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bolites of A Novel Antibiotic Bitespiramycin in Rat Urine and Bile 被引量:4
1
作者 XiangGuoSHI DaFangZHONG YuMingSUN YuFeng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31-434,共4页
A sensitive analytical method to identify active metabolites of bitespiramycin in rat urine and bile was develop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ESI-MSn). Bitespiramycin... A sensitive analytical method to identify active metabolites of bitespiramycin in rat urine and bile was develop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ESI-MSn). Bitespiramycin and its major active metabolites in rat urine and bile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Ml serial (spiramycin Ⅰ, Ⅱ, Ⅲ), M2 serial (platenomycin Al, josamycin and leucomycin Al) and M3 serial (deisovalerylplatenomycin Al, deisovaleryl-josamycin, deisovalerylleucomycin 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mycin BITEspiramycin metabolites.
下载PDF
Improved production of spiramycin by mutant Streptomyces ambofaciens 被引量:4
2
作者 金志华 岑沛霖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EI CSCD 2004年第6期689-695,共7页
Strain improvement and medium optimization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spiramycin were carried out. Of oil tolerant mutant strains screened, one mutant, Streptomyces ambofaciens XC 2-37, produced 9% more spiramyc... Strain improvement and medium optimization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spiramycin were carried out. Of oil tolerant mutant strains screened, one mutant, Streptomyces ambofaciens XC 2-37, produced 9% more spiramycin than the parent strain S. ambofaciens XC 1-29. The effects of soybean oil and propyl alcohol on spiramycin production with S. ambofaciens XC 2-37 were studied. The potency of S. ambofaciens XC 2-37 was improved by 61.8% with addition of 2% soybean oil in the fermentation medium and 0.4% propyl alcohol at 24 hours after incubation. The suitable time for feeding propyl alcohol is at 24 hours after incubation in flask fermentation and at 20 hours after incubation in fermentor fermentation. The new process with S. ambofaciens XC 2-37 was scaled up for industrial scale production of spiramycin in a 60 m3 fermentor in Xinchang Pharmaceutical Factory, Zhejiang Medicine Company, Ltd., China, and the potency and productivity of fermentation were improved by 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mycin Streptomyces ambofaciens Strain improvement FERMENTATION
下载PDF
Filtration Process of the Spiramycin Fermentation Broth
3
作者 亓平言 冯闻铮 +1 位作者 苗勇 苏玉山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1999年第2期94-99,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acidity and additive pretreatment on the filtering rate and Spiramycin (SPM) concentration in the filter liquor of SPM fermentation bro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M ...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acidity and additive pretreatment on the filtering rate and Spiramycin (SPM) concentration in the filter liquor of SPM fermentation bro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M peak value in filter liquor is obtained at pH 5.5 with either 0.1% methanal or 0.1% BAPE. 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s a dissolution equilibrium of proteins from the experiment results. The soluble proteins are denatured due to the too high/low acidity and then precipitate. Usually, the amount of soluble proteins reaches its lowest level in pH range of 6 0 6 5. The protein precipitation will, together with other suspended solids particles, contribute to the final SPM concentration in the filter liquor. This paper assumes that the contribu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of SPM on the surfaces of suspended solids. For a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e revised Langmuir adsorption theory was employed and a model was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mycin PRETREATMENT FILTRATION
原文传递
Visible light driven mineralization of spiramycin over photostructured N-doped TiO2 on up conversion phosphors
4
作者 Olga Sacco Vincenzo Vaiano +1 位作者 Diana Sannino Paolo Ciambel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68-276,共9页
A novel visible light-active photocatalyst formulation(NdT/OP) was obtained by supporting N-doped TiO2(NdT) particles on 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organic phosphors(OP).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such catal... A novel visible light-active photocatalyst formulation(NdT/OP) was obtained by supporting N-doped TiO2(NdT) particles on up-conversion luminescent organic phosphors(OP).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such catalysts was evaluated for th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of spiramycin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effect of NdT loading in the range 15–60 wt.% on bulk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NdT/OP 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 by several chemico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dT/OP catalysts in the removal of spyramicin 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assessed through photocatalytic tests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otal organic carbon(TOC) of aqueous solution,and CO and CO2 gas concentrations evolved during the photodegradation were analyzed. A dramatic enhancement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photostructured visible active NdT/OP catalysts,compared to NdT catalyst,was observed. Only CO2 was detected in gas-phase during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proving that the photocatalytic process is effective in the mineralization of spiramycin,reaching very high values of TOC removal. The photocatalyst NdT/OP at 30 wt.% of NdT loading showed the highes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58%of TOC removed after 180 min irradiation against only 31% removal after 300 min of irradiation of NdT). We attribute this enhanced activity to the high effectiveness in the utilization of visible light through improved light harvesting and exploiting. OP particles act as "photoactive support",able to be excited by the external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and reissue luminescence of wavelength suitable to promote NdT photomineralization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sis Visible light N-doped TiO2 Up-conversion phosphors spiramycin mineralization
原文传递
SERS结合免疫层析同时检测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方法
5
作者 赵翔 疏小惠 +5 位作者 袁少锋 于航 马宁 常化仿 章祥 姚卫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89-297,共9页
该研究制备了以金核银壳为增强基底的拉曼免疫探针,通过优化抗体添加量、促凝剂种类和添加量、包被抗原浓度、探针添加量等关键因素,实现了对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同时检测。在该方法中,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均为0.0001~10 ng/mL,浓度的... 该研究制备了以金核银壳为增强基底的拉曼免疫探针,通过优化抗体添加量、促凝剂种类和添加量、包被抗原浓度、探针添加量等关键因素,实现了对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同时检测。在该方法中,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均为0.0001~10 ng/mL,浓度的对数值与抑制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检测限分别为0.57 pg/mL和0.25 pg/mL。选用牛奶进行加标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发现两者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方法要求。通过测定交叉反应率,确定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之间无交叉反应,且均与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无交叉反应,确保了方法的特异性。该方法快速便捷、灵敏度高,可满足螺旋霉素和替米考星的现场同时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替米考星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免疫层析 同时快速检测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检测牛奶中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海涛 张睿 +1 位作者 段宏安 姚燕林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101,共4页
研究了牛奶中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同步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5μm,150mm×4.6mm i.d)反相色谱柱,以甲醇为提取液,以SCX因相萃取柱为净化柱,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 研究了牛奶中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同步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 C18(5μm,150mm×4.6mm i.d)反相色谱柱,以甲醇为提取液,以SCX因相萃取柱为净化柱,流动相为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mL/min,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的检测波长285nm,螺旋霉素的检测波长232nm,进样量100止。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30、20、40μg/kg,线性范围为20-80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8.8%-99.4%,相对标准偏差为2.2%-8.9%。方法适用于牛奶中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残留量的同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替米考星 泰乐菌素 螺旋霉素 同步检测 牛奶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螺旋霉素发酵液中的有机酸 被引量:55
7
作者 李友元 陈长华 陶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Zorbax 30 0 SBC18色谱柱 (5 μm ,4 6mmi.d .× 15cm)上以 0 0 1mol/L磷酸缓冲液(pH 2 32 )和甲醇的二元流动相梯度分离测定了螺旋霉素发酵液中的有机酸 ,流动相的流速为 0 6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Zorbax 30 0 SBC18色谱柱 (5 μm ,4 6mmi.d .× 15cm)上以 0 0 1mol/L磷酸缓冲液(pH 2 32 )和甲醇的二元流动相梯度分离测定了螺旋霉素发酵液中的有机酸 ,流动相的流速为 0 6mL/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10nm。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0 33%~ 0 10 % ,回收率为 99 95 %~ 10 0 0 8%。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螺旋霉素 发酵液 抗生素
下载PDF
复方甲硝唑缓释药条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广耘 姚志道 +2 位作者 刘涓 袁祥民 王建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7-268,共2页
用经细菌学研究及抑菌浓度试验研制出以甲硝唑、螺旋霉素为主剂的复方缓释药条,并以3%碘甘油做对照进行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研究,复方甲硝唑缓释药条取的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为局部联合用药治疗慢性牙周炎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牙周炎 慢性 药物疗法 甲硝唑 螺旋霉素
下载PDF
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删除和主要产生螺旋霉素组分Ⅰ菌株的获得 被引量:7
9
作者 武临专 马春燕 +3 位作者 王以光 戴剑漉 李京艳 夏焕章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2-617,共6页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和SPⅢ在生物学活性方面无大差异。为简化螺旋霉素组分,便于今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碳霉素和麦迪霉素生物合成中的3-O-酰基转移酶序列,设计了简并性PCR引物,并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 F21中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sspA)及其侧翼序列,共约4.3kb(其中的3457nt 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DQ642742)。采用DNA同源双交换技术对S.spiramyceticus F21中的sspA进行了删除。对螺旋霉素原株和sspA缺失变株进行发酵产物提取和HPLC分析表明:原株中SPⅠ、SPⅡ和SP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8%、67%和25%,变株中则分别为72%、18%和9.6%;变株主要组分为SPⅠ。螺旋霉素sspA缺失变株的获得为螺旋霉素组分简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链霉菌 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Ⅰ 3-O-酰基转移酶 基因删除
下载PDF
酰基激酶和酰基CoA合成酶对螺旋霉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友元 陈长华 +2 位作者 李永东 李东红 陈国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1-253,共3页
螺旋霉素链霉菌生物合成螺旋霉素的过程受许多酶的调控作用。酰基激酶和酰基 Co A合成酶是螺旋霉素内酯环合成的重要酶。实验测定了它们的酶活趋势和酶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酰基激酶和酰基 Co A合成酶都有两个活力峰 ,前者活性集中在... 螺旋霉素链霉菌生物合成螺旋霉素的过程受许多酶的调控作用。酰基激酶和酰基 Co A合成酶是螺旋霉素内酯环合成的重要酶。实验测定了它们的酶活趋势和酶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酰基激酶和酰基 Co A合成酶都有两个活力峰 ,前者活性集中在发酵中前期 ,后者活性集中在发酵中后期。实验发现 Co2 + 、Mn2 + 对酰基激酶和酰基 Co A合成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 ,Cu2 + 对酰基激酶有抑制作用 ,但对酰基 Co A合成酶有很强的激活作用。在发酵中期向摇瓶中补加二价阳离子比在发酵初期加入有更明显的激活作用 ,平均效价最高提高了 3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酰基激酶 酰基CoA合成酶 影响因子 生物合成 激活作用 抗生素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水产品中螺旋霉素与泰乐菌素药物残留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方 李耀平 +1 位作者 方宇 刘正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2-274,共3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螺旋霉素与泰乐菌素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在碱性条件下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挥干后溶于酸性缓冲液中,经正己烷去脂、HLB SPE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采用Meck Purospher STAR RP18色谱柱(250 mm... 建立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螺旋霉素与泰乐菌素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在碱性条件下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挥干后溶于酸性缓冲液中,经正己烷去脂、HLB SPE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采用Meck Purospher STAR RP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及乙腈和pH 2.5磷酸缓冲溶液的混合液作梯度淋洗进行分离。分别在232 nm及287 nm对螺旋霉素及泰乐菌素进行紫外检测。方法在1-200 ng之间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在0.999 8以上,平均回收率为82.2%-89.0%,相对标准偏差为6.24%-9.83%,对螺旋霉素、泰乐菌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 4 mg.kg-1与0.031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 螺旋霉素 泰乐菌素 水产品
下载PDF
硫酸氧化同步荧光法测定猪肉中的螺旋霉素残留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艳 陈冠华 +2 位作者 郝庆红 陈志敏 郭云霞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8,共5页
螺旋霉素被浓硫酸氧化后由非荧光物质转化为荧光物质,采用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相差25 nm的波长间隔扫描其400~600 nm内的同步荧光光谱,可于494 nm获得最强荧光发射.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螺旋霉素残留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线性动态范... 螺旋霉素被浓硫酸氧化后由非荧光物质转化为荧光物质,采用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相差25 nm的波长间隔扫描其400~600 nm内的同步荧光光谱,可于494 nm获得最强荧光发射.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螺旋霉素残留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线性动态范围为0.02~4 mg/L;检出限为0.33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100.31%~107.78%.该方法已用于猪肉中螺旋霉素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硫酸 氧化 同步荧光
下载PDF
水产品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与北里霉素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永涛 艾晓辉 +1 位作者 邹世平 杨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6-320,共5页
建立了水产品肌肉组织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北里霉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UPLC—TUV)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浓缩至近干,用4%NaCl溶解残渣,正己烷除脂,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乙腈洗脱;以乙腈-25mmol... 建立了水产品肌肉组织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北里霉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UPLC—TUV)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后,浓缩至近干,用4%NaCl溶解残渣,正己烷除脂,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乙腈洗脱;以乙腈-25mmol/L磷酸二氢铵(pH2.5,含10%乙腈)为流动相,以ACQUITYUPLCBEHC18为分离柱,柱温为45℃,流速为0.3mL/min,紫外检测。方法在0.100—20.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北里霉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7、0.9993、0.9994和0.9980。平均回收率为70%~102%,相对标准偏差为2.9%-11.2%,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北里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25、25、50、75μg/kg。方法满足水产品肌肉组织中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和北里霉素的残留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螺旋霉素 替米考星 泰乐菌素 北里霉素 残留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鸭肉中螺旋霉素残留检测 被引量:7
14
作者 洪茜 刘木华 +3 位作者 袁海超 彭义杰 李耀 赵进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64-1468,共5页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法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法(air-PLS)快速检测鸭肉中的螺旋霉素残留。首先采用OTR202作为SERS活性基底,确定了螺旋霉素的1 622 cm-1峰可以作为其在鸭肉提取液中残留检测的拉曼特征峰;然后,通过单...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法结合自适应迭代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法(air-PLS)快速检测鸭肉中的螺旋霉素残留。首先采用OTR202作为SERS活性基底,确定了螺旋霉素的1 622 cm-1峰可以作为其在鸭肉提取液中残留检测的拉曼特征峰;然后,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条件,并在该条件下建立了螺旋霉素浓度范围介于4.0~50.0 mg/L之间的鸭肉提取液加标样本的标准曲线,并获得了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回归方程为y=26.681x+1233.5,决定系数R2=0.980 2,最低检测限为4 mg/L,预测样本的平均回收率为73.38%~105.25%。研究表明,采用SERS技术可以实现鸭肉中螺旋霉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SERS air-PLS 鸭肉
下载PDF
螺旋霉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欣荣 刘淑奎 +1 位作者 夏永 谢丽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20-721,共2页
螺旋霉素产生菌螺旋霉素链霉菌变种 A.sp 99- 4经紫外光照射、光回复突变及螺旋霉素耐受等复合处理 ,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 30 % ;在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正丙醇及 FH12 ,使发酵效价进一步提高4 0 % ;并初步研究了工艺的中试放大。
关键词 螺旋霉素 发酵工艺 研究 紫外光处理 光回复突变
下载PDF
松萝酸抗弓形虫速殖子作用的体外实验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杰 程彦斌 杨少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了解松萝酸在试管内杀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松萝酸(终浓度5-50μg/ml)加入小鼠腹水中(含虫1×106个/ml),以螺旋霉素作对照。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将药物作用4h的速殖子接种于小鼠... 目的:了解松萝酸在试管内杀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将松萝酸(终浓度5-50μg/ml)加入小鼠腹水中(含虫1×106个/ml),以螺旋霉素作对照。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将药物作用4h的速殖子接种于小鼠以观察虫体能否复苏。结果:经10μg/ml松萝酸作用30min,即可见速殖子的棒状体后段中央部分被溶解,细胞膜相结构和子虫的细胞膜断裂。经50μg/ml松萝酸作用4h的虫体在小鼠体内未能复苏。螺旋霉素的杀虫效果不及相同浓度的松萝酸。结论:松萝酸在体外对弓形虫速殖子有杀灭作用,可以抑制速殖子的侵袭力和繁殖。该药的杀虫力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趋势。松萝酸的杀虫效果优于螺旋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螺旋霉素 弓形虫 速殖子 抗原虫作用
下载PDF
螺旋霉素发酵液预处理过程技术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冯闻铮 亓平言 +2 位作者 苗勇 李飞龙 林世杰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61,共5页
研究了螺旋霉素(SPM)发酵液预处理工艺的特性,考察了温度、酸度、絮凝剂和凝聚剂等对过滤速度和滤液效价的影响.实验发现过滤液效价随过滤温度和pH值不同而变化,在pH=5.5时有一最佳峰值.温度升高有利于过滤收率的提高... 研究了螺旋霉素(SPM)发酵液预处理工艺的特性,考察了温度、酸度、絮凝剂和凝聚剂等对过滤速度和滤液效价的影响.实验发现过滤液效价随过滤温度和pH值不同而变化,在pH=5.5时有一最佳峰值.温度升高有利于过滤收率的提高.同时,在溶液中存在蛋白质的溶解平衡,在过酸或过碱时会变性沉淀,pH=6.0~6.5时滤液蛋白质含量最少.实验还发现,不同絮凝剂影响滤液效价,以聚丙烯酰胺为最好,滤液效价可提高10%左右.外加溶剂也影响滤液效价,乙醇使效价降低,而丙酮和甲醛可使效价升高,最高可提高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预处理 过滤 絮凝 发酵液
下载PDF
生技霉素的组分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金文藻 孙承航 +1 位作者 姜威 黄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5-708,共4页
利用对流分配、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中压液相层析等分离技术 ,从基因工程菌 WSJ- 1的活性产物生技霉素中分离了 16个化合物。其中除主要产物生技霉素 A1 、B1 、E1 (4″- O-异戊酰螺旋霉素 、 、 )外 ,还包括生技霉素 A2α,A2β,生... 利用对流分配、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中压液相层析等分离技术 ,从基因工程菌 WSJ- 1的活性产物生技霉素中分离了 16个化合物。其中除主要产物生技霉素 A1 、B1 、E1 (4″- O-异戊酰螺旋霉素 、 、 )外 ,还包括生技霉素 A2α,A2β,生技霉素 B3,C1 (4″- O-丁酰 ,异丁酰 ,丙酰 ,乙酰螺旋霉素 )及生技霉素 B2α,B2β,C2 ,D1 (4″- O-丁酰 ,异丁酰 ,丙酰 ,乙酰螺旋霉素 ) ,以及新的 4″-酰化螺旋霉素生技霉素 B0 [4″- O- (3-甲基 - 2 -丁烯酰基 ) -螺旋霉素 ]。还有可能是 4″- O-酰化螺旋霉素生物合成中间体的生技霉素 A0 (普拉特霉素 A1 ) ,生技霉素 P1 、P2 (螺旋霉素 , )和生技霉素 P3(新螺旋霉素 )。文中报道了这些化合物的分离 ,性质及结构。并总结报道了具有重要鉴别意义的这些化合物中 C- 3,C- 4″酰基侧链的 1 H及 1 3C- NMR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技霉素 组分研究 4″-O-酰化螺旋霉素 杂合抗生素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毛全贵 赵胜利 +3 位作者 韩德全 张永红 汉国旗 刘守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7-648,694,共3页
在螺旋霉索产生菌产二索链霉菌(Streptomyces ambofaciens)发酵过程中添加金属离子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差别较大.本实验结果表明,在70m3发酵罐上试验,发酵前期(38~42h)加入浓度为2.5μg/ml的Fe2+... 在螺旋霉索产生菌产二索链霉菌(Streptomyces ambofaciens)发酵过程中添加金属离子后,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差别较大.本实验结果表明,在70m3发酵罐上试验,发酵前期(38~42h)加入浓度为2.5μg/ml的Fe2+,螺旋霉素效价为3670μg/ml,比对照提高了19.7%.在生产中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索 金属离子 生物合成
下载PDF
豆油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新强 孟根水 +2 位作者 金志华 金一平 王普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24-528,共5页
以螺旋霉素链霉菌SPM1 1 0 8为出发菌株 ,经波长为 2 54nm、功率 30W的紫外诱变处理 50s,筛选豆油耐性突变株 ,得到一株螺旋霉素高产菌株SPM2 89,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了 2 2 5 %。以此为试验菌株 ,采用含豆油培养基进行发酵试... 以螺旋霉素链霉菌SPM1 1 0 8为出发菌株 ,经波长为 2 54nm、功率 30W的紫外诱变处理 50s,筛选豆油耐性突变株 ,得到一株螺旋霉素高产菌株SPM2 89,其发酵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了 2 2 5 %。以此为试验菌株 ,采用含豆油培养基进行发酵试验 ,结果表明 ,豆油的最佳加入量为 2 0 % ,加入时间以 0~ 1 2h为宜。采用上述含豆油培养基并补加前体正丙醇 ,发酵效价比不添加前体提高 2 1 %。此工艺应用于 50m3发酵罐工业生产 ,月平均发酵水平较原工艺提高 30 %~ 5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霉素 豆油 发酵 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