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1
作者 李鹏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82-83,共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strategy of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fracture-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Methods... Objective To evaluate surgical strategy of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fracture-dislocation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Methods Th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ompression via posterior-anterior approach and anterior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lower cervical spine with bilateral facet joints dislocation DFS
下载PDF
Facet Joints Involve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2
作者 Tatiana Reitblat Lina Linov +3 位作者 Azaria Simanovich Evgenia Cherniavsky Fadi Bder Leonid Kalichman 《Ope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and Autoimmune Diseases》 2019年第4期121-128,共8页
Background: It has been accepted amongst rheumatologists that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does not involve the facet joints (FJs) of the spine;nevertheless, the issue is still under debate.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e... Background: It has been accepted amongst rheumatologists that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does not involve the facet joints (FJs) of the spine;nevertheless, the issue is still under debate.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of FJs’ chang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RA and age- and sex-matched peers. Methods: CT scans of 34 patients with RA suffering from low back pain (LBP) were compared with 70 age- and sex-matched controls (individuals without RA, suffering from LBP) in a case-control study. The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the FJs were evaluated (i.e., joint space narrowing, marginal osteophytes, articular process hypertrophy, subchondral sclerosis, inter-joint vacuum phenomenon, and subchondral cysts), in addition to the marginal erosion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joint change in RA. Diseas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CRP, ESR, DAS-28, SDAI, and CDAI), duration of RA, age, and sex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clinical chart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FJs’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RA and age- and sex-matched contro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any spinal level or in a total L1-S1 score. Marginal erosions,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joint changes in RA, were not found in any of our RA subject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disease parameters and markers in individuals with RA with affected FJs and those without. The occurrence of FJs’ changes amongst subjects with RA demonstrated no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duration and activity. Conclusions: FJs of the lumbar spine are not involved in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of RA, and their LBP is not due to inflammation in FJs of the sp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UMATOID ARTHRITIS facet joints OSTEOARTHRITIS LUMBAR spine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新型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孙飞龙 邱海洋 +6 位作者 姬宇飞 杨意鹏 刘大铭 王龙超 王飞 雷伟 张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081-3088,共8页
背景: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被认为是引起老年人下腰痛的常见原因,新型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能够在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对病变的小关节突关节进行融合,明显降低了由于早期保守治疗不佳和晚期手术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 背景: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被认为是引起老年人下腰痛的常见原因,新型脊柱小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能够在脊柱小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对病变的小关节突关节进行融合,明显降低了由于早期保守治疗不佳和晚期手术治疗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尚未可知。目的:探讨新型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装置与传统融合装置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完整的L_(3)-S_(1)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在完整模型的基础上建立3组手术模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双侧新型小关节突关节融合固定模型和双侧关节突螺钉固定模型),手术节段为L_(4-5)。在500N载荷下,对所有腰椎模型施加7.5Nm力矩,计算L_(4-5)节段活动度、位移值和椎间盘应力值,以及L_(3-4)节段和L_(5)-S_(1)节段应力值。结果与结论:①与完整模型相比,各手术模型L_(4-5)节段的活动度都降低;②新型装置在左右旋工况下L_(4-5)节段活动度最小,在后伸工况下L_(4-5)节段活动度最大,在其他工况下L_(4-5)节段活动度大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③新型装置在左右旋工况下L_(4-5)节段的位移值最小,在其他工况下L_(4-5)节段位移值大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④对于新型装置在L_(4-5)节段的应力分布,在各个工况下都是最小的;⑤对于L_(3-4)节段新型装置在后伸和左右旋工况下的应力值最大,在其他工况下则小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⑥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在L_(5)-S_(1)节段该新型装置的应力值都较小;⑦结果表明,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比,该新型装置通过对脊柱小关节进行融合,对腰椎的生物力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的同时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减少了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值,从而对延缓椎间盘的退变有促进作用,进而表明该新型装置在理论上能够达到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相类似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椎弓根螺钉 融合 有限元分析 脊柱 生物力学 固定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基础上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洲 郑洁皎 +1 位作者 丁建伟 张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目的 探究在脊柱微调手法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脊柱微调... 目的 探究在脊柱微调手法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组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评定。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t> 5.751, P <0.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2.051, P <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7.89%(3/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3%(9/32)(χ^(2)=5.005,P=0.025)。结论 联合应用核心肌群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腰椎疼痛,降低复发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紊乱 核心肌群训练 脊柱微调手法 康复
下载PDF
Lumbar spine superior-level facet joint violations: percutaneous versus open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using intraoperative 3-dimensional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被引量:10
5
作者 Tian Wei Xu Yunfeng +7 位作者 Liu Bo Liu Yajun He Da Yuan Qiang Lang Zhao Lyu Yanwei Han Xiaoguang Jin Peih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852-3856,共5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use has a high rate of cranial facet joint violations (FVs) because of the facet joint being indirectly visualized.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shows the anatomic structures cle...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use has a high rate of cranial facet joint violations (FVs) because of the facet joint being indirectly visualized.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shows the anatomic structures clearly,and may help to lower the rate of FVs during pedicle screw insertion.This study us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FVs between percutaneous and open surgeries employing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for the implantation of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during lumbar fusions.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including 142 patients having lumbar and lumbosacral fusion,was conducted between January 2013 and April 2014.All patients had bilateral posterior pedicle screw-rod instrumentation (top-loading screws) implanted by the same group of surgeons; intraoperative 3-dimensional computer navigation was used during the procedures.All patients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s within 6 months postoperation.The CT scans were independently reviewed by three reviewers blinded to the technique used.Results The cohort comprised 68 percutaneous and 74 open cases (136 and 148 superior-level pedicle screw placements,respectively).Overall,superior-level FVs occurred in 20 patients (20/142,14.1%),involving 27 top screws (27/284,9.5%).The percutaneous technique (7.4% of patients,3.7% of top screws) had a significantly lower violation rate than the open procedure (20.3% of patients,14.9% of top screws).The open group also had significantly more serious violations than did the percutaneous group.Both groups had a higher violation rate when the cranial fixation involved the L5.A 1-level open procedure had a higher violation rate than did the 2-and 3-level surgeries.Conclusions With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the placement of top-loading percutaneous screws carries a lower risk of adjacent-FVs than does the open technique; when FVs occur,they tend to be less serious.Performing a single-level open lumbar fusion,or the fusion of the L5-S1 segment,requires caution to avoid cranial adjacent F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t joint pedicle screw PERCUTANEOUS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lumbar spine
原文传递
腰椎小关节方向和骨性关节炎分级与侧隐窝狭窄症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顾树明 张彦东 +2 位作者 肖京 陈京峰 李显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方向、骨性关节炎分级与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60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测量腰椎双侧小关节角度、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侧隐窝的骨性和纤维组织矢状径、横径。结果 L4-L5测量结果为(50... 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方向、骨性关节炎分级与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60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测量腰椎双侧小关节角度、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级,侧隐窝的骨性和纤维组织矢状径、横径。结果 L4-L5测量结果为(50±8.5)°,L5-S1为(37±10.6)°,其中两侧小关节角不对称,角度相差10°以上者有45例,腰椎小关节角度增大且双侧不对称者骨性关节炎发生率高达75%;小关节骨性关节炎分级,0级1例,1级9例,2级35例,3级15例,2、3级骨性关节炎患者侧隐窝狭窄症发生率达82.3%;经椎间盘平面侧隐窝矢状径为(2.5±0.7)mm,椎体后缘至上关节突间矢状径为(4.2±0.5)mm,横径为(5.25±0.8)mm。结论腰椎小关节的角度增大和不对称引起小关节骨性关节炎,进一步增加了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 骨性关节炎 侧隐窝狭窄症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和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严望军 刘铁龙 +2 位作者 章允志 李家顺 贾连顺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加权像分为5级;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椎间盘退变 节段性不稳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严望军 刘铁龙 +2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章允志 《脊柱外科杂志》 2003年第5期278-282,共5页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 ,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 ,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 :... 目的 探讨腰椎退变过程中 ,腰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腰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78名腰椎退变患者进行腰椎MRI和动力位X线摄影。腰椎不稳分为椎间角度运动不稳、旋转不稳和椎间位移不稳 ,其中椎间位移不稳细分为 :前向不稳、后向不稳和前后向不稳。腰椎间盘退变依据矢状位T2 加权像分为 5级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依据水平位T1加权像分为 4级。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椎间角度运动不稳和前后向椎间位移不稳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存在显著负相关 ,前向椎间位移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呈显著正相关 ,腰椎矢状面旋转不稳与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无显著相关。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和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可影响腰椎运动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 椎间盘退变 节段性不稳
下载PDF
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高度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玉民 汪韬 +3 位作者 夏勇 朱海峰 韩晓斌 余国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24-527,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高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系统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PLDD治疗。29例患者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椎间高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系统对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PLDD治疗。29例患者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3/43例,L4/518例,L5/S18例;3例患者同时合并L4/5和L5/S1节段突出。利用Macnab标准评价随访患者的疗效,并观察术前、术后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形态,测量L3/4、L4/5和L5/S1椎间高度指数和椎间盘突出节段关节突关节角的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14~22个月,平均17个月,按Macnab标准评价:优14例(43.75%),良13例(40.63%);可3例(9.37%),差2例(6.25%),优良率84.38%。术后L5/S1椎间高度指数与术前相比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和L4/5椎间高度指数无显著性改变;关节突关节无明显退变;L4/5和L5/S1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角度显著性下降(P<0.05),但L3/4椎间盘突出侧的关节突关节角度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后患者的L5/S1椎间高度和腰椎间盘突出侧关节突关节角角度下降,有可能增加腰椎滑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激光 减压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退变腰椎小关节的CT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锁利 陈仲强 李选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 :经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进行扫描观察 ,总结病理变化。方法 :收集 88例小关节退变病人的下腰椎CT片 ,对小关节及相关结构进行观察并记录各种病理变化的发生率。结果 :小关节退变病理变化依次为 :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疏松或... 目的 :经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进行扫描观察 ,总结病理变化。方法 :收集 88例小关节退变病人的下腰椎CT片 ,对小关节及相关结构进行观察并记录各种病理变化的发生率。结果 :小关节退变病理变化依次为 :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疏松或硬化、骨赘形成、关节真空、关节囊钙化、关节面矢向变化、关节突肥大、小关节半脱位。结论 :经CT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为方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应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一 孔超 +1 位作者 鲁世保 张美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对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应力(Fs)的影响,并与腰椎融合术进行比较,为人工腰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腰骶段(L2~S1)标本,将每具标本依次制作成L4/5。椎间盘完整... 目的研究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对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应力(Fs)的影响,并与腰椎融合术进行比较,为人工腰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腰骶段(L2~S1)标本,将每具标本依次制作成L4/5。椎间盘完整(对照组)、L4/5椎间盘置换和L4/5椎间融合模型,并依次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将压力传感器置人1、4。关节突关节,以400N的恒定轴向载荷,士7.5Nm的力矩模拟生理状态下轴向、后伸和左右侧弯4种运动,分别测量3种模型在各种运动下L3/4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结果在模拟生理载荷的各种运动下,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与椎间盘完整组相比较,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腰椎间融合组相对于椎间盘完整组和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与正常腰椎相比无明显改变,而腰椎间融合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则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 生物力学 腰椎 小关节应力 椎间融合
下载PDF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影像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曾辉 邹德威 +3 位作者 吴继功 马华松 姬勇 张乐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观测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及其三维空间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正常人行颈椎CT检查,螺旋CT三维重建后在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上观察颈椎关节突关节面形态特点,并测量关节面的曲度、关节突关节角。结果:横轴面,C... 目的:观测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面的形态及其三维空间角度,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正常人行颈椎CT检查,螺旋CT三维重建后在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上观察颈椎关节突关节面形态特点,并测量关节面的曲度、关节突关节角。结果:横轴面,C3上关节面及C7的下关节面直面形多见。C3、C4、C5Ⅱ型关节面曲度比较无显著差异,C5~C7关节突关节面曲度逐渐变小(P<0.05)。C3-C4、C4-C5、C5-C6、C6-C7、C7-T1关节突关节面与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91.98°±9.92°、96.64°±9.01°、99.46°±7.66°、94.20°±8.72°、94.83°±10.88°,C4-C5、C5-C6夹角较大(P<0.05)。冠状面,C6/7节段椭圆形多见,C2/3、C3/4节段圆形多见。矢状面,下颈椎C3~C7关节突关节倾角分别为52.09°±6.28°、48.14°±4.75°、45.81°±4.07°、55.65°±4.15°、58.32°±5.77°,C3、C6、C7与C5关节突关节倾角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常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在诸节段及横轴面、冠状面不尽相同。横轴面上,C3~C7的上关节面的方向逐渐从朝向正中矢状面转向外侧,渐渐与胸椎的小关节相适应,矢状面上,C3~C7的关节倾角均为锐角,且以C5为中心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突关节角 小关节面 三维测量
下载PDF
腰椎退变与不稳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宏军 范顺武 +3 位作者 方向前 赵凤东 刘叶 马江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退变性不稳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0个下腰痛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与脊柱功能位X线片,腰椎不稳分为成角不稳,旋转不稳和水平不稳;椎间盘退变根据T2加权相被分为5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在T1加权... 目的:探讨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与腰椎退变性不稳3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0个下腰痛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与脊柱功能位X线片,腰椎不稳分为成角不稳,旋转不稳和水平不稳;椎间盘退变根据T2加权相被分为5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在T1加权相上被分为4级。结果: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年龄成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有26.8%(93个)节段出现腰椎不稳,其中以椎间盘退变程度为1,2级的节段最为多见,与其他各级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呈正相关(r=0.937,P<0.05),向前水平不稳和椎间盘退变和小关节骨关节炎明显相关,差异成极显著性(P<0.01)。结论:放射影像测量的腰椎不稳定和小关节骨关节炎和椎间盘退变有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节段不稳定 椎间盘退变 小关节骨关节炎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戴力扬 成培来 +2 位作者 张文明 徐印坎 屠开元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作者对于腰椎小关节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小关节在直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时,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而腰椎间盘退变时,其应力水平又较正常时升高。作者认为,腰椎小关节过载可能是引起腰背疼痛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退变... 作者对于腰椎小关节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小关节在直立位、前屈位和后伸位时,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而腰椎间盘退变时,其应力水平又较正常时升高。作者认为,腰椎小关节过载可能是引起腰背疼痛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退变可使小关节承载加大。引起小关节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进而导致神经根管狭窄及神经根卡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下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和骶骨倾斜角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柳海晓 沈跃 徐华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1-406,共6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facet joint osteoarthritis,FJOA)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和骶骨倾斜角的关系。方法:在90例60—80岁腰腿痛患者的CT轴位骨窗像上评定L3/4、L4,5、L5/S1水平两侧的HOA等级,共分为I、Ⅱ、Ⅲ、Ⅳ... 目的:探讨下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facet joint osteoarthritis,FJOA)程度与黄韧带厚度和骶骨倾斜角的关系。方法:在90例60—80岁腰腿痛患者的CT轴位骨窗像上评定L3/4、L4,5、L5/S1水平两侧的HOA等级,共分为I、Ⅱ、Ⅲ、Ⅳ级.再分为FJOAI-Ⅱ级和FJOA III—IV级两组;在CT轴位软组织窗像上测量和比较两组黄韧带的厚度(黄韧带中点处的厚度)。回顾同一关节水平两侧HOA等级对称以及不对称的影像资料,分别对两侧相应的黄韧带厚度进行比较。在二维重建矢状位CT像上测量骶骨倾斜角并按其大小分为两组.比较骶骨倾斜角大小不同组的黄韧带厚度及HOAⅢ-IV级构成比。结果:L3/4、L4/5、L5/S1的HOAI-Ⅱ级构成比分别为60.5%、56.1%、68.9%,HOA III—IV级构成比分别为39.5%、43.9%、31.1%。在HOAI-Ⅱ级组中,L3/4、L4/5、L5/S1水平的黄韧带厚度平均分别为3.52mm、3.77mm、3.22mm;在FJOA III-IV级组中,L3/4、L4/5、L5届1水平的黄韧带厚度平均分别为3.72mm、4.01mm、3.89mm;各水平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侧HOA等级对称者中,各水平两侧黄韧带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侧HOA等级不对称者中,各水平HOAⅢ-IV级侧的黄韧带均较FJOAI-Ⅱ级侧显著增厚(P〈0.05)。骶骨倾斜角平均为33.2°,〈33.2°组L4/5、L5/S1水平的黄韧带与≥33.2。组比较显著增厚(P〈0.05),在L3/4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骶骨倾斜角〈33.2°组各水平FJOAⅢ-IV级构成比与≥3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腰椎两侧关节突关节存在骨性关节炎程度不对称的现象。下腰椎HOA的加重与黄韧带增厚有关,与骶骨倾斜角的减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骨性关节炎 黄韧带 骶骨倾斜角 CT
下载PDF
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殷渠东 郑祖根 +1 位作者 蔡建平 蒋兴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简称TLS)固定的可靠性。方法:选用7具腰椎标本,制成两个功能单元,分别在正常、髓核切除和椎间置入融合器(TFC)后行TLS固定,进行前屈、后伸、侧方压缩和轴向旋转实验,最大压缩力矩10Nm、旋转力矩10.8Nm,... 目的:探讨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简称TLS)固定的可靠性。方法:选用7具腰椎标本,制成两个功能单元,分别在正常、髓核切除和椎间置入融合器(TFC)后行TLS固定,进行前屈、后伸、侧方压缩和轴向旋转实验,最大压缩力矩10Nm、旋转力矩10.8Nm,测量成角运动范围(RO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LS单侧固定组的前屈、后伸、侧弯、旋转ROM分别减少2.92%、1.78%、5.77%和7.92%,双侧固定组分别减少15.59%、5.72%、15.18%和20.19%;“髓核半切+TLS”组均明显小于“髓核全切+TLS”组和对照组;“TFC+TLS”组较TFC组分别减少8.20%、12.55%、9.57%和22.07%。结论:在无明显前中柱不稳时,TLS固定后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的稳定性明显增加,尤其旋转增加较多;单纯椎间置入融合器时后伸、旋转稳定性相对较差,TLS可增加其各向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 生物力学 腰椎
下载PDF
随动载荷对腰椎小关节接触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都承斐 李俊伟 +1 位作者 刘海英 黄云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随动载荷在腰椎不同姿态下对小关节接触力的影响。方法建立非线性三维有限元腰椎模型(L1~S1),并考虑小关节软骨的非均一厚度和非线性材料特征。对腰椎模型施加不同大小的随动力预载荷(0、0.5、0.8、1.2 k N)以及7.5 N&#...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随动载荷在腰椎不同姿态下对小关节接触力的影响。方法建立非线性三维有限元腰椎模型(L1~S1),并考虑小关节软骨的非均一厚度和非线性材料特征。对腰椎模型施加不同大小的随动力预载荷(0、0.5、0.8、1.2 k N)以及7.5 N·m不同方向上(前屈、后伸、侧弯、轴向旋转)的纯力矩,对比各运动节段两侧小关节上在不同加载工况下的接触力,并定量研究随动载荷对小关节不对称性的影响。结果随动载荷的应用会增大屈伸以及侧弯(同侧)状态下的小关节接触力,而减少侧弯(对侧)时的小关节接触力,而且这种增大(或减小)效应会随着随动载荷本身的增大而减弱。对于轴向扭转,预载荷对小关节力几乎没有影响。在腰椎不同的姿态下,随动载荷对于小关节接触力不对称性的影响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侧弯(同侧)、前屈、侧弯(对侧)、后伸、轴向扭转。结论随动载荷对腰椎小关节接触力的影响随腰椎运动姿态的不同而不同。在腰椎的生物力学研究中,小关节的不对称性需要被充分考虑,尤其是在生理载荷作用下腰椎后部结构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 随动载荷 腰椎 接触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四级分析法评估成人颈椎关节突退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强 卢海波 +5 位作者 席新华 胡孔和 李文俊 何小龙 包拥政 朱文刚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0年第6期433-441,共9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成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评级方法,为临床观测提供量化的评级标准。方法选用20例在读学生为正常组和40例颈椎病患者为病理组,分别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横断面长度、宽度及关节间隙大小,计算出正...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成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评级方法,为临床观测提供量化的评级标准。方法选用20例在读学生为正常组和40例颈椎病患者为病理组,分别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横断面长度、宽度及关节间隙大小,计算出正常值范围;制定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评级标准。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正常组、病理组各数据的均数及标准差;同一关节突关节左右数据间比较行配对t检验,正常组和病理组同一节段的各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正常组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各测量数据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均值。C3-4、C4-5、C5-6、C6-7关节突关节横断面长度分别为:(10.84±0.94)mm、(11.57±0.85)mm、(11.83±0.96)mm、(12.57±0.88)mm;关节突关节横断面宽度分别为:(10.44±0.99)mm、(10.56±0.91)mm、(10.50±1.06)mm、(9.49±0.68)mm;关节间隙中部(J2)最大,分别为:(1.49±0.12)mm、(1.44±0.10)mm、(1.43±0.09)mm、(1.45±0.11)mm;关节间隙两侧(J1、J3)略窄且基本对称。(2)病理组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各测量数据左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双侧均值。C3-4、C4-5、C5-6、C6-7关节突关节横断面长度分别为:(10.83±0.83)mm、(11.44±0.85)mm、(12.26±0.70)mm、(12.67±0.74)mm;关节突关节横断面宽度分别为:(10.55±0.98)mm、(10.98±1.06)mm、(10.96±0.85)mm、(9.75±0.81)mm;关节间隙中部(J2病)最大,分别为:(1.34±0.17)mm、(1.30±0.27)mm、(1.34±0.17)mm、(1.25±0.12)mm;关节间隙两侧(J1病、J3病)略窄且基本对称。(3)正常组和病理组间比较:C5-6关节面长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4-5、C5-6关节面宽度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3-4、C4-5、C5-6、C6-7关节间隙大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组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特征表现为:关节突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坏死、软骨下骨囊性变。结论自行设计的一种新的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的评级标准,分为0-Ⅲ级,该评级标准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影像学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突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评估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少平 尹定尧 +2 位作者 宋淮 周立强 张银 《罕少疾病杂志》 2008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 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的CT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椎小关节病的主要CT表现:关节突骨质增生,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小关节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汪利凤 肖萍 徐森胤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9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药物治疗,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对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药物治疗,研究组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情况、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β、TNF-α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的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IL-1β、TNF-α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射频损毁腰脊神经后内侧支 腰椎小关节综合征 安全性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