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S EXPRESSION IN LUMBARSACRAL SPINAL CORD AND MEDULLA OBLONGATA INDUCED BY CHRONIC COLONIC INFLAMMATION IN RATS
1
作者 孙怡宁 罗金燕 饶志仁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5年第2期83-86,90,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os expression in rat lumbarsacral spinal cord and medulla oblongata induced by chronic colonic inflammation. Methods Thirty-three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Fos expression in rat lumbarsacral spinal cord and medulla oblongata induced by chronic colonic inflammation. Methods Thirty-three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colonic inflammation was induced in seventeen rats by intraluminal administration of 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 (TNBS); control group: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intraluminally in sixteen rats; After 3, 7, 14 and 28 days of administration, lumbarsacral spinal cord and medulla oblongata were removed and processed for Fos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Fos-immunoreactive (Fos-IR) neurons induced by TNBS administration were primarily distributed in deep laminae (laminae Ⅲ-Ⅳ,Ⅴ-Ⅵ) in the spinal dorsal horn and in medullary visceral zone (MVZ) in the medulla oblongata. The number of Fos-IR cells in the spinal cord and MVZ in rats after 7 and 14 days of TNBS administ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rats (P<0.05). After 28 days of TNBS instillation, the number of Fos-IR neurons in MVZ decreased and became comparable to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number of Fos cells in the spinal cord in some rats were st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ats (P<0.05). Conclusion Fos-IR neurons after colonic inflammation recover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Medulla oblongata was a less important structure than the spinal cord in inducing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after chronic colonic inflam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spinal cord medullary Visceral zone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 被引量:7
2
作者 罗科锋 蒋国强 +3 位作者 卢斌 蔡凯文 岳兵 陆继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症患者36例,入院行选择性神经根管造影及阻滞术,根据症状及患方意愿,22例行Ⅰ期经皮椎间孔镜...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症患者36例,入院行选择性神经根管造影及阻滞术,根据症状及患方意愿,22例行Ⅰ期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Ⅰ期手术组),另14例出院后因症状复现而再次入院手术治疗,设为延迟手术组。记录治疗前、阻滞后1d、再入院前(延迟手术组)、手术后1d、3个月、6个月的患侧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后各个时期的VAS和ODI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且维持良好并呈持续下降趋势;VAS术后6个月较术后1 d改善明显(P<0.05);ODI术后1 d与术后3个月、术后1 d与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手术组阻滞后1 d的VAS和ODI优于Ⅰ期手术组。延迟手术组再入院前VAS和ODI较自身阻滞后有显著升高。两组术后各个时期的VAS评分和OD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自身治疗前和(或)再入院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损伤,仅2例出口根刺激症状者于短期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单纯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使用选择性神经根管阻滞治疗效果持续性可能欠佳,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侧方出行区狭窄 经皮椎间孔镜术 椎间孔成形术
下载PDF
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治疗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疼痛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陶蔚 胡永生 李勇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not entry zone,DREZ)显微外科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35例,均行DREZ显微外科毁损术。对所有病人进行术前和术后视觉...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not entry zone,DREZ)显微外科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35例,均行DREZ显微外科毁损术。对所有病人进行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术后疼痛缓解>75%为疗效优秀,疼痛缓解50%~75%为良好,疼痛缓解<50%为差。结果术后2周疗效优秀33例(94.3%),疗效差2例(5.7%)。长期随访中,疗效优秀24例(68.6%),疗效良好6例(17.1%),疗效差5例(14.3%)。结论 DREZ显微外科毁损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长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神经病理性 脊髓背根入髓区 脊髓损伤 马尾神经损伤
下载PDF
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治疗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 被引量:9
4
作者 陶蔚 李勇杰 +1 位作者 胡永生 张晓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切开术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源性疼痛10例,年龄28~72岁,病程8月~28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截瘫,疼... 目的:探讨脊髓背根入髓区(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切开术在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神经源性疼痛10例,年龄28~72岁,病程8月~28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截瘫,疼痛位于下肢感觉减退和缺失区,为烧灼样、压榨样、痉挛性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8~10分。10例均行脊髓背根入髓区显微外科切开术,切开范围由患者疼痛范围决定。结果:随访4月~2年,4例疼痛消失,停用镇痛剂,生活质量改善;5例疼痛明显减轻,VAS2~4分,其中,3例停用镇痛剂,2例镇痛剂使用量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改善;1例疼痛无明显改善。结论: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对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疗效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根入髓区 慢性疼痛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下腰痛患者伴腰椎核磁上Modic改变或椎间盘高信号区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易龙 孙天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伴腰椎核磁上Modic改变或椎间盘高信号区(HIZ)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入院的32例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17例行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伴腰椎核磁上Modic改变或椎间盘高信号区(HIZ)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入院的32例行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17例行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时核磁分为Ⅰ组(不伴Modic改变组)和Ⅱ组(伴Modic改变组),其中Ⅱ组再进一步分为Ⅱa组(ModicⅠ型)和Ⅱb组(ModicⅡ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按入院时核磁分为A组(不伴HIZ组)和B组(伴HIZ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时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A组与B组之间比较,A组腰痛缓解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于伴HIZ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可使临床症状获得一些缓解,但效果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MODIC改变 高信号区 脊柱融合术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延髓 FOS蛋白表达及脊髓侧角神经元直径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宿长军 暴军香 +1 位作者 饶志仁 张立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延髓 FOS表达以及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是否发生一定改变 ,本研究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 ,用抗 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 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和 Nissl染色法 ,观察了 4周的在模拟失重下延髓 FOS蛋白... 为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延髓 FOS表达以及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是否发生一定改变 ,本研究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 ,用抗 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 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和 Nissl染色法 ,观察了 4周的在模拟失重下延髓 FOS蛋白表达与 TH阳性神经元的关系以及脊髓 C8、T1侧角细胞大小的改变 ,并与对照大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 ,模拟失重大鼠出现了以下的改变 :( 1) FOS蛋白表达主要局限在延髓内脏带 ( MVZ)区 ,并以背内侧的孤束核与腹外侧区较为密集 ,并且发现有近 3 0 %的 TH神经元出现 FOS表达 ;( 2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薄束核亦出现 FOS表达 ;( 3 ) C8、T1侧角细胞胞体增大。本研究提示 ,在 4周模拟失重条件下 MVZ可能参与失重状态下心血管适应性变化的中枢调控 ,且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这种作用的调节 ;脊髓侧角细胞发生代偿性增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模拟失重 心血管调节 延髓内脏带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火灸疗法联合穴位反射区疗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易韬 张毓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1716-1719,1746,共5页
目的探究火灸疗法(火疗)联合足部穴位反射区疗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 目的探究火灸疗法(火疗)联合足部穴位反射区疗法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火疗联合足部穴位反射区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变化,并随访6个月,记录2组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9%(74/78),高于对照组的79.5%(6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ASCS总分为(91.28±4.17)分,对照组为(65.97±4.28)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28±0.65)分,对照组为(3.82±0.52)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为(85.21±2.73)分,对照组为(70.34±2.8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颈椎病复发率为14.1%(11/78),低于对照组的42.3%(33/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加火疗联合足部穴位反射区疗法治疗能取得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颈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且可降低病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灸疗法 穴位反射区疗法 非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腰椎椎管外侧区狭窄微创手术治疗中需要明确的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邹海波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721-726,共6页
腰椎椎管外侧区狭窄,无论从解剖角度到临床症状的解读及手术治疗,尤其是微创手术治疗都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此类患者大多高龄、腰椎退变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楚,还有些是由于骨折后导致的狭窄,所以针对此部位的一些特殊解剖标记,应该给... 腰椎椎管外侧区狭窄,无论从解剖角度到临床症状的解读及手术治疗,尤其是微创手术治疗都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此类患者大多高龄、腰椎退变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楚,还有些是由于骨折后导致的狭窄,所以针对此部位的一些特殊解剖标记,应该给予进一步的明确,如隐蔽区、安全窝、外侧椎弓峡部及椎弓根上隐窝等。由于患者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的发生率高,微创手术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显微镜下或全脊柱内镜下手术,但手术的技巧应用上还需深入讨论。本文就这两种微创技术在腰椎椎管外侧区狭窄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以期帮助微创脊柱外科医师面对腰椎椎管外侧区狭窄时做出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管外侧区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针刀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令习 王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按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常规药物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刀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并对测... 目的:探讨针刀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按区组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常规药物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刀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分,并对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针刀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值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1,说明针刀疗法有良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并明显优于常规药物对照组。结论:对于浅表性胃炎施针刀疗法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脊柱区带 慢性软组织损伤 浅表性胃炎
下载PDF
伴HIZ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辉林 刘雄文 +3 位作者 黎庆初 谭斌 刘刚 黎永生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伴HIZ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符合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表现同时伴单节段HIZ的患者,经椎间盘造影28例明确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目的探讨伴HIZ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及采用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符合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表现同时伴单节段HIZ的患者,经椎间盘造影28例明确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均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前及术后评估患者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在符合椎盘源性腰痛临床表现的患者中,HIZ预示着椎间盘造影的阳性率较高(84.8%)。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人均恢复正常生活,腰痛较术前明显缓解,腰痛的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表现及HIZ可提供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参考,椎间盘造影是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靠方法,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伴HIZ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高信号区 诊断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胆碱能神经元和P物质样、脑啡肽样纤维在人胎脊髓中间带的发育与定位
11
作者 罗知彬 郑达人 +3 位作者 关粤玲 沈伟哉 刘运泉 姚大卫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6,共6页
收集死亡人胚胎40例,妊娠龄5—40周。取脊髓胸段,恒冷箱切片,厚25—35μm,分别以Kamovsky—Roots法和PAP法显示脊髓中间灰质带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胆碱能神经元和P物质样(SP—L)、脑啡肽样(ENK—L)纤维的定位分布。结果发现AchE阳性... 收集死亡人胚胎40例,妊娠龄5—40周。取脊髓胸段,恒冷箱切片,厚25—35μm,分别以Kamovsky—Roots法和PAP法显示脊髓中间灰质带含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胆碱能神经元和P物质样(SP—L)、脑啡肽样(ENK—L)纤维的定位分布。结果发现AchE阳性神经元,最早见于第5周中间带外侧核本部(ILP)。6~8周,阳性神经元则明显见于侧索核(ILF)、中介核(IC)和中介核室管旁部(ICPE)等各核群。AchE阳性神经元的活性反应强度随胎龄增长而增强。SP—L和ENK—L阳性纤维最早见于第8周中间带的外侧份,位于套层与缘层之间,相当于ILP的原基部。9~13周,阳性纤维亦向内延伸。至14周,阳性纤维在ILP、ILF和IC等部位已有明显的增加。26周,上述核群和ICPE均见阳性纤维网织成丛状分布。实验证明,人胎脊髓中间带的AchE阳性神经元和SP—L、ENK—L肽能纤维,均出现于胚胎早期,且AchE神经元的出现要比SP—L、ENK—L肽能纤维大概早1/10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中间带 P物质 脑啡肽 人胎
下载PDF
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PPDO微创埋线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远庆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3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新型生物材料PPDO进行埋线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痤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松解术配合PPDO微创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PPDO微创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新型生物材料PPDO进行埋线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痤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超微针刀松解术配合PPDO微创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PPDO微创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微针刀联PPDO微创埋线治疗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治疗方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针刀松解术 PPDO 微创埋线 脊柱区带 筋结点 痤疮
下载PDF
针刀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疗效观察和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永青 王秀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针刀松解顽固性呃逆患者的脊柱带区有关病变的软组织,消除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因素,使受牵拉卡压的迷走神经、膈神经、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中医杂症之呃有因于气逆,有因于寒,有因于... 目的:针刀松解顽固性呃逆患者的脊柱带区有关病变的软组织,消除粘连、挛缩、瘢痕、堵塞等病理因素,使受牵拉卡压的迷走神经、膈神经、交感神经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中医杂症之呃有因于气逆,有因于寒,有因于热,有因于食滞,有因于气滞,实者多气疾火郁,虚者脾肾阳虚与胃阴不足;虽然病在胸膈,却病及心、肝、脾、胃、肾等诸脏腑;而病变软组织对支配上述脏腑的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交感神经)的牵拉卡压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根本因素。选择32例适宜针刀治疗的呃逆患者,针刀松解其神经易牵拉卡压的部位,观察、统计、随访。具体方法:①针刀松解双侧茎突前缘(翳风,迷走神经易牵拉卡压部位),②针刀松解双侧颈3、4、5横突后结节(扶突、天鼎,膈神经易牵拉卡压部位),③针刀松解胸1~12棘突间韧带及双侧椎间孔外口(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交感神经易牵拉卡压部位),④针刀松解腰1、2、3横突尖及双侧椎间孔外口。根据病情轻重选取松解部位,每周1~2次,4周为1个疗程,1~3疗程评定效果。结果:一疗程治愈27例,随访一年无复发占84.4%,显效2例占6.3%,有效1例占3%,无效2例占6.3%。结论:针刀治疗,效果显著,说明,病变软组织对支配脏腑的神经的牵拉卡压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根本因素,是呃逆的基本病因。这一机制是比较科学的,这种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带区 迷走神经 膈神经 交感神经 动态生理平衡 电生理通路
下载PDF
针刀调整脊柱区带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轩宜 陈海滨 +3 位作者 林楚华 吴倩 林伊旸 袁锋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8期134-138,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针刀调整脊柱区带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针刀治疗组40例、真针刺对照组41例和安慰针对照组41例。针刀治疗组采用针刀调整脊柱区带法,真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安慰针... 目的:观察应用针刀调整脊柱区带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针刀治疗组40例、真针刺对照组41例和安慰针对照组41例。针刀治疗组采用针刀调整脊柱区带法,真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安慰针对照组采用安慰针法,评价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贝克抑郁量表评分、总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经配对秩和检验,针刀治疗组、真针刺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针对照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3组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焦虑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针刀治疗组与真针刺对照组、针刀治疗组与安慰针对照组、真针刺对照组与安慰针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经配对秩和检验,针刀治疗组、真针刺对照组治疗前后入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针对照组治疗前后入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针对照组治疗前后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治疗后3组间入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入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指标,针刀治疗组与安慰针对照组、真针刺对照组与安慰针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临床疗效,经等级资料多组样本秩和检验,针刀治疗组疗效优于真针刺对照组和安慰针对照组(Z=53.78,P=0.001<0.05)。结论:针刀调整脊柱区带治疗原发性失眠安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 针刀疗法 脊柱区带 随机对照研究 贝克抑郁量表评分
下载PDF
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原理探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韦以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 :研究脊柱结构与运动轮廓应力平衡原理 ,探讨人体颈腰曲成因 ,试图阐明椎曲相互影响之力学依据。方法 :从进化论研究躯体的长方形从四足动物站立到人体双足站立轮廓应力改变 ,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的作用线和牛顿第三定律 ,求得人体... 目的 :研究脊柱结构与运动轮廓应力平衡原理 ,探讨人体颈腰曲成因 ,试图阐明椎曲相互影响之力学依据。方法 :从进化论研究躯体的长方形从四足动物站立到人体双足站立轮廓应力改变 ,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的作用线和牛顿第三定律 ,求得人体矢状面之平行四边形轮廓应力图及其相应形态结构。结论 :脊柱的结构与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的轮廓应力达到平衡的。根据Wloff定律 ,颈曲和腰曲是人类站立后 ,在平行四边形数学定律作用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轮廓应力是脊柱力学边缘性区域和缓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轮廓应力 平行四边形 颈曲 腰曲 脊柱力学边缘性区域 缓冲带 第一类杠杆
下载PDF
Microsurgical dorsal root entry zone coagulation for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due to spinal cord and/or cauda equina injuries 被引量:4
16
作者 Tao Wei Hu Yongsheng +2 位作者 Chen Fuyong Zhang Xiaohua Li Yongji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82-184,共3页
Chronic pain is a major problem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pinal cord injury (SCI).The prevalence of SCI-related pain ranges from 48% to 94% depending on the method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type of pain considered.... Chronic pain is a major problem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pinal cord injury (SCI).The prevalence of SCI-related pain ranges from 48% to 94% depending on the method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type of pain considered.1 SCI-related neuropathic pain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subtypes:above-,at-,and below-lesion-level pain.After SCI,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orsal horn of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expressed increased electrical activity.2 Thus,the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 for coagulation in the dorsal root entry zone (DREZ) have proved to be most effective in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due to SCI.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microsurgical DREZ coagulation in treating chronic SCI-related neuropathic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sal root entry zone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spinal cord injury cauda equina injury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中间带内单胺能和某些肽能传入纤维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历辛 张培林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9-395,共7页
以免疫细胞化学 ABC 方法,所显示的大鼠脊髓胸部和上腰部中间带内的 TH、5-HT、L-ENK、SP 和 OXY 免疫反应纤维,有着相似的分布形式。这些纤维和末梢见于外侧索、侧角、中间灰质和中央管周围,共同连成一条横带。TH、5-HT、SP 和 L-ENK ... 以免疫细胞化学 ABC 方法,所显示的大鼠脊髓胸部和上腰部中间带内的 TH、5-HT、L-ENK、SP 和 OXY 免疫反应纤维,有着相似的分布形式。这些纤维和末梢见于外侧索、侧角、中间灰质和中央管周围,共同连成一条横带。TH、5-HT、SP 和 L-ENK 纤维和末梢在侧角内都聚成纤维簇,也有纤维形成纵束,穿行在纤维簇之中。中央管周围的纤维和末梢多数分布在其背方。TH 和5-HT 纤维在中央管背方中线处多,并有纵束形成,向两侧则是分散的纤维束和末梢。SP 和 L-ENK 纤维在中线处相对较少,中线两侧者多,纵行纤维束分成两条,并有纤维和末梢延续到后角基部内缘处。各类纤维均见有紧贴室管膜者。此外,5-HT 纤维在中央管两旁聚成两条纵行小束,而 SP 纤维在中央管腹侧正中线处形成一条纵束。中间灰质内的各种免疫反应纤维以一定间隔出现,组成横束,连接于侧角纤维簇与中央管背方的纤维之间。外侧索内各种纤维以邻接侧角处为多。OXY 纤维较其它4种纤维少得多,纤维簇、纵束和横束并不显著。TH、5-HT、SP和 L-ENK 纤维在中央管背侧的纵束和侧角内的纵束及纤维簇分居灰质的内、外两侧,中间灰质的纤维横架在两者之间,共同构成梯子形结构。由上述纤维构成的这个梯子形结构与交感节前神经元及其树突的分布形式相互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中间带 单胺 血清素
下载PDF
大白鼠脊髓中间带内5-羟色胺免疫反应纤维的分布
18
作者 王历辛 张培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13-17,162,共6页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Avidin-Biotin PeroxidaseComplex,ABC)法显示大白鼠脊髓中间带内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纤维的分布。5-HT纤维见于交感节前神经元所在的各亚核区。在含中间外侧核的侧角内,5-HT纤维...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Avidin-Biotin PeroxidaseComplex,ABC)法显示大白鼠脊髓中间带内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纤维的分布。5-HT纤维见于交感节前神经元所在的各亚核区。在含中间外侧核的侧角内,5-HT纤维呈簇状分布,各簇之间以纵行纤维联系。纤维簇向外连于外侧索内的5-HT纤维,向内成横束经中间灰质至中央管周围。5-HT纤维在中央管背方较多,靠中线者趋于纵行。中央管室管膜下也有5-HT纤维,紧贴中央管两旁则形成两条纵向的5-HT纤维束。在含交感节前神经元的各节段内,5-HT纤维在中间带的分布形式虽然基本相似,但在各节段侧角内5-HT纤维簇的大小和疏密,以及中间带内横行纤维束的粗细和间隔大小等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各节段中交感节前神经元的分布形式和多寡是相互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免疫细胞化学 脊髓中间带 大白鼠
下载PDF
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
19
作者 陈洁文 王丽品 梁梦莹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5期3509-3512,共4页
目的:观察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应用前(2019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选择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应用后(2019年11月... 目的:观察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在脊髓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应用前(2019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选择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应用后(2019年11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手术病人设为试验组。对应用前后两组病人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错评率、漏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记录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色区数字标注式肌力评估记录表应用于脊髓损伤病人,可明显减少护理人员肌力评估时的错漏问题,节省记录时间,护理人员高度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区数字 肌力评估 表单 脊髓损伤 护理
下载PDF
脊髓背根入髓区手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国专家共识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 +7 位作者 牛朝诗 赵国光 于炎冰 张建国 梅加明 舒伟 胡永生 陶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66-1473,共8页
为促进脊髓背根入髓区手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缓解某些特定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活和生存质量,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组织神... 为促进脊髓背根入髓区手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缓解某些特定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病痛,提高其生活和生存质量,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组织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具有脊髓背根入髓区手术经验方面的专家撰写本共识。本共识在系统回顾与总结国内外文献及临床证据基础上,就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脊髓背根入髓区手术的临床应用、接受脊髓入髓区手术治疗患者的选择、术前检查、手术操作、术后管理以及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形成12条推荐建议,为临床开展脊髓背根入髓区手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的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脊髓背根入髓区 神经病理性疼痛 手术规范 术后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