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4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耿猛 姜媛 +4 位作者 张思琪 蒋新霞 杜希同 王建涛 朱庆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spontaneous cerebral spinal fluid otorrhea,SCSF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例成人SCSFO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4例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成人自发性脑脊液耳漏(spontaneous cerebral spinal fluid otorrhea,SCSF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例成人SCSFO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4例患者术前均曾被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病例1和病例3漏口位置在乳突盖,病例4漏口位置在鼓室盖,3例均采用经乳突入路的手术方式;病例2漏口位置在鼓室盖,采用乳突切除+腹部脂肪填塞耳道封闭术。结果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病例4术后仍有耳漏,行保守治疗后耳漏消失,所有病例随访6月~7年6月,平均随访时间4年3月,均未复发。结论成人SCSFO临床罕见,易被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颞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于诊断和漏口部位的判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耳漏 自发性 颅底缺损 治疗
下载PDF
基于SimAM和SpinalNet的列车轮对踏面缺陷分类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昌凡 胡新亮 +2 位作者 何静 刘建华 侯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43,共6页
为解决小样本问题下轮对踏面缺陷分类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简单无参注意力模块(SimAM)和脊柱神经网络(SpinalNet)踏面缺陷分类模型。首先,预训练网络提取原始图像各个类别特征图;其次,在有限的训练样本下,利用SimAM提取对缺陷图像表示性更... 为解决小样本问题下轮对踏面缺陷分类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简单无参注意力模块(SimAM)和脊柱神经网络(SpinalNet)踏面缺陷分类模型。首先,预训练网络提取原始图像各个类别特征图;其次,在有限的训练样本下,利用SimAM提取对缺陷图像表示性更强的类别特征;然后,利用SpinalNet关联特征图的局部和整体语义,得到缺陷类别特征的强区分性表示;最后,以强区分性表示特征输入带有L2正则化的softmax分类器,得到分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小样本任务评估指标准确率1和准确率2分别为68.35%和100%,优于目前主流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分类轮对踏面缺陷从而避免列车安全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踏面 缺陷分类 简单无参注意力模块(SimAM) 脊柱神经网络(spinalNet) L2正则化
下载PDF
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脊柱结核术后翻修一例报告
3
作者 高开银 向小兵 +2 位作者 冯凯凯 李程鹏 曹广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结核术后翻修的应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脊柱结核术后内固定断裂松动患者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病椎稳定性,并使用相应评分体系及影像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腰背部VAS评分显示...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结核术后翻修的应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脊柱结核术后内固定断裂松动患者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病椎稳定性,并使用相应评分体系及影像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腰背部VAS评分显示疼痛明显缓解,Frankel评分显示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CT显示人工椎体植骨以及侧方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3D打印人工椎体可用于脊柱结核术后翻修,重建患者病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骨缺损 3D打印 人工椎体 翻修手术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of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 protein during neural tube development in embryos with neural tube defects
4
作者 Dong An Xiao-Wei Wei +3 位作者 He-Nan Zhang Dan Liu Wei Ma Zheng-Wei Yu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05-711,共7页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LIFR),as a neuroregulatory cytokine receptor,generally show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ies.In this study,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LIFR on pathogenes...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LIFR),as a neuroregulatory cytokine receptor,generally shows a neuroprotective effect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ies.In this study,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LIFR on pathogenesis of neural tube defects,we explored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of LIFR at different stages of fetal development in normal and neural tube defect embryos.Spina bifida aperta was induced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on embryonic day 10 in rats,and the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of LIFR was investigated in spina bifida aperta rats and healthy rats from embryonic day 11 to 17.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 assay were used to examin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LIFR in healthy control and neural tube defect embryos.Results of the animal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expression of LIFR protein and mRNA in the spinal cords of normal rat embryos increased with embryonic development.LIFR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the spinal cords of spina bifida aperta ra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rats from embryonic days 11 to 17.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LIFR in placenta and spinal cord in spina bifida aperta rat embryos wa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embryos at embryonic day 15.Results from human embryo specimens showed that LIFR mRNA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spinal cords of human fetuses with neural tube defec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at a gestational age of 24 to 33 weeks.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down-regulation of LIFR in the animal experiments.Our study revealed spatiotemporal changes in expression of LIFR during embryonic neurulation.Thus,LIFR might play a specific role in neural tube development.All animal and human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were approved by the Medical Ethics Committee of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China(approval No.2016PS106K)on February 25,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niotic fluid DEVELOPMENT EMBRYOGENESIS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receptor nerve regeneration neural tube defect PLACENTA spatiotemporal expression spina bifida aperta spinal CORD serum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mosomal aberration of COX8C and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nalysis
5
作者 Qiu-jiong Zhao Shao-cong Bai +6 位作者 Cheng Cheng Ben-zhang Tao Le-kai Wang Shuang Liang Ling Yin Xing-yi Hang Ai-jia S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333-1338,共6页
Copy number vari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patients with neural tube abnormalities.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genome-wide screening using high-resolution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in three children ... Copy number vari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patients with neural tube abnormalities.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genome-wide screening using high-resolution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in three children with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and two healthy parents.Of eight copy number variations,four were non-polymorphic.These non-polymorph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gelman and Prader-Willi syndromes,and microcephaly.Gene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OX8 C,a gene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was located in the copy number variation region of Patient 1.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Our results may help determine the pathogenesis of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and prevent oc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neural tube defects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OX8C gene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nts database of DECIPHER copy number variation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neural plasticity in a rat model of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6
作者 Ruxin Xing Jia Liu +2 位作者 Hua Jin Ping Dai Tinghua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3期1017-1022,共6页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a rat model of T10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Western blot analyses revealed increased brain-ded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expression in spinal cord segments caudal to the transection si...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ed a rat model of T10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Western blot analyses revealed increased brain-ded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expression in spinal cord segments caudal to the transection site following injection of replication incompet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 (HSV-BDNF) into the subarachnoid space. In addition, hindlimb locomotor functions were improved. In contrast, BDNF levels decreased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replication defective 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 construct small interference BDNF (HSV-siBDNF). Moreover, hindlimb locomotor functions gradually worsened. Compared with the replication incompet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 control group,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l/2 expression increased in the HSV-BDNF group on days 14 and 28 after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but expression was reduced in the HSV-siBDNF group.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DNF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ural plasticity via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l/2 signaling pathway in a rat model of adult spina cord tran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cord transection brain-dedved neurotrophic factor NEUROPLASTICITY 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kinasel/2 replication-incompet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 replication-defective 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
下载PDF
体表形态度量在脊柱弯曲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希鉴 赵斌 +1 位作者 柴火 刘海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2-1468,共7页
背景: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现有体表形态度量方法的检测精度在不断提高,同时伴随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出现了各类新型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目的:文章回顾近年来体表形态度量应用在脊柱弯曲异常中的各类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目前体表形态度量... 背景: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现有体表形态度量方法的检测精度在不断提高,同时伴随软件技术的智能化,出现了各类新型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目的:文章回顾近年来体表形态度量应用在脊柱弯曲异常中的各类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目前体表形态度量的局限之处及其发展趋势。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1980-2021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vertebral column defects,spinal deformity,scoliosis,trunk surface,surface topography,TS,AIS,screening”;中文检索词为“脊柱弯曲异常、脊柱畸形、脊柱侧凸、体表形态、表面形貌、筛查”。排除重复及质量较差的研究,共纳入7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作为无辐射的检测方法,体表形态度量技术安全性较放射检查高。但由于此类方法属于通过间接方式推断脊柱弯曲程度,其准确性仍有争议,目前仍无法取代放射检查在脊柱弯曲异常疾病诊治中的特殊地位。(2)目前体表形态度量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以前屈试验、躯干旋转角测量为主的体格检查,长期应用于脊柱侧凸的筛查,为提高检查准确性需多种检查联合使用,检测效率较低;第二类是躯干美学临床评价、后躯干对称指数等为代表的二维图像测量方法,常用于对脊柱弯曲异常患者的定期监测;第三类是以莫尔图像、结构光、Formetric系统为代表的三维成像检测,近年来在突破了技术瓶颈后摆脱了其低效、苛刻的测量条件,测量精度高于二维图像测量,广泛应用于脊柱弯曲异常的临床工作中。(3)近年来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开发的更高效的脊柱畸形筛查方法也时有报道,在改进现有的体表形态度量时,在满足采用直接方式测量、使用清晰准确的解剖标志、简化测量方案、明确指标正常阈值的情况下优化现有的体表形态度量或创建新型测量指标,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体表形态度量的精度及有效性,便于扩大其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异常 体表形态 脊柱侧凸 筛查 X射线摄影 光栅立体成像 脊柱畸形
下载PDF
对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伴发畸形临床特征的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子全 王牧川 +7 位作者 牛潼 赵森 刘书中 姚思远 高晨郜 仉建国 吴南 王以朋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总结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KFS)伴发畸形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KFS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脊柱正侧位X线、全脊柱CT平扫+矢状位和三维重建以及... 目的总结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KFS)伴发畸形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KFS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脊柱正侧位X线、全脊柱CT平扫+矢状位和三维重建以及全脊柱MRI检查,并接受肺功能、超声心动图和腹部超声等检查以及对伴发其他系统畸形的评估。结果78例KFS患者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12.6±9.5)(2~45)岁;其中脊柱侧凸畸形(44例,56.4%)为发生率最高的伴发畸形。Ⅲ型KFS患者合并脊柱侧凸发生率为73.1%,显著高于Ⅱ型和Ⅰ型KFS患者(62.5%和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合并脊柱侧凸畸形的KFS患者伴发其他系统畸形发生率更高(P<0.01)。其他伴发畸形依次为椎管内畸形(27例,34.6%)、泌尿系统畸形(13例,16.7%)、心脏畸形(12例,15.4%)、面-眼-耳部畸形(7例,9.0%)以及腹部和(或)胃肠道畸形(4例,5.1%)。结论KFS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畸形是脊柱侧凸,其中长节段颈椎融合畸形患者合并脊柱侧凸的发生率更高,且更易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在对患者进行骨骼畸形常规评估的同时,应完善全脊柱MRI、超声心动图和腹部超声等检查,对KFS伴发畸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便尽早进行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利佩尔-费尔综合征 疾病特征 畸形 多发性 脊柱侧凸 椎管闭合不全 神经管缺损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颌面畸形 眼畸形 消化系统畸形 耳畸形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学中 刘子林 +3 位作者 陈俊文 彭普基 邓爽 彭昊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4期717-724,共8页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一种典型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HUC-MSCs还具有促进组织修复、调节免疫反应和抗癌等特性,使其在再生医学中得到广泛关注。HUC-MSCs有望成为临床干细胞疗法的最佳候选细胞。目前,骨缺损、骨关...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一种典型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HUC-MSCs还具有促进组织修复、调节免疫反应和抗癌等特性,使其在再生医学中得到广泛关注。HUC-MSCs有望成为临床干细胞疗法的最佳候选细胞。目前,骨缺损、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脊髓损伤、椎间盘退变、糖尿病足溃疡等骨科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尚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很难针对发病机制进行有效治疗,需要寻找新的替代疗法。HUC-MSCs能分化为骨和软骨,修复受损组织。未来基于HUC-MSCs的组织工程技术可能在骨科疑难疾病的治疗中大规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股骨头坏死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脊髓损伤 椎间盘退变 糖尿病足溃疡
下载PDF
小儿脊髓神经管缺陷的MRI诊断价值(附55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禹 朱友志 +1 位作者 刘东锋 林从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4期535-539,共5页
目的:回顾55例小儿脊髓神经管缺陷的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男33例,女22例,使用1.5T超导MR机行病变区脊柱扫描。结果:脊髓脊膜膨出12例;脊膜膨出1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9例;终丝脂肪瘤4例;硬膜内脂肪瘤3例;背侧... 目的:回顾55例小儿脊髓神经管缺陷的MRI表现并复习文献,探讨该病的MRI诊断价值。方法:男33例,女22例,使用1.5T超导MR机行病变区脊柱扫描。结果:脊髓脊膜膨出12例;脊膜膨出1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9例;终丝脂肪瘤4例;硬膜内脂肪瘤3例;背侧上皮窦12例;原发性脊髓栓系综合征4例;脊髓纵裂4例;神经肠源性囊肿2例;术后复查4例。结论:MRI是诊断该病最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脊髓栓系、脊髓神经组织粘连及压迫以及脊髓空洞积水,评估脂肪瘤的范围,进行脊髓纵裂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管缺陷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空洞积水症 脊髓纵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骨移植替代物医用硫酸钙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鹏 赵建华 +2 位作者 范伟力 刘明永 李远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 观察医用硫酸钙(Osteoset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12月~2005年5月,采用Osteoset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治疗9例四肢良性肿瘤性骨缺损(四肢组),其中肱骨黄色纤维瘤1例,髋臼黄色纤维瘤2例,肱骨骨囊肿1... 目的 观察医用硫酸钙(Osteoset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12月~2005年5月,采用Osteoset颗粒作为骨移植材料治疗9例四肢良性肿瘤性骨缺损(四肢组),其中肱骨黄色纤维瘤1例,髋臼黄色纤维瘤2例,肱骨骨囊肿1例,桡骨骨囊肿1例,股骨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股骨骨化性纤维瘤1例,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同期将材料作为自体骨增量物用于5例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患者(脊柱组),其中腰椎管狭窄症2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峡部裂1例。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估Osteoset颗粒的成骨作用。结果 14例患者平均获随访6.2个月(3~9个月),Osteoset颗粒植入后1~3个月开始吸收,4~6个月完全吸收并被骨组织替代。四肢组患者术后骨肿瘤无局部复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脊柱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骨性融合。结论 医用硫酸钙是一种成骨性能优良的骨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硫酸钙 植骨 骨缺损 脊柱融合
下载PDF
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圆锥位置正常与圆锥低位儿童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文海韬 伍添 +2 位作者 陈朝晖 张津维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63-66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圆锥位置正常与圆锥低位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56例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圆锥位置,... 目的对比分析经小切口单侧椎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儿童圆锥位置正常与圆锥低位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56例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圆锥位置,将患儿分成圆锥位置正常组(40例)和圆锥位置下移组(1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术后疗效等。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圆锥位置正常组中,小便功能障碍改善19例(尿失禁改善4例,尿频改善4例,遗尿改善11例),大便功能障碍改善18例(便秘改善12例,粪污改善6例),腰痛缓解1例,下肢麻木缓解4例。圆锥低位组中,小便功能改善7例(尿失禁改善1例,尿频改善2例,遗尿改善4例),大便功能改善6例(便秘改善4例,粪污改善2例),腰痛缓解1例,下肢麻木缓解1例。两组小便功能功能障碍、大便功能障碍、腰痛或下肢麻木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锥位置正常组中,膀胱残余尿量较术前改善17例,肛门直肠测压反应改善17例,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较术前改善4例。圆锥低位组中,膀胱残余尿量较术前减少6例,肛门直肠测压反应改善5例,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较术前改善1例。两组患儿在膀胱残余尿量、肛门直肠测压及双下肢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圆锥位置与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无关。但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需收集更多病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神经管缺损 脊髓压迫症 神经外科手术/分类 马尾 儿童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早孕期泄殖腔外翻综合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君红 杨小红 +5 位作者 陈欣林 赵胜 杨帆 许杨青 刘思 戢秀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早孕期泄殖腔外翻(OEIS)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胎OEIS综合征胎儿早孕期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相对照。结果 10胎OEIS综合征胎儿于低位下腹壁见以囊性为主的膨出物;10胎均见脊柱侧弯,...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早孕期泄殖腔外翻(OEIS)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胎OEIS综合征胎儿早孕期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引产后尸体解剖结果相对照。结果 10胎OEIS综合征胎儿于低位下腹壁见以囊性为主的膨出物;10胎均见脊柱侧弯,3胎见脊柱骶尾段脊髓脊膜膨出。8胎膀胱未显示。5胎颈项透明层增厚,其中1胎合并颈部淋巴水囊肿。1胎合并双足内翻,1胎合并左下肢缺如。10胎均合并脐带过短,4胎合并单脐动脉,1胎合并脐带囊肿。引产后尸体解剖均可见下腹壁缺损、脏器外翻,但未见完整囊性膨出物;10具胎儿均可见耻骨联合分离、无肛门、无明显外生殖器并伴膀胱外翻。结论胎儿下腹壁囊性为主的膨出物是早孕期OEIS综合征的特征性产前超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泄殖腔外翻综合征 妊娠初期
下载PDF
大鼠脊髓半切块状缺损模型的建立及科学性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天勇 伍亚民 +1 位作者 李强 刘洋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的半切模型,为科学评价移植物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模型。方法通过自行研制的脊髓半切切割刀,半切大鼠腰膨大,形成相同大小的块状缺损,建立半切块状缺损模型,通过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来综合评价模型的... 目的建立脊髓损伤的半切模型,为科学评价移植物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模型。方法通过自行研制的脊髓半切切割刀,半切大鼠腰膨大,形成相同大小的块状缺损,建立半切块状缺损模型,通过BBB评分、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来综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稳定性。结果该模型可形成相同大小的块状缺损,伤侧后肢术后1天BBB运动功能评分为(0.50±0.53)分,术后84天为(3.63±0.74)分;术后28天伤侧N1波峰潜时MEP为(30.25±3.04)m s、皮层感觉诱发电位(SEP)为(24.03±3.64)m s,较正常组均有显著延长。结论该脊髓块状缺损模型具可靠性和稳定性,适用于评价移植物治疗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缺损 模型 科学评估
下载PDF
DO11.10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慧 郭俊 +6 位作者 赵宇 卞干兰 刘芳芳 于才勇 冯睿 鞠躬 王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小鼠-DO11.10和BALB/c小鼠脊髓损伤后不同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和损伤区的形态学变化来分析T淋巴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脊髓重度夹伤模型,H&E染色,GFAP、CD11b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损伤...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小鼠-DO11.10和BALB/c小鼠脊髓损伤后不同的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和损伤区的形态学变化来分析T淋巴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脊髓重度夹伤模型,H&E染色,GFAP、CD11b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分析损伤14 d、21 d后损伤区的变化;在损伤后0 d、7 d、14 d和21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评分来评价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脊髓损伤后21 d,BALB/c小鼠产生了较厚的胶质瘢痕并伴有明显的固缩现象;而DO11.10小鼠中只观察到稀薄的胶质瘢痕形成并没出现明显的固缩。DO11.10小鼠脊髓损伤后14 d,巨噬/小胶质细胞浸润较BALB/c小鼠明显增加。脊髓损伤后21 d,DO11.10小鼠脊髓损伤区中的T淋巴细胞较BALB/c小鼠明显减少。BBB运动评分显示,在损伤后21 d内DO11.10小鼠较BALB/c小鼠有显著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脊髓损伤后21 d内,针对神经组织抗原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浸润和存在不利于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BBB评分 炎症反应 T淋巴细胞缺陷
下载PDF
脊柱推拿联合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倩 屈云 王凤英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1期1580-1583,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后手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推拿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推拿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脊柱推拿干预治疗,评定两组... 目的:分析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患者后手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推拿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推拿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脊柱推拿干预治疗,评定两组治疗疗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手神经功能缺损指数评估神经受损状况,采用简式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推拿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98%(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NIHSS评分、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推拿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脊柱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好地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手功能恢复,改善手神经缺损,从而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脊柱推拿 运动功能 手神经缺损 日常活动能力
下载PDF
改良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裂
17
作者 李骥 齐林 +3 位作者 侯广军 张二划 黄敏 陈国盈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裂的手术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脊柱裂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本文总结了2000年9月~2006年7月收治的328例先天性脊柱裂患者的显微手术情况,年龄1d^3岁,平均3个月。其中脊膜膨出者125例(38.1%),脊髓脊膜膨出者115例(35.1%),... 目的探讨先天性脊柱裂的手术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脊柱裂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本文总结了2000年9月~2006年7月收治的328例先天性脊柱裂患者的显微手术情况,年龄1d^3岁,平均3个月。其中脊膜膨出者125例(38.1%),脊髓脊膜膨出者115例(35.1%),脊柱裂伴脂肪瘤者88例(26.8%)。结果在手术治疗的328例患者中,临床症状改善者299例(91.2),无变化者21例(6.4%),症状加重者8例(2.4%)。结论对于脊柱裂的手术治疗,除了要去除局部硬脊膜囊及其他组织的压迫外,行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术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先天性脊柱裂的预后有非常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闭合不全 神经管缺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应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1-897,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50例(50个椎体)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50例(50个椎体)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VP治疗,详细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结果:完整随访42人,术后2 h,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PVP是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后壁骨折并椎管内占位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情况
19
作者 马英桓 袁正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维甲酸诱导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Caspase-3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孕10 d Wistar大鼠,实验组用溶有维甲酸(40mg/ml)的橄榄油,以135 mg/kg经胃管注入给药制作脊柱裂畸形大鼠模型;对照组选取孕10 d Wistar大鼠给等量橄榄油。将...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维甲酸诱导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Caspase-3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孕10 d Wistar大鼠,实验组用溶有维甲酸(40mg/ml)的橄榄油,以135 mg/kg经胃管注入给药制作脊柱裂畸形大鼠模型;对照组选取孕10 d Wistar大鼠给等量橄榄油。将实验组及对照组按照孕12、15、17和20 d分为4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分析Caspase-3在对照组、畸形组胎鼠脊髓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脊柱裂大鼠脊髓神经组织中Caspase-3在15 d开始增多,一直持续到20 d胚胎大鼠。其增高情况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大鼠。胚胎15、17和20 d显性脊柱裂畸形鼠脊髓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结论维甲酸诱导的脊柱裂胎鼠Caspase-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发育胎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脊髓组织 细胞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脊髓探查后硅膜覆盖术
20
作者 毛宾尧 盖维缤 +2 位作者 牛家度 王道谦 房清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2期65-67,共3页
对脊髓探查椎板、椎弓切除的骨缺损植入硅膜片(117例),有助于预防新骨痂对脊髓的压迫,效果好,无毒副反应。本文还介绍了硅膜覆盖方法,并就应用机理、人体生化反应和改进硅膜制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骨缺损 硅胶膜 覆盖 脊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