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运用加味小柴胡汤结合捏脊法治疗心肌炎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秦宇航 黄丽丽 +2 位作者 王建珠 杨小存 张淑敏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明加味小柴胡汤结合捏脊法治疗心肌炎(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柴治组、捏治组、合治组共6组,每组5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各组均制成自身免疫性MC模型。各组施以相应处理7 d,结束... 本研究旨在探明加味小柴胡汤结合捏脊法治疗心肌炎(M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柴治组、捏治组、合治组共6组,每组5只。空白组不造模,其余各组均制成自身免疫性MC模型。各组施以相应处理7 d,结束后取心肌组织和血清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含量及心肌切片观察。结果:中医各治疗组对阻断心肌TLR4/NF-κB p65炎症通路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均优于西药组(P<0.05),且合治组在降低NF-κB p65、TNF-ɑ、Bax、Caspase-3和升高Bcl-2中的作用较其余治疗组为优(P<0.05);同时,与西药组比较,各中医治疗组心肌切片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肌间隙炎细胞浸润较少,以合治组表现最佳。结论:加味小柴胡汤结合捏脊法可能通过抑制心肌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阻止心肌炎症反应,同时抑制凋亡因子减少心肌凋亡来发挥对MC的治疗作用;二者结合运用能发挥良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别通 加味小柴胡汤 捏脊法 心肌炎 心-胆-胃轴
下载PDF
基于Nrf2/HO-1通路探讨捏脊改善孤独症大鼠行为障碍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苏丽红 郭榕蕙 +1 位作者 洪燕玲 林丽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92-599,共8页
目的从氧化应激及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通路探讨捏脊改善孤独症大鼠行为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孤独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捏脊组,每... 目的从氧化应激及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通路探讨捏脊改善孤独症大鼠行为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孤独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捏脊组,每组9只;同时纳入9只正常大鼠为空白组。捏脊组进行捏脊,21次/d,持续28 d。干预结束,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取材,灌注固定后Nissl染色检测海马CA1、CA2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取海马以生化试剂盒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及其磷酸化指标p-Nrf2、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社交指数、站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1),理毛次数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捏脊组社交指数、站立次数均明显提升(P<0.01),理毛次数减少(P<0.05)。空白组神经元细胞排列紧密,形态规则,尼氏体数量丰富;模型组有大量神经元受损,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膜破裂、边界模糊,尼氏体偏移、溶解,尼氏体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捏脊组细胞排列基本整齐,核固缩形态有所改善,细胞形态可,尼氏体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SH、SOD、CAT、p-Nrf2/Nrf2、HO-1、NQO1表达量均降低(P<0.05或P<0.01),MD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捏脊组GSH、SOD、CAT、p-Nrf2/Nrf2、HO-1、NQO1表达量均升高(P<0.05或P<0.01),MD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捏脊能改善孤独症大鼠行为障碍,与其活化Nrf2/HO-1通路、引起抗氧化因子表达、改善氧化应激、减轻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捏脊 氧化应激 Nrf2/HO-1通路 社交行为 海马区
下载PDF
邱玲夹脊穴配带状浅刺治疗带状疱疹
3
作者 刘华 欧阳建彬 +4 位作者 郑旭 李明露 钟思羽 翟增兰 邱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8期82-84,共3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感染引发神经痛的疾病。以机体单侧簇集性疱疹、神经痛为主要表现。邱玲主任中医师以“病有深浅、刺有深浅”为理论基础,总结出“夹脊穴直刺深刺配合患处带状浅刺”治疗带...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感染引发神经痛的疾病。以机体单侧簇集性疱疹、神经痛为主要表现。邱玲主任中医师以“病有深浅、刺有深浅”为理论基础,总结出“夹脊穴直刺深刺配合患处带状浅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该病案以股神经走行区域带状疱疹为例,股神经由L2~L4神经发出,故选取相应的夹脊穴直刺、深刺,皮损处避开疱疹采取带状浅刺,配合使用电针、艾灸等,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并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夹脊穴 带状浅刺 邱玲
下载PDF
“调运枢纽”推拿术在小儿厌食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嵇玲瑛 陈巧玲 +1 位作者 何咏群 唐丽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84-690,共7页
【目的】评价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在小儿厌食症的中医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评价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在小儿厌食症的中医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调运枢纽"推拿术为核心的推拿治疗,包括清补脾胃经、平运内八卦、揉板门、揉腹、平调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捏脊为主线,结合虚实辨证,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格测量评价指标[身高、体质量、头围、胸围、年龄别身高(HT/A)、年龄别体质量(WT/A)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试验组有5例患儿中途脱落、退出试验(其中实证3例,虚证2例),对照组有6例患儿中途脱落、退出试验。(2)经2个疗程的护理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87.04%,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的食欲和食量、面色和唇色、饮水情况、烦急情况、小便情况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试验组的WT/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在改善食欲和食量、面色和唇色、烦急情况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在改善体质量、身高、头围、HT/A等体格测量评价项目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运枢纽"推拿术是一种基于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有效护理手段,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起效快,临床效果满意,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调运枢纽 推拿术 捏脊疗法 中医临床护理
下载PDF
捏脊通督疗法在成年疾患中的临床应用概述 被引量:5
5
作者 柯玫瑰 廖军 +1 位作者 徐腾 窦思东 《健康研究》 CAS 201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督脉其为"阳经之海",对全身的阳经脉气起着统帅和督促作用,督脉的通达与充盈,是人类生命延缓的根本保证。捏脊可以通调督脉,畅达气血,其作用不可小视。文章就近年来捏脊通督疗法在成年疾患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便更深入了... 督脉其为"阳经之海",对全身的阳经脉气起着统帅和督促作用,督脉的通达与充盈,是人类生命延缓的根本保证。捏脊可以通调督脉,畅达气血,其作用不可小视。文章就近年来捏脊通督疗法在成年疾患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便更深入了解捏脊通督对人体的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或临床研究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脊 通督 成年疾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捏脊疗法对颈椎病模型大鼠纤维环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廖军 谢巧瑜 +3 位作者 张乐 郑佳璇 柯玫瑰 黄萍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捏脊对大鼠动静力失衡颈椎病模型纤维环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捏脊组和莫比可组。治疗1月后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测基质金属蛋白酶-l(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细胞外信号调节蛋... 目的:探讨捏脊对大鼠动静力失衡颈椎病模型纤维环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捏脊组和莫比可组。治疗1月后取材,运用免疫组化测基质金属蛋白酶-l(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MP-1、MMP-3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捏脊组MMP-1、MMP-3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kt、ERK1/2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捏脊组Akt、ERK1/2阳性细胞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疗法可以下调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细胞MMP-1、MMP-3及上调纤维环细胞中Akt、ERK1/2蛋白表达,从而改善颈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捏脊 纤维环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蛋白激酶B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隔药灸加捏脊法防治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锐 陈蕴珍 汪维红 《中医儿科杂志》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隔药灸加捏脊法防治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28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0例给予隔药灸加捏脊法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95例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4,8周后对2组的疗效和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的近期总有效... 目的:探讨隔药灸加捏脊法防治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285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0例给予隔药灸加捏脊法及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95例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4,8周后对2组的疗效和症状体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远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峰流速仪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加捏脊法可改善体质,提高远期疗效,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捏脊法 哮喘 小儿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阶梯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李伟元 邓丽莎 +1 位作者 莫珊 张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阶梯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抽动障碍儿童按照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量表)制定的病情分级标准分级,根据评分进行中西医结合阶梯法分级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以治疗2周、4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阶梯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抽动障碍儿童按照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量表)制定的病情分级标准分级,根据评分进行中西医结合阶梯法分级治疗,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治疗,以治疗2周、4周、8周、12周后为疗效及不良反应测评时点,评估症状评分,观察不良反应,根据评分决定升降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抽动障碍患儿症状评分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按照YGTSS量表评分分级,其中一级12例,二级24例,三级12例,四级2例;治疗后,患儿的抽动症状显著改善,其中14例抽动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4周、8周及12周后,患儿的抽动积分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治疗2周、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及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YGTSS减分率评定疗效,其中临床痊愈25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中西医结合阶梯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既能最大限度发挥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又能让病情严重者症状可以得到及时控制;根据量化的疗效评价标准,病情控制后采取降级治疗,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西药的使用时间,减少其副作用,改善其停药易反复等问题,患儿的依从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障碍 耳穴贴压法 捏脊针四缝法 疏肝健脾法 中西医结合阶梯法 儿童
下载PDF
传统推拿法与辨证选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荣兵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2期3168-3170,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推拿法与辨证选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儿科共收治厌食症患儿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5例,对照组釆用传统捏脊推拿疗法进行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辨... 目的:比较传统推拿法与辨证选穴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儿科共收治厌食症患儿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5例,对照组釆用传统捏脊推拿疗法进行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辨证选穴推拿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两组在治疗后评分比较中,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的愈显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锌含量指标以及尿D-木糖排泄率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尿D-木糖排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辨证选穴、分型论治的推拿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比单纯捏脊推拿法具有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捏脊推拿法 辨证选穴推拿法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32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慧媛 张丽琛 《中医儿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虚泄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七味白术散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捏脊疗法。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虚泄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口服七味白术散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捏脊疗法。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42.5±20.8)h,对照组止泻时间(57.6±29.7)h,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七味白术散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虚泄泻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捏脊疗法 脾虚泄泻
下载PDF
灸法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脾虚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艳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灸法及捏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脾虚证的疗效。方法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康复训练联合灸法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捏脊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灸法及捏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脾虚证的疗效。方法沈阳市儿童医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康复训练联合灸法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捏脊治疗,治疗第30天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评分法评价康复训练效果,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第30天观察组GMFM-88评分为(45.27±12.12)分,高于对照组(40.13±1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脑瘫脾虚证总有效率为93.3%(28/30),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联合捏脊治疗脑瘫患儿脾虚证临床疗效明显,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脾虚证 捏脊 灸法
下载PDF
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宇航 吴云川 +2 位作者 林法财 杨小存 郝锋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期217-220,共4页
目的:观察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枕颌带牵引治疗,治疗组以摩腹捏脊手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0天。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摩腹捏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枕颌带牵引治疗,治疗组以摩腹捏脊手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0天。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肠道菌群比例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N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双歧杆菌/拟杆菌与乳酸杆菌/拟杆菌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对照组双歧杆菌/拟杆菌及乳酸杆菌/拟杆菌比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摩腹捏脊手法可有效治疗CSA,效果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比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 摩腹捏脊手法 颈椎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清心平肝法针刺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施晓慧 应海舟 应海芬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6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清心平肝法针刺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发性抽动症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捏脊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心平肝法针刺治疗。比较2组... 目的:观察清心平肝法针刺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发性抽动症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捏脊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心平肝法针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症状(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面红易怒、心烦气急)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YGTSS (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抽动频率、抽动强度、抽动次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YGT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YGT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心平肝法针刺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YGTSS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清心平肝法 针刺 捏脊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
下载PDF
捏脊加揉足三里联合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对早产儿免疫功能及发育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俊玲 余晓芬 朱瑞云 《河北中医》 2022年第8期1318-1321,1326,共5页
目的观察捏脊加揉足三里联合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对早产儿免疫功能及发育进程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基础治疗^(+)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干预措施,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捏脊加揉足三... 目的观察捏脊加揉足三里联合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对早产儿免疫功能及发育进程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基础治疗^(+)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干预措施,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医捏脊加揉足三里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清前白蛋白(PA)、血管活性肠肽(VIP)、氮平衡以及出生时和出生3、6个月生长发育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IgG、IgM、Ig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A、VIP、氮平衡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2组治疗后PA、VIP、氮平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生3、6个月体质量、身长、头围均较本组出生时增加(P<0.05),出生6个月均较本组出生3个月增加(P<0.05),且治疗组出生3个月体质量、身长、头围及出生6个月身长、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采用捏脊加揉足三里联合早期强化氨基酸营养能显著改善早产儿免疫功能,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捏脊 足三里 营养疗法
下载PD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inching along the spine for children allergic rhin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1
15
作者 Yu Liu Yi-Huang Gu Ying Xiong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9年第4期259-263,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inching along the spine on allergic rhinitis(AR)in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65 children with AR were collected from February 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inching along the spine on allergic rhinitis(AR)in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65 children with AR were collected from February 2017 through to December 2018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ith wrist–ankle acupuncture,pinching along the spine and western medication(combined treatment group,32 cases)and a western medication group(33 cases).In the western medication group,loratadine was prescribed for oral administration.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on the base of the medication as the western medication group,the wrist–ankle acupuncture was adopted in combination with pinching along the spine.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symptoms and physical signs were scored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 in the children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and in the follow-up,the scores of the symptoms and physical signs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western medication group,indicating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all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7%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which was higher than 63.63%in the western medication group,indicating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inching along the spine and loratadine effectively relieves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physical signs in AR children.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is combined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the simple use of loratad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ist–ankle acupuncture pinching along the spine Children Allergic rhiniti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原文传递
Pinching Spine:A Potential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16
作者 江励华 王玲玲 +4 位作者 王明艳 吴颢昕 邹奕洁 袁晓琳 陈美娟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4期272-279,共8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inching spine (PS, i.e.捏脊, a traditional Chinese manipulativetherapy) is beneficial to ameliorating the depressive state (including behavioral deficit, retardative weight ga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inching spine (PS, i.e.捏脊, a traditional Chinese manipulativetherapy) is beneficial to ameliorating the depressive state (including behavioral deficit, retardative weight gainand decreased sucrose consumption) in a rat model of depression induced by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CUS)and to explore the candidate mechanism of action. Methods: PS was performed on rats' spine once daily for 1week after exposure to CUS. The open-field test, body weight measuring, and sucrose intake test were appliedon different dates: before stress (dO), at the end of stress (d21) and after PS treatment (d28), respectively. Thenthe rats' hippocampuses were performed genome-wide microarray analysi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veralgenes were evaluat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Results: Exposure to CUS resulted indecreases of behavioral activity and sucrose consumption, which were reversed significantly after PS treatment.The expression of several genes relevant to energy metabolism, anti-oxidation, and olfactory receptor, etc., weredown-regulat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those relevant to hemostasis, immunity-inflammation, and restrictionof activities and ingestion, etc., were up-regulated in hippocampuses of rats exposed to CUS. PS treatmentsignificantly inverted these changes. Furthermore,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gone expression evaluated by real-time PCR was concordant with up-regulated or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evaluated by microarray analysis.Conclusion: PS showed a potential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 of which the action mechanism might be due togo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in hippocamp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ching spine DEPRESSION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原文传递
冯氏捏脊手法改善厌食儿童食欲的特色挖掘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粟实 王燕 +7 位作者 李明 李牧婵 杨欢 刘丰 王东笛 苏亚 田颖奇 李敏 《现代中医临床》 2022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通过不同捏脊手法、捏脊部位对厌食症患儿食欲因子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挖掘冯氏捏脊手法特色。方法将127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3组:冯氏捏脊治疗组(简称冯氏组)46例、三指捏脊治疗组(简称三指组)42例、非捏脊穴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 目的通过不同捏脊手法、捏脊部位对厌食症患儿食欲因子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挖掘冯氏捏脊手法特色。方法将127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3组:冯氏捏脊治疗组(简称冯氏组)46例、三指捏脊治疗组(简称三指组)42例、非捏脊穴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9例。剔除脱落病例后,冯氏组37例、三指组35例、对照组30例。观察胃饥饿素(Ghrelin)和瘦素(Leptin)水平、症状量表评分、临床疗效、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3组患儿Ghrelin水平比较,三指组和对照组Ghrelin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冯氏组Ghrelin水平治疗前后差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Leptin水平比较,对照组Leptin水平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症状量表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冯氏组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冯氏组比较,三指组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后各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的Ghrelin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248,P=0.012)。结论冯氏捏脊手法善于增强饮食摄入和(或)营养吸收,提高BMI或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氏捏脊 厌食 胃饥饿素 瘦素 身体质量指数 随机对照
原文传递
捏积疗法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Ezzat Rowshanzamir 沈熠 +5 位作者 于天源 吕桃桃 邵帅 罗宇婷 莫岩君 张羽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84-2786,共3页
捏积疗法起源于晋朝,在其后1 800年的时间里,手法从拈、夹、推、摩到如今的捏积七法;治疗从卒腹痛到殗殜、夜惊、感寒,再到儿科、呼吸、消化、妇科、骨科、保健中的广泛应用;操作方向从下向上,发展到从上向下及往返操作;从家族手法到进... 捏积疗法起源于晋朝,在其后1 800年的时间里,手法从拈、夹、推、摩到如今的捏积七法;治疗从卒腹痛到殗殜、夜惊、感寒,再到儿科、呼吸、消化、妇科、骨科、保健中的广泛应用;操作方向从下向上,发展到从上向下及往返操作;从家族手法到进入全国及行业规划教材;从一个流派应用到医院聘请、再到被儿科多个流派吸收接纳;从一个手法到一种疗法。捏积疗法是当今儿科推拿领域里的重要手法,也是重要的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积 捏脊 历史 文献 研究
原文传递
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娇 罗光亮 +1 位作者 黄文娴 张俊绮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中医儿科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对症处理、口服补液治疗的基础上予头孢克肟干...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中医儿科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对症处理、口服补液治疗的基础上予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2组连续治疗3 d后,统计治疗前后的大便次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水平,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大便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CRP、ESR、PCT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ESR下降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为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显著,不但缩短了病程及住院时间,而且使用方便,小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肠炎 小儿 捏脊 摩腹 敷脐 藿香散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娇 罗光亮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3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观察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确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捏脊、摩腹及藿香散敷脐治疗。2组均治疗3 d后,比较临床疗效和各项临床指标(大便、呕吐、体温、腹痛)恢复正常或消失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大便、呕吐、体温和腹痛)恢复正常或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摩腹联合藿香散敷脐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不仅缩短了病程,且操作简单,患儿及其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 捏脊 摩腹 敷脐 藿香散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