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ory of pleiotropic a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and medicines—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1
作者 N. A. Bizunok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13年第3期94-104,共11页
This article represents the main positions of the theory of pleiotropic a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BACs) and medicines,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by the author based on her own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The... This article represents the main positions of the theory of pleiotropic a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BACs) and medicines,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by the author based on her own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The term “pleiotropy” means the ability of the BACs and medicines to implement more than one mechanism of action resulting in the specific biolog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mechanisms forms a distinct pattern of biological response (pleiotropic pattern), which reflects the change in his character with the increased dose (concentration)-dependent efficacy of BACs and medicines. The article consists of description of different pleiotropic patterns established in experiments on the model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generation by macrophages dependent on activity of specialized enzyme called Nox2-NAD(P)H oxidase (Nox2, EC 1.6.3.1). Moreover, it consists of explanation of pharmacodynamic nature of pleiotropic patterns by means of application Chou-Talalay median effect equalization and combination index (CI) theory. The novel theory explains unsolved until now universal aspects of activity BACs and medicines, such as slope angles of “dose-effect” dependences in the conditions relevant in vivo, and it is of fundamental interest. However, it has applications in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s it allows defining the choice of the individual compounds and combinations, modulating the trust effect sel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his knowledge opens up new approaches to medicines discovery and evaluation, their rational dosing and comb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Nox2-NAD(P)H Oxidase (Nox2) Slope Angles of DOSE-EFFECT DEPENDENCES PLEIOTROPY PLEIOTROPIC Patterns Polytropism Pharmacological Affect Nature MEDICINES Combinations Novel theory of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BACs) and MEDICINES Action
下载PDF
On Persistency of Endowment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ion and Endowment Effect
2
作者 Atsuo Murata 《Psychology Research》 2015年第5期287-291,共5页
关键词 持久性 情感 生产设备 工业安全 设备更新 感情 旧设备 连接
下载PDF
魔都印象:基于文本分析的上海城市旅游情感形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德芳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3期462-471,共10页
情感形象是旅游目的地重要形象之一。以外地游客的上海游记为语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外地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结果表明:①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总体上积极正面,体现在旅游吸引物、休闲娱乐、... 情感形象是旅游目的地重要形象之一。以外地游客的上海游记为语料,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分析外地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结果表明:①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总体上积极正面,体现在旅游吸引物、休闲娱乐、设施服务、环境氛围和管理服务5个维度上;②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的积极评价多集中在“繁华、现代、时尚、独特”高频词上,说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形象已基本建成;③但是景区商业化、高物价和人多排队等因素带给部分游客负面情绪。针对此,本文提出了夯实景区文化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精细化服务管理等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形象 网络游记 扎根理论 上海 文本分析
下载PDF
美国公众对中美科技实力认知的情感控制研究——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数据的分析
4
作者 陈薇 丁宇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国家间科技实力的较量在大国博弈中作用显著,也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变量。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美国公众对中美科技实力的比较性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情感控制论的认知框架下,受访者对中国大国地位... 国家间科技实力的较量在大国博弈中作用显著,也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变量。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美国公众对中美科技实力的比较性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情感控制论的认知框架下,受访者对中国大国地位评价越积极,越认可中国的科技实力,但这种认知呈现出内部分裂的特质,积极与消极并存。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政策的损己效能显著影响公众对中美科技实力比较的认知,国际事务关注度则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认知具有消极影响。研究勾勒了美国公众对中国科技实力和形象认知的民意轮廓,为我们思考跨文化情境下国际公众的情感政治基础提供了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实力 科技形象 情感控制论 中美关系
下载PDF
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5
作者 毛翠 周敏 +3 位作者 吴建军 娄雅晴 李会仿 姚水洪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12-216,250,共6页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情感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知、技能的相互促进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同时采... 为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以情感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切入点,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认知、技能的相互促进规律,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后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同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前感知体验情境-课中技能素养内化-课后践行知行合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激发与延伸。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思政方案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可以为医学类专业其他实训类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教学 护理教育 综合实训 课程思政 知行合一
下载PDF
实习教师教学焦虑的表现与形成机制——基于斯宾诺莎的情感学说
6
作者 田国秀 刘天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6期73-81,共9页
近年来,教师教学焦虑受到广泛关注,而实习教师的教学焦虑却鲜有研究。基于斯宾诺莎情感学说的研究视角,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并结合程序化扎根理论和Nvivo11 Plus软件对实习教师教学焦虑的情绪表现和形成机制进行动态分析,可... 近年来,教师教学焦虑受到广泛关注,而实习教师的教学焦虑却鲜有研究。基于斯宾诺莎情感学说的研究视角,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并结合程序化扎根理论和Nvivo11 Plus软件对实习教师教学焦虑的情绪表现和形成机制进行动态分析,可以发现,实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经历的教学焦虑,主要表现为“担忧害怕”和“自惭形秽”,是实习教师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观念力量发生变化的直观反应。实习教师教学焦虑的根源在于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非对称、不平衡关系,即实习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种不对等性加剧了其内心的焦虑感。因此,实习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尤其是要转变自身观念。即实习教师应该正视焦虑的必然性,以必然性知识替代单纯想象;剖析焦虑生成场域,以明晰观念取代模糊认知;锁定焦虑转化节点,以多元思考代替单一视角;制定焦虑的指导信条,以理智次序替代想象序列;寻求焦虑的绝对克制,追求教育终极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教师 教学焦虑 斯宾诺莎情感学说 主动情感 充分观念
下载PDF
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的影响机制
7
作者 谭春平 闫伊娜 张羽琦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9,共11页
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使得员工的知识破坏问题日趋明显,严重损害组织可持续发展。以两阶段配对的772份问卷为样本,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从员工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探究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领导底线心智... 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使得员工的知识破坏问题日趋明显,严重损害组织可持续发展。以两阶段配对的772份问卷为样本,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从员工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探究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领导底线心智通过违反规范可接受感知与职场焦虑引发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相较于情感路径(职场焦虑),认知路径(违反规范可接受感知)的影响更显著;高水平合作氛围不仅会弱化领导底线心智对违反规范可接受感知和职场焦虑的影响,而且会削弱领导底线心智通过二者对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的传导作用。研究结论对保护员工与组织免受知识破坏侵害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破坏行为 知识隐藏 领导底线心智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领导者心智模式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多群组分析
8
作者 王建军 柳倩 +1 位作者 卢霄娟 程思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为研究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不同群体居民出行意向影响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提出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多群组模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整合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响应程度以及低碳理念,构建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模型... 为研究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不同群体居民出行意向影响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提出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多群组模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整合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响应程度以及低碳理念,构建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及修正,划分多群组,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不同出行方式偏好群体影响机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响应以及低碳理念对出行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的影响在不同出行方式偏好下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越积极、低碳理念越强,则选择新能源汽车或公共交通出行的意向越强;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响应越积极,则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意向越强;改善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响应,可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通过提升居民的低碳理念,可提高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或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意向.研究可为通过交通政策调整居民出行意向以及制定交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意向影响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 新能源汽车政策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煤矿团队韧性的驱动机制——基于智能化矿山矿工心理韧性的上行传递模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淼 栗继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为挖掘并验证矿工心理韧性上行传递模型实现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情感事件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山西某智能化示范煤矿367名一线矿工的真实样本数据进行路径检验及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工个体心理韧性上... 为挖掘并验证矿工心理韧性上行传递模型实现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情感事件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山西某智能化示范煤矿367名一线矿工的真实样本数据进行路径检验及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工个体心理韧性上行传递效应对煤矿团队韧性的驱动机制,包括情感传递和认知传递2条路径,且存在协调作用;矿工正念和组织认同感在个体心理韧性对团队韧性的情感传递路径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矿工自我效能感和组织认同感在个体心理韧性对团队韧性的行为传递路径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提供1种可借鉴的管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矿山 心理韧性 上行传递 团队韧性 社会交换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
下载PDF
居民价值共创行为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游客感恩的中介效应与特质犬儒主义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涂红伟 陈晔 江梓铭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4,197,共11页
旅游中的游客公民行为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视角探讨游客公民行为的发生过程,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情绪驱动机制。本文在情感事件理论的基础上,以491份游客样本为基础,深入考察游客感恩在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公... 旅游中的游客公民行为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视角探讨游客公民行为的发生过程,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情绪驱动机制。本文在情感事件理论的基础上,以491份游客样本为基础,深入考察游客感恩在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特质犬儒主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居民价值共创行为能诱发游客感恩;游客感恩在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特质犬儒主义不仅会抑制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感恩之间的正向关系,还会削弱游客感恩在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公民行为关系间的传递效应。该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主客关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美德等方面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价值共创行为 游客公民行为 游客感恩 特质犬儒主义 情感事件理论 主客互动
下载PDF
关系流动性对大学生低头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1
作者 马钉凌 周恒宇 陈毅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23-428,共6页
目的: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讨关系流动性作为一个情感事件,通过引发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进而影响其低头行为,以及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对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两阶段的问卷法对4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关系流动性显著负... 目的: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讨关系流动性作为一个情感事件,通过引发大学生的情绪反应进而影响其低头行为,以及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对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两阶段的问卷法对4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关系流动性显著负向预测低头行为(β=-0.11,t=-2.55,P<0.01);②关系流动性通过消极情感对低头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b=-0.06,95%置信区间=[-0.10,-0.03]),但其通过积极情感对低头行为的间接效应不显著(b=-0.001,95%置信区间=[-0.003,0.10]);③核心自我评价调节关系流动性对消极情感的影响,当核心自我评价较高时,关系流动性对消极情感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b=-0.56,t=-6.26,P<0.001);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消极情感的间接路径的调节效应显著,在较高核心自我评价下,关系流动性通过消极情感负向影响低头行为的间接效应被显著削弱(b=-0.08,95%置信区间=[-0.13,-0.05])。结论:关系流动性能够显著减少大学生的消极情感,进而抑制低头行为。对于核心自我评价较高的群体,这种抑制作用会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流动性 低头行为 情感体验 核心自我评价 情感事件理论
下载PDF
探索心理生理计算场理论
12
作者 胡斌 钱昆 +4 位作者 董群喜 沈健 孙淑婷 孙乃迪 蔡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0-749,共10页
人类心智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是脑科学领域的未解之谜,“心理生理计算”理论的提出为探究心智工作机制提供了量化度量的方法,即可以通过采集人体生理参数,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法实现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然而,当前“心理生理... 人类心智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是脑科学领域的未解之谜,“心理生理计算”理论的提出为探究心智工作机制提供了量化度量的方法,即可以通过采集人体生理参数,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法实现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然而,当前“心理生理计算”理论离全面、客观地认识心智工作机制还存在一定距离.提出一种“心理生理计算场理论”,旨在通过引入物理学场理论的方法,结合“心理生理计算”理论构建客观量化反映人类心理状态动态变化规律的模型,推进精神疾病的分层分类和个性化、精准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理计算 情感计算 场理论 脑科学 社会计算
下载PDF
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基于科技公司的调查数据
13
作者 孟祥婧 徐鹏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10,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与传统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实质性融合,员工在经历传统雇佣模式的动荡后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本文以科技公司为样本,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作用机理,并考察员工消极情绪...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与传统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实质性融合,员工在经历传统雇佣模式的动荡后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本文以科技公司为样本,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作用机理,并考察员工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与企业组织公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具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消极情绪在人工智能警觉与员工工作倦怠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即人工智能警觉通过激发员工消极情绪影响工作倦怠。调节作用检验结果显示,组织公平程度越高,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促进作用越弱。有调节的中介作用表明,组织公平程度越高,人工智能警觉通过员工消极情绪对工作倦怠的正向影响越弱。该结论揭示了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过程机制和情境约束,对企业优化人工智能管理、缓和劳资冲突以及促进就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警觉 工作倦怠 消极情绪 组织公平 情感事件理论 资源保存理论
下载PDF
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祖平 阮荣彬 宋格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共11页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与情感承诺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主动型人格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平台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主动型人格 用户创新行为
下载PDF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对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的影响——基于情感体验的中介作用
15
作者 李雯 罗卿思园 +1 位作者 董健康 付谦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目的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对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医生个人基本信息和责任感、医共体效能、情感体验3... 目的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对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医生个人基本信息和责任感、医共体效能、情感体验3个变量。选取湖北省2个典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23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紧密型县城医共体对医生责任感的影响。结果医共体效能对乡镇卫生院医生情感体验具有正向影响,情感体验对医生责任感有正向影响,医共体效能对医生责任感的直接效应值为0.044,间接效应值为0.236,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84.3%。结论情感体验在医共体效能与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医生责任感 县域医共体 情感事件理论
下载PDF
情动理论视域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情感表现研究
16
作者 卢雅 张碧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8-234,共7页
目的为规避书籍设计研究中情感主体变化的矛盾,首次选取情动理论作为书籍情感化设计研究的理论工具,以期为书籍情感设计实践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基于斯宾诺莎、德勒兹、马苏米等人对情动(affect)的理解,从人、物、人与物的交互3个方面分... 目的为规避书籍设计研究中情感主体变化的矛盾,首次选取情动理论作为书籍情感化设计研究的理论工具,以期为书籍情感设计实践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基于斯宾诺莎、德勒兹、马苏米等人对情动(affect)的理解,从人、物、人与物的交互3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书籍的情感来源及其传递过程、书籍装帧设计中情感的表现方式以及设计的情感传达等内容。结论书籍中蕴含的情感是作者、编辑、设计师和读者等多个主体情感表达与传递的结果,设计师应从整体角度综合运用多种情感表现方式,突出情感的强度和变化,助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生情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理论 书籍艺术 装帧设计 情感表现
下载PDF
现代道德秩序及其自然人性基础:沙夫茨伯里道德哲学的社会理论意涵
17
作者 向维 《社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78,共32页
17世纪末18世纪初,沙夫茨伯里面临着现代个体产生之后如何安顿个体性日益膨胀的现代人,弥缝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断裂,重构一个自由而有德性的总体秩序的问题。这意味着他要在霍布斯之后发展一种竞争性的人性论,并由此构筑一种新的道德哲学... 17世纪末18世纪初,沙夫茨伯里面临着现代个体产生之后如何安顿个体性日益膨胀的现代人,弥缝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断裂,重构一个自由而有德性的总体秩序的问题。这意味着他要在霍布斯之后发展一种竞争性的人性论,并由此构筑一种新的道德哲学。为此,沙夫茨伯里借助神圣秩序观念,为自由而有德性的市民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随后,沙夫茨伯里提出了一种以自然情感为第一性的人性观,进而经验性地澄清了人性中自然而固有的那种“非自爱的社会性”,为社会本身的自足性提供了有力辩护。最后,经由共同感和道德感官的社会心理机制,一种道德秩序的可能性便在普遍自然人性的基础上得到了说明。在这一系列理论工作之外,沙夫茨伯里明确主张,一个充分自由、宽和的公共领域,对于良好的道德秩序的真正实现是极为必要的。沙夫茨伯里的道德哲学为后来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乃至整个英美社会理论确立了一种以“社会”逻辑来安顿个体、构造秩序的理论基调,其思想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仍具有多方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夫茨伯里 道德哲学 道德秩序 人性论 自然情感 社会性
下载PDF
幽默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崔智淞 慕星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8期198-204,共7页
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从情感和认知视角构建幽默型领导与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模型,以期揭开幽默型领导与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黑箱”。通过对213名知识型员工的两阶段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知识型... 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从情感和认知视角构建幽默型领导与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模型,以期揭开幽默型领导与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黑箱”。通过对213名知识型员工的两阶段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知识型员工对领导的喜欢在幽默型领导和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知识型员工的内部人身份认知在幽默型领导和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知识型员工对领导的喜欢和内部人身份认知在幽默型领导和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型领导 越轨创新 知识型员工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ASD)家具中情感可供性的设计实践路径探析
19
作者 邱棋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探析可供性理论辅助情感化设计方法在家具产品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以更好地满足孤独症儿童群体在家具产品领域中的情感化诉求,进而总结针对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具设计方法。调研并分析了全球孤独症儿童家具的发展现状和设计特点... 探析可供性理论辅助情感化设计方法在家具产品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以更好地满足孤独症儿童群体在家具产品领域中的情感化诉求,进而总结针对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具设计方法。调研并分析了全球孤独症儿童家具的发展现状和设计特点,并列举实例进行深入剖析。介绍了情感化设计的发展和方法,以此方法的三层次理论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为基础,并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家具产品中的孤独症儿童所需要的安全感、依恋感、共情感、亲密感等六种情感化要素诉求。本文阐述了可供性理论及家具产品对于用户的认知、感知、行为、功能四个方面的可供性,探讨了由情感化设计中的“人”的情感需求到可供性理论中的“物”的情感供应的交互闭环关系。提出了孤独症儿童家具的情感化可供性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动物乐园”家具系列产品,进而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诉求进行补偿,并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设计路径的分析研究。由情感化设计中“人”的情感要素的思考到可供性理论“物”的反馈,形成由用户对于产品的情感诉求精准分析,再从家具产品到用户的情感供应的闭环系统,进而将该方法应用到孤独症儿童的家具设计当中,为这一特殊群体的情感满足提供设计方法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情感化设计 可供性理论 设计方法路径
下载PDF
“后电影”时代电影旅游研究:理论与方法
20
作者 宋彤鑫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5-89,共5页
关于电影旅游的思考和反思一方面是与全球化、智能化旅行趋势,以及扩大电影旅游市场规模的现状相一致,另一方面也是“后电影”时代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所要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电影旅游作为电影传播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在现实... 关于电影旅游的思考和反思一方面是与全球化、智能化旅行趋势,以及扩大电影旅游市场规模的现状相一致,另一方面也是“后电影”时代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所要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电影旅游作为电影传播链条中的关键环节在现实层面上得以与观众真正互联。“后电影”时代电影研究领域的“情动转向”为电影旅游的研究和实践展开提供了认知方法论上的指导。而现有的电影旅游规模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电影旅游在“后电影”时代的转型升级成为可能。因此,在充分认识电影旅游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后电影”背景下电影旅游的前瞻性发展,是推动产业联动和产业升级的必经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电影 电影旅游 情动理论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