤。结论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可能在术前对本病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脊髓压迫症 影像学 脊柱硬膜外
下载PDF
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云彦 鲍修风 +1 位作者 徐淑军 朱树干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肿瘤均获得全切除。5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术后行放射治疗,存活均超... 目的 研究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例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肿瘤均获得全切除。5例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术后行放射治疗,存活均超过18个月,1例已存活38个月。1例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未行放射治疗,3个月后死亡。结论 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较特殊,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检查并排除其它部位病变,手术结合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脊膜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淋巴瘤49例病理类型构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冰 张燕林 +3 位作者 郑媛媛 王琳 谢建兰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008-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淋巴瘤(PSEL)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构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9-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本院外检及会诊病例中诊断为PSEL的病例共49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等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淋巴瘤(PSEL)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构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9-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本院外检及会诊病例中诊断为PSEL的病例共49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等临床资料及病理类型。结果 49例PSEL病例中,男性30例,女性19例,男女比为1.58∶1;年龄范围1~76岁,平均年龄40岁,中位年龄40岁,发病年龄与组织学类型有很大的关联,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浆细胞瘤、滤泡性淋巴瘤(FL)更多见于中老年人,而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L)更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理类型上,霍奇金淋巴瘤(HL)3例(6.1%),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6例(93.9%)。3例HL均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2例为结节硬化型,1例难以分出具体类型。46例NHL中,B细胞淋巴瘤占97.8%(45例),T/NK细胞淋巴瘤占2.2%(1例)。B细胞淋巴瘤中前五位为:DLBCL 35.6%(16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2.2%(10例),MALT淋巴瘤11.1%(5例),浆细胞瘤8.9%(4例),BL 6.7%(3例),FL 6.7%(3例)。1例T/NK细胞淋巴瘤为细胞毒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结论 PSEL中NHL最为多见,HL较少见。NHL中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T/NK细胞淋巴瘤较少见。各个类型淋巴瘤的性别及发病年龄也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硬膜外 淋巴瘤 病理类型构成
下载PDF
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诊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戎利民 林东军 +3 位作者 董健文 冯丰 谢沛根 蔡道章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683-684,695,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治。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3—69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治。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43—69岁,平均49岁,所有患者均有神经受压的症状、体征,病史4周到1年,平均4个月,所有患者骨髓活检结果和脊柱X线平片呈阴性,核磁共振成像均可发现椎体信号改变,9例患者见椎管内软组织影。3例患者椎体穿刺活检证实淋巴瘤,8例患者呈阴性结果,后通过手术确诊。所有患者均于穿刺或手术确诊后给予化疗。随访时间半年到10年,1例于治疗后半年死亡,生存期最长者10年。结论原发性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对于影像学阳性而穿刺活检为阴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多数患者通过化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淋巴瘤 临床表现 影像学
下载PDF
椎管恶性淋巴瘤的MR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先衡 林时勖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8年第4期234-234,共1页
目的:提高对椎管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材料及方法: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瘤(HL)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3例。结果:4例矢状位T_1、T_2加权像均示椎管内脊髓后方硬膜外长梭形... 目的:提高对椎管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材料及方法: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其中何杰金氏淋巴瘤(HL)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3例。结果:4例矢状位T_1、T_2加权像均示椎管内脊髓后方硬膜外长梭形等T_1、等T_2或长T_2均匀信号软组织占位。5例横轴位T_2加权像均呈环绕硬膜囊的环形、半月形中等均匀信号占位。结论:MRI是椎管恶性淋巴瘤首选的检查方法,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仔细分析,可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成像 淋巴肉瘤 NMR
下载PDF
原发性硬膜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13
作者 付明杰 陈晓旭 +3 位作者 王艳霞 赵俊军 李明惠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膜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原发性硬膜淋巴瘤大体与镜下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外中心/中心母细胞淋巴瘤(CD20+),瘤细胞体积相当于1—3个小淋巴细胞,核卵圆或成角或核膜呈锯... 目的 探讨原发性硬膜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例原发性硬膜淋巴瘤大体与镜下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外中心/中心母细胞淋巴瘤(CD20+),瘤细胞体积相当于1—3个小淋巴细胞,核卵圆或成角或核膜呈锯齿状,染色质粗密,核较大者可见核仁。1例为原发性硬脊膜下腔大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体积大,胞质中等,核圆形,可见核仁。结论 现有资料提示硬脊膜外淋巴瘤以高中度恶性居多,硬脑膜外淋巴瘤以低度恶性居多。硬膜淋巴瘤可能源于颅及椎管外淋巴组织迁入硬膜外甚至硬膜下腔隙的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肿瘤 淋巴瘤 CD2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树章 蒋涛 任先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54-457,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T-3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表达的影响,探讨NT-3对脊髓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和NT-3治疗组(C组),每组35只。B、C组用改良Allen′s法以30g·cm致伤大鼠T8脊髓制作损伤模型,C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于术后即刻、4h、8h、12h、24h、3d、7d注入NT-320μl(含NT-3200ng),B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A组打开椎板后蛛网膜下腔置管,不损伤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4h、8h、12h、24h、3d、7d、14d处死动物(n=5),取T8节段脊髓,甲苯胺蓝(Nissl)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化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Nissl染色C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出血少、残存神经元多,A组正常。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1),但C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各时间点C组和B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AOD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NT-3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从而保护损伤的脊髓组织,这可能是NT-3对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营养素-3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 大鼠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烽 冯炜炜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75-679,I0007,共6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C组)和EGb治疗组(D组),每...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实验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及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其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损伤对照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C组)和EGb治疗组(D组),每组30只。B、C、D组用Allen′s法以50g·cm致伤大鼠T9脊髓制作损伤模型,B组为单纯脊髓损伤,不给药;C组为脊髓损伤后30min内,由腹腔注入MP30mg/kg;D组为术后至处死前每天腹腔给予EGb17.5mg/kg;A组只打开T9椎板,不打击脊髓,不给药。术后24h、3d、5d、7d、14d对大鼠进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于术后24h、3d、5d、7d、14d处死动物(n=6),取T9节段脊髓,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大体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各时间点B、C、D组大鼠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1),伤后7d、14d时C、D组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C组和D组大鼠脊髓损伤区较B组坏死程度轻、形成囊腔少,A组正常;1周后D组较C组片状出血灶少,神经细胞肿胀不明显。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cl-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高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时间点B、C、D组大鼠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ax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1),C、D组显著低于B组(P<0.01),7d、14d时D组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Bax表达、提高Bcl-2表达,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在运动功能恢复、损伤脊髓组织保护上发挥其有益作用,1周后EGb仍能抑制脊髓损害后的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银杏叶提取物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的MRI诊断(附8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华文 敦旺欢 李敏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淋巴瘤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MR影像,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女6例,男2例。发生于胸段6例、腰段2例。单发7例,多发1例。在MR上表现为梭形5例,半月形2例,哑铃状...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淋巴瘤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MR影像,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女6例,男2例。发生于胸段6例、腰段2例。单发7例,多发1例。在MR上表现为梭形5例,半月形2例,哑铃状1例。T1WI呈略低信号5例、等信号3例,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1例。增强后均呈中度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坏死、囊变;邻近脊膜增厚1例,向椎管外生长引起骨质破坏1例。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和MR信号上具有一定特征,正确认识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nNOS、VEGF和Bcl-2蛋白在人胚胎发育中脊髓前角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学红 张泳 +1 位作者 夏国园 俞爱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在人胚胎发育早期脊髓前角中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月龄段,人胚胎脊髓前角中nNOS、VEGF和... 目的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在人胚胎发育早期脊髓前角中的分布规律及其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3、4月龄段,人胚胎脊髓前角中nNOS、VEGF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第2-4个月龄段,nNOS和Bcl-2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前角组织细胞中由弱阳性表达逐渐变为阳性表达。在第2个月龄段,VEGF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前角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第3-4个月龄段,VEGF蛋白在人胚胎脊髓前角组织细胞中由弱阳性表达逐渐变为阳性表达。结论nNOS、Bcl-2和VEGF蛋白与人胚胎脊髓前角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人胚胎
下载PDF
椎管内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例
18
作者 于涛 王振宇 马长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45,共3页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不佳。复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本例患者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突发截瘫入院。脊...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不佳。复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本例患者因进行性双下肢无力,突发截瘫入院。脊柱增强核磁共振示:T6~T8脊髓周围异常强化信号,脊柱多发椎体及附件骨质异常信号。初步诊断淋巴瘤,多系统受累。行椎板减压、硬膜外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环绕硬脊膜生长,硬膜囊缩窄变细。病理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术后患者接受化疗,4个月后随访双下肢肌力有部分恢复。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多发生于疾病进展期,但以椎管内占位表现为首发症状的罕有报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个体化,可积极考虑术后放、化疗。对于急性截瘫者,应尽早做充分椎板减压,切除肿瘤,明确病理诊断,为今后的放、化疗提供条件。但局部化疗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外周 硬膜外肿瘤 椎管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丹参酮IIA对神经性痛大鼠脊髓背角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游明灿 申采薇 +2 位作者 徐玉英 任秀花 游言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的镇痛机制,研究其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Bcl-2蛋白、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被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实验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干不予结扎,模型组结扎实验大鼠右...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的镇痛机制,研究其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Bcl-2蛋白、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被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仅暴露实验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干不予结扎,模型组结扎实验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干,生理盐水组是在模型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是在模型组大鼠鞘内注射丹参酮IIA,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内Bcl-2蛋白、Caspase-3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较高,脊髓背角内仅有少量的Bcl-2蛋白、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与之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Bcl-2蛋白、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多,Bcl-2/Bax比值减小,说明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可以进行后续实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脊髓背角内Bcl-2蛋白的表达增多,但Bax蛋白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下降,Bcl-2/Bax比值增大,处理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升高。结论:该研究中丹参酮IIA的镇痛作用可能与脊髓背角内Bcl-2蛋白和Caspase-3蛋白的增多以及Bax蛋白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脊髓背角 Bcl-2(B淋巴细胞瘤-2) Bcl-2/Bax比值 Bax(Bcl-2相关的X蛋白)
下载PDF
椎管硬膜外淋巴瘤的一个MRI征象:“悬帘”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静 张金坤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55-55,62,共2页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90岁.腰腿痛伴双下肢麻木半月余.双侧腹股沟肿块逐渐增大约3年.既往史无特殊.生命体征正常.两侧腹股沟均可扪及一直径约3.0~5.5cm肿块.腰椎3、4棘突压痛,拾物试验阳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超声双侧腹股沟探查...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90岁.腰腿痛伴双下肢麻木半月余.双侧腹股沟肿块逐渐增大约3年.既往史无特殊.生命体征正常.两侧腹股沟均可扪及一直径约3.0~5.5cm肿块.腰椎3、4棘突压痛,拾物试验阳性,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超声双侧腹股沟探查:双侧腹股沟均可见数枚低回声结节,界清,左侧较大的约35×18mm,右侧较大的约25×16mm.双侧腹股沟实性占位,考虑淋巴结肿大.腰椎CT:L3椎体中后部一类圆形骨小梁轻度硬化区内可见穿凿样骨质破坏,椎体后缘骨皮质亦失连续(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硬膜外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悬帘”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